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流行歌的滥俗是什么「漫谈流行歌的滥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12更新:2023-03-20 17:04:23

流行歌就行流行感冒,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悄然无踪。而流行歌引起的滥俗之气却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久久不散,一旦人们重新听到流行歌的调子就会马上想起那首歌曲流行时的风貌,也会回想起与之联系的很多东西,而这并非美好回忆的开始,而是滥俗的发端。

在古代,流行歌被孔子斥为“靡靡之音”,登不了大雅之堂。到了后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听一些民间的俚俗小调,连同大宋的徽宗皇帝都喜欢听民间的粗鄙小调,以至于《水浒传》中的燕青跑到李师师的青楼,给宋徽宗唱了一曲《渔家傲》,又唱自己临时创作的《减字木兰花》的时候才把梁山好汉的真情说出来。当时的词成为诗之后的民间小调,也成了一种文人士大夫争相写作的风雅之辞。调子也无非是那几百个词牌名,没有太多的创新,而词的文字却千变万化,翻空出奇,让词成为一种灿烂的文体。说白了,词就是宋代流行歌曲的歌词。那么,现在歌曲的歌词能不能成为几百年之后的一种高雅如词的文体呢?

根本不会。因为现在的流行歌曲歌词太过于直白,没有词的含蓄蕴藉,更没有词的风雅与境界,只会直白抒情,要不就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就连音乐也是俗不可耐,让人不知道在表达什么。而对于太过于明白的流行歌曲内容和音乐,又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人们的感觉没错,正好验证了流行歌曲的抄袭现象,本来就很滥俗,越抄越滥俗。比如《送亲》的调子和《艾里莆与赛乃姆》的调子类似,很明显,前者不如后者歌词写得好,也不如后者音乐有深度和力度;《你莫走》的调子和《家乡》的调子相似,很明显,前者不如后者的音乐有情怀和风味。还有很多这样的流行歌,只是内容做了改变,而调子却改变不太大,迎合了一部分怀旧的人们。那些推动流行歌发展的大资本也在发力,要用大数据分析人们的喜好,给特定人群编码,然后在原有流行歌的基础上改编音乐和歌词,看似可以赚钱,可以牵着人们的鼻子走,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以前流行歌的记忆,即便唤不起,也会让他们感到亲切,进而继续流行,其实并非如此。流行歌已经非常滥俗了,再在滥俗的圈子里凑出一些更滥俗的东西,似乎不合常理。

但是,也不完全如此。当代的人们似乎审美出了问题,价值观也出现了扭曲和错位,对于滥俗的东西很喜欢,这就不妨碍滥俗的流行歌大行其道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