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真的不能实战「不止太极近几年国术频频吃瘪的深层原因」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更新:2023-03-20 03:49:17

前几日,太极宗师马保国被KO的事件迅速发酵,人们纷纷感叹中国武术正在跌下神坛——从以前天下无敌的姿态,变成貌似只要经过现代搏击训练的人,都能将其打倒。其实,传武如今的境遇与国人对其“期望过高”有关。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武术文化。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才是大部分人了解国术的途径。笔者将破解几个传统的认知误区,带你理解传武与现代搏击的差异。

出于艺术加工目的,以及东亚人特有的辈分情节。所有作品都会有“年龄越大,辈分越高,战斗力越强”,功力最高者往往是那些“前辈”。许多人将这种情节当成真实状况,从而导致像马保国这样的高龄“大师”们被捧上天。

【不要因70高龄而去同情某人,遍数“大师”们有几个年轻人?】

但是,只要摒弃所谓“情节”与“情怀”,用“理智”与“科学”分析,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大师”们有多可笑。哪怕是医疗水平极为落后,全靠经验主义的古人都知道“拳怕少壮”这个道理。50岁以下的青壮与超过60岁老年人相比,无论是力量、速度、耐力、抗击打能力都强出一大截。类似马大师这样年近七旬的老人,本身就是颐养天年的岁数,任何声称其有能力击败年轻练家子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蠢既坏”。

值得一提的是,“拳怕少壮”后面往往会跟着一句“棍怕老郎”,指代使用武器决斗的人里,年纪越大越好。因为,武器不同于拳脚,往往会在几个回合内分出胜负。(影视剧为了艺术表现,才会让双方打很久)优秀的武者确实可以凭借经验优势击败年轻力壮的对手。但是,擂台不同于古代需要分出生死的角斗,武器比赛没有KO一说,大部分都需要靠点数判定胜负。青壮年选手最大的弱势,也被规则抹平。

【击剑算得上最被大众熟知的“武器”比赛】

在各种武术已经日趋成熟的今天,那些还在坚持自己能在现代擂台上夺冠的大爷、大妈们,没有例外,都是“马保国”。

除了辈分情节外,出自道教的“隐世”情节也给国术增添了一丝浪漫情怀。如果说各路“前辈”和“掌门人”在金庸武侠中,属于留给主角的“经验包”,那么“隐士高人”就是连主角们也无法逾越的“泰山”。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仅凭一人之力就挡住“北乔峰南慕容”的联手,被誉为“第一高手”。

【TVB的扫地僧无疑是一代人的童年】

这类“隐士高人”的情节在传统小说中比比皆是,深刻地影响到了当代的武术文化。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人相信,“武林高手都是隐世之人”“厉害的武术全都失传了”。可是,这种“情怀”却被现实一次次地打脸。

明朝中叶,抗倭名将俞大猷久闻少林寺的棍法精妙,特地前往拜访。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其声称“主持僧叫精其技者,皆出凡圣之,予视其技已失古人真传”。而其失传的理由十分狗血“有其技者无其文,既不足以行远,僧亦密其术,未肯口授于外人”。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少林寺的武僧们固步自封,对自家绝学三缄其口,导致没有足够的弟子去传承武艺。好在俞大猷不忍心看到久负盛名的少林寺继续沦落下去。他选择带走两名少林寺僧人作为自己的弟子,并将自身武艺悉数传授于他们。此后,少林寺武术尤其是棍术和枪术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相继涌现了如程宗猷、刘德长、洪纪、石敬岩、吴殳等使一手好枪棒的高手。

【明中叶开始,武学进入一个黄金阶段】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得出一个道理——无论古今交流才能变强。明代少林寺已经是知名武学中心,却也无法在内部获取足够多的发展资源。某个居住在深山中的人或者流派,更是不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无论创始人多么强大,随着时间推移,注定走向消亡。

今天遗留下来的各种武术或许逃过传承断绝的命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体系没有被淘汰。只在流派或者家族内部交流的人,相比现代搏击选手,对练经验要少得多。在真正的对抗中,经验丰富的选手可以做到“你一动,就知道你想干什么”。试问这样不对称的对抗,传统武术如何能赢?

在许多人心中,武术这种东西,一定是传承的越久越好。仿佛越是古老的武术,越能拥有强大的威力,至今依旧有人认为国术屡屡吃瘪,在于杀招变成套路,能打的功夫早已失传。可是,任何格斗体系,说穿便是针对人体进行开发。近代开始,医学有了长足进步,人们对人体结构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经验主义。

另一方面,农业革命的到来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准,让过去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习练的各种技艺进入平民阶层。合理规划的营养分配,让近代后的搏击运动员有着远超前辈的体型和格斗素养。

随着传媒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观看原本“街斗”用的各种武术。敏锐的资本家注意到了这点,开始举办各种商业赛事,并给予冠军以金腰带和丰厚的奖金。充足的物质奖励,让原本局限于门派、家族内部的武术传承开始走出自己的局限进入到大众视野。众多武者为了争夺金腰带的荣誉与物质奖励,开始学习过往不会去碰触的其他流派的技艺。借用UFC某人的知名言论:“格斗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要比过去一万年都多”。

在明确了这点后,我们再去看传统武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频频出现被人“吊打”的状况。以传统的标准,许多传武大师确实有着过人的功力,但实际竞技时,往往会被人一击干倒。因为,在他们看来属于“杀招”或者绝技的某些技艺,对习惯于现代搏击的对手而言,早已司空见惯。许多平时训练表现很好的师傅,在擂台上也会表现欠佳。理由很简单——太缺乏对抗训练。在没有竞技文化的古代,那些已经失传的武艺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把它们也拉上现代竞技的擂台,其结局注定是一样的。

【在某冬瓜后,丁浩又被不知名搏击选手KO,让咏春名声遭遇滑铁卢】

传统武术那些“阴招”在现代擂台上属于违规,这作为一条理由一直被用于辩解近几年传武的失败。可是,稍微对搏击运动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任何现代搏击运动都需要经过抗击打训练。人的身体很脆弱,下巴、腹部、头部等部位被重击都会导致KO。人的身体又很顽强,经过千百次的捶打后,哪怕职业拳手也很难做到一击KO。许多在比赛中被多次击倒在地又站起来的拳手,会被人戏称为“铁下巴”。因为,下巴是人体的一大弱点,若遭遇外力的重击,很容易导致昏厥。但是,那些经典的拳击比赛中,那些被数次击倒的拳手,都能在很短时限内重新站起。

【维尔德与泰森富里的一番战中,两度将其击倒,可富里两次站起】

对于职业搏击选手而言,疼痛已经是老友,只要不是被正面插进眼睛,或者毫无防备的前提下被踢中裆部,都不可能让他们倒下。更重要的是,现代搏击选手为应对进攻,会接受大量的闪避训练。眼睛在头部中占据的本身就不大,想要在高速移动中,准确将手指插入,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增强力量,想怎么打下巴更划算。同理,裆部在实战中也很难踢中,在“闭环”防御中,对手只需要抬起腿部就能防御侧面的扫击。在擂台上,搏击选手还会有专门的战术团队,制定针对策略。正如MMA前重量级冠军DC所言“如果这场比赛,对手只有一种胜利方法,那么这场基本稳赢”。用DC自己举例,在前年UFC重量级对决中,他利用插眼战术将米欧奇KO。一年后,两人二番战时,米欧奇便改变了打法,着重攻击DC的腹部,将其击败。在双方都是重量级选手,且搏击经验丰富的前提下,“插眼”尚且不能确保获胜。那些体格不过羽量,对抗经验也少的“大师”们,使出这招会是何种结果,想必你已经有答案了。

【UFC的规则下,两人很容易缠抱,这给“插眼教”提供了机会】

传统武术并非完全不能打,可是上述的种种问题,导致许多人对其期望过高。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真心热爱国术的人,若还希望它走入正轨。那么丢掉武侠小说带来的幻想,以及“规则束缚传武”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许会让传武迎接真正的未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