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广东的回忆「8090年代的广东记忆藏在这十几万张底片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30更新:2023-03-18 23:07:37

一身白西装的新郎和身着新颖礼服的新娘,手挽着手,穿过狭窄的小巷,洋气时髦的新人和古老破旧的小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987年,一个拿着相机的人拍下了这场广州的小巷婚礼,定格了当年的社会风貌。

1987,广东广州,泰康路木排头的小巷婚礼。安哥 摄

这个人叫彭振戈,平日里,大家都叫他“安哥”。

安哥是“40”后,上世纪60年代,他在云南当了7年知青务农,回到广州后,他又做了4年工人,70年代末,他开始拿起相机拍照,镜头更多地对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用十几万张珍贵的底片,记录下了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的城乡生活巨变。

在安哥的镜头里,记录的多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他多次拍摄改革开放后广东的婚礼习俗变迁,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巷婚礼,到90年代有人租用劳斯莱斯当花车接新娘,再到千禧年后婚纱照的流行,这些照片最直观地反映了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照片中,安哥觉得影响最大的是《大龄婚礼》。

1983年,首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在广州举行。安哥 摄

《大龄婚礼》拍摄于1983年广州首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上,当时安哥看到一对大龄夫妻,脸上带着岁月留下的沧桑。在本该欢乐喜庆的活动上,俩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有些拘谨,透露出受宠若惊的感觉。“同样作为回城知青,这个画面瞬间令我百感交集。”

80年代初的时候,大批知青陆续返程,很多知青此时已将近三十岁,婚姻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当时的广州在全国最先办起了婚姻介绍所、集体婚礼等,来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这对夫妻的表情实际上代表了很多人,这是一个时代的表情。”这张照片成了那个年代艰难岁月的影像见证,也更加坚定了安哥的摄影信念,“要从拍摄老百姓的生活来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

1984年,第二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在广州举行 。安哥 摄

1986年,广东广州中国大酒店前,路边的一对情侣正在聊天。安哥 摄

安哥拍摄的广州高第街、时装“倒爷”等照片,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下的百姓生活。

1982年的一天,安哥路过广州高第街,看到一个时装摊档前的小女孩。女孩半掩着身体躲在档口下方,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过路人。

这个场景被安哥用照片定格了下来。

1982年,广东广州,高第街时装摊档的女老板怯生生地躲在档口下等待顾客。安哥 摄

“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知青回城以后,找不到工作。政府制定了新政策,允许待业的知青可以在家门口摆摊做生意。”安哥介绍这幅作品时说,“很多人还不适应这种摊贩叫卖的经济形式,个体户开门做生意就怕遇到熟人,总是躲躲闪闪。”

然而拍下这张照片后,仅仅过了一两年,广州高第街就从回城知青卖服装的一条路,变成了通向全国的时装集散地,全国各地卖时装的小摊贩,都要到高第街来进货。安哥的这张照片,用敏锐的视角记录下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和人们意识的转变。

1995年,广东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是中国最早的时装夜市。安哥 摄

改革开放后,广州在很多领域引领国内潮流之先。安哥拍摄的一组选美比赛的照片,记录下当时人们追求美、追求人性解放的意识苏醒。

1985年3月,广州团市委举办了“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举行的第一次选美活动。

丰富的时代信息折叠在安哥的黑白影像中。有在教室里举办的笔试;有香港公关小姐、美容师发型师等新兴行业在中国第一次亮相;有获胜选手收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6年,广东广州,中山大学学生会选出的礼仪小姐们正准备为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服务。安哥 摄

“从人的眼神、肢体到服装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回头看这些照片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那代人身上的一种淳朴和对时尚的追求。”安哥说。

1984年,广东广州,首届“美在花城”博览会上的无痛穿耳摊档引来围观。安哥 摄

1985年,广东广州 ,“青春美大赛”预赛举行笔试。安哥 摄

回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安哥觉得,很庆幸自己赶上这个时代。在那个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流动的节点,新潮事物不断涌现,人们大胆地拥抱新气象,许多后来被认为是剧变的宏大叙事,以一件衣服、一张脸庞的画面,浓缩在安哥的照片里。

“我们这一代正好是跟国家一起长大的,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有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意想不到的时代变迁。”安哥感叹。

几十年的拍摄,让安哥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从起初的国家政策,变成更具体的人和日常,“老百姓的饭碗里边所反映的时代信息是最真实的,最能够引起共鸣的。这些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看来尤为珍贵。”

1985年,广东广州,儿童电影院挂出《超人》海报。《超人》是从好莱坞进口的第一部大片。安哥 摄

News

校对 | 李冠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