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火了三首歌「一部电影红了三首歌旋律响起全民记忆又一次绽放」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07更新:2023-03-19 04:39:43

197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一部儿童影片,到处收集素材。

有一天,主创人员张冬凉回到家中,发现孩子们都挨在一块,竖着耳朵听广播。一个两个听得全神贯注,滋滋有味。他十分好奇,问了一句:广播的是什么?孩子们开心地扭过头来:中央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闪闪的红星》,说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故事,可好听了!

张冬凉眼前一亮,俯下身子,也跟着听起来。故事讲的是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以后,留在当地的一个红军后代的孩子——潘冬子坚忍奋斗的生活历程。

张冬凉又找来小说,越看越觉得合适。他大腿一拍,立刻向主任彭波汇报,建议就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

1974年10月电影在全国上映,反响非常热烈。《闪闪的红星》成为了那个年代最为瞩目的儿童片之一。不少人不止看了两三遍,甚至十几遍都依然看得激情燃烧。

儿童演员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出色地刻画了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山娃子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经历。

多少年过去,潘冬子的眼神仍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坚定凝视红星,饱含对理想的向往与热情。

经典台词:

1. 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党,以后我是党的人了,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 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孩子。

3. 等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回来了。

4.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除了台词经典,电影更为中国红色歌曲宝库贡献了三首非常优秀的曲目,时至今日,《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仍不断被传唱,也让影片永远留存在观众的记忆中。

红星歌

《红星歌》是一首雄壮有力的儿童合唱歌曲,调式为七声音阶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四拍子 。

歌曲的前奏雄壮有力,演唱部分既雄壮又带有抒情性,并具有少年儿童天真的情趣。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仿佛使听众看到一队革命少年,肩扛梭镖、木枪,威武而神气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着。

1973年,作曲人傅庚辰接到了为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红星歌》谱曲的任务,但他认为主题曲的歌词过长,傅庚辰对《红星歌》的歌词向魏宝贵和邬大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写成少儿进行曲,铿锵有力,要写出主角潘冬子这个少年革命者的志气;二是要写出潘冬子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经历;三是主题歌不仅要在影片中唱,而且从影片中拿出来还能唱。

创作开始后,魏宝贵和邬大为交替念剧本,边念边议,两人就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红星”感受最深。相同之中两人的着眼点还略有差异,邬大为对红星伴随着潘冬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感受深,而魏宝贵则是被剧本中“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句话所打动,思前想后,他们决定围绕“红星”这个词来写,并且一定要有“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句话。形成初稿后,两人又反复修改,两个小时后,完成了主题歌《红星歌》的歌词创作,歌词里每一句话都有“红星”二字,“红星是咱工农的心”也成了点睛之笔。

红星照我去战斗

《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在电影出现时非常唯美,潘东子坐在竹排上,此时李双江的歌声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美景美,两者融为一体,歌词并非一味的抒情,最后一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变得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比起单纯的口号式歌曲更让人接受。

1973年,傅庚辰接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创作任务。在创作完主题歌《红星歌》后,傅庚辰发现影片少了—首男高音的歌,于是他认真研读剧本,最终决定在竹排流水那场戏中插入男高音的歌曲。征得电影剧组同意后,傅庚辰邀请创作组组长、八一厂故事片室政委王汝俊填词,王汝俊爽快地答应了 。

歌词创作完后,傅庚辰邀请李双江演唱该曲,并要求他一定要了解电影主人公潘冬子的历史、人物关系,尽全力去表现歌中人物的情感,而不要表现自己。一次,李双江和傅庚辰在北京站等人时,将该曲反复唱了100遍左右,最后正式录音时,李双江一次就过了。

歌曲录完后,傅庚辰在录音现场就向合唱队的同志们征集歌名。三天之后,合唱队一个叫魏梦军的男高音写信给傅庚辰,建议歌名为《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当即决定采纳他的意见。

作为电影主题曲,该曲刻画了革命后代如雄鹰搏风雨、展翅飞、挑重担、永向前的成长经历,在李双江满怀深情、嘹亮高亢和悠扬的男高音表现下,起到渲染影片故事情节和烘托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 。

《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词实际上是非常典型的战斗檄文,表达出与万恶的旧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傅庚辰为这首歌词谱写的旋律,却完全是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优美诗意。

《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在电影出现时非常唯美,潘东子坐在竹排上,此时李双江的歌声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美景美,两者融为一体,歌词并非一味的抒情,最后一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变得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比起单纯的口号式歌曲更让人接受。

1973年,傅庚辰接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创作任务。在创作完主题歌《红星歌》后,傅庚辰发现影片少了—首男高音的歌,于是他认真研读剧本,最终决定在竹排流水那场戏中插入男高音的歌曲。征得电影剧组同意后,傅庚辰邀请创作组组长、八一厂故事片室政委王汝俊填词,王汝俊爽快地答应了 。

歌词创作完后,傅庚辰邀请李双江演唱该曲,并要求他一定要了解电影主人公潘冬子的历史、人物关系,尽全力去表现歌中人物的情感,而不要表现自己。一次,李双江和傅庚辰在北京站等人时,将该曲反复唱了100遍左右,最后正式录音时,李双江一次就过了。

歌曲录完后,傅庚辰在录音现场就向合唱队的同志们征集歌名。三天之后,合唱队一个叫魏梦军的男高音写信给傅庚辰,建议歌名为《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当即决定采纳他的意见。

作为电影主题曲,该曲刻画了革命后代如雄鹰搏风雨、展翅飞、挑重担、永向前的成长经历,在李双江满怀深情、嘹亮高亢和悠扬的男高音表现下,起到渲染影片故事情节和烘托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 。

《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词实际上是非常典型的战斗檄文,表达出与万恶的旧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傅庚辰为这首歌词谱写的旋律,却完全是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优美诗意。

映山红

《映山红》是一首抒情歌曲,由邓玉华首唱。这首歌前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冬子和妈妈在小屋里谈心,这时是女声独唱,歌声动情,充满了对胜利的希望。后一次是妈妈被胡汉三烧死,冲天大火照亮了整个山头,此时映山红的歌声再度响起,女声齐唱,映山红的歌声加上映山红的大火,是一种悲壮。

《映山红》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柔美细腻、悦耳动听的旋律向人们诠释了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这首歌其实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1973年,曲作家傅庚辰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就在这时,他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

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

这部电影早已住进了

每一代观众的心里,

种下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