李连杰《投名状》「投名状李连杰片酬1亿舒淇因太性感错失女主徐静蕾捡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58更新:2023-02-20 23:47:45

2002年,张艺谋凭借着一部功夫大片《英雄》触发了中国华语电影拍商业大片的开关。

随后的几年中,《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场场视觉盛宴纵横中国大陆影坛,也为全国的观众拉出一种大片狂欢的观影氛围。

再加上每部大片都有各路影视巨星助阵加持,而且媒体大肆渲染,一时间大片成为了市场追逐的浪潮。

而这时的香港影坛本已是日渐衰败,尤其是在大陆影坛大片热潮的冲击下,香港影坛更显得格外落寞凄凉。

为了另谋出路,大批的香港导演开始进军大陆,这其中就陈可辛。

但是陈可辛是以拍爱情文艺片闻名,而当时的市场大形势下,想再靠着拍文艺片显然很难打入内地市场,而且资本方也迫于市场需求向陈可辛施予压力。

最终,陈可辛也是赶鸭子上架,决定大胆转型,挑战去拍一部自己压根就不擅长的功夫大片。

经过再三思量斟酌,也为了保险起见,陈可辛决定翻拍邵氏电影《刺马》,取材《水浒传》中想要上山入伙须先纳投名状的典故,将剧本故事改名为《投名状》。

紧接着陈可辛掷重金请了8位编剧,耗时3个多月反反复复商讨剧本。

剧本一经敲定,最重要也是最高难度的环节就是如何选角。

陈可辛想要凭借着《投名状》破局扬名,他又是怎样选角的呢?

豪掷1亿请李连杰主演,空手套得资方3亿资金

拍电影,选对演员,不仅能大大提高电影的知名度,甚至有点睛之笔的效用。

陈可辛在拍电影选演员方面素来秉承“艺高人大胆”的五字原则,他的剧本也向来不牵制演员,给足演员沉浸式表演的空间。

因此,在圈内,陈可辛也被誉以“影帝影后制造机”的美名。

2007年,他开始筹拍《投名状》,这部电影拍摄成本核算下来需要3个亿,而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从资方获取低成本的启动资金,这让陈可辛犯了愁。

思来想去,陈可辛把男一号的选角瞄准了李连杰。

当时李连杰在内陆影视圈中已经塑造出经典功夫人物,如黄飞鸿、霍元甲、张三丰、方世玉等。他在国内的名气已经家喻户晓。

李连杰更是凭借着《致命罗密欧》《致命摇篮》等多部好莱坞电影晋升为国际巨星,好莱坞给他开出的片酬价在1200万美元,在当时换算成人民币有1.2亿。

这1.2亿片酬在国内那真的是“天价片酬”。

而陈可辛最看中的就是这个天价片酬,他想以此做文章,来一个“空手套白狼”。

陈可辛找到李连杰,以1.2亿的片酬请他出演男一号。

李连杰念在和陈可辛是多年好朋友的份上,只要了一个友情价,最后以1亿的片酬出演。

紧接着,陈可辛便把“豪掷1亿片酬请国际巨星李连杰出演《投名状》”的信息放给了媒体,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渲染。

这件事迅速在圈内圈外的传播开来。投资方们纷纷抛来橄榄枝,他们对这个电影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陈可辛巧妙地抓住了投资老板们的心理,敢花1亿这样的天价片酬请国际巨星李连杰,这就是最大的卖点。于是资方非常爽快地就投资了3亿元。

电影还没开拍,就先把话题热度炒起来了,香港影坛都寄希望于从好莱坞回归的李连杰,能把他的超高人气和国际声望带回香港。

陈可辛这一用意可谓是煞费苦心,男一号搞定,投资资金也搞定了,他最大的心事已了却。接下来就是如何搞定男二号和男三号。

刘德华甘愿做配角,金城武却不愿突忌

陈可辛找到李连杰,只用了15分钟就谈妥了。

而关于男二刘德华,陈可辛也有十足的把握。

陈可辛给刘德华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说自己想要拍一部功夫大片,来拯救香港电影的低迷,想请他做二号男主,,而能够给出的片酬也只有1600万元。

果然如陈可辛所预料的,刘德华在电话那头都没谈任何条件就一口答应了。对刘德华来说,只要能振兴香港电影,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甘愿给李连杰做配角。

男二也轻松搞定,但男三却多了一些坎坷。

陈可辛意中的人选是金城武,可是首次接触陈可辛表达出自己来意时,金城武一口就否决了。即使两人是好友,也不留回旋余地。

这是让陈可辛没想到的。

因为金城武在接戏时有3大忌,一是不接和别的男主抢戏的影片;二是不接古装戏;三是不接拍异地及拍摄环境艰苦的戏。

而这3大忌就像专门为了《投名状》而设定的,每一条都卡了点上,很难突破。

但是陈可辛怎么会轻易放弃?他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软磨硬泡,并多次亲顾茅庐,终于把金城武给打动了。金城武最终答应愿意出演,定下来的片酬也只有1200万。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是真的太强大,李连杰主演大哥庞青云,刘德华主演二哥赵二虎,金城武则主演三弟姜午阳,三大男星演绎清末时期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李连杰的1亿片酬创下了当时华语影片演员片酬的最高记录,三个男主的总片酬加起来1.3亿就占去了电影总投资的三分之一。这已足以吊起了影迷的好奇心。

作为一部几乎全是清一色男人戏的功夫大片,唯一的一个女主莲生又该如何选角,才能起到点睛之笔?

女主原定舒淇,却因太性感被飞

《投名状》作为一部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大片,三位男主角分别是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都是一线巨星,任凭当时华语影坛的任何一名女星,相信都乐于出任女主角。

但谨慎的陈可辛一直犹豫不决,究竟女主花落谁家,也一度成为了媒体炒作的话题。

陈可辛先后见过十多位两岸三地的一线当红女星,也的确斟酌考虑过无数人选。

为什么要定下来这个女主角会这么难?

因为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演的女主莲生,原是刘德华的老婆,但却被李连杰勾引走了,所以女主角的选择无论从外形、气质和名气上都必须分量十足。

陈可辛最早的意向人选是张曼玉,因为几乎只有她能压得住几位男主角的气势。但是张曼玉很快就婉拒了。

而《投名状》的最大投资方之一是寰亚公司,资方曾向陈可辛推荐了不少的人选,这其中就有资方林建岳老板亲自推荐的舒淇。

太太吴君如对舒淇也是一向赞赏有加。舒淇曾在陈可辛监制的电影《洪兴十三妹》中,和吴君如合作出演女主角,两人还都获得了奖。

所以在林老板和太太的双重推荐下,舒淇一时成为了不二的人选。

女主在戏中有一段“奸情”,如果女主太艳,太有风情,这段“奸情”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但陈可辛更想通过这段戏来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陈可辛在女主的选择上要力求降低她的“艳”,因为一艳就成为潘金莲了。

而舒淇因为太性感了,自带了妩媚的风情感,并不符合剧本的角色要求,只能被陈可辛婉拒了。

最后女主花落徐静蕾,只因她长相不艳

而投资方也提出男演员阵容足够强大,女主角是不是应该去捧一个新人。陈可辛又做过很长时间的试镜,试了很多并没有名气的新演员,但是最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正当陈可辛一筹莫展时,他的一个内地朋友向他推荐了徐静蕾,朋友拿给他许多张徐静蕾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早些年徐静蕾刚出道时的模样,满头短发,嘟着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正是这张照片吸引了陈可辛,他便通过朋友约见了徐静蕾。

在这之前,陈可辛并不认识徐静蕾,也从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但当两人第一次见面,陈可辛见到徐静蕾真人后,就觉得她的气质跟戏里的角色非常贴近。

陈可辛在选角上向来大胆,也正所谓独具慧眼,他当场就认定了徐静蕾就是莲生。

但陈可辛一直未对外透漏信息,直到电影开机五六天后,陈可辛才向媒体公布女主角已经选定为徐静蕾。这无疑是一个炸雷式的热点话题。

随着陈可辛向媒体透露出更多的真相内幕,大家对这个女主的塑造更是充满了期待。

陈可辛称:“女主角莲生的吸引力,很难以笔墨去形容,她性格是比较新女性,只是生不逢时。徐静蕾这样的现代独立女子,会冲击起意想不到的剧情变化”。

他还透露,当初选择徐静蕾,就是看中了老徐身上那股柔中带刚的气质:“她表面上看上去很柔弱,实际上她有很强势的一面,关键时刻她能主导男人!”

其实说的更直白一点,陈可辛打定主意要找一个不像潘金莲的女人。

在他看来,美不美这都是很主观的印象,他看上的就是徐静蕾的朴素正派形象,他认为徐静蕾不艳,这才是最重要的。

开拍第一场戏多不顺,不擅长掌控大场面

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前期准备工作,《投名状》的筹拍进入了圆满收尾:

他请来8位编剧共同历经3个月才最终敲定剧本。

然后又是经过无数次地试镜,选定了强大的演员阵容。

他请了当下最红的动作指导程小东,摄影师黄岳泰,动用摄影机8台。

他更是为剧组配备了15位副导演,800多位工作人员,1000多位群众演员。

如此浩大的阵仗,如此恢宏的场面,陈可辛到底想拍出一部怎样与众不同的《投名状》?他说只想拍一部国内最真实的动作大片。

陈可辛在北京门头沟取景,开拍时正值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初来北京拍电影的陈可辛一时间难以适应严寒的环境,但是他的一腔热血鼓动着他雄赳赳气昂昂地投入到了拍戏中。

可在开拍的第一场戏,现场就乱成了一团,800多个工作人员等着他去沟通,上千名的群众演员等着他去调度,这种大阵仗是他之前拍文艺片时从未经历过的,一时间让他茫然失措。

虽然在拍摄之前,陈可辛已经跟程小东多次沟通确认,一根威亚都不要,一个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设计。他要求的是拍摄出手起刀落、两军肉搏的战争真实感。

但这对于擅长设计飘逸灵动的武打动作,并几乎全都靠威亚实现的程小东来说,这个要求太离谱。

因为第一次拍动作片,而陈可辛并不懂武打套路,就出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而陈可辛也因为动作设计多次与程小东发生正面冲突,一度闹得不可开交。

原计划只拍摄7天的戏,却足足拖延了1个月才勉强拍完。

这一段时间下来,陈可辛的身体和心理都备受煎熬,第一场戏拍完后,陈可辛整个人瘦了十几斤,精神也临近崩溃,他甚至想过要辞掉导演的工作,放弃继续拍摄。

太太吴君如知道后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从香港飞到北京。见着陈可辛后,吴君如倍感心疼:“拍爱情片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啊?”

《投名状》上映票房惨淡,成为陈可辛永远的痛

陈可辛并没有当场给出他的答案,这也是开拍一个月来他常常问自己的。而那时他自己心中也并没有一个明朗的答案。

后来吴君如带着陈可辛回香港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回到香港,在心理医生的开导下,陈可辛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他也清醒地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自讨苦吃。

有一天他告诉太太:“我拍《投名状》的真正意图不是为了虚荣,也不是为了想拍大片。但我觉得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为了低迷的香港电影负起一份应尽的责任。”

太太便鼓励他:“那就大胆去做吧,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带着太太的支持,陈可辛重振信心再次回到了北京。

这次回去,李连杰主动充当陈可辛与程小东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助手,陈可辛在动作问题上有任何的需求和要求,都会告诉李连杰,再由他出面与程小东去沟通。

而且他的好友徐克也多次赶到片场帮忙支招。

这样一来,动作问题就顺利解决了。最终历时4个月的时间,《投名状》顺利杀青。

而在整个电影拍摄过程中,陈可辛还是本着原有的文艺片的手法,将人物情感的体现放在了首位上,特别是李连杰也改变了以往的功夫戏套路,在影片中成为情感细腻的文戏担当。

所以有媒体评价《投名状》在本质上还是一部文艺片,一部有大场面的文艺战争片。

但影片在最后审查时,被删改了20多处,原片长136分钟被直接删减到内地版的110分钟。由于整体被删减过多,严重破坏故事的连贯性,影响了最后的观感。

《投名状》投入到市场后,叫好但不叫座,最终以亏损1.2亿票房惨淡收场。

而这部票房不多的电影,却凭借着出彩的剧情、出色的演绎和精美的画面,横扫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等九项大奖,也成为了当年获奖最多的电影。

斩获如此之多的奖项,陈可辛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欢喜之情,反倒是倍感沮丧。

当一个文艺片导演被市场倒逼着去拍商业大片,而耗尽心力拍出的商业大片又反被市场吞噬,这是行业的病态,也是他此生永远无法慰平的伤痛。

这部《投名状》是迄今为止国内最真实的动作大片,也是迄今为止陈可辛拍的最后一部大场面的电影。

近十多年来,这部电影被无数的影迷喊冤,它才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国产遗珠。

-END-

【文 | 知锦 】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