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电影界最杰出的十位男演员「20世纪中国电影界最杰出的十位男演员」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4更新:2023-02-26 12:01:42

编者按:就像很早前写“20世纪十大女演员”一样,这条稿件最早是在报纸上发表的,后来就开始流传到网络上,也很荣幸被很多识货的小伙伴全文照搬。当然也有很多不同见解的,推选本身就是梳理好的给大家,便于让优秀的得以流传。

图上左起:赵丹、石挥、蓝马;图下左起:魏鹤龄、郎雄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里,要求所有的女演员必须要有明显的时代属性,而且必须是满脸的阶级为纲的信息标属在脸上,在那个年代个人是无法和时代抗衡的,所以很多从民国过来的老演员满心欢喜地想迎接新的工农兵角色任务之时,显然他们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周璇(1920-1957)发疯、石挥(1915-1957)沉江、“电影皇帝”金焰(1910-1983)无戏可拍、白杨(1920-1996)四处托人要角色演,等等,不是他们不专业而是他们自身旧上海的属性被新派认为他们的脸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标志。

图上左起:金焰、刘琼、金山;图下左起:高占非、陶金、张翼、李纬

而杨丽坤的出现恰恰融合了两种碰撞,既没有阶级为纲的时代脸谱,也没有过于妖娆妩媚的旧上海的做派,两部作品的出世也填补了20世纪50、60年代新的女性形象的出现。按理说她上“22大”是没任何问题的,无奈“分猪肉”从那时就开始了,四大厂也有任务指标,上影北影长影八一肯定都要脸的啊。

在这只想表达的是其实所谓的权威机构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权威机构的专家给出的名单都让人“全身冰凉”,那历史就只能被重新由“碎片”重组。

图上左起:袁牧之、郑君里、王引;图下左起:龚稼农、孙道临、舒适、韩兰根

十大男演员的选择比女演员更难些,还是按银幕作品来评判的话,男演员的作品更丰富也更立体,虽然在民国时期站在舞台中间的永远是那些女明星,但这些可敬的男演员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表演的热爱更多的还是要赚钱养活自己,如“反派圣手”王献斋(1900-1941)1922、“武侠王子”张翼(1909-1983)、“明星第一小生”龚稼农(1902-1993)、“瘦猴”韩兰根(1909-1982)、高占非(1904-1969)、“电影皇帝”金焰(1910-1983)、郑君里(1911-1969)、王引(1911-1988)、殷秀岑(1911-1979)、“舞台千面人”袁牧之(1909-1978)、刘琼(1913-2002)、金山(1911-1982)、陶金(1916-1986)、舒适(1916-2015)、李纬(1919-2005)、孙道临(1921-2007)等优秀的男演员,在这些男演员中间尤以“电影皇帝”金焰的生活为最好,也深受当时万千少女们的追捧。

图左起:李小龙、成龙、李连杰

随着华语类型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产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选出的20世纪最杰出的十位中国男演员,都在男性气质和明星产业等方面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尤以20世纪70、80年代的香港,在李小龙(1940-1973)、成龙和李连杰的带动下,让动作类型的电影走向全球,也令中国男性的形象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提升。

赵丹(1915-1980)

代表作:《马路天使》(1937)、《乌鸦与麻雀》(1949)、《烈火中永生》(1965)

赵丹原名赵凤翱,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赵丹的艺术成就,来自于“痴”,来自于“魔”,他曾经直言:“表演就是地狱之门。敢于做演员的人,敢于在这条路上走到底的人,都要有闯地狱的勇气。”

1937年,赵丹在这一年拿出两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他将失业大学生老赵,这个天真、淳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马路天使》里,他与金嗓子周璇(1920-1957)合作,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幽默又热情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

赵丹在电影《马路天使》(1937)中的形象

按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偶像实力派”演员,不仅颜值在线而且演技更爆表!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著名影评家达西拉奇惊叹说:“《马路天使》堪称一个奇迹。它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意大利在战后提出的要早得多。他被认为是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1904-1986)和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1908-1997)的混合体。

在周恩来的“保护”下,赵丹是建国初期唯一活跃在一线的最当红的民国时期男影星。先后主演了《武训传》(1951)、《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武七、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被关押长达5年。1980年因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

石挥(1915-1957)

代表作:《假凤虚凰》(1947) 、《哀乐中年》(1949)、《我这一辈子》 (1950)

石挥原名石毓涛,天津市人,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话剧皇帝”。

石挥成名于话剧舞台,可惜话剧没有影像资料留存,后来的观众无法领略其风采。石挥1941年开始拍电影,真正开始被观众认识则是从1947年的《假凤虚凰》开始——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爱情喜剧,让他和李丽华(1924-2017)成为申城话题人物,并成为第一部出口好莱坞的中国电影。

石挥的偶像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1977),不仅能演,还要能编能导。10年从影,他留给世间22部电影,其中《我这一辈子》、《鸡毛信》(1954)、《天仙配》(1955)等6部为他的导演作品。20世纪90年代,姜文作为“世界杰出青年”受邀访美,他送给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礼物是几张京剧脸谱和石挥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的录像带。他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我想你也会喜欢他。”

石挥在电影《哀乐中年》(1949)中的形象

在《我这一辈子》中,石挥的表演出神入化,无论眼神、动作、语气,都恰到好处,令人惊艳。被称为是“教科书般的表演”。日本影评家佐藤忠男说:“过去我只知道中国有个赵丹,现在我发现还有石挥。

方言电影是从石挥的《关连长》(1951)开始的,而不是《秋菊打官司》(1992)。石挥是中国版的斯宾塞·屈塞Spencer Tracy(1900-1967)。

1957年11月,他承受不了“政治高压”登上了去宁波的“民主三号”客轮,跳进了冰冷的大海。

石挥表演的最大秘诀在于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观察体悟。从民国甚至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多数演员的台词动作依旧还有浓厚的舞台感,但石挥的演技是超越时代的,今天你去看他的电影感觉他的表演方式已经非常生活化了,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蓝马(1915-1976)

代表作:《群魔》(1947)、《万家灯火》(1948)、《希望在人间》(1949)

蓝马原名董世雄,又名董筱鹤,北京人。和石挥曾是同学。并一起演过话剧。石挥和蓝马都向传统戏曲学习,开创了和一般“话剧腔”不同的表演形式,让人感到新颖独特,极具魅力。

1942年到1945年,蓝马在重庆的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和黄宗江(1921-2010)、谢添(1914-2003)、沈扬(1917-1964)一起被誉为当时重庆话剧界的“四大名丑”。

他在银幕上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并让后继者孙道临(1921-2007)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挥。

抗战胜利后,蓝马1946年来到上海滩,进入昆仑电影制片厂,主演了《天堂春梦》(1947)、《乱世儿女》(1947)、《大团圆》(1948)、《丽人行》(1949)等脍炙人口的电影,与大红大紫的老同学石挥并驾齐驱。

电影《万家灯火》(1948)剧照

蓝马其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影片当属他和上官云珠(1920-1968)、吴茵(1909-1991)主演的《万家灯火》,蓝马饰演的公司小职员胡智清陷入困顿的生活,深刻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悲哀与辛酸。

蓝马凭借在话剧《万水千山》中饰演教导员李有国,获得全国话剧汇演表演一等奖。1959年该剧改编摄制成影片,蓝马在剧中再次饰演教导员李有国。这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

1976年7月30日,蓝马因病在北京三零一医院逝世,年仅61岁。

魏鹤龄(1907-1979)

代表作:《马路天使》(1937)、《乌鸦与麻雀》(1949)、《祝福》(1956)

魏鹤龄出生于天津市东丽区赤土村。他一生演出了50余部话剧和40多部电影,以饰演工人、农民、小职员等劳动人民形象见长,曾任上海演员剧团副团长。他是中国版的亨利·方达Henry Fonda(1905-1982)。

魏鹤龄是中国银幕上一直闪耀着温和光芒的一颗恒星。从来都是在那些主角后面默默地散发着最强烈的余光,在20世纪30-60年代的中国银幕上,我们总会看见他深沉、安详和腼腆的影像。

我们在《中华儿女》(1939)、《我这一辈子》(1950)、《家》(1956)等电影中,看见魏鹤龄都留下了丰富、丰满、丰盈的表演。

1956年,在夏衍(1900-1995)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魏鹤龄成功地饰演了男主角猎户贺老六,为中国银幕留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成为他表演艺术的顶峰之作。

电影《祝福》(1956)剧照

由于影片的整体水平和白杨(1920-1996)及魏鹤龄的出色表演,《祝福》荣获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慰电影节特别奖,同时荣获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毛泽东与周恩来曾两次接见他,并同他一起合影留念。魏鹤龄一生活跃在电影银幕上,他曾经说到:“艺术贵于含蓄,表演讲究分寸,最好是不缺也不过,要恰到好处。但是一个好演员,总有一些地方体会不到,或不准确、不深刻,遇到这种情况,我宁愿体会多少演多少,绝不装腔作势。”

“文革”期间惨遭迫害。1979年10月2日于上海去世。

郎雄(1930-2002)

代表作:《推手》(1991)、《喜宴》(1993)、《饮食男女》(1994)

郎雄出生于江苏宿迁,1947年赴台湾从军。1950年代开始出演电视连续剧。

从20岁到40岁,郎雄用了20年的时间沉淀自己,有段时间无戏可拍,但他不愠不躁,心平如镜。1970年成为台湾中视电视台的演员,1974年参演了《一代暴君》,凭剧中饰演秦始皇渐渐崭露头角。

他的发展不同于孙越(1930-2018),孙越一直在银幕上不停地耕耘,并以《搭错车》(1983)中的哑巴父亲的形象获得了肯定,但这种肯定是以传统的戏剧化的展现形式来完成。而郎雄的父亲形象则在于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地从银幕上荡漾到银幕下。

郎雄自己也没料到会在61岁开始走红,当时他正好从中国电视公司退休,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李安。

电影《喜宴》(1993)的结尾,郎雄的背影是那么的让人心酸,他代表了老一代做派的终结和诀别,银幕上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父亲形象

不过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取得的成功也绝对离不开郎雄对中国父亲的成功塑造。其演技收放自如、内敛、慈爱,沉默而睿智。

郎雄把李安想塑造的“中国父亲”亲善、沉默、忍辱负重,但关键时候却表现出某种权威的形象,演绎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他是中国父亲形象的第一代言人。

李安曾这样评价郎雄的相貌:郎叔的脸是五族共和,不论亚洲人、西方人都觉得他像中国父亲。

2002年5月2日,郎雄因肝硬化并发肾衰竭病逝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72岁。

周润发(1955-05-18)

代表作:《英雄本色》(1986)、《秋天的童话》(1987)、《阿郎的故事》(1989)

周润发籍贯广东宝安,出生于香港南丫岛。

今年5月1日香港媒体邀请一百位电影界人士在历届香港金像奖获奖作品中评选最佳,结果,周润发凭借《英雄本色》中的表演获封“影帝中的影帝”,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 》(1995)中的表演获封“影后中的影后”。

1981年进军影坛,周润发凭借《英雄本色》、《监狱风云》(1987)、《赌神》(1989)《喋血双雄》(1989)等电影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成龙、周星驰并称为“双周一成”。

在当年,《英雄本色》几乎可以说是横空出世,票房大收3600万港币,打破香港本土票房纪录,并开创了黑帮英雄片的电影潮流。该片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香港电影,这个叼着牙签、吊儿郎当,浑身痞气的黑帮大哥,甚至一度改变了中国人的审美。

周润发在电影《秋天的童话》(1987)中的形象

周润发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时期,被誉为香港的“演技之神”,将东方男性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知名导演李翰祥(1926-1996)曾评价:周润发是西方人眼里的加利·格兰特 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而在东方影迷看来,他代表着理想、智慧、侠义。

周润发不仅创造了“小马哥”、“赌神”、“正哥”等经典角色,在《秋天的童话》和《阿郎的故事》等剧情片里,他也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在《八星报喜》(1988)、《大丈夫日记》(1988)、《吉星拱照》(1990)等喜剧片中,他也同样能让人会心一笑。

张国荣(1956-2003)

代表作:《阿飞正传》(1990)、《霸王别姬》(1993)、《春光乍泄》(1997)

1977年他穿着一双红色的靴子,唱着《American Pie》,进入了娱乐圈,但或许太过前卫,香港人对他明显的消化不良,他主演的《烈火青春》(1982)更是遭到一众卫道士的抨击,直到那张《风继续吹》才有所好转,到《leslie》再也没有谁能阻止他的一飞冲天......

不论是吴宇森、徐克、关锦鹏还是王家卫,这些顶级的中国导演都主动给他角色扮演,这都表明了他身为一名遥不可及偶像(无可替代)的地位。张国荣永远都是《英雄本色》(1986)中的阿杰,是《倩女幽魂》(1987)中的宁采臣,这些角色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张国荣在电影《阿飞正传》(1990)中的形象

在没有接演《霸王别姬》前,张国荣自认演得最好的是《阿飞正传》,那年哥哥34岁,而片中其余五位耀眼的演员,都才在20多岁的阶段。回想起来,他们能在最风华的时候,完成一部至今依旧风华的电影,可以说是十分幸运了。

吴宇森曾经接受外媒采访时说:我觉得像张国荣、梅艳芳(1963-2003)、罗文(1945-2002),他们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停止了。我难以想象一个没有他们的时代。要超越他们相当有困难。吴宇森说中了,至今无人超越。

葛优(1957-04-19)

代表作:《过年》(1991)、《霸王别姬》(1993)、《活着》(1994)

应该来讲,葛优饰演角色的空间相对而言是比较窄小的,但他活生生地地把这遍狭窄的空间给整宽阔了。

在电影《过年》中葛优饰演的大女婿,四处沾花惹草。他不想要孩子,次次逼着大女儿流产。大女儿不肯,就家暴。在这个群戏中,作为电影里最爱搬弄是非的角色,葛优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猥琐好色贪财的形象。

而《霸王别姬》中给人留下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袁四爷和张国荣的程蝶衣了。如果说段小楼是台上的霸王,那袁四爷就是台下的真霸王。段小楼对人对戏的摇摆不定,越发让袁四爷的执着和珍惜显得弥足珍贵——这个角色虽然着墨很少,却是本片唯一一个最真性情、一开始就立住了的角色,他跟程蝶衣一样,对人对戏,都是从一而终啊!想想他最后被当兵的押下台那几步四方步吧,他就是一个活在戏里的情性中人。

葛优在电影《霸王别姬》(1993)中的形象

如果当人们还对他的表演有所质疑的时候,一出《活着》让他彻底把所有不好的言论踩在脚底下,《活着》的时间跨度长,表演幅度大,但葛优饰演的福贵就是一出演技的百科全书,角色的喜怒哀乐都能从中看到。也正是这个角色直接把葛优送到了殿堂之上。

葛优如今已经60多了,适合他的喜剧角色越来越少,贴上头发帘再演年轻实在不好看,不如去演年龄相当的正剧角色,哪怕是《活着》那样的悲剧。

梁家辉(1958-02-01)

代表作:《爱在别乡的季节》(1990)、《棋王》(1991)、《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

梁家辉祖籍广东,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今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演员对于角色的驾驭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绝对是优于内地的,毕竟他们这些非学院派的演员们全部来自市井,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而梁家辉在这方面的“多样性”就绝对让人惊喜。他在角色的塑造上基本属于“大包大揽”,只要你敢给他剧本,他就敢给你惊喜。

梁家辉在电影《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中的形象

《垂帘听政》(1983)让26岁的梁家辉拿下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年轻的他一下子走上了人生巅峰,他到现在依然还是金像奖最年轻影帝记录保持者。

当年拍摄完《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之后,又跟拍了一部《玫瑰玫瑰我爱你》(1993),标准的刘镇伟式喜剧,虽然不是其执导,不过监制和编剧却是他。其中梁家辉传授叶玉卿快速死亡之法那一段和《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张学友梁朝伟、《回魂夜》(1995)中最倒霉的道友明极其相似。

梁家辉在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中的形象

他的喜剧表演不光是让观众眼前闪着金光,更让专业人士发觉他的脑袋似乎被开过光一样,那不是破釜沉舟地放开,更像是在那“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种区别于传统式的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很快得到了认可。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演技的日益成熟,梁家辉也赶上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换了别人,这种演技,这种拿奖的资历,梁家辉在香港电影的最黄金时期里怎么说都该大放异彩吧。但是这十几年里,他基本上都是在演大配角。而且这些配角都很出彩!

周星驰(1962-06-22)

代表作:《审死官》(1992)、《国产凌凌漆》(1994)、《大话西游》(1995)

周星驰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香港。

周星驰是真正开创了一个喜剧时代的旗手。他继承了韩兰根、殷秀岑等老一辈喜剧演员的草根风格,又融合了早期好莱坞马克斯兄弟“无厘头”的表演形式加上金·凯瑞Jim Carrey夸张的面部效果形成自己独有的特征,以此来展现都市贫苦阶层的悲欢离合。

1992年,是他大获全胜的一年,被称为“周星驰年”。香港年度15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占了7个,榜单前5名,更是皆被他包揽怀中。这一年香港上映的其他高质量的电影彻底成为陪衬,衬托周星驰的强大票房号召力。这种幸运至今无人打破。

周星驰在电影《国产凌凌漆》(1994)中的形象

当然也有很多人诟病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表演形式,认为他不如发哥及哥哥和两梁的表演那么多样性,但周的喜剧天分却是无人能及的,即使成龙的动作喜剧也受到观众的欢迎,但无法让底层群体产生共鸣。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周星驰是中国银幕上最大的IP,他的作品曾经伴随20世纪70、80、90后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他的作品不需要看谁来出演,只要标上周星驰这三个字就意味着票房上的保证。

梁朝伟和张国荣在电影《春光乍泄》(1997)中的形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