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是埃及最后一任法老「埃及艳后政治与爱情纠缠一生的最后一任埃及女法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7更新:2023-03-20 16:30:32

绿尘说:有爱没爱,她都是女王。

西方文明史最让人头疼的部分就是国家多,且王朝更替频繁,整个欧洲谱系杂乱无章,且还广泛地涉猎宗教习俗,上学的时候学习历史就感觉难以记忆。

但是,电影的魅力在于,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而我们,则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窥探当时的发生。

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为了政治目的、与凯撒以及安东尼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埃及以及罗马共和国末的历史风云变幻。

埃及艳后与凯撒、安东尼

1

杨贵妃和埃及艳后

在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里,杨贵妃可谓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历史总是相似的。她“虽无后之名,却有后之实”,与埃及艳后的知名度也不相上下。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一中一外,国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埃及艳后与杨贵妃究竟有哪些相同?

首先,她们都是有名的东方女性。前者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兼最后一任女王;后者是盛唐时代的最后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后级贵妃。

其次,她们都出身高贵,克娄巴特拉是克罗狄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的次女,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则是隋朝上柱国、吏部尚书。

再次,她们都多才多艺。据称克娄巴特拉掌握语言多达9种,对文学、艺术相当有研究。新近发现的有关她的阿拉伯文献,则显示了东方一代埃及学者型君主的智慧形象;杨玉环则善歌舞,通音律,琵琶大师 舞蹈高手,是唐代有名的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第四,她们都才貌出众,聪颖机智,一生充满了传奇。

第五,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等历史人物充满情感纠葛;杨玉环也与唐玄宗、安禄山等暧昧不清。

第六,她们的落幕都是悲剧。

第七,都改变了历史:前者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后者影响了李唐王朝的发展进程。

第八,莎士比亚、萧伯纳等众多名家将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等人的关系写成不同版本的剧本;白居易、杜甫等大腕儿也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情事创作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第九,甚至两个人死后至今,依然“活”在世人心中。

总结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让生而为盲、喜欢先入为主的我们,避免去摸历史这头硕大无朋之象。

电影《埃及艳后》前后共有好几个版本:

今天我们聊的版本,是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那版电影,当然,也是伊丽莎白.泰勒的代表作。

2

埃及艳后和凯撒

无论外界如何众说纷纭,但一直到死,都有一条主线未曾断裂,贯穿她们最辉煌、最灿烂也最惨痛的人生。

这条线就是,她们主动或被动地借助自己的特有资源,通过多重手段和绵密心机,驱使更强大的力量如男人,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尽管同为贵族,但克娄巴特拉问世的天时,完全不能和杨玉环媲美:后者所处的李唐王朝正是蒸蒸日上之际,前者所依的托勒密王朝治下的埃及已江河日下,王室积弊丛生,内耗严重;加上吏治的腐败,民众更是怨声载道。

更可怕的是,近邻罗马却如日中天,势力范围一扩再扩。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可靠,可谓“靠山山倒,靠水水跑”!

因此,对托勒密统治者来说,要想保境安民,只能“抱粗腿”,以“一边倒”的外交国策寻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

公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去世,刚满18岁的克娄巴特拉就此成为女王,史称克娄巴特拉七世,与年仅10岁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分享王权。

但也正因“两权分立”,所以年轻的女王无法像少年玄烨那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伺机剪除政敌。结果在几个鳌拜般的谋臣的鼓动下,托勒密十三世把姐姐克娄巴特拉逐出了王宫。

“无巧不成书”。古罗马那边也不太平,凯撒的得力将领兼女婿庞培,也和凯撒打起了内战。

庞培想着自己曾经救过埃及艳后的父亲一命,于是就跑到埃及来求助。

成王败寇,这条赤裸裸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为进一步“抱紧粗腿”,托勒密十三世的谋臣抢先一步,干掉了庞培,并马不停蹄、于第一时间拎着首级来见恺撒。

不料用力过猛,托勒密十三世“拍错了马屁”,恺撒不但毫不领情,而且见状怒不可遏,毕竟,庞培是他曾经的女婿,你一个小国家凭什么动我罗马大帝国的高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无计可施的克娄巴特拉一看有机可乘,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方设法越过了弟弟的布防,来见恺撒。

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也为了给凯撒留下异于常人的印象,她竟然命人用毛毯裹身,将她抬到凯撒的面前。

此时的凯撒虽然只是罗马的将军,却手握重兵,权势遮天。然而克娄巴特拉不亢不卑,说的第一句话是:“凯撒,我不是你的犯人,而你是我的客人。”

这使得两个人的对话一开始就被确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这才是凯撒对于埃及国王的选择有思考空间的基本理由。克娄巴特拉当然也想过用自己的女色来更迅速地引诱凯撒,所以才会出现下面的一幕:

她引诱凯撒到他的浴室面谈,面对眼前的活色生香,凯瑟气宇轩昂,似乎不为所动,但让凯撒更震惊的是,女王一语道破他未竟的人生理想。

在克娄巴特拉漫不经心的话语间,凯撒在亚历山大墓前垂泪的场景被提及,是的,年过半百的他对实现建立伟大帝国的政治理想终究无法实现。

之后,凯撒为了自己的战略而不惜烧毁亚历山大图书馆时,克娄巴特拉对他的暴行是态度激烈的。

当骄傲的凯撒摆出“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凯撒”的态度以拒绝对话时,艳后也同样以“埃瑟斯女神之女”的宣言来回应他,表现出自己坚毅的一面。

几番交锋之后,对凯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克娄巴特拉对这个男人所想实现的理想也充满了激情和敬佩;

当然,从另一方面考虑,唯有亲近他才能维系自己的权势。之后,她才对凯撒诉说,通过子女延续自身理想的愿望。这让戎马一生的凯撒终于动情。

有一段台词,几乎成为了《埃及艳后》最出名的段落:

《埃及艳后》台词:

不孕的女人,犹如干涸的河流,女人负有使枯木结果的责任,使荒地生气蓬勃,就像尼罗河滋养大地。我就是尼罗河,我将会有众多子孙。埃瑟丝女神告诉我的,我的乳房精于孕育爱与生命,双臀曲线分明而浑圆,据说这样的女人,擅于生儿育女。

经过这些过程,艳后与凯撒终于结盟。

之后,克娄巴特拉怀了恺撒的孩子。

公元前48年,克娄巴特拉重登王位,虽在名义上与其另一个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分享权力,而实际上王权独揽。

公元前47年,克娄巴特拉生下了恺撒唯一的儿子,并取名“恺撒里昂”(意为小恺撒)。

3

埃及艳后梦碎罗马

第二年,母以子荣、迫不及待的克娄巴特拉就带着儿子赶往罗马。

出场阵容相当强大:

她牵着儿子的手,于万众瞩目之下,向凯撒行礼:

克娄巴特拉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儿子成为罗马帝国继承人,但她却忽视了凯撒在罗马境内的反对势力。

公元前44年3月,英雄一世的恺撒被刺身亡。

油画:刺杀凯撒

幻想成为罗马“第一夫人”的克娄巴特拉就此梦碎。

之后,电影的第二个男主角——安东尼,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来到她的身边。

后来,他对埃及艳后说,唯一对凯撒有嫉妒的事件,是他拥有了你。

《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被称作莎翁的第五大悲剧,讲的就是接下来的这段故事。

4

权谋与爱情的角力

凯撒被刺杀后,不久,托勒密十四世神秘暴死,克娄巴特拉随即任命不足3岁的儿子为国王,即托勒密十五世。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按理说,恺撒这个对埃及威胁最大的敌酋已不复存在,克娄巴特拉也全身而退,应举国欢庆才是。

但这个女人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她很清楚罗马的体制机制:一个恺撒倒下了,马上就有新的恺撒站起来,埃及的威胁依旧如影随形。

为巩固其与儿子国内的地位并维持埃及的独立,“革命尚未成功”的她必须戒急用忍,继续忍辱负重,耐心寻找新的靠山。

“幸运的女神总是青睐有准备者。”恰在此时,恺撒的心腹大将安东尼提出想见克娄巴特拉。“饿了来馒头,困了来枕头”,尽管安东尼正为进军帕提亚做准备,远在位于今土耳其南部的塔尔苏斯,但喜出望外的克娄巴特拉觉得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之机”。

公元前41年,在塔尔索斯的河畔,女王打扮成维纳斯女神的样子,坐着华贵的宝船,与安东尼第一次会面。

她的风姿与谈吐很快迷住了安东尼。对克娄巴特拉开出了一个让罗马人都肉疼的“优厚大单”:第一,确认克娄巴特拉的王位;第二,把腓尼基及奇里奇亚、阿拉伯半岛等土地赠予克娄巴特拉。

此枚银币是发行于东征亚美尼亚之后,是安东尼与埃及女王紧密关系的直接体现:

埃及艳后的真容

这枚具有两千多年的古代银币是由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被英国纽卡斯尔古董协会秘密保存,它们切实地反映了同时代人眼中的埃及艳后和她情人的形象。

银币造于公元前32年,铸币者对于安东尼和埃及艳后显然非常了解,不会将它们的形象铸得太离谱。

而且,古罗马人曾经记载说,克娄巴特拉聪明机智、富有魅力,而且声音极具诱惑力,但却从未提及她的美貌。

总之,历史上埃及艳后的长相一点都不惊艳,非常普通,而把女王塑造成令人惊艳的“荡妇”形象,是好莱坞的“杰作”。

当然,安东尼对艳后的态度也有其政治原因,埃及作为富甲一方的地中海粮仓,是重要的经济支柱,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无论怎样,安东尼沦陷了。

之后,安东尼做出了一个更加骇人的决定:与妻子——屋大维的姐姐奥克塔维娅离婚,还公开承诺让女王统治埃及、塞浦路斯,还打算让自己和埃及艳后的孩子继承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权。

尽管艳后与安东尼结盟且缠绵,但多年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凯撒之死给她带来的重创,使得她早就脱离了纯粹的女性思维,或者说,一直以来,她就是一个君主,从不盲目崇拜爱情。

所以,她告诉安东尼:你的主人从来就不是爱。

埃及艳后为什么不说爱情?

第一,在托勒密王朝,王室内部通婚成了巩固统治和缓冲矛盾的主要方法,兄妹结婚、父女结婚、母子结婚、婶侄结婚、姑侄结婚……,这样的联姻一直是埃及王宫里的婚姻传统,可以确保统治权不会旁落,所以她也遵从惯例,她的前两段婚姻都是跟同父异母的弟弟结婚。第一任丈夫是托勒密十三世,他去世之后,艳后又与另一位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为你夫妇,共同执政,但结果并不好;

第二,凯撒遇刺身亡,他在遗嘱中表示:将所有财富和权利都留给了自己的家族,只字未提埃及艳后和两人的孩子。而实际上,艳后应该对凯撒有过感情。

所以,艳后最初对安东尼的想法很简单:政治利益。

只是,政治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安东尼联手克娄巴特拉,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却偏偏忽略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屋大维。

屋大维何许人也?恺撒的养子兼继承人。

屋大维像

一个是恺撒的战友,一个是恺撒的养子。谁能胜出?

屋大维思虑再三,打出了一套凌厉的组合拳:第一,静观其变。不管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联军在出兵帕提亚后能否得手,都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

届时,屋大维以逸待劳,向克娄巴特拉而不是向安东尼宣战,既可坐收渔翁之利,又能让安东尼引火烧身,自己则避免同室操戈之嫌,占领道德高地。

据说古罗马人有个习俗,每个人在生前写好遗嘱,然后交由维斯太神庙的女祭司保管。

安东尼兵败帕提亚的消息传来后,屋大维不惜违反罗马法律,强迫女祭司把安东尼的遗嘱交出来。

因为,安东尼在遗嘱中说,希望自己死后与克娄巴特拉一起葬在亚历山大。

越来越多的罗马人支持屋大维,而屋大维要的,正是这样的预期。

5

“遗弃”与“殉情”

历史于是水到渠成。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亚克兴海战,是古罗马屋大维和与埃及艳后结婚的马克.安东尼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海上决战。

油画:亚克兴海战

在这场生死存亡之战中,安东尼陷入重围。最关键也最能检验安奥联军及其二人所谓“爱情”牢固程度的一幕出现了。“克娄巴特拉意识到了危险,在双方酣战的紧要关头带领自己的船队逃走。

据史料记载:埃及艳后命令她的分舰队升起船帆,乘着顺风插入交战双方中间,屋大维的舰船闪开一条路让其通过,使她尽快离开安东尼的主力舰队,而由于风力太大,不允许她调转船头实施她的作战计划,埃及女王冲出了战场……

看到妻子逃走,斗志全无的安东尼匆忙随她而去,把自己的舰队拱手让给了对手。”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如是说。

那么,依照兰克的说法,安东尼是遇到“猪队友”了。但德国另一位历史学家蒙森则为之“漂白”:克娄巴特拉“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是叛变,更不是因为恐惧或使性子,她这样做是因为她相信撤走对她及其船队最有利——女人的直觉是最可靠的,她或许已意识到最终结局。

随后蒙森则话锋一转,说安东尼的临阵逃脱倒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再怎么说,安东尼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职业军人,头上还戴着一顶“罗马名将”的冠军帽呢!

无论怎样,逃回埃及的安东尼从此一蹶不振,不问军政大事,整日在饮宴中度日。埃及女王希望能找到从前的安东尼,而他却沉迷于被遗弃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他们终于谈到了爱情,安东尼回忆艳后曾经说过的话:你的主人从来就不是爱。他在回忆的时候,有些顿悟,好像看到自己命运如此悲惨的源头。

而此时,埃及女王道歉,此时,她为自己曾经说过的话道歉。

只不过,在权利政治以及爱情的纠缠之中,这样的坦诚相见更像是尾声。

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攻埃及,安东尼试图率兵抵抗,但残存兵力全部趁机逃跑降敌。他一个人奔向敌军队伍,只求战死,却无人成全,这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羞辱。

安东尼回到埃及之后,被女王随从告知:她躲在最难找的地方,躲在最不可能的地方。

安东尼长叹一声:她可能在等我,克里奥帕特拉,再一次消失了踪影,我还是要紧随在后,终其一生,甚至生命以外,一个女人,我唯一的爱,从未曾改变,至死不渝。

他以为艳后已经死了,于是自杀,未断气之前,被送到她的墓室,最终,死在她的怀里。

安东尼死后,她说:世界从未,如此寂静。

面对随后而来的屋大维,她也猜测到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她从屋大维手上戴的戒指知道了儿子的命运。

当然,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的屋大维就像当初面对上官婉儿的李隆基,他没有步恺撒和安东尼的后尘。如果真的吃下眼前这枚名叫克娄巴特拉的诱惑之果,那么后世的“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带来长达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等荣誉壮举也很可能与其无缘,罗马元老院更不会将其列入“神”之行列。

之后,埃及艳后从容赴死。

想当年,先是老公公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VS杨玉环,受令出家后,又是李隆基VS杨玉环,生生把“老公公”换作了“老公”;再到恺撒VS克娄巴特拉,安东尼VS克娄巴特拉,屋大维VS克娄巴特拉……男强女弱,男攻女受,历史惊人地相似。

6

君主终究无爱?

埃及艳后自杀前,也看似无意中念叨了一句:在男人身上,耽搁了太久。很难说清楚她那时的心情,她是女人,也是君主,不期待爱情,却也在与男人的周旋中产生了爱情。

尤其是与安东尼之间,在政治、权利、国家利益以及感情的纠缠交锋中,都有过失落、绝望、惶恐与孤注一掷。历史的起伏也与他们情感的起伏形成了共振。

站在理性角度来看,身为一国之君的克娄巴特拉,本来妥妥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始终不够自信,老想走终南捷径,没有看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悟透“缺乏实力,啥都别谈”。

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镜子,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她们满身尘灰,从历史中来,又在我们的嬉笑怒骂、指手画脚中远去。

但她们真的是没有被忘记,因为“穿过幽暗的岁月”,她们身上的闪光在幽暗的衬托下,越来越多地亮了起来啊!

绿尘,试图用心构建一个光影文字与生活的桥梁,在滚滚红尘中给予生机和能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