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岭往事》「元故事|啊八卦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87更新:2023-03-20 15:40:13

这里的规划格局与深圳其他的城区迥然相异,四横九纵的街道像棋盘划线一样规整。这里曾经很喧闹,眼下很安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期到九十年代巅峰期,直到如今的转型期,它一路辉煌地陪伴了几代深圳人。

■胡野秋

八卦岭,一个不大的地方,但在深圳的知名度始终排在第一方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期到九十年代巅峰期,直到如今的转型期,一路辉煌地陪伴着几代深圳人,这在瞬息万变、此消彼长的特区,也堪称神奇。

八卦岭曾经很喧闹,眼下很安静,蹲伏在笔架山东南部山脚边,横躺于园岭与泥岗村的怀抱之间,查史料得知它在大部分年代都隶属于泥岗村,目前在园岭街道管辖下。

在深圳特区的发展史上,八卦岭曾经有过耀眼的高光时刻,最先是国内印刷书刊业的龙兴之地,后来成为电子厂和汽车业的旺盛之乡,再后来华丽转身为服装时尚之市,乃至当下一到吃饭时间,便想起那条美食之街。

刚来深圳时,看到八卦岭这个名字,脑中便没来由地闪现出读大学时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啊,野麦岭》,野麦岭虽然与八卦岭毫无牵扯,表现的是上世纪初几个日本乡下村姑越过野麦岭去缫丝厂做女工的故事,而当年的八卦岭也是机器隆隆的工业区,里面大多数是从农村进城的农民工,故事不同,况味相近。

在这个1.6平方公里的地方,也曾留下过我在深圳最初的岁月痕迹,我在这里的工业区办过公,在路边的小摊上吃过夜宵,也在不远处体育馆旁的小酒吧买过醉。路灯下长长的身影已然远去,但在记忆里的印痕却无法抹去。

啊,八卦岭……

八卦岭无八卦

八卦岭,什么时候叫这个名字的?谁也说不清。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有考据癖的人马上会联想到这是一个有厚重历史的地方,其名深邃,必有掌故。

“八卦”这个词对于喜欢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并不陌生,既神秘莫测,又莫衷一是。在《易传·系辞上传》中首出此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最抽象的“八卦”是一个哲学概念,是相生相克的阴阳学说,让人如坠云雾;最具象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符号,是推演时间、空间的万能工具。所以预测有“八卦图”,用到武术上有“八卦拳”,用到战场上有“八卦阵”,等等。

八卦岭的名字是因为地形、地貌与八卦相合还是其他原因?究竟是哪个时代启用此名?又是何人为它命名?翻遍文献史料,查无片言只语,几乎是“零记录”。

另有一个说法,笋岗的北面曾经有过一个“牌榜山”,“八卦”与“牌榜”,按照古汉语的发音规则是同音。因此,“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因音谐而得来的地名。我不懂古汉语发音,请教过几位古汉语专家,皆摇头称非,看起来这个说法非常不可靠,只能存疑。

据本地一些老人说,改革开放前这里尚是沟壑纵横的田地,有些小山包上安放着一些“金坛”,所谓“金坛”是客家人二次葬的习俗,即将先人埋葬3年后,遗体已化成白骨,捡骨后重新装入陶瓷罐,供奉于小山包上。可见彼时这里是无名之地。

就在我遍查史料未有所得之时,老报人也是纪录片导演的刘深兄给我看了一张图,这是一张民国二年(1913年)的深圳老地图,在这张标题为“沙头”的地图上,清晰地标注了“八卦岭”,可见至少在1913年,八卦岭地名已经存在,这修正了本地很多文史专家关于八卦岭是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而命名的现代地名的推断。

至于来由,我想也不会太复杂,“八卦”源于此处纵横交错的田埂道路,“岭”则因为此处原为不高的丘陵之故。改革开放后重新规划的八卦岭,只是顺势延续了它的纵横交错、连阡累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你一走进八卦岭,更会认同我的说法,这里的规划格局与深圳其他的城区迥然相异,四横九纵的街道像棋盘划线一样规整,东西向与南北向垂直相交。“四横”是东西向的四条略长的道路,自南向北依次为“八卦一路”至“八卦四路”,“九纵”则是南北向的九条略短的道路,自东向西依次为“八卦一街”至“八卦九街”,如果从空中俯瞰下来,则更一目了然,地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如果身处其间,人们常常会迷失在那些相似的八卦阵。

后来有个香港的风水师和我聊到此话题,从他的说法也许能推测出此处地名的命名根据。

他说世上任何事物皆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理,地名大都将地形地貌与自然生物进行对应,深港二地原本一体,最南面的九龙半岛就如龙脉龙爪直插南海,所以称九龙;深圳河曲折迂回的河道蜿蜒蛇行从西南面汇入大海,叫蛇口;北面的银湖、笔架山、泥岗一带的梧桐山余脉延伸过来,到八卦岭聚集,便形成一个千年灵龟,于是东南面的九龙半岛为龙,西南面的蛇口半岛为蛇,八卦岭一带为龟,龙、蛇、龟呈品字形,屹立在深港两地。八卦岭既为龟像,龟背的纵横街道自然具八卦之形,八卦岭之得名自然顺理成章。

不过对于八卦,广东人另有新解,且贬意满满,粤语里的“八卦”指一个人喜欢搬弄是非,热衷传播小道消息,所以人们把娱乐新闻一概称为“八卦新闻”。广东人把好传谣言、爱管闲事的长舌妇称为“八婆”。

当然,八卦岭既无“八卦”,也不“八卦”。

▲这是一张民国二年(1913年)的深圳老地图,在这张标题为“沙头”的地图上,清晰地标注了“八卦岭”,可见至少在1913年,八卦岭地名已经存在。

变形记:从工业区到时尚街

今天我们熟悉的八卦岭最初是个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属于福田区,并与罗湖区交界。

为什么街道与建筑如此整齐划一,原因十分简单,按开发定位这里是个规模巨大的工业区,带着鲜明的老式香港工业建筑的风味,一幢幢的框架式工业厂房高大威猛,货柜车在四横九纵里自如穿行。

早先的八卦岭,是深圳最大的印刷基地,其实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印刷基地,大大小小的印刷厂都群聚于此,包括北京以外仅有的一家可以印刷人民币钞票的国宝金币铸造厂也在这里。据说最高峰的时候八卦岭进驻了一千多家印刷企业,形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印刷产业群。

几乎国内所有出版设计业、包装业都知道,“中国印刷看深圳,深圳印刷在八卦。”有两个案例足以说明问题:一个是2001年1月,深圳为北京印制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书》,打造了中国“申奥”的“钥匙”;另一个是2002年1月,深圳又为上海印制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报告书》,为中国叩开首次“申博”成功的大门。这两个印刷界要求最高的印刷品都出自于深圳雅昌印刷公司,雅昌正是在八卦岭发家的,他们多次摘取了被誉为全球印刷界 “奥斯卡”桂冠的“BennyAward”金奖,至今,雅昌仍然保持着国内印刷业的翘楚地位。

印刷业的发展,自然也带旺了图书发行业。

和深圳的其他工业园区一样,八卦岭工业区也用数字来给每一栋厂房命名,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栋楼。一栋是551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龙兴之地;另一栋是512栋,深圳最大的民营书刊批发市场。

我到深圳的最初几年,在那些灵魂无处安放的周末,最喜欢的去处就是八卦岭512栋“书刊批发市场”。那里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最新出版的图书,像菜市场里的萝卜白菜一样地堆在地上,这让酷爱读书的书虫子欣喜若狂。能到批发市场买书回家读的人,很多都是推着小车,一买就是几十本,因为毕竟是批发市场,即便是零售,也能享受着极低的折扣价。这里从对折书到一折书均能买到,就看你和老板的砍价功夫,与在东门服装店里砍价无异。

八卦岭像黄埔军校,很多年以后叱咤商海的老板,都曾在这里摸爬滚打过。我见证过一个年轻书商在八卦岭的成长故事。

他叫吴长明,江西九江人,当他闯深圳时因为没有文凭,找工作异常艰难,几乎弹尽粮绝时,找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投递员的工作,类似今天的快递小哥,因为常常到八卦岭批发报纸,慢慢摸到门道,后来辞了投递员职位,自己做起了书刊批发,先是小打小闹,从一个摊位到一个柜台,再到一个门店,再到自己做批发商,后来开独立书店,进而从事外版图书引进,最终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出版公司,这个文化本来不高的年轻人最终成了香港的出版社董事长。

这样的故事,在八卦岭相当平常。

近20年,八卦岭在“腾笼换鸟”的新发展思维下,脱胎换骨地从一个傻大黑粗的工业区蜕变成花枝招展的商业物流区,各种海德堡、罗兰机都从八卦岭迁徙出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各种花枝招展的新鸟飞了进来,所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它肇始的模样,这对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来说再正常不过。这里不再听闻机器的轰鸣声,书刊批发市场虽然还在,但红火不再,见证了纸质书籍日益边缘化的现实。

今天的八卦岭已经充斥着时装公司、设计公司、IT企业,和最为庞大的玩具产品批发市场。大楼也从单一的灰色过渡到丰富的色彩,每到初春时节,种在八卦岭大街小巷旁的火红的木棉花齐齐盛开,在蓝天白云下与各种色彩的楼房相映生辉,给这片过于整齐、呆板的园区增添了几分灵动的味道。

八卦岭是神奇的,它的神奇在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神话,而且在给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精神食粮以后,它还能满足大家不可或缺的胃口需求。

八卦一路的美食街是深圳早期荟萃华夏各地美食的食街,而且是从未衰落过的美食街,有人试着在这条街上每天换一家饭店挨个吃过去,三个月没吃重过。那年我新来乍到,问一本地朋友去哪儿吃饭方便,他脱口而出:“八格牙路”,我吓了一跳,后来才明白他没骂人,“八格牙路”就是八卦一路。

那时候经常困扰吃货们的一大选择题就是“今天去哪吃?”假如拿不定主意吃什么的时候,往往一句“去八卦一路美食街”便立刻会平息纷争。因为在这条街上,你能从岭南一直吃到东北,能从大陆一直吃到台湾,甚至从国内一直吃到东南亚。无论你是重口味还是清淡控,都能一解舌尖之欲,因为酸甜苦辣咸的各大菜系在这里都等待着你。当然这里的海鲜与河鲜仍然是特色中的特色。2003年以前,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各种罕见的野味,各类蛇庄遍布,最著名的是“胜记”,后来非典暴发,人们知道病毒可能来自于他们津津乐食的果子狸、穿山甲与蛇,自此八卦岭告别了野味,回归了健康饮食。“胜记”也转型专做海鲜与河鲜,此外,粤菜系的“金利龙”、西北菜的“西贝”、潮州菜的“豪林居”都成了金字招牌,成了“铁打的八卦,流水的食客”。

八卦一路的食街后来又扩展到二路、三路,不单在八卦岭一带上班和居住的人喜欢到这里吃饭,也吸引了许多远在关外的美食爱好者,从九十年代初至今,八卦岭食街如同八卦路上的木棉花一样红火依旧,并成就了不少老字号和连锁店。

经过了蝶变的八卦岭,依然是很多市民乃至游客的目的地,在这里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他们更愿意迷失在这样的气息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八卦岭工业区开始建设,右边是八卦岭,左边是园岭,中间是笋岗路。

▲2018年的笋岗路和八卦岭。

▲1994年,八卦岭打工妹宿舍。

八卦岭之缘

八卦岭对我而言,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因为我在20多年前,不单是时常光顾书刊批发市场的顾客,也不仅是流连于众多食肆酒吧的酒客,而意外且必然的是,还在这里的写字楼里办过公。

当时在八卦岭有家很牛的公司叫先科集团,董事长是叶挺将军的儿子叶华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深圳视察的唯一国有高科技企业就是先科,中国的第一张激光唱片、视盘、DVD光盘以及第一台激光唱片机都诞生于这家公司。八卦四路上的先科集团是一座庞大的横亘着的蓝色大楼,集团旗下有个先科娱乐传播公司,当时的总经理是叶大鹰,他是叶挺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有才华的电影导演,拍过《红樱桃》《红色恋人》《大喘气》等。作为影视杂志,我们自然不能“放过”这样的企业,于是为先科娱乐做了很多广告,当广告费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双方开始讨论用广告版面换办公场地的问题。当时叶大鹰正有几部大作品要宣传,于是慷慨地说把他们刚刚装修没多久的一层楼,腾出东边一半给杂志社,曾经在各种写字楼里和业主讨价还价的我们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影视双周刊》在1996年搬进了先科集团四楼,与叶大导的先科娱乐公司比邻而居。

刚搬到八卦岭的同事们,经常会抱怨上班时在八卦阵里迷路。但很快大家都喜欢上了这里,因为这里太方便了,这里与其他工业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功能齐全,办公大楼鳞次栉比,酒楼食肆成群结队,娱乐场所灯红酒绿,能把工作与生活如此天衣无缝地焊接在一起,当时唯有八卦岭工业区了。

这样又苦又甜的日子过了有几年,我离开了杂志社,离开了八卦岭。

此后若干年,只要一回到这附近,甚至一听到这名字,总有一种耳热心跳的感觉。

便会在心里默念一句:啊,八卦岭。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统筹:李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