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破晓记》「破晓东方第23集纪南音不见了她和这兄弟二人是该歇歇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6更新:2023-02-21 05:35:26

网友们,如果你始终在观看央视一套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就一定会在最近两集中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纪南音突然“不见了”。

在最近播出的第22、第23两集中,剧中的女主纪南音却没有出现。

难道是编导听到了观众们的强烈呼声,用非常“神秘”的手段剪掉了她的戏份?

这两集的内容很精彩,尤其是用了大量的镜头讲述由陈云主持的财经会议,简直就是一比一的历史高度还原。

在这里,我必须为陈云的饰演者贺刚点个大大的赞,今年40岁的贺刚,不但和时年45岁的陈云年龄相仿,而且贺刚在外形上还酷似陈云。

陈云

更为重要的是,贺刚的表演非常符合当年陈云“红色管家”的身份。

他那种充满大智慧的眼神和不露痕迹的表演,简直就是对陈云先生的再现。

按正说,在电视剧中加入大篇幅的财经会议内容是非常枯燥的,演员们表演起来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多。

但是,由于这场会议是以贺刚的画龙点睛式表演为主,反而让这么枯燥的内容充满了妙趣横生,非常引人入胜。

这两集很好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少了一个关键的人,确切来讲就是少了一个最不该少的纪南音。

第一,她是剧中的女一号,在长达两集的戏份中不出现,这很不正常。

第二,她是剧中的女经济专家,是专门派到陈老总身边协助抓好上海经济的,结果却没有让她出现在财经会议上,反而是曾山副市长出席了会议。

第三,自她出现在剧中,几乎每一集都有出入陈老总办公室的情况,或者是在餐厅和陈老总一桌吃饭,结果却在最近的两集中突然消失,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当然,我不是想她,主要是觉得她没有出现在财经会议上很奇怪,这完全不符合她在剧中的人设。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剧中突然少了她反而感觉正常了很多。

就拿这两集来说,无论是财经会议的精彩程度,还是暴雨中救灾的震撼场面,都为这部剧增色不少。

正因如此,我才会在标题中写下“纪南音去哪儿了?你和男二、男四这两位,是该歇歇了。”

让她歇一歇,剧情更好看,这样她省事观众也有惊喜,真是一举两得。

当然,该剧在细节上仍然问题很多,比如陈老总多次在大白天出现在街头,而且看起来没有任何安保措施。

就连剧中的他自己都说,“在这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好几万的特务。”

这时候万一有个亡命徒冲出来,拿着枪乱扣扳机的话,说不定历史就会被改写。

再比如,在上图中,陈老总先后多次穿着短袖出现,这完全符合上海7月份气温达到30度左右的情况。

可是,你再看陆修远穿的是中山装,李士英穿着长袖衬衣还套着马甲,看来是服装组只给陈老总准备了夏装。

我在标题中说,“她和这兄弟两个都该歇歇了”,其中之一就是指的陆修远。

以他在剧中的戏份,说他是男二号并不为过,我始终不理解领导的秘书还能当出他这个样子来。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演员,主要是编导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演员,他却完全没有融入到角色当中。

上图中,只要他和陈老总出现在街头,他都是将左手插在裤兜里,而且还有多次和陈老总并排行路的镜头。

还有,剧中陈老总和副市长、公安局长在一起交流工作的时候,作为秘书的陆修远却经常会插一嘴。

在剧中,陆修远曾经和纪南音有过共同出场的几场戏,结果每一场都表演生硬,说台词的口气和眼神不正确,整个形象都不符合剧中的人设。

他在剧中是什么人设?他是为剧中的大美女、军人、留美学生、女经济专家、周总理口中“一人能抵百万兵”的女一号纪南音找的虚拟男朋友。

还有,他是青年军人、共产党员、上海市市长的第一秘书。

他应该拥有阳光帅气、青春热血、雷厉风行、机敏睿智、谨言慎行的性格特点,否则就不符合高级干部秘书的身份。

这些特点,还要符合他是军人的身份。

如果你认同我对男二号的人设,那么就看看剧中陆修远的表演好了。

个人印象,他的表演风格僵硬,整个面部表情冷酷,目光呆滞,说话口气中透着高冷,这些表现都足以说明,他对剧中的人物缺乏精准的揣摩和拿捏。

再说直白一点,就是看剧本不用心,根本没有琢磨透陆修远的角色设置,甚至没有搞懂台词要表达的本意是什么。

你要是不认同,就可以回忆一下他陪着纪南音到她表哥林秉良家借唱片的戏,就问你在这个人物身上能感觉到人民解放军的高大形象吗?

同样的戏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凡是陆修远出现,总是一副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样子,甚至比剧中的陈老总和公安局长李士英都更牛气。

一个秘书,有足够的个人修养和儒雅之气,才是最基本的人设。

一个军人,有足够的青春热血和阳刚之气,才是最必备的外形。

这两点,在陆修远这个角色上看不到。在上图中,表哥林秉良提着小笼包来看纪南音,人家是表哥和表妹的关系,结果陆修远又面无表情地出现了。

林秉良满脸堆笑,让他吃包子,结果陆修远非常生硬地来一句,“我不饿。”

纪南音要去表哥家吃饭,陆修远坚决要求陪着她一块去。

纪南音说,“我们是家宴,你去干什么?那我现在反对可以吗?”

根据剧中想表达的本意,纪南音这句话应该是开玩笑,就像男女情人之间那种暧昧的闹着玩。

作为陆修远来说,如果真理解了剧本的本意,也应该是一边“坏笑”着,一边说出这句“不可以”才更准确。

但是,陆修远只是说完了台词,仍然用非常生硬的口气说“不可以”,这种冷酷的口气,就像与林秉良说话一模一样。

更让我尴尬的是,他和纪南音谈起了恋爱,上图中的这种场面,却看不出任何对爱情的美好想象。

在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强行加入一个虚构女主就够歪曲历史了,结果还要为女主再加入一个虚构的男二号。

更荒唐的是,还要让两个完全虚构的男女谈一场恋爱,这场恋爱谈好了也行,至少让观众会产生一种对自己年轻时热恋的美好回忆。

但是剧中的此情此景,除了让观众尴尬以外,还能产生什么感觉呢?

我们在这种画面中除了能看到女主的中年妇女外形,还有男二的冷酷无情,哪里还能看到半点男欢女爱的美好样子?

是的,国家广电总局允许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时适当插入虚构元素,但虚构成分不能超过30%。

但是千万别忘了,允许虚构30%,并不是允许歪曲历史,更不是允许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扩张。

事实上,这部剧37集的长度,如果砍掉这些涉嫌“注水”的戏份,说不定剪到30集之后反而更紧凑、更精彩。

当然,想虚构人物、虚构剧情也可以,毕竟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虚构人物和剧情也要遵循基本的合理性。

比如,剧中加入的小市民米知礼一家四口就很精彩。

也正是通过米知礼一家,从他们无米下锅到吃上白米饭;

从米知礼把金圆券贴到墙上,到他从墙上揭下金圆券去换人民币;

从他们一家四口对我党“共产”认识的歪曲,到最终坚定地相信党、跟党走。

他们一家的思想转变,就代表着上海540万老百姓对共产党人认识的转变。

这种以点带面的虚构人物设置,真的会给这部剧增添一抹鲜艳的亮色。

再看剧中的男四号陆士琪,一个没有文化的底层工人,却时常出现在剧中投机商人林秉良的妹妹身边。

对了,剧中除了陈老总和陆修远以外,还有荣毅仁、曾山、潘汉年、李士英、田国立、陈云、米知礼等人出场较多,这些人都可以排在男三的位置。

但是,剧中陆士琪的戏份突然增多,原来他只是偶尔出现,且都是和富家女“林妹妹”一起出镜。

剧中的陆修远是虚构的,他的弟弟陆士琪也就当然是虚构的了。

还是那句话,你虚构像米知礼一家四口那样的角色是可以的,让观众看起来符合常理,也会给这部剧锦上添花。

但是,剧中又给虚构人物陆修远,再虚构出一个毫不影响剧情主线发展的弟弟陆士琪是什么意思呢?

关键问题是,你还让这位底层的工人、居无定所的文盲,经常和一位白富美的女孩暧昧地在一起。

这合理吗?再搞一套穷小子和公主谈恋爱的狗血戏码?

说实话,有无数次实践被反复证明,几千年来的“门当户对”这一婚姻法则,仍然是婚姻美好和家庭稳定的奠基石。

不要试图拿这种爱情画面吸引眼球,因为除了巨大的地位和财富差距之外,还有三观和格局的巨大差异。

先别论穷富了,你让一个女老师和一个文盲谈恋爱?编导你到底咋想的?

还有,在目前剧集过半的时候,又突然让陆修远找一个失散多年的弟弟,而弟弟陆士琪又在月光下找哥哥。

更可笑的是,在暴雨中,俩人又极其巧合地相遇了。

此时此刻,一阵“懂事”的大风吹来,吹起了陆士琪的长发,又准确地露出了额头上留下的伤疤。

巧合连着巧合,偶遇接着偶遇,一对失散几十年的兄弟,竟然没有借助任何手段却能偶遇在暴雨中。

哪怕是陆修远曾经让户籍部门,在全上海查找过一个叫陆士琪的人也行啊。

一切都没有,陆修远从来没有找过,不但是没有通过户籍部门找,就连到大街上贴一次寻人启事都没有。

就是如此的突兀,让观众猝不及防,男二号和男四号兄弟相认,然后这兄弟俩又要和纪南音、“林妹妹”这姐妹俩,再双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然后就是双喜临门,皆大欢喜,上海人民到场祝贺,拍手称快,剧终。

说实话,纪南音不见了更好,她和陆修远陆士琪这兄弟俩都该歇歇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