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开门盒子枪「旁开门盒子炮就是七钉盒子炮西班牙人的独创」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2更新:2023-03-18 22:12:15

抗联彭施鲁将军在记述东北绿林时,曾说:“盒子枪品种较多,比较稀有的品种‘旁开门’和‘大镜面’,他们常常要花高价收买,并且很愿意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枪。”

“大镜面”已在上文中说到,今天就来说说这“旁开门”。

“旁开门盒子炮”是西班牙造阿斯特拉900系列手枪。注意:旁开门盒子炮不是一支,而是一个系列。

这是它的基本型900式:

阿斯特拉900手枪研创于1927年。口径7.63毫米,发射毛瑟7.63X25毫米手枪弹。枪管长140毫米。弹仓容量10发,射击方式半自动。

中外媒体都说阿斯特拉是仿造了毛瑟手枪,这话其实说对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因为西班牙造的驳壳枪,只是外形酷似毛瑟手枪,内部构造则大相径庭,完全的两码事儿。先不说别的,就光看表面,阿斯特拉手枪就与毛瑟手枪有显著的不同。

图中圆圈部分,有一块略呈长方形的侧板,这块板是可以打开的。

打开后是这个样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拆卸保养。也就是因为这个可以从旁打开的机匣侧板,该枪在中国便有了“旁开门盒子炮”的俗称。

因为这七颗暴露的销钉,该枪在中国便同时又有了第二个绰号:“七钉盒子炮”。

所以说,“旁开门盒子炮”、“七钉盒子炮”,说的都是同一支手枪,即西班牙阿斯特拉900手枪。

阿斯特拉900手枪是其基本型,基本型之后,又接二连三改进催生出若干子型号。

阿斯特拉901手枪,仍然是10发固定弹仓供弹,140毫米枪管,7.63毫米口径,和900手枪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增加了快慢机,可以选择单连发射击。不过请注意,它这快慢机和毛瑟712手枪不同,毛瑟712手枪的快慢机在枪身的左侧,阿斯特拉手枪的快慢机在枪身的右侧。

快慢机的档位标志也不同,712手枪的快慢机分作N和R,901手枪快慢机则分作1和10。快慢机拨向1时为单发,拨向10时为连发。快慢机的形状还不同,712手枪的快慢机呈心形,901手枪的快慢机为片状。

10发固定弹仓,如果连发射击的话,以每分钟900发的射速计算,不用一秒,子弹就打光了,这实用吗?

大概西班牙人也感到10发弹容量的连发射击不太实用,这便又衍生出了900系列的第二个改进型号,902式手枪:

相比901手枪,902手枪加大了供弹量,20发固定弹仓,枪管长度有140、180毫米几种,但以后者居多。口径、快慢机的位置与901式相同,只是快慢机的档位改用1和20表示。

图片不错,再看另一面:

据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警卫员回忆,将军个人有七支手枪,其中一支梭子拿不下来的旁开门二十响匣子枪是杨的最爱。显然,这就是阿斯特拉902手枪。可惜在将军牺牲前的最后时刻,这支二十响的匣子枪被特卫排长带着叛变了,如果在杨将军的手上,将会有更多的鬼子汉奸死在他的枪口之下。

阿斯特拉第三个改进型号,903式手枪:

903手枪改用弹匣供弹,弹匣装弹量有10发、20发两种。上图系装10发弹匣的情况。该枪枪管长既不是140毫米,也不是180毫米,而是160毫米。

因为也是插梭盒子,903型手枪远看有点像毛瑟712手枪,近看就有很大的不同了。跟它的几个哥哥一样,快慢机还是在枪身的右侧。

以上阿斯特拉900、901、902、903不同的子型号,都是7.63毫米口径,通用7.63X25毫米毛瑟手枪弹。

五十年代优秀长篇小说《烈火金钢》中第10回,有这么一段:

“高铁杆儿是讲排场抖威风的,他这五个护兵都是年轻大个的小伙子,有两个使用的是马匣子,有两个使用的是冲锋式,有一个使用的是旁开门儿的二十响的盒子炮。这五支枪这么一逼,猪头小队长也害了怕……”

小说中描述的“旁开门儿的二十响的盒子炮”,有可能是902手枪,也有可能是903手枪。当然也可能是中国的山寨。

这支903手枪,旁开门上铭刻着“三十四集团军/军械修理处/民国二十九年造”的汉字,表明这是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所部于1940年仿制的。

“旁开门儿的二十响的盒子炮”还有几型,即903之后,依次还有904式、F式、E式。其中的904式是个过渡型号,只有几支样枪问世,E式是战后出品,跟903式差不多,没啥特色,这里略去不表。

阿斯特拉F式很有特色,它的握把里有一个减速器,原理我说不清楚,但可知有了这个减速器后,能使连发射速从900发/分降低到350发/分。

上即阿斯特拉F式手枪,枪柄剖面显示的即减速装置。

该F式旁开门也是插梭盒子,弹匣容量也是10发和20发两种,枪管长度也是160毫米,但和它的几个哥哥所不同的,其口径不再是7.63毫米,而改为9毫米,但发射的子弹不是欧洲常见的9X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而是9X23毫米拉果手枪弹。

904式、F式、E式,这几型产量都很低,而且没能进入到中国。

阿斯特拉900系列手枪,包括900、901、902、903、904、F、E各式,机匣左侧都是旁开门,机匣右侧都有七钉,这是其家族的特别标签。

正经的旁开门盒子炮就这么多。

和西班牙其他型号的驳壳枪一样,阿斯特拉900手枪也特别擅变。就说这口径吧,除了主要是7.63毫米,也偶见有9毫米的。比如这支:

看这枪的特写:

还是这支手枪,它的枪管长度也不一样。标准的900手枪是140毫米的枪管,但这支9毫米的900手枪,其枪管长是160毫米。这同样也是不多见的。

从上图中,用肉眼也能看出它与常见的那种140毫米枪管的900手枪的区别。

这是专门为土耳其订制的180毫米长枪管的900手枪。

再看这个:

这是一支弹容量20发,枪管长180毫米的900手枪,容弹量加大到了20发。

这是同一支手枪的另一个侧面。两个侧面都没有快慢机,这表明该枪的发射方式仍然是半自动的。

该枪弹仓下半部,明显是后接上去的。到底是战时接上去的,还是战后一些发烧友魔改时接上去的,不得而知。总之这是一支比较少见的型号。

看这个:

这也是一支180毫米长枪管的阿斯特拉900手枪。

弹仓左侧,清晰可见“中华民国十九年 检阅奖品”字样。

中华民国十九年,就是1930年,这年有一个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新军阀蒋冯阎中原大战。也许这是战胜后的蒋介石中央军为庆祝胜利而订制的?还望知情者解惑。

180毫米的长枪管,这也是旧中国“长苗盒子”的一种。

阿斯特拉900手枪还有这样一个异形:

如果单从该枪的左侧看,外凸的弹匣仓、旁开门、开门上的铭文,160毫米的枪管,很像是903、904或F、E式。令人惊奇的是枪机节套的左侧,却铭刻着一个汉字,一个“福”字,当然这与枪的形制并没有什么关系。

再看这枪的右侧:

右侧同样的位置,铭刻着另一个繁体的“寿”字。除此之外,左右两侧机匣上都雕刻着中国龙。

更为重要的一个特征,请注意,这枪没有快慢机。这是一支只能半自动射击的弹匣供弹的旁开门盒子炮。

这枪啥背景呢?是当年国人的定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内地生产的外贸产品?我也不知道。总之这又是一支很另类的旁开门。

就像几十年来我从没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大镜面盒子炮一样,我也从没在影视中看到过旁开门的盒子炮。但前些年有一部电影《辛亥革命》,让我开了眼。著名影星成龙在片中饰演的黄兴,左右两手各执一把旁开门的盒子炮,戏份很多,而且不泛特写。​

从这幅剧照看,看不清有没有旁开门,也看不清有没有七颗销钉,怎样才能断定这是阿斯特拉900而不是毛瑟C96呢?

也简单,看轮廓就行。相对于弹(匣)仓的前沿,毛瑟C96和阿900的枪机节套都有一个向前的突出,但突出部位的长短粗细并不一样,前者突出略短,后者突出略长;前者细,后者粗。只要对驳壳枪感兴趣,多看几遍,用肉眼一眼即可看得十分分明。

这部电影,明星演名人,用名枪,可谓视觉盛宴。只可惜,这支问世于1927年的驳壳枪用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是个硬伤,穿越了。

那就再看这下面这个:​

上海公安博物馆兵器馆大厅的迎面,有这么一支特别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名人名枪,一支豪华版的阿斯特拉900手枪。该枪下的解说是:“孙中山的礼品枪,7.65mm阿斯曲拉镀金手枪(又称驳壳枪)”。

博物馆对这支枪的生产年代,解说是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是错的。世界上第一支驳壳枪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这没错,但并非所有驳壳枪都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这支镀金的900手枪就更不是。

阿斯特拉900手枪,研发并完成于孙中山逝世两年以后的1927年,获得专利并批量生产于1928年。请看该枪的基本型900手枪枪身上的铭文:

“PATENTED JULY 12.1928”,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博物馆那支枪因为镀了金,看不到铭文,但只要稍稍用心,对照一下基本型就明白了。任何手枪,豪华镀金版的出品都只能晚于基本型,而绝不可能早于基本型。也就是说,这支镀金的900手枪,它的出品只能晚于1928年,不可能早于1928年。

不知博物馆那么多的博士、专家们,是如何考证得出这枪是孙中山使用过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