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禁闭话剧「萨特的剧作禁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9更新:2023-03-17 21:12:01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生活家,也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流派,滥觞于法国,流行于欧美,波及全世界,许多文学新流派都受它的引发和影响。

1964年,萨特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拒受诺贝尔文学奖金。

《禁闭》是萨特的代表剧作。

《禁闭》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最初取名《他人》,刊登在杂志《弩》(1944年春)上。同年5月27日,在“老哥伦比亚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翌年由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现在已被法国剧坛作为经典剧目保留下来,1947年获得美国“最佳外国戏剧奖”。

正确理解这句话,成为准确把握和科学评价这部作品的要害所在。当年法国天主教派的迂腐人士,就只从字面上浅陋解释,说这是“仇视他人”,是“病态的个人主义”、“悲观主义者”,等等,萨特为纠正这一误解曾作过种种努力。最重要的一次,是1965年灌制《禁闭》唱片时他口录的一段前言。他说:“我想要说的是:‘他人就是地狱。’但是,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以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了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然而我要阐明的却是另一回事。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他进一步解释:“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可见,“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中,主要含有三层意思。

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即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剧中三人都是罪人,都是败坏与他人关系的罪魁祸首,生前都给他人造成过痛苦。加尔散曾有外遇,五年来和一个混血女人同居,还领回家过夜。他的妻子有殉道者气质,很崇拜他,对他的不轨行为,内心痛苦,虽有责备神色,但仍咬牙忍受。战争爆发后大家主张抗战,他却宣传和平主义,最后因逃跑被逮捕枪毙。加尔散在对待国家和世界大事上是个罪人,在对待妻子和家庭问题上也是罪人。他因自己的犯罪作恶造成与他人的关系恶化,这种罪魂必遭地狱之苦。伊內丝,厌弃表哥,夺走表嫂,致使表哥惨死。对此她反而十分高兴,常对表嫂说:“这下可好了,我的小娘子,我们把他杀死了!我很坏,换句话说,我活着就需要别人受痛苦。”最后也致使其表嫂死于非命。正如她说的“我是一把火,把一切都烧毁了”。由于极端自私的同性恋,她毁了一个家庭和两条性命,造成他人灾难,当然要受地狱的惩罚。艾丝黛尔本来是个善良的姑娘,只因贫困孤独,嫁了有钱的丈夫,和睦相处六年之后,发生了婚外恋。生下私生女儿,情夫高兴,她却反感,把孩子扔进湖中,气得情夫开枪自杀。她不仅变为坏女人,还是溺婴犯和刽子手。这三个罪魂,是人群中的败类。加尔散说“我是下流胚”,伊內丝说“我是该入地狱的人”,艾丝黛尔说“我是堆垃圾”。伊內丝的一段话概括准确,揭示了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都是自己人哪!我们都是一伙杀人犯,我们都是地狱里的罪人。我们也有快乐的时日,有些人一直到死都在受苦,还不是因为我们干的好事!现在,我们得付出代价了。”萨特通过三个已死的“死活人”,正是要点醒许多在世的“活死人”来认识这个道理。

第三,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人生旅途,每出差错,人们很容易去找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和他人原因,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常为我们所忽略。在萨特的人学观中,这一点却极为重要。《禁闭》提出这一问题,其深层意蕴正在这里。艾丝黛尔“黏糊糊,软塌塌,是一条章鱼,像一片沼泽”,不动脑,不思考,只追求动物本能般的直感享乐,不能严肃对待自己,也不去改变自己,所以走上犯罪道路,落入了自己的地狱;伊內丝有思考能力,却被同性恋的情欲引入歧途,明明知道自己很坏,还要一意孤行,步入作恶的深渊。她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开始,以与别人共同毁灭告终,也落入了自己为自己制造的精神地狱之中;加尔散既不能在事前正确选择,又不敢在事后面对事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以他人的判断为准绳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也落入了自设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与其说是他人给加尔散造成痛苦,毋宁说是他给自己造成的痛苦。这也是一种精神地狱。叔本华曾把唯我论者称作“关在攻不破的堡垒里的疯子”,《禁闭》描写的正是关在攻不破的堡垒里的、永受煎熬的三个疯子!正是在上述三层意义的基础上,萨特呼吁“争取自由”、“砸碎地狱”,就是要唤醒人们不应作恶,以免扭曲与他人的关系;就是要唤醒人们,不要依赖别人的判断,作茧自缚,制造樊笼,成为“活死人”;就是要唤醒人们,严肃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鼓励人们以自己拥有的自由权利为武器,去砸碎这种精神地狱,冲破人为的灵魂牢笼,为自由的心灵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这部悲剧,新颖深刻,其艺术特征主要有三:

第二,境遇的极限性。萨特剧作的具体境遇,往往是特殊条件下的极限境遇,常常通过人物的自我毁灭而确立自己,以便使“自由”在最高程度上展现出来。他只给主人公留下两条出路:或生或死,或成或败,或冲出牢笼或永远负罪。这是一种两难选择的极限境遇,进退维谷又不能呆立不动,骑虎难下又要当机立断,关系到生死存亡,永劫不复,调和无望,后果可怕,无法延缓,也不能逃避,给人物造成极大的压迫性和恐惧感。这种悲剧,正如古希腊悲剧那样,在原始故事即将结尾处开始剧情,第一幕就把人物抛入冲突的中心,在真切自然之中使人高度紧张,具有鲜明的形而上的严峻性质,很容易唤醒观众和读者的参与意识,因而产生震撼灵魂的巨大力量,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