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帝国阿育王「孔雀王朝最有声望的君主阿育王的王权之路」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6更新:2023-03-20 15:23:27

孔雀王朝的疆域

电影《阿育王》就是选材年轻时代的阿育王如何平定王位继承人的内乱而成长为一代战功赫赫的君王的故事。故事有两条相互影响的线索,一条是阿育王和考瓦基的爱情故事,一条是阿育王剪除异己登顶为王的故事。在《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经过生死考验的爱情难等可贵》中我已经详细分析过了。现在接着运用格雷马斯行动原理分析阿育王是如如何成长为一代对后世影响至深君王的。

“君子不争,视为不器”——阿育王“被迫”走上王权

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他是在普罗普、苏里奥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并确定了3组行动元,“即: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辅助者/反对者”。我在这条叙事结构里很快就找到主体依旧是阿育王,客体就是孔雀王朝王位继承人的统一(这里还包括孔雀王朝疆域的扩张和阿育王战后佛教思想的传播)。发送者是苏希马与阿育王之间关于王位继承的争夺战。接受者是阿育王,他统一了孔雀王朝并在后期实行仁政深受百姓的爱戴。由于主体在企及客体这一目标或达成愿望时总要付出行动,而在这行动中也就会产生有利于主体企及目标或达成愿望的人或事及一切因素,因为它们是有利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辅助者;相反,对主体有阻碍嫌疑的一切不利因素我们称之为反对者。因为“主体的欲望投射成了辅助者和反对者”。所以辅助者和反对者并不是绝对的辅助者和反对者,在一定的情况下两者是可以互换角色的。正因为有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反复出现,才使主体在企及目标或达成愿望的过程变得曲折而又精彩。下面我们就“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对立出现进行分析,来了解阿育王成为王的经历和疆土扩展的经历。

“君子不争,视为不器”——阿育王“被迫”走上王权

孔雀王朝内乱平定及疆土扩展

本领超群。影片一开始年少的阿育王就痴迷于那把他祖父留下来的剑。他在瀑布里找到它,并勤于练习习得一身好武艺,这就是打天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争夺王位的有力法宝之一,我们称有助于他取得王位的有利因素为辅助者A1“超群的剑术”。而此时的反对者很明显就是与阿育王争夺王位的B1“苏希马”(阿育王同父异母的哥哥)。

“君子不争,视为不器”——阿育王“被迫”走上王权

适得其反。战争爆发,阿育王被派往战场,而苏希马则希望阿育王死在战场,因此就派人去暗杀阿育王。可没有成功反而让阿育王活着并胜利归来,胜利归来的阿育王因战功而要受赏赐,所以这里的战功就是让阿育王靠近王位的一个筹码,显然成为辅助者A2“凯旋归来”。

进退两难。正当阿育王父王宾头沙罗登要赏赐他时,王妃从中作梗阻止了宾头沙罗登的赏赐,因此反对者B2就是“王妃”。由于阿育王的狂妄和自信惹怒了苏希马和苏加特,而苏加特要与其进行生死决斗。而这场决斗是有利于阿育王展示其高超武艺的,使其在王位的争夺上具有震慑力,所以这场生死决斗是辅助者A3。但是很快反对者就出现,因为宾头沙罗登的逼迫和达玛王后害怕阿育王在决斗中遭遇不测,这都迫使她用缄默来逼迫阿育王离开都城,因此B3就是“善良的达玛王后”。孝顺的阿育王答应达玛王后离开都城云游四方。

“君子不争,视为不器”——阿育王“被迫”走上王权

母亲遇难。而苏希马派出的刺杀者刺伤阿育王,这是不利于孔雀王朝的统一,因此他们又成了阻碍因素,是反对者B5。伤好的阿育王与德维结婚,而德维是反对战争和杀戮的,因此反对者B6“德维的仁爱”于辅助者A6先出现。但辅助者A6随之出现,那就是苏希马的刺杀者本是要刺杀德维但是却错杀达玛王后的这个契机。阿育王得知母后被杀,愤怒的回城杀死包括苏希马在内的所有兄弟除了苏加特逃脱。苏加特逃到羯陵迦国寻求避难,这实际上是有利于阿育王统一孔雀王朝。因此在这里的辅助者A7就是“逃难的苏加特”。

登顶王位,扩大疆土。当时的印度羯陵迦国是一个强大的独立联邦国,由于国王被杀害国内处于动乱局面。苏加特到这里避难,所以阿育王为了追杀苏加特把战火蔓延到羯陵迦国,这就促使阿育王直接把统一大业的战争烧到羯陵迦国。而这里很明显的反对者 B7就是以考瓦基为首的羯陵迦国全军民的一致抵抗。可她们的实力与强大阿育王的军队相比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她们很快就被阿育王军队攻陷,从而完成了孔雀王朝的统一战争。

阿育王塔“金身舍利”

佛祖的信徒。影片对于战争的叙述也就到此结束,后来阿育王的仁政是通过幕后的讲解完成。阿育王在抱着阿亚王子的尸体,他看到满地尸首,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看着考瓦基痛苦的神情,他泪流满面。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成了最伟大的君王,可他得到了什么?他毁灭了一切,征服的只不过是遍地的尸首。从此他醒悟了,他笃信佛教,用爱和仁政感化百姓,实现了孔雀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并使佛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教化了许多人。后人也因此记住了阿育王这为伟大的君王。

作为男主人公阿育王他是影片里用笔最多的一个角色,他从一个暴君到任君的转变是一种人性回归自然的表现。他从前残暴倔强的性格的形成是从他生活环境(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通过武力扩张来扩大孔雀王朝疆域的),而他母后的死给他震撼很大,这是让他走上残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考瓦基的“假死”是让他走上通过屠杀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而他后期的转变则是受战后死亡的场面和受苦受难的百姓以及面对爱人和阿亚王子承诺的影响的顿悟,进而促使他性格发生前后根本性的转变。

阿育王石柱

以上就是我们运用格雷马斯行动元理论分析的《阿育王》,通过叙事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剧中人物在每一组行动元中充当的行动元素以及他们发挥的作用,从而理解影片精彩纷呈曲折离奇的情节的内在因素。然而一部好的电影它内在艺术魅力有很多,从印度传统艺术来看,《阿育王》取得如此成绩跟其里面的宏壮和婉绵的音乐,唯美的舞蹈是分不开的,甚至有人说它是一部歌舞剧。因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艺术的魅力是来自它本身的文化魅力,任何外在的因素只是起到一个推动或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A·J·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M]·蒋梓骅,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