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别山1947(中集)「红色大别山13风起云涌箭厂河家遭劫难志更坚吴焕先不简单」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5更新:2023-03-20 01:11:22

在黄麻起义前后,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是黄安县北部的七里坪、紫云区,麻城北部的乘马区和顺河区。

位于倒水河边的箭厂河,现在属河南省新县管辖,但在1932年红四方面军反四次“围剿”失败撤离大别山根据地前,这里属湖北省黄安区辖地地,其位于当时的黄安县与河南光山县结合处,属黄安县最靠北的地方。虽然这里的自然条件较好,但在旧社会里却被土豪劣绅糟蹋得民不聊生。其中,箭厂河所属的四角槽门只是一个不足四十来户的小山村,著名革命烈士、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共和国将军吴先恩的家都在这个小小的山村。

大革命前,这个村总共不到一百亩地,却有七十多亩地被方焰华、方思孔、吴惠存等地主豪绅占有。其他穷苦的老百姓仅有的一点田地,则大多分散在深山野凹之里,十亩九不收。全村39户人家就有33户给地主当佃农、雇工。老百姓的生活真的苦不堪言。

“辛苦一块田,死活奔一年,粒粒粮食血汗换……”,“口唱歌来身插秧,财主吃米我吃糠,世世代代少饭吃,子子孙孙没衣裳……”。这些曾经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歌谣,正是这种苦难生活的写照。这或许就是此地所以成为斗争最激烈地区真正原因之一。

1925年夏天,这个小山村在外读书的一个年青人,在完成麻城县蚕业学校的学业后返回了家乡。这位突然回乡的年青人虽然当时只有18岁,但很快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时湖北省黄安县与河南省光山县结合部的箭厂河一带,播下了革命的第一粒火种,并亲手点燃了当地农民运动的第一把烈火。

他就是后来曾先后担任红25军军长、政委的吴焕先。

吴焕先,出身于湖北黄安县紫云区箭场河乡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其父吴维棣拥有14亩水田、8亩旱地、两头耕牛,不仅有七八间瓦房,还经营着一家杂货铺,日子富足有余。所以吴焕先曾经自称自己是地主。吴维棣先后娶有两位妻子,前妻戴氏因病去世,后续陈氏为妻。一父两母育有5个儿子:尚先、奉先、焕先、书先、济先。吴焕先为陈氏所生,排行第三;在吴氏叔伯三家门户的兄弟中排行第七,故有“七相公”之称。

吴焕先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并自小同情那些贫苦的老百姓。16岁就读于湖北麻城蚕业学校期间,因追求进步,思想激进,受到过麻城县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幼安的熏陶和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回乡之初父亲要他外出做事,他却痴心于在周边的年青人中大讲特讲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甚至将马克思的头像贴在了自家供奉祖宗的中堂上。父亲训斥他说,你这是大逆不道,这里是供奉祖宗的地方,怎么能贴上一个外国的大胡子老头。他耐心的解释说这个人是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敬奉他就能敬奉出一个全新的社会。

吴焕先特立独行的表现,当然不会错过黄安县早期共产党人的慧眼。1926年初,负责黄安县紫云区建党工作的戴季伦、戴克敏,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后正式介绍吴焕先加入了共产党。从此,这个涉世未深的年青人,正式开始走上激情四射的革命道路,逐步成长为黄麻起义的骨干,进而成为大别山主力红军的重要领导人。

吴焕先入党后即受党组织指派,在家乡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一带,积极主动地发展党员、团结农友、凝聚力量。鉴于其表现突出,黄安县党组织选送他与曹学楷、陈文侯等人,一起赴省城参加刘少奇主办的“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班。结业回乡后他更是以忘我的激情,投身于唤醒民众,筹建组织的征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宣传发动,吴焕先先后介绍吴先筹、石生财、詹以贤等10多人加入了共产党。据史料记载,吴焕先在四角槽建立的党组织和农民协会,是今河南省新县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共和国将军吴先恩一家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被吴焕先引导进入革命队伍的。

关于吴先恩和他的家庭是怎样被这个同乡的小青年引导走上革命道路的,当地流传着个故事。吴先恩一家兄弟四人,父亲吴维龙租佃了地主方焰华的田,辛辛苦苦耕种一年,但老天不长眼,1925年夏天四角槽门一带发生特大旱灾,产量锐减。若照契约交租,一家人所剩无已,根本难以生活。但地主方焰华毫无同情心,根本不打算减租。方焰华的儿子上门收租时,态度极其傲慢,用语恶毒,彻底激怒了吴先恩的大哥吴先旺。双方出现言语争执,吴先旺一怒之下摔坏了地主收租的木斗。恶霸地主方焰华得知儿子受辱,当即就扬言,“要让吴维龙一家灭门绝户”。为人老实的吴维龙见儿子撞了大祸,先把吴先旺痛打一顿,又四处求人讲情,最后被迫请酒认罚。由于家庭贫困,吴先恩从10岁起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有一次放牛回来,在地主家多吃了一碗饭,就被地主的老婆痛骂了一顿。更令人气愤的是吴先恩有一次在村前鱼塘里发现一条死鱼,捞上来拿回家吃了。鱼塘主人吴惠存知道后居然派人找上门来说他偷鱼,直到吴家陪了两块银洋才罢休。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的消息传来,黄安、麻城等地的革命运动陡然就高涨起来。各地的农协会像枯草遇到野火,马上形成燎原之势。这个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核心的革命浪潮,给千千万万穷苦百姓带来希望,也给吴焕发在四角槽门创建农民协会,向当地土豪劣绅展开斗争提供了机遇。

1926年秋,经过紧锣密鼓筹备,四角槽门农民协会在吴焕先家中秘密成立。这是今河南省新县境内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会员成立之初有40多人。曾经饱尝地主剥削,但办事公道的吴维龙,被大家公推举为农民协会主席。9月初吴焕先又主持召开斗笠冲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人数高达130多人。与四角槽门、斗笠冲村相呼应,周边其他几个村也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

箭厂河一带虽然地处偏僻,远离县远,但有了吴焕先等人的妙笔点化,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并最终与黄安县七里区、紫云区,麻城县乘马区、顺河区等地的革命浪潮联动合流,最终在位于大别山的鄂东北地区掀起举世闻名的黄麻起义。

农民协会成立后,如何按照党的指示领导穷苦人民向腐朽的地主阶级开展抗租、抗债等“五抗”运动,自然成了当务方急。为了充分发动群众,更为了表示自己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吴焕先首先从自己做起。他耐心地做好了父亲的工作,把自家佃户和债户全部请到家里,当众将契约、借据全部烧毁,并对所有佃户说:“从今以后,谁种我家的田就归谁所有。所欠租子、借款再也不用偿还。今后如果再有人向你们逼租逼债,大家就联合反抗。”吴焕发的感染了所有人,自然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老地老百姓奔走相告,交口称赞。当然也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骂他是败家子。吴焕先以身示范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吴焕先开始组织向土豪劣绅展开“年关借粮”的运动,大家没有理由不支持他。四面八方的老百姓抬着筐、背着袋,扛着大刀、脚鱼叉等,浩浩汤汤地涌向那些大地主的家中,场面非常壮观。曾经不可一世的土豪劣绅,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又不能不服从,生怕已经聚集而来的老百姓打家给砸了。

吴焕先“破家革命,揭竿而起”的故事,至今被当地人引为美谈。

“黄安北乡,一吴一方”。这是大革命时期流传在黄安县北部的一句口头禅。“一吴一方”指的是紫云区最大的两个恶霸地主吴惠存、方晓亭。吴焕先在黄安县党组织领导下,要在箭厂河一带领导人民发动“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抗稞”等“五抗”运动,自然就要将斗争矛头指向这两个作恶多端的恶霸。而吴焕先组织的农民运动,已经危及到这些土豪劣绅的权威和既得利益,自然也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仇视。为了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反动统治,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向吴焕先下毒手。而此时的吴焕先夜以继日奔走在农民运动的前沿阵地,哪里能够想到一个针对自己的罪恶阴谋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中呢。

为了对吴焕先实施血腥报复,方晓亭、吴惠存这两个地主恶霸,早已在暗中反复串通了多时。考虑到力量不够,他们又在暗中勾连好了盘踞在当地的土匪袁英,终于在1926年初冬时节拚凑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在方晓亭带领下气势汹汹杀向四角槽门,大肆扬言要“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

为家人料理丧事之时,吴焕先当众宣布,这笔血债早晚要以血偿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埋葬了亲人,安顿好母亲和其他几个幸存者,吴焕先很快就振作起来,重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洪流中。

敌人的疯狂反扑,家人的流血牺牲,让吴焕先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不掌握自己的武装不行。于是,在亲友和农协会员的帮助,他以“防匪保家”为名,在四儿曹门创建了一堂“红学”。不久后,地下党员詹以贤、吴先筹两个人也分别在詹湾和郑边建立起两堂“红学”。

吴焕先、吴先筹、詹以贤三人创建的“红学”,其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尽管在表面上与当时盛行于河南省光山县境内的反动“红学”有相似性,但性质完全不同。一个是为地方阶级服务的反动组织,一个是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旨在为穷苦人民谋幸福的武装。这三堂红学推举吴焕先为总负责人,自成立起就成为抗击当地土豪劣绅,抗击越境侵入湖北境内的反动红枪会的中坚力量。在即将到来的黄麻起义中,又将成为攻城的主力军。这三堂红学其实就是大别山地区红军的源流之一。其为攻克黄安县城,创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陈先瑞等5位革命先辈,在《回忆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同志》一文中说:“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吴焕先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第二天,他就组织农会的骨干分子,在他家门口架起20盘铁匠炉,连夜赶制鱼叉、大刀、梭标。他们奇袭民团,打监卡、乡公所。农民武装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190人发展到三千多人。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了。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们向封建地主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冲击。”

考证历史发现,由吴焕先、吴先、詹以旺掌握的这三堂红学,是当时黄安县境内出现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党史、军史皆对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革命的‘三堂’红学”。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创建后,这三堂红学中的绝大多数人先后都参加了红军,许多人成长为重要的领导人。由于革命战争的残酷性,这些优秀儿女基本上先后牺牲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待伟大的新中国成立之时,有幸存活下来的凤毛鳞角,共和国将军吴先恩就是为数稀少的一个。

党组织、农民协会、三堂红学的先后成立,让当地的老百姓有了主心骨,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不再担心、惧怕反动阶级随时可能发动的反攻。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吴焕先利用这三堂红学,大刀阔斧的向土豪劣绅展开了摧枯拉朽的斗争。不仅先后处死了方思孔、吴惠存等恶霸地主,还曾经勇敢的向手持钢枪的反动缉私营展开攻击,成功地夺取了他们的枪支,进而武装了自己。

现在,及乎所有反映吴焕发早期革命生涯和黄麻起义背景的历史著作,都把惩处大劣绅吴惠存作为当地农民协会铲除恶霸势力的首次行动。其实在惩处吴惠存之前,吴焕先就已经率领当地百姓与土豪劣绅展开了无数次铁血较量。

吴焕先为民除害的矛头首先对准的是大地主方思孔。

1927年春天,吴焕先组织当地的农协会员开会。他问大家:“方思孔坏不坏?”大家异口同声说:“坏。”“那我们把他干掉行不行?”大部分一致表态:“行,太好了!”但也有少数人有担心和顾虑。吴焕先进一步引导说:“只要我们齐心,莫说一个方思孔,就是十个八个也逃不出我们农会的巴掌心。”

过了几天,吴焕先和毛国兴等人就把当地方圆数十里的那些加入农会的人,全部动员起来,一起涌向方思孔的家。抓到方思孔后就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用绳子牵着到处游乡。一边游乡一边宣传发动,聚集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游行的终点站--箭厂河街上,吴焕先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痛斥方思孔的罪行和血债,当众宣布将他处死。大家一涌而上,挥起大刀、锄头、脚鱼叉等,马上就结果了他的性命。

杀掉方思孔后,人心大快。附近大大小小的土豪劣绅像丢了魂似的睡卧不安,自认为罪行深重的更是惊慌失措,马上收拾细软,逃亡外地,曾凶残杀害吴焕先一家人的方晓亭,就是在这个时候逃跑到外地的。

当年3月,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产生的黄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宣告成立。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徐希烈立即作出决定,抓捕箭厂河地区民愤最大的吴惠存,将其送到县城接受审判。吴惠存是紫云区箭厂河乡郑家边(今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北部,位于红安与河南新县的交界处)最大的地主恶霸。吴惠存家产众多,不仅在乡下占有大量土地,在箭厂河街上也经营着许多店铺。尽管家产众多,仍然贪心不足,时刻想着法子霸占别人的权益。徐向前元帅妻子程训秋的亲哥、红军老战士程启光在建国后曾回忆说:“吴惠存是紫云区最大的地主,这个人善于打官司,造假印,欺骗农民,手段很毒辣,老百姓恨透了他。”(参见1981年12月8日《程启光同志的十次谈话》。按:程启光是与少将程启文并非一家人)

吴惠存不仅心狠手毒,而且狡猾透顶,自农民运动兴起后就预感不妙,明目张胆的购置枪支,组建反动武装保护自己,还经常性变更住宿地点,刻意防范。要想捉到他并非易事。

县政府为了办好这件事,派曾担任高桥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的王鉴前往箭厂河督办。3月16日,王鉴赴紫云区进行调查走访,收集了吴惠存的所有罪行,会同吴焕先、吴先筹召集长水会、芦刘会的群众和农协成员开会,号召大家一起捉拿吴惠存。由于吴惠存日藏夜躲,一天三易其地,一会住箭厂河,一会住郑家边,一会又住别的地方,难以掌握行踪。经过调查了解,终于从吴家的一个长工口中,侦知了吴惠存的准确地址。

3月17日,王鉴、吴焕先等人带领组织起来的100多名革命的“红学”学员和农协会员直奔箭厂河,将吴家药店团团围住。王鉴以商谈公事为名进入店内,没谈几句,王鉴便猛扑过去将吴惠存紧紧抱住,高喊“大家快来打土豪”,守在门外的吴焕先等人带着学员一拥而上,将吴惠存捆绑起来。押着吴惠存走出箭厂河的时候太阳刚出来,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少蜂拥而至,要找吴惠存算帐。为了警告吴惠存掌控的流氓团伙,王鉴马上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捉拿吴惠存是奉县党部和县农协的命令,谁要截拦就杀谁的头。吴焕先也说:“大家痛恨吴惠存,都想出出气,我们理解,但请大家相信,县党部和县农协一定会按照大家的要求处置吴惠存,请大家不要动手。”听了王鉴和吴焕先的话,老百姓抑制住复仇的情绪离开了会场。曾经不可一世的吴惠存见到这种阵势,吓得面色如土瘫倒在地。红学会的会员只好捆住他的手脚,用长杠抬着走。

箭厂河位于黄安县最北端,到县城必须经过四角槽门和七里坪等地。押解队伍走到四角槽门的时候,吴惠存的亲信带着一帮爪牙,鼓动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从后赶来,要抢走吴惠存。王鉴、吴焕先再次警告:“捉拿吴惠存是县党部和农协的命令,谁敢截拦,小心杀头!”同时对那些受到蒙蔽的群众说:“吴惠存坏事做尽,难道你们没有受他的欺压吗?你们不要再上当受骗!”流氓打手不敢动手,群众散去。王鉴等人押着吴惠存再次向县城进发。

当押解队伍到达王锡九村时(按:是否是方家院?),突然收到一个消息,吴惠存的一群亲信已经在七里坪组织了另外一队人马,准备再度拦截。吴惠存的罪行极其深重,又是县农协指名抓捕的恶魔,怎能让这种人侥幸逃脱呢。不行,绝对不行。王鉴、吴焕先等人经过紧急商量,决定不再给他们任何机会,就在此地将他处死,以平民愤。于是,立即派人到附近村子里找到笔墨,写好吴惠存的所有罪状,再当众宣读,然后宣布将吴惠存就地正法。听到当场处死吴惠存的决定,负责押送的农会会员欢呼雀跃,相当高兴,一个被吴惠存霸占了未婚妻的年青人,立即拿起随身携带的锄头,马上就跑到吴惠存的面前,对准他的脑袋一锄砸下去,其他人也一涌而上,东一棍西一棒,《鄂豫皖革命史资料》第191页记载称:“吴惠存象方思孔一样,在檀树岗下边一个叫方家院子的地方,完蛋了。”

处决了土豪劣绅,人民群众大快人心。从此,农运工作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