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剧七种武器「记忆深处的港片精神七种武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17更新:2023-01-02 19:38:43

作为70年代生人,我们是拥有港片记忆最深的一代人。60年代或更年长的老人们没赶上好时候,他们的电影回忆更多的是在主旋律国产片或是如《魂断南桥》一类的黑白译制片里。而80年代或更年轻的孩子们由于网络的发展以及欧美日韩剧的侵蚀与分流,港片于他们已经为了饭前水果或是饭后点心,真正端上桌的,能叫上菜名的,估计真没几个。

而恰恰是我们这些70后,经历了90年代港片的饕餮盛宴,缺乏精神食粮的我们饥不择食的观看了海量的香港电影。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它们良莠不齐,但的的确确有很多值得狼吞虎咽直至细嚼慢咽的美味佳肴。

我们每天午餐前后都会在学校食堂边的宣传栏里寻觅那一张张用红色毛笔书写楷书片名的录像广告,三五成群议论后集体决策傍晚时分那每人一块五毛票钱的中标方案。我们终日混迹在容积小于教室但课员远多于其的录像厅里,望着那屏幕远小于黑板但目光却寸步不离的立方体形状的电视机,让青春躁动的屁股和脚丫无比安分的落在那吱嘎作响的条凳或是简易劣质的黄色靠背椅上,一放就是标准的一个半或三个小时。出得厅来,便是一阵霍霍哈嘿的拳脚吆喝声或是砰砰啪啪的双枪口技声。

这就是我们曾经共同经历的懵懂年代,我们称之为“录像厅时代”的黄金十年。不谙情事的少年们没有女朋友,也没有当下盛行的“基情”,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只是很单纯而热血的聚在了一起,享受着物质与精神都远逊于当今学子,但却又无忧无虑、潇洒快活的经济型傻乐生活。我们很单调,却又很充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年代的特产与宝藏:武侠小说与香港录像片。

很巧的,它们基本上都是属于香港制造,而且并驾齐驱的风靡于屌丝男生的世界里。于是我便萌发了用武侠小说的回忆来追思港片记忆的冲动,以告慰曾经占据课内课外、桌上床上几乎所有时间的两大视力杀手与时间绞肉机。

我要提到的是古龙的名著《七种武器》,试图用这七件兵器以及其中蕴含的七种香港精神,来对应七位当时极具代表性的男演员以及他们背后的七缕港片灵魂。

一、长生剑——周星驰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故事,第一种武器。

这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无论多锋利的剑,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

所以我说的第一种武器,并不是剑,而是笑,只有笑才能真征服人心。

所以当你懂得这道理,就应该收起你的剑来多笑一笑!”——古龙《长生剑》

周星驰代表了90年代港产片的一个主流类型,那就是香港喜剧片,或者更狭义一点称之为“无厘头”喜剧。它拥有我们茶余饭后最为津津乐道经典台词,以及此起彼伏的“哈哈哈哈……”我们竭尽所能的模仿周星驰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觉得有趣,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内心怯于面对的时代与社会。我们被深锁于学墙之内,明白渐渐到来的分离与即将面对的残酷社会,我们只想用嘲笑世间一切的笑声来壮胆、来前行。我们亮出了青春特有的武器,也是最为廉价与顺手的。我们苦笑着、傻笑着、狂笑着,向市侩的社会刺出凌厉一剑。我们不害怕风浪与挫折,我们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因为我们拥有青春的笑容,我们所向无敌。

这也港片引以为傲的香港精神——乐观向上、笑看风云。一个弹丸之地能够在百年飘摇风雨里屹立不倒进而傲然于世,面对困难之际以及风暴挫折之后那一丝丝揶揄与自嘲的笑容才是制胜的法宝。所以,周星驰生在了适合他生长的土地上,这是他的幸运,也是香港的幸运。周星驰、王晶、李力持、刘镇伟以及他们代表的嘻哈喜剧无愧于第一种武器——长生剑。

二、孔雀翎——李连杰

“据说天下的暗器一共有三百六十几种,但自从世上有暗器以来,孔雀翎无疑是其中最成功,最可怕的一种。

据说这种暗器发出来时,美丽得就象孔雀开屏一样,不但美丽,而已辉煌灿烂,世上绝没有任何事能比拟。”

但这些其实都是表像,唬人的东西。孔雀翎早已遗失,它真正让人变得强大起来的要义是——信心。

李连杰在远赴好莱坞之前是属于香港电影的,他通过各个经典角色试图表达出来的恰恰是中华武学以及侠义之道里的核心内容,那就是信心。当我们看到血色夕阳背景下那长衫飘飘的黄飞鸿修长背影,或是令狐冲潇洒剑姿里酒气冲天的浩然一刺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豪杰的自信与侠客的桀骜。我们拍案叫绝,我们击节喝彩。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年轻,不懂得世事的艰难与苦寂。隐去了害怕与畏惧,我们豪情万丈、信心满满。我们渴望立于紫禁之巅狂啸,向往在千仞之崖上迎风,在万丈之渊里破雨。年少轻狂的我们身无分文却又坐拥万金,那就是信心。

而信心也正是历经劫难而不倒的香港精神的一大要素。缺了它,香港早已沉沦。李连杰用他飘逸华美的武术招式、字正腔圆的正义台词、沉稳大气的侠义身躯,代表了香港电影里的武侠片种,以及长存其间的磐石信心。

三、碧玉刀——刘德华

“马是名种的玉面青花骢,配着鲜明的、崭新的全副鞍辔。

马鞍旁悬着柄白银吞口、黑鳖皮鞘、镶着七颗翡翠的刀,刀鞘轻敲着黄铜马蹬,发出一连串叮咚声响,就像是音乐。

衣杉也是彩色鲜明的,很轻、很薄,剪裁得很合身,再配上特地从关外带来的小牛皮软马靴,温州‘皮硝李’精制的乌梢马鞭,把手上还镶着粒比龙眼还大两分的明珠。

现在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候。

一阵带着桃花芳香的春风,正吹过大地,温柔得仿佛象情人的呼吸。”

正如七种武器中每一把都有其象征一样,碧玉刀在文中象征的是诚实。

平心而论,刘德华不管从演技还是从相貌来看,都算不得是港星里的翘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真真正正是一位电影界的劳模。他勤奋而谦逊,在香港影坛里打拼了几十年,从未有远赴重洋或是称霸内地的念头。他克勤克俭的拍下了高达三位数的电影产量,从喜剧、枪战、言情到武侠,港片里无处不见他的身影。在我们穿着凉鞋胡乱溜达的年代,刘德华用他最为亲和的姓名拍出了难以计数老少皆宜的娱乐电影。他就像邻家的大哥,打开楼道门(电视机)就能瞄见他,用他那故作潇洒的右手拂过略带自恋的五五分头。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市民精神,踏实而勤奋。尽管有着一点儿比过邻居的小得意,却也掩盖不了诚实而稳重的传统内心。而香港电影里的幕后英雄们,普遍具有这种难得的特质。从导演、编剧、摄影、剪辑、艺术执导、服装设计到电影配乐,无数个本土的杜琪峰、阮世生、杜可风、邝志良、张叔平以及金培达们数十年如一日淡定地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壕里,为冲在第一线的刘德华、梁家辉们输送着弹药与补给。他们无一例外拥有着平凡质朴的港味姓名,大多数名字出现在影片结束、观众离席之后。他们挥洒着汗水默默无闻的用镜头、剪刀以及乐器支撑起一部部精彩纷呈的香港电影。没有了诚实而可靠的他们,在世界影坛的地图上,香港不会是一座丰碑,而只能是一个地名。

四、多情环——梁朝伟

“那么,他的环为什么要叫做多情环?”

“因为这双环无论套住了什么,立刻就紧紧地缠住,绝不会再脱手,就好象是个多情的女人一样。”

“他从十六岁出道,闯荡江湖四十年,身经数百战,独创双环门,也算得上是威风了一世,现在留下来的,却只不过是这双银环而已。”

“还有什么?”

“仇恨!”

“仇恨的本身,就是种武器,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所以我说的第四种武器也不是多情环,而是仇恨。”——古龙《多情环》

梁朝伟是多情的,正如他柔情似水而幽怨温婉的眼神,秒杀了各个年龄层次的少女老妇。所以虽然不能用“仇恨”来指代他,我们至少不能否认他与生俱来的“多情”气质。而如果我们把“仇恨”异化为“忧郁”或是“颓废”,那就再符合不过梁朝伟了。

虽然他也曾演绎过《阿飞与阿基》里滑头搞怪的阿飞以及《东成西就》里贱入骨髓的欧阳锋等等喜剧角色,但提到梁朝伟,我们头脑中更多浮现出来的仍是《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东邪西毒》里的盲剑客、《重庆森林》里的警察663、《春光乍泻》里的黎耀辉以及《阿飞正传》里惊鸿一瞥的梳头男。这一系列角色与其说定义了梁朝伟,不如说是代表了王家卫。或者也可以说梁朝伟与王家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原本就是一体的。

事实上,在我们懵懂于世的港片记忆里,王家卫是最为高深莫测的人物。习惯于火爆枪战片与热闹功夫片的我们压根儿还没成长为闷骚的文艺青年,当时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王宗师文艺范儿十足的闷片作品。王氏风格对于我们来说好比是会弹琴的牛,而我们只是裤腰上拴着双截棍的呆逼牧童,除了傻站着看,就剩下摸着丈二和尚的脑袋骂娘了。

但之于梁朝伟,我们都赞誉有加,忧郁、冷酷、放浪、孤傲……梁朝伟和张国荣几乎稳居了年轻骚年们心目中模仿对象的前两名。当年的我们虽然不懂得小资的概念,但几毛钱的香烟叼在嘴角的角度以及左眼微闭同侧嘴角微微上翘的招牌式媚笑我们还是拿捏的很到位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梁朝伟,以及默默站在他身后的那位墨镜男子。

梁朝伟是港片记忆里的花样男子,闷骚文艺的男神,他之后演绎的《无间道》、《伤城》里仍然带着这种让人迷醉的神情。他和许多的后继者一起,代表着港片精神里的颓废与文艺。或许这些气质正是东方哲学的一部分,含蓄内敛的自然表达。

五、离别钩——曾志伟

“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残酷的武器?”

“因为我不愿被人强迫与我所爱的人离别。”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真的明白?”

“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

正如七种武器中每一把都有其象征一样,离别钩在文中象征的是相聚。

如果说王家卫的电影里,对白少过了背景音乐。那在曾志伟的电影里,除了片头与片尾歌曲,就只剩下叽叽喳喳的对白了。在曾志伟的电影世界里,最不缺的就是人物了。每次看到他导演或是主演的电影,总是会像数星星一般的默数着不断登场的明星们,通常手指加脚趾都是不够用的。

从《最佳拍档》、《五福星》系列到近几年的《我爱HK》系列,曾志伟和黄百鸣们在贺岁片这个港产标签的舞台上极尽堆星之能事,每次都能像搞TVB台庆或是金像奖颁奖典礼一般请来一大帮港地明星齐聚一堂,上演着永不落幕的星星会。后知后觉的大陆影坛时隔N年以后才祭出了百星云集的《建国大业》,殊不知早在香港回归前的1991年就有了一部以“相聚”为主题的不散筵席——《豪门夜宴》。这是港片的特产,每年都少不了几席开吃,等着大家赴会。

之所以如此这般乐此不疲的耍弄着“相聚”这张请帖,除了票房考虑以外,曾志伟们内心其实已经意识到,随着华语电影群雄并起的局面形成,港片的逐渐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黄金十年已然逝去,能聚在一起欢笑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与其将来追悔,不容趁大家还未老去,痛痛快快的玩上几场。离别钩终将出鞘,那也只是为了映射相聚的光阴。

六、霸王枪——成龙

“霸王。力拔山河今气盖世。

枪,百兵之祖是为枪。

枪也有很多种,有红缨枪、有钩镰枪、有长枪、有短枪。有双枪、还有练子枪。这杆枪是霸王枪。

霸王枪长一丈三尺七寸三分,重七十三斤七两三钱。

霸王枪的枪尖是纯钢,枪杆也是纯钢。

霸王枪的枪尖若是刺在人身上,固然必死无疑,就算枪杆打在人身上,也得呕血五斗。

江湖中其至很少有人能亲眼见到这霸王枪。

可是江湖中每个人都知道,世上最霸道的七种兵器,就有一种是霸王枪。

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霸王枪。”

“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去冒险,天下就绝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霸王枪的要义在于勇敢。

成龙之于香港影坛的意义在于,他的勇敢。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于动作片的执着以及对于特技事业的亲力亲为,更在于他对电影事业的拼博精神与勇于进取。

年轻时的我们喜爱香港功夫片,惊叹于屏幕上搏击的精妙与格斗的刚猛。多年以后,我们了解到,那些都是龙虎武师们设计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但这丝毫不改我们对其的热爱与怀念。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成龙,在他每部新片上映的时候走进影院去为他捧场,以弥补当年只看盗版录像的亏欠。

成龙代表着香港功夫片的勇敢,武师们的勤奋,以及若干不为人知的替身演员们的无畏与舍身,更代表着香港电影的努力与不懈,以及香港精神中“豪情壮志在我胸”般的拼博精神。

成龙还代表着一批远赴重洋跨海打拼的人们,他们中有李连杰、唐季礼,还有周润发与吴宇森。

七、拳头——周润发

“他的眼睛总是瞪得大大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万个不服气的表情,看着人的时候。好象总是想找人打架的样子,而且真的随时随刻都会打起来。

所以有很多人叫他‘愤怒的小马’。”

小马爱发怒,但小马的怒气更多的是因为有人做了不平的事情,同时小马的胸怀亦很是宽广,打输了就是输了,只要对方也是真汉子,即便是他刚被别人打了几拳,他同样可以马上就与别人一起喝酒。而前面的打架更多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纯艺术性的切磋,而不会产生仇恨。

作为一种另类的武器,拳头的要诀在于——不放弃。

提起小马,大家自然会想到“小马哥”。这个香港影史里也能排进前十位的经典人物,正是由周润发在港片年代的巅峰之时演绎的。而提起“小马哥”,就更离不开吴宇森、徐克以及林岭东们开创的暴力美学。这种甚至影响了好莱坞枪战片风格的电影流派,在香港的警匪片肥沃的土壤上茁壮生长,继而在全球范围内开花结果,不得不说是港片之于世界电影的一大贡献。而居于其中核心位置的吴宇森与周润发,更是引领了香港电影的一阵风骚与一场风暴。

在那个年代里,只要有吴宇森+周润发的名号,那就等于是热卖枪战片的代名词。他们合作的每一部电影在我们热血躁动的心里都是如数家珍的经典回忆,与其说是一部部电影,不如说是一段段传奇。

《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一个个片名犹如影海里的灯塔,傲然屹立,雄踞汪洋,照耀着黯淡的礁石与万千的帆影。

除了双枪横扫的摆帅、斜叼牙签的潇洒、墨镜风衣的耍酷以及钞票点烟的卖痞,周润发并不局限于吴宇森营造的江湖世界里。他是个能文能武、能萌能酷、能高能锉甚至能胖能瘦的多面手。我们能看到《秋天的童话》里的温柔、《阿郎的故事》里的颓废、《监狱风云》里的圆滑、《我在黑社会里的日子》里的懦弱、《和平饭店》里的隐忍、《八星报喜》里的癫狂、以及《赌神》里的威严与滑稽。

周润发代表了港片里的多元化,他驾驭各种角色的能力就像香港导演们黄金年代里百花齐放的类型风格。这是现今无比火红的大陆影坛却只有主旋律、大制作古装、都市爱情、贺岁喜剧以及低成本恐怖片“五朵金花”垄断院线所远远不及和深深羡慕的。

正是有着“愤怒的小马”一般不认输、不放弃的专业精神,才有了香港影界的百家争鸣,才有了周润发塑造的百变角色,也才有了我们港片记忆里的五彩缤纷。

港片记忆就如古龙的武侠世界,前面出场的高手在摆完造型与亮出绝招后都免不了要步入淡去的命运,然而更多名字古怪的侠客们仍会前赴后继的不断登场。在那群雄争霸的武林大会上,总会有那么几个身怀绝技的无名之辈崭露头角,用他们各具特色的“七种武器”,以及背后蕴含的无数次修炼的武学精神,登上舞台,技惊四座,感动世人,继而笑傲江湖。并由此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黄金年代。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