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看阿甘正传前应该了解的历史文化背景」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70更新:2023-03-20 11:05:51

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大年,那一年的奥斯卡上,《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三雄争霸。

最后,《阿甘正传》成最大赢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六项大奖。

相比于后两部,《阿甘正传》不仅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励志电影,更是美国半个世纪的缩影,所以要想看懂《阿甘正传》,历史文化背景必须了解。

三K党是美国一个奉行白人至上和歧视有色族裔主义运动的党派,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三K党英文名称为Ku Klux Klan,缩写为K.K.K。

虽然阿甘的名字源于一个种族主义者,但阿甘本人并非如此。

阿甘家里的女佣是黑人,阿甘对去白人学校上学的黑人同学伸出援手,他最好的朋友也是黑人。

导演大概是想借此说明种族歧视并非生来如此,种族主义思想也不会通过血缘来传承。

在阿甘家里借住的年轻音乐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猫王是中国人民的称呼,英语世界一般称他为“The King”。

2016年有一部电影《猫王与尼克松》,猫王想去白宫见当时的总统尼克松,白宫安保人员与的总统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以下对话:

——“The King of what?”“The President doesn't have any appointments with royalty...”

——“Not just any king.”“The King!”

一段简单的谈话可以看得出来猫王在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地位。

在电影中,埃尔维斯最具招牌的动作抖腿舞师承阿甘。

挡校门事件(Stand in the Schoolhouse Door)发生于1963年6月11日阿拉巴马大学的福特斯礼堂。

时任阿拉巴马州州长的乔治·华莱士阻止学校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并且将前来入学的黑人学生薇薇安·马龙·琼斯和詹姆斯·胡德拒之门外。

在民权运动兴起的60年代之前,美国一直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即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

在挡校门事件中,最令人诧异的不是乔治·华莱士的做法,而是在场民众的反应。

在经历了上百年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后,在场的所有白人,甚至大多数的阿拉巴马州公民都认为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是理所当然正确的。

关于挡校门事件,美剧《肯尼迪家族》里有更为详细地介绍。

时任总统肯尼迪以及当时的司法部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罗伯特多次和乔治·华莱士通话,并且用威胁的口吻告诉他,如果你再不让开,总统将会派遣国民警卫队驱散你和你的支持者。

阿甘所上的大学正是阿拉巴马大学。

珍妮在酒吧唱的那首歌就是鲍勃·迪伦的“blowin' in the wind”,中文翻译为《答案在风中飘荡》。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逐渐介入越南内战,到了60年代,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出现的反战呼声水涨船高。

而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就是那个时候反战群众的“国歌”。

华盛顿反战大集会上,阿甘被选做大兵代表发言,就在关键时刻,电线被拔掉,阿甘的发言并没有播出来。

他说的话应该是:“Sometimes when people go to Vietnam, they go home to their mommas without any legs. Sometimes they don't go home at all. That's a bad thing. That's all I have to say about that.”

为什么导演要用这么戏剧化的方式处理这段呢?

纵观整个好莱坞电影史上,对越战如此轻描淡写的电影,恐怕只此一份。

因为《阿甘正传》整体的基调是宣扬美国传统价值,甚至可以把它当作美国的主旋律。

关于越战,尤其是美国大兵口中的越战,自当慎重。

当然,导演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支持越战。

所以,他只好选择这么一种模棱两可、暧昧不清的态度来一笔带过。

嬉皮士是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部分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的年轻人。

由嬉皮士参加的,以文化的反叛和生活的反叛为主要内容的反叛运动被称作“嬉皮士运动”。

电影中的女主角珍妮就是嬉皮士的代表人物之一。

嬉皮士在思想上以反叛著称,在行为习惯上也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他们提倡性解放、性自由,支持同性恋,喜欢穿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食毒品,听摇滚乐,跳摇摆舞,崇尚群居、乌托邦、无政府等等。

时至今日,西方世界关于嬉皮士以及嬉皮士运动褒贬不一,保守派人士用其来描述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自由分子则是另外一种态度。

《阿甘正传》作为一部捍卫美国传统价值的电影,自然不会对嬉皮士有好感,结尾珍妮的死似乎也是导演的一种态度。

在好莱坞电影史上,有两个人对摇滚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阿甘就是其中之一,是他教会了猫王抖腿舞,并且启发约翰·列侬写出了“Imagine”。

另外一位是《回来未来》的主人公。

约翰·列侬,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披头士成员。

“Imagine”,世界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曲之一,《滚石》杂志把它排在第三位。

在电影里,参加乒乓外交归来的阿甘在节目上说,大洋彼岸的人们几乎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教堂。

列侬接过话茬:No possessions,No religion too。

这两句是“Imagine”的歌词。

最后他又说,“it's easy if you try”,这也是其中的一句歌词。

而歌曲的名字也是直接源于主持人的那句“No Imagine”。

约翰·列侬除了音乐事业之外,他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与反越战活动、倡导和平,因为他的一些言论行为,曾经的他被视为最不受美国政府欢迎的人物之一被驱逐出境并且拒绝给他发绿卡。

后期的列侬有点信奉communism,“Imagine”就是明证。

1980年12月8日晚10点49分,列侬被狂热歌迷马克·查普曼射倒在达科塔大厦门前,享年四十岁。

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弹劾并且下台的总统,其中的导火索便是“水门事件”。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这次事件因为发生在水门大厦,所以被称为水门事件。

以至于每次有丑闻事件发生,都会用XX门命名。

比如艳照门、泼墨门等等。

按理来讲,尼克松应该算是美国最臭名昭著的总统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任期,尼克松在民权、外交政策取得的成果,还有结束越南战争,所以,美国人民对于他并非一边倒的批评。

在美国人民评选的“100位最伟大的美国人”中,尼克松赫然上榜。

1994年,尼克松去世,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前任总统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都出席了葬礼,也足见这位总统的影响力。

美国的枪击泛滥、枪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困扰美国社会多年的问题。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不少政客名人都遭受过枪击。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枪杀于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

5年之后,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被杀;

1972年,乔治华莱士在竞选总统时被枪击,导致半身不遂终生。

1979年,福特总统遇刺,而且两次,所幸并无大碍;

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肺部被子弹击中,造成严重的内出血,由于抢救及时得以迅速康复。

1980年,约翰·列侬遇刺身亡。

当然,这只是美国遇刺名人政客中的一小部分。

电影里还有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中美乒乓外交、笑脸文化、苹果公司等等。

但总体来讲,了解以上八个文化历史知识,对于观看《阿甘正传》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