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12月26日电子版「党报天天读2023年02月23日解放军报金句篇段摘编2100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8更新:2023-03-18 01:42:18

●应当把有限的时间投向何处、用在何事上,的确需要每个人用心规划,科学管理,审慎把握

关于时间管理,有个“四象限法则”,讲的是人们每天面临四种事,即“紧急又重要的、紧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并提出从“紧急又重要的”,到“重要但不紧急的”,到“紧急但不重要的”,再到“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这一处理顺序。

现实工作生活中,“紧急之事”不论重要与否,人们常因其紧急而不敢懈怠;而对于那些“重要但不紧急之事”,人们却常因其不够紧急或因其它琐事干扰,要么引不起重视、提不上日程,要么抓而不紧,急不起来,紧不起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宝贵而有限的。应当把有限的时间投向何处、用在何事上,的确需要每个人用心规划,科学管理,审慎把握。有人说,“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把它投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精力就像土地,你的行动即种子,种什么就会长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发现,那些抓住“重要但不紧急之事”持续深耕的人,往往会成为能在一个领域挑重担、单位建设离不开的人。

马克思曾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从“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的鲁迅,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再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他们无一不是以自己认定的“重要之事”为理想,并为之孜孜奋斗,不被其紧不紧急所干扰,最终都成就了不凡人生。他们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把“重要但不紧急之事”抓紧,先要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重要,既要看这件事是否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更要看这件事是否影响部队的发展。要科学把握精力的分配,始终把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锤炼胜战本领当成最重要的事,自觉远离“二八现象”,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去做影响和决定未来胜算的大事要事。以掌握和突破制胜未来战场的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战术战法及联合本领为己任,潜心钻研,务求必成,确保在未来战场上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变化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动地认识、把握和适应变化,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就能有效应变局、开新局。可以说,识变应变求变,既是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也是每名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需要。识变,在于能够保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时与势、危与机,对形势发展准确预判、了然于胸;应变,在于能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考虑各种不稳定因素,遇有突发情况能够精准施策、措置裕如;求变,在于能够主动打破路径依赖,联系实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新招,创造性开展工作、塑造态势。识变是基本前提,应变是关键所在,求变是必然选择,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统一于防范化解风险、推进事业发展之中。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的发展蓝图,吹响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号角。强军新征程上,面对艰巨繁重的各项任务,面对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情况,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出击,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与责任担当。军队党员干部只有主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长识变之智、谋应变之方、鼓求变之勇,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赢得优势、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淬火出利刃,百炼方成钢。一切能力的生成,都需要实践的锻炼和时间的加持。不多经历几次困难挑战的磨砺,就不可能练就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铁肩膀、真本事。党员干部应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在担苦中涵养识时通变的精神品格,在担难中锤炼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在担重中激扬负重前行的奋斗姿态,在担险中积累随机应变、化危为机的经验智慧,不断强壮筋骨、增长才干,实现本领提升与完成任务双促进。

●时代的发展、事业的推进,都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实现的,衡量一名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过不过硬,善不善于研究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勇于在应对复杂形势、化解复杂矛盾、推动工作落实中,经受磨砺、弥补不足,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推动部队建设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时代的发展、事业的推进,都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实现的,衡量一名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过不过硬,善不善于研究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标准。现实中,无论是抵御外部势力干扰还是解决处理内部矛盾问题,我们都要始终保持科学态度,掌握辩证思维,努力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提升这一本领,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解决棘手问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的问题,越能使人在披荆斩棘、爬坡过坎中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广大党员干部如果不经历一些“风吹浪打”,不接一接“烫手山芋”,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怎么会磨砺出真本领?如果整天总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遇到困难就躲,碰到矛盾就推,这样的干部在关键时刻就很难顶得上、靠得住,在严峻考验面前难保不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正所谓“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课堂,真刀真枪地、扎扎实实地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经受磨砺,收获成长,练就能担大任的硬功夫和铁肩膀。

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须在勇于担当中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现实中一些矛盾问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解决起来有难度、处理不好有压力、妥善解决要能力。但越是艰难,越是难得的“教材”,党员干部越要主动担当,勇于攻坚克难、攻城拔寨,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全面素质、提升打赢本领。面对问题要坚持“敢”字当头,敢当挺身而出的“斗士”,敢赴充满风险的“雷场”,敢蹚矛盾问题突出的“深水区”。像排雷英雄杜富国那样,面对危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像“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那样,哪怕要流血牺牲也绝不后退一步;像抗疫英雄那样,面对疫情的凶险,逆行疫区、义无反顾。要坚持“能”字为本,围绕理清矛盾问题的主客观因素,主动向书本求知、向基层问计、向官兵请教,围绕找到破解矛盾问题的突破点,主动放下架子问、俯下身子看、甩开膀子干,切实在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掌握破解难题的主动权。要坚持“闯”字为要,瞄准“靶心”,找准“纹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碰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推动工作,努力为单位建设献计献策,为备战打仗作出贡献。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最根本的是要政治上过硬,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各种风险和考验面前,要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关键是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党性原则作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未雨绸缪、保持定力,自觉把党性原则立起来。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善于发现问题、有效化解矛盾、高效解决问题中,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把“重要但不紧急之事”抓紧,就要不被所谓“不紧急”迷惑干扰。一位作家讲:“白云是重要的,飞机是紧急的。知足是重要的,欲望是紧急的。宽心是重要的,医院是紧急的。”许多人只有等到身体患病着急赶往医院,才认清健康的重要性,才意识到要加强锻炼;等到面试招聘过不了关,才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想起要加强学习。可遗憾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却挽不回健康,有的失去了就业机会。迈步强军新征程,每名官兵都应牢记肩负的使命,把那些重要的事时刻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里,不因其一时“不紧急”而放松懈怠,要只争朝夕、紧抓快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业心,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把“重要但不紧急之事”抓紧,还要有笃行不怠的恒心毅力。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心中有梦想的人,早晨叫醒他的,常常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身处价值观念多元、物质条件丰富、生活方式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兵们在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面临各种诱惑。同样一部手机,有的人用它学到了许多知识技能,有的人却深陷“垃圾娱乐”不能自拔。我们在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就要做到不为前进道路上的“五色”而迷惑,不因人生经历中的“五味”而消沉,既不随意把时间“碎片化”,也要用好“碎片化”时间,拿出“一生干好一件事”的专注纯粹,锚定目标,不急于求成,不浮躁冒进,日拱一卒,持续用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毅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达到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结果。

●算大账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一种责任担当。心怀大格局才能拨得动大算盘、算得清大账

守岛英雄王继才守卫孤岛32年,半生以海岛为家、与清贫孤独相伴。在他守岛的岁月里,同村人都陆续富了起来,他家却经济拮据。对此他曾说:“经济账怎么算?个人小账算不过来时,算算国防账,心里就平衡了。”朴实的话语,折射出崇高的思想境界。王继才站在国防安全的高度算大账,用大格局算出了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用大格局算大账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党性觉悟,也考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立足全局想问题、做事情,才能干出不凡成绩。相反,如果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总盯着个人“想要”,不考虑组织“需要”,终究难当大任,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算大账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一种责任担当。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许多心怀家国的有志之士都善于算大账。“两弹元勋”邓稼先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岗位和优越条件,扎根大漠数十载打造出“大国重器”;黄旭华为了造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甘愿在荒岛隐姓埋名30年,不能照顾家庭,依旧无怨无悔;张富清功勋卓著却数十载深藏功名,即使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也不向组织提要求……正是因为这些用大格局算大账的人实干在前、吃苦在前、拼搏在前,才撑起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若为强军计,何虑得与失。”顾大局算大账、敢牺牲讲奉献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然而也有个别人为“利”所障目,喜欢打个人的小算盘。干事前要先算付出收益账,任务前要先算苦累风险账,岗位调整要先算福利待遇账,职业规划要先算个人利益账……如此一来,对个人得失想得太多、算得太细,必然对岗位任务想得就少,陷入小我的泥淖而难以自拔,缺少大格局,也难有大发展。

如今,年轻人虽然普遍学历高、知识面广,但多在“温室”里长大,缺少实际经验、缺乏实践磨砺,因而有的人眼高手低,讲起来似乎什么都懂,但在面对棘手矛盾问题时,却往往不知所措,有的甚至遇挫即折,面对矛盾问题打“退堂鼓”。

年轻人就像一块璞玉,只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切、磋、琢、磨”的历练,才能成大器。这就需要我们首先看清楚自己这块璞玉有哪些瑕疵,准确找到需要去除的“瑕疵”,不断打磨自己、完善自己,才会使自己释放出光芒。此外还要懂得,“勤能补拙是良训”,每个人天分不尽相同,但并不是说质地不佳的“璞玉”没有打磨价值,恰恰相反,越是缺少天分,越是需要勤奋,越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历练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就像美玉经过打磨雕琢后还需要时常保养一样,人在经过不断塑造后也需要时常检视自己。《静心录》中讲:“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干净的地方落下一点灰尘一眼便能看见,及时擦拭就能始终保持洁净。人也是这样,只有坚持不懈地“打磨”“保养”,才能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状态,始终绽放精彩。

202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

61年前,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篇章,树起了一座令世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60年来,雷锋精神享誉中华大地,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为什么出了个雷锋?雷锋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

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儿童时代的雷锋,饱尝旧社会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典礼上,他满怀激情地说,“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去当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架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1960年初,雷锋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一定要做一个好战士,我要把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入伍后的雷锋,继续保持着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正如他在日记里所说的,“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2年8月,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因公殉职。抚顺市10余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士兵,并掀起了学雷锋活动。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雷锋是伴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而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他热爱党,热爱新中国,对工作和学习满腔热情,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尽心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每一个素不相识的群众。学习号召发出后,雷锋的名字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雷锋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雷锋的生命长度只有22年,但雷锋精神的厚度已超越时空,历经60载鲜活依旧。

60年一甲子,回首往事,雷锋和雷锋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这样表述:“雷锋,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楷模。”《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样表述:“雷锋精神,成了新中国社会风尚的一个标志。”

60年前,毛泽东同志评价雷锋精神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概括雷锋精神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又是永恒的。”永恒的精神,无穷的力量。我们颂扬雷锋,赞颂他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美德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面标兵旗帜,是中国人民的一面好人旗帜。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楷模。我们党在一百多年奋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的宝贵财富,同时雷锋精神又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深厚的集成性。习主席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沃土,孕育了雷锋精神。雷锋的成长、成才、成名、成文化,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生动呈现。可以说,雷锋精神是一本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教科书。

广泛的群众性。中华英雄千千万,离百姓最近的是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群众性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范围之广、跨越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全国各地,雷锋纪念馆、雷锋学校、学雷锋志愿小组、学雷锋先进个人……一个个有雷锋精神印记的载体和活动,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不断推向前进。

先进的文化性。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习主席强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几代人耳熟能详,成为心中永恒的印记。雷锋精神跨越历史阶段和地域范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精神文明和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具有广泛性大众化的雷锋文化。

积极的开放性。雷锋精神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辉,反映了人类向上向善的共同价值追求,能够跨越国界、政党、民族而流传开来,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晓和赞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主席深刻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事迹,也要学习雷锋的精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学雷锋,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抓,使雷锋精神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应有的价值追求。60年来,正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全国各条战线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活雷锋”,他们的事迹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我们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以此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要发扬雷锋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激励作用,教育广大青少年“以雷锋为榜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知识,养成好的品德,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今天,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由一项群众性的自发活动,发展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常态化活动和重要内容,浸润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新时代学雷锋活动,要与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切实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塑造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励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雷锋是平凡的,人人可以做到;雷锋是伟大的,只有努力才可以做到。”信仰与信念,是写在灵魂上的价值,并非不能做到,而在于不懈追求。雷锋其人,因为平凡而可亲;雷锋精神,因为伟大而可敬。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立起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在日记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叩问灵魂、催人奋进。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向雷锋同志学习”,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宋代《名贤集》有言:“谏之双美,毁之两伤。”意思是,当他人有过失时当面善意规劝,帮其改正,对双方都好;若在背后捏造事实诬蔑他人,对人对己都有伤害。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谏”的意思是规谏、劝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展批评。实践证明,“谏之双美”,善莫大焉。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犯糊涂的时候,会说错话、办错事,而且受“当局者迷”的局限,其本人往往浑然不知,很难意识到过错并加以改正。这时,其身边人应发挥“旁观者清”的作用,主动进行提醒规谏,帮助其发现缺点、改正错误,这无疑是既帮助他人也成就自己的两全其美之事。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依靠自身力量不断纠正自身问题的有力武器。然而在一些单位,相互批评开展得却不够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人“怕”字当头,私心杂念在作怪。比如,有的怕伤和气,顾虑指人之错万一对方不接受,既伤面子又伤感情,不如少说为佳;有的怕被误解,纠结挑人毛病会被当成“找茬”,不如不说为妙;等等。习主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古人“谏之双美”的智慧,大力弘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开展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中关心帮助同志。

勇于斗争敢于“谏”。开展批评,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对同志的真心爱护、真情帮助,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境界和必须负起的政治责任。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违纪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他们自己刹不住车外,也与组织内部监督不够、小毛病没人提醒、大问题没人敢管有很大关系。这就警示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担当精神,清醒认识开展批评、帮助同志的重要意义,把敢于开展批评、进行思想交锋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不怕红脸出汗、不怕得罪人,以坚强党性和较真精神,把经常性批评开展起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掏心见胆真诚“谏”。批评是同志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必须实事求是、出于公心、坦诚相见。批评贵在“准”,尊重事实、抓住本质,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批评要在“公”,自觉站在事业大局上论人说事,只论是非、不计利害,摒弃私心、私怨、私利,见人格、见品行、见修养。批评重在“诚”,多些肺腑之言、多些真情实意、多些心灵交流,以诚交心、以诚动人。

讲究方法善于“谏”。开展批评、帮助同志,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坚持原则、增进团结这个前提下,注重把批评的严肃性与说理的艺术性统一起来。根据帮助对象所犯错误、性质程度等,恰当选择批评的时机、说理的火候,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当急则急、当缓则缓。讲究语言艺术,多些循循善诱,达到拉近感情、触及思想、淬炼灵魂的目的,真正让批评取得“谏之双美”的效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