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电影伤逝「经典电影赏析之66伤逝1981」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7更新:2023-03-17 21:40:20

一.故事简介:这是鲁迅先生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写于1925年。当我很多年前看到这篇小说时哭了。一向针砭时弊的鲁迅先生写起爱情小说竟是如此的凄美:形神兼备的人物性格、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心灵自剖的心理描写、极度悲情的抒情色彩、最后仍泯灭于世的绝望结局。整篇小说的基调,是在涓生悔恨的回忆逝去的子君,你可能在回忆你逝去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都可能发生这种浓烈的情愫:你们曾经的爱,曾经的亲情,曾经的吵闹和埋怨,随着他或者她的逝去变成无法诉说的悔恨,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苍天瞬间就让你天人永隔。

故事讲述了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并与之相恋。接着,与涓生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经受住生活的打磨。涓生为当局所辞,生活无着,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迫于生计,子君宰吃了所饲养的油鸡,放掉了所喂养的狗。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她便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写下手记,为子君送葬。

二.经典桥段:

1. 涓生独自在小屋转悠,与子君生活的点滴历历在目,美好的过往转瞬即逝,涓生一边独白自语一面潸然泪下;

2. 涓生和子君在剧场看戏,当子君听到台上女子为独立自由的对白时,迟迟不肯离去,唤起了她充满热血的内心;

3. 子君看到涓生被辞退的书信,表面上坚强的是涓生,实际堕落的也是涓生,失业葬送了他们和睦的小家;

4. 涓生向子君坦白由于清贫,他们的爱无所依附,结束了;

5. 涓生去找子君,结果得到的是她死去的消息,悲恸不知所措。

三.经典词句:

1. 我知道我近来的超过她的冷漠,已经引起她的忧疑来,只得也勉力谈笑。(一句话3种心里状态);

2. 想给她一点慰藉。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脸,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为空虚,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涓生维持的虚假情感);

3. 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这是涓生想象的“恶”,为向子君说分手开脱);

4. 子君似乎也觉得的,从此便失掉了她往常的⿇⽊似的镇静,虽然竭⼒掩饰,总还是时时露出忧疑的神⾊来,但对我却温和得多了(子君知道生活困窘,但对涓生的感情仍没有变);

5. 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以景陈情,用词真的到位);

6. 然而现在哪,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当想念逝去的母亲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思念--沉默--天人永隔,无处可诉地想好好哭一场)。

7. 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眼前的黑暗,我仿佛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

8.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

9.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的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的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子君无法忘却,但我还要行尸走肉般的活下去)。

10. 再欣赏唐代韦应物的《伤逝》中的几句诗: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以前都觉得古文古诗有含蓄之美,在表达意境上优于现代文。但鲁迅先生的此文则远强于古诗文,使人临境伤怀,极强的旁白代入感。

四.鸡蛋里挑骨头:

1. 无论在小说里还是电影里,都没有交代子君的死因。或许是个妙手,让涓生的突然所失显得更加突兀,悔恨更加沉重,是自己对爱的放弃让子君的希望泯灭;

2. 电影拍摄于1981年,画面不是太好,但旁白和主演的表情都相当不错。

结语:要相信爱情,正是因为它难得,才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部短片小说,主创保留了鲁迅先生的故事主线,并按主线和人物应有的心里状态对故事进行了扩展,是对优秀作品的尊重。本片没有明里讽刺社会的变革和动荡,把他们都间接的反映在主角的生活中,是鲁迅先生的一贯手法。作为一名弃医从文,生存于二十世纪初乱世(清末、军阀、革命、战争)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先生风骨之硬,让人折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