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视角包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视角」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5更新:2023-01-02 13:19:22

周彬彬 朱晓申

摘要:文章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即多数教师缺乏对达成不同层面教学目标需选择合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的认识,将国家层面的教学目标运用到具体层面的课堂教学中,造成课堂教学目标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出现费时、低效等英语教学问题。本文构建初中英语课堂五维教学目标综合设计路径,该路径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进行了正确的界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目标变得可观测,并且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五维教学目标全面地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进而解决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目标设置

一、引言

二、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回顾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确定的教学结果和要求,它是由教学总目标、 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教学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同性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各自的具体任务和特点所指定的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指各门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单元目标指一门学科中,根据教学内容所划分的若干个单位的教学目标;而课时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它是具体的、情境化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对某一门学科或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的描述,是对上一级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和层层落实,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因此课时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显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夏谷鸣,2009)。

(二)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为了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观测性,笔者在此梳理布鲁姆有关教育目标分类的相关理论。教学与教育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除教学之外还包括其他活动。而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布鲁姆有关教育目标分类的相关理论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956—1966年间,布鲁姆及其同事初步完成了对教育目标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刘春燕,2012)。该分类学认为认知过程可以按认知活动的难易度来划分层次。例如,将学习的认知领域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每一层次再细分为若干子类;认知目标分层次递进,将教育行为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次序排列,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从低级认知活动到高级认知活动排列,具有较强的系列性和累积性,并默认学习者首先要掌握低级和简单类别的知识,然后才能掌握复杂和高级类别的知识,具体如图2.2.1所示。

布鲁姆等人有关教育目标的分类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我们应注意动词和名词的使用,在有关不同能力的目标中使用不同的具体的词语,使我们在学生的外显行为上看出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三)Stern的四维教学目标理论

Stern于1999年在《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一书中提出外语教学目标设计的四维目标,即语言的精通目标(language proficiency),认知目标(cognitive goals),情感目标(affect)以及转化传递目标(transfer)。

首先,在语言的精通目标中,Stern(1999)提出了从抽象(普遍)到具体(特定)的理念,即从语言能力到语言技能继而到具体的言语行为,认为学习者在言语行为的过程中,应做到能根据角色、情景、话题和功能进行交际,具体如图2.3.1所示。

从图2.3.1中我们可以得知,有部分理念与《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两个维度有重叠,但比后者更加具体全面。第一层“能力”中的“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标(2011年版)》的语言知识维度重合;第二层“技能”中语言内的“听说读写”与《课标(2011年版)》中的语言技能维度重合。他所提出的从语言能力逐渐上升到交际能力这一理念,并且在语言行为的过程中,做到能根据话题,情景以及功能进行交际,与《课标(2011年版)》相比,更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认知目标是根据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反映出来的。在语言知识中主要产生语言意识,即学习者有自然的好奇心和对语言现象的准确观察能力,以及语言思维等;在文化知识中主要是了解对所学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的规则,信息的掌握,以及对于所学语言文化和社会的系统性以及概念性的知识的掌握。

再次,在情感目标中,Stern(1999)将第二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以及语言学习这三方面所产生的情感作为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克服拒绝学习语言的感觉,参与目标语言的活动以及乐意使用语言;在培养社会文化能力的过程中,有欲望与使用目标语言的人交流,有积极的态度与理解他们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最后,在转化传递的目标中,Stern(1999)认为这个目标的范围较大、较抽象。它体现在学习者能够学习语言的技术,即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

Stern(1999)的四维教学目标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理论不仅从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转化传递目标所需要达到的程度,而且从微观层面上规定了其在语言的精通目标上需要达到的程度,例如其对语言能力,语言技能以及语言使用能力的掌握。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时,教师们应有意识地对Stern的思维教学目标理论进行深入解读,进而使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完整且有效。

(四)《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五维教学目标

《课标(2011年版)》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五维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策略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文化意识指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外文化异同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外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文化意识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12:8,12,18,20,21,23-24)。它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只有将学生作为目标的主体,即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他们与学习之前相比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它同时也提出,教学目标的叙述需要以学生“能够做某事”来具体描述。

不难发现,《课标(2011年版)》对英语学科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除了设置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语言目标以外, 还设置了一些非语言目标。所谓非语言目标, 就是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的非语言结果(non-language outcomes),如情感态度目标和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界于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之间。那么英语课程为什么要设置非语言目标呢?这是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是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语言课程试图反映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以及多元文化的思想等理念,那么课程应该设置一些与这些理念相吻合的课程目标, 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超越了语言内容,所以把它们称为非语言目标。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非语言因素与语言学习有密切联系,对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同时,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程晓堂、龚亚夫,2005)。

布鲁姆对教育目标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以及Stern(1999)的四维教学目标与《课标(2011年版)》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可以说前两者可以作为后者的理论基础。《课标(2011年版)》中语言知识这一维度的目标,可以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相结合,从一开始的“知识”,到最终的“评价”,是对语言知识是否达到认知目标的分析评价。Stern(1999)关于语言的精通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转化传递目标,与《课标(2011年版)》的五维目标更具有相关性,既包括了五维目标又具有补充性,对初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分析

为了了解《课标(2011年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达成情况,笔者深入温州市某实验中学八年级某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课堂观察,通过对任课教师的一个单元五个课时的教案的文本解读,发现其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存有以下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描述不够准确

教案文本显示,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描述不够准确。该教师用“Teaching Aims”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目标缺乏理论上的理解。aims 意指要达到的远期目标,如在一定时期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英语语言技能等。objectives指的是中短期目标,比aims 更为直接和具体,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若任课教师使用aims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那么就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概念掌握不准确,其叙写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就自然不够准确。因此,任课教师应掌握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即课堂教学目标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它是具体的、情境化的,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师层面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该教案使用Teaching Objectives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更为贴切。只有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掌握正确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才不会出现差错。

(二)教学目标的学生主体性不突出

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叙述形式为 to do something,对动词的施为者,即教学目标的主体并未进行界定。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课标(2011年版)》要求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学理念。根据《课标(2011年版)》关于教学目标的叙述需要以学生“能够做某事”来具体描述的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时,应该用at the end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 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描述。

(三)教学目标具体表述缺乏可观测性

该教师用了许多的learn,review,practice等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词比较抽象,难以观测。而真正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可观测性的,选择行为动词表述时,教师要具体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能够做什么和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要尽量采用可观察到的、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易爱平、易娇艳,2012)。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背诵”等行为动词,还可以在前面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地”、“熟练地”等,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常用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有哪些呢? 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几个层次来总结,即“记忆、理解、运用”。例如,要了解学生的记忆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读准、拼写、默写、命名、复述、描述、列提纲等方式。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归纳与概括、解释、小结等方式。 如果要检测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作用让学生改变、改写、编写、表演、演示、设计、规划等方式。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若具有可观测性,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前中后阶段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就能使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内容设置缺乏多样性

经过对教案中教学目标部分的文本解读,不难发现,该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的设置缺乏多样性。该教师更侧重于语言知识比如单词,短语,句型以及从句的教学,还有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培养,而在文化,情感以及学习策略方面则很少涉及。《课标(2011年版)》提出了英语教学的五维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非语言因素与语言学习有密切联系, 对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同时, 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也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内容的设置时,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目标纳入进去,实现教学目标设置的多维化。

四、初中英语课堂五维教学目标设置路径

笔者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有关教学目标的理论,从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构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路径。

(一)教学目标设置路径的框架

为了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全面融合《课标(2011年版)》的五维教学目标,实现每一堂课在综合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整体教学,笔者设计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路径,搭建了目标设计框架,见表4.1.1。

该框架的意义在于,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有效地设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获得“学完本堂课后能够做什么”的学习效果,摒弃套用《课标(2011年版)》的总体教学目标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传统做法,提高教师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在国家、学校和课堂等不同层面上有所区别的这一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路径框架的应用

那么如何应用“教学目标设置路径框架”呢?教师应用该框架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时,首先要解读《课标(2011年版)》,了解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以及学习策略五个维度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进行教材分析。在语言知识方面,将教材所呈现的新单词,新句型等新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白这些新知识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标(2011年版)》补充一些旧的内容或者教材之外的课外新知识;在语言技能方面,在一堂课中,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应全部涉及到,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在进行综合运用时,效果才能最大化;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上完本堂课之后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能发生积极的变化,例如学生在课外会自主地进行英语的学习,阅读英语课外书,变得热爱英语;在文化意识方面,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增加一些有关的外国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所处社会文化的规则,对其系统性以及概念性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使其能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知道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得体地使用语言等;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活动,对学生如何进行英语学习进行渗透,使其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为例,构建出该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见表4.2.1。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课堂目标涉及到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等,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向。但人的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言课堂有若干种课型,例如词汇课,阅读课,口语课等,每种课型的重点、难点不同,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变化。但不变的是语言课堂要以语言为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目标的叙写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型与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相关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注重语言。

五、结语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课时往往缺乏对该堂课的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虽然他们的教案上写有丰富的教学目标,但这些目标大多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或者是《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在一节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虚设,难以达成。为了探索具体的、可操性强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方法,笔者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Stern(1999)的四维教学目标理论以及《课标(2011年版)》的五维教学目标等的指导下,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提出了一个理论化的路径。该路径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进行了正确的界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目标变得可观测,并且将《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五维教学目标全面地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本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由于有关教学目标的文献查找不够全面,理论基础不够深厚;所构建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置路径缺乏教学实践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提高理论水平,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该教学目标设置路径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程晓堂,龚亚夫. 《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 课程·教材·教法,2005(3).

[4] 李森. 现代教学论纲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刘春燕.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J]. 外语界,2012(1).

[6] 洛林·安德森.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 施良方,崔允漷.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夏谷鸣. 试论英语教学目标设计[J]. 英语教师,2009(8).

[9] 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0] 易爱平,易娇艳.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英语新世纪,20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 钟志贤.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Zhou Binbin Zhu Xiaoshe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occur in the setting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ories. The problem is that most English teachers is lacking of the awareness of choosing proper teaching contents and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vel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which leads to the empti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nefficiency of English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e article also designs the fiv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which identifies the concep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highlights the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mak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bservable, then digs out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which can provide implications to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class; teaching objective; objectives’ sett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5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