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前身「哪吒的前世今生诞生于伊朗成长于印度涅槃于中国」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7更新:2023-03-20 04:38:38

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屡创新高,各种影评也是水涨船高。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哪吒》票房已过43.5亿,成功跻身中国影史排行榜前三甲,打破第二名《流浪地球》46.18亿票房指日可待。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

电影火了,顺便带火了关于哪吒的讨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人设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是否有哪吒其人?他的原型又是谁呢?可以明确的说:现实当中哪吒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原型,他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中。

我们关于哪吒的印象,多来自于明朝神话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客气的说,某些人只知道哪吒出现于这两本神话小说,还信誓旦旦的当做历史来看)。其实这两本小说问世之前,哪吒已经流传甚广了,而且形象、身世已经定型。

哪吒形象是逐渐丰满的,一直到明朝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哪吒。

根据《列王记》记载,在长达120年之久的玛努切赫尔执政期间,作为太子的努扎尔一直四处征战。努扎尔在父亲死后接过王位,执政7年后在和图兰人的战斗中被俘虏杀害。

伊朗传说中,努扎尔本人及其众多后代都成为圣人,将在世界末日再度复活,拯救世界,被称为努扎尔家族。

伊朗传说中的努扎尔

这和《封神演义》当中的哪吒形象十分相似。《封神演义》当中,哪吒也是西周的讨商先锋,也曾死后复生,并且肉身成圣,其父李靖、其兄金吒木吒也都成为神仙。

后来古波斯传说传到同为雅利安人统治的印度,努扎尔的形象被佛教吸收,形成了佛教护法神那吒(Nalakubara),汉语译作“那罗鸠婆”。

佛教文化中,相传那吒是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多闻天王)第三子,《佛学大辞典》记载:“那吒,毗沙门天王之太子,三面八臂大力鬼王也。”

公元1世纪,古印度佛教大师马鸣所作《佛本行经》中说:“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 皆悉大欢喜。”北凉(397年-460年)时期,《佛本行经》被引进中原翻译成汉文,但此时多闻天王之子仍然被称为“那罗鸠婆”。

唐朝著名译经高僧义净大师(635~713)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有云:“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土罗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那吒婆吒。”这是“那吒”一词首次出现于本土著作当中。其后,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哪吒的记载,如《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谓:“尔时那吒太子,手持戟,以恶眼见四方”、“那吒捧塔随天王”。

唐玄宗时期,郑綮[qing]所著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中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那吒的故事,这是那吒第一次出现于佛经之外的著作当中。

到了宋代,那吒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形象也逐渐丰满,例如《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密庵和尚语录》、《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佛教经书中中已有那咤“三头六臂、析骨还父肉还母”等情节。

佛教当中的那吒

随着那吒为人们所熟知,道教便在那吒的原型基础上创造出了一个具有中国血统的道教神灵-哪吒。

道藏典籍《道法会元》、《宝诰大全》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均将哪吒正式收录为道教神祇。

至今能看到的最早的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收有的“哪吒太子”条文,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

明朝,是自媒体大发展的时代,哪吒的传说引起了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取材典故于此,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义。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最为突出。

《西游记》中,哪吒武器已基本齐全,而且还对“割骨肉还父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也讲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则在《西游记》的基础上更加丰满的哪吒的形象。其中借鉴了《西游记》当中关于“红孩儿”的描写,将哪吒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孩子模样,这样哪吒的形象最终形成了。

小说当中的哪吒

从努扎尔到那吒到哪吒,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哪吒是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逐渐创造出来的。同时,随着各民族、各宗教的逐渐丰富其形象,努扎尔、那吒、哪吒也成了不同的神祗,努扎尔是努扎尔、那咤是那咤、哪吒是哪吒,不可混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