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2「电影满江红值得深思少年强则国强壮志雄心为祖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61更新:2023-03-20 21:18:23

正月初五送你一株摇钱树,挂满幸福金元宝;送你一个聚宝盆,盛满快乐幸运草;送你一双招财手,握满友情铁钞票。

刚刚为电影【满江红】送上了票房,准备二刷一下,为什么?因为太精彩了!不由得要写一篇文章,不能叫观后感,说点自己的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喜勿喷,会有轻微剧透,请多包涵。

说实话,作为国师/色彩大师的作品,不是一次就能抓住精髓的,《满江红》是一部很有“精神”,更有“野心”的作品。

悬疑、历史、喜剧的结合,充盈了长达170分钟的电影,深院大宅里的半封闭叙事空间,几经反转的扣人心悬的剧情,直到最后40分钟,故事的谜底如“荆轲刺秦王”一般,步步为营、不声不响、直到地图最后一寸铺开,刀尖亮出——《满江红》才真正缓缓初露:精神,气节!

影片的精神,不指是多么宏大的气概与意旨,而是某种糅合了少年气对理想主义的虔诚。

《满江红》剧照

电影的内核,不禁让我想起《琅琊榜》的谋一局大棋,舍你我性命,不是生,不是死,而是真相和道义,一份骨气和精神。

但《满江红》的格局、野心不止这些,“野心”也不是眼前的商业成效和艺术口碑上的呈现,我感觉是包含编织了历史的企图心。

故事情节,我就不剧透了,但是历史时间线是从忠臣岳飞死后说起的,历史上,秦桧与岳飞之间的血仇您自己查百度便可知晓,但这篇流传千古的宋词《满江红》,具体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是词里的句子,真的能勾起每个男人心中的那团斗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沈老师,岳老师,潘老师披着喜剧的外壳,以“恶人认罪”的故事范式,用忠义、牺牲与爱情为调料,填充了这段历史的空白模糊,虽然不是史实,但为影片增添了色彩。

作为贺岁片的《满江红》的确能让人在寒冬里感受到热血。而截至今天,领跑春节档第一、首日票房破3亿、豆瓣开分超8分等事实证明,《满江红》足够热血,也足够红火!

这首词可以说是电影《满江红》的词牌,也是题眼,却直到电影最后十分钟才出现。而岳飞本人,也从未出现在电影中。连“岳飞”这个名字都是在后三分之一处以“岳家军”的说法首次出现。

如此看来,岳飞并非本片物理意义上的主角,但却是本片的精神主角,而故事从一开始就隐去了这个角色。

南宋绍兴十六年,岳飞死后第五年,权倾一世的宰相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被刺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不翼而飞。

使者的死亡,牵连着一个更大的秘密。阴险多疑的秦桧恐秘密暴露,命令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与禁军小兵张大(沈腾)找到凶手。其间,秦桧宰相府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舞姬瑶琴等人相继卷入这场阴谋旋涡中。

满江红剧照

(此处省略1200字,不剧透)……

影片节奏风云缱绻,暗流涌动,豫剧的穿梭,更为影片画龙点睛。

更为创新的手法,戏内叙事时间与戏外现实同步,决定生死命运的“一个时辰”,正好对应着观影的两个小时,太绝秒了!

在一座深宅大院里,“计中计”“连环计”接连上演,几方势力在有限时空里互相角逐。为了使这个两小时的故事尽量饱满,破案主线之外,还有旁支元素的交织,同样精彩。

色彩大师,一如既往的配色,依然是张导最擅长的电影语言工具,主导全片的两种主要色调:黑与红。

“红与黑”在文艺作品里向来意味着正邪明暗之间的较量,而早在上映前,《满江红》的海报就以大面积的“红”“黑”对比给观众留下视觉印象:片名“满江红”三个字,及主人公脚踩的地面是两处鲜亮的大红,从阴郁的、大面积泼染水墨的黑中涌出。画面中央的沈腾与易烊千玺,和画面正中间面目不明的倒影,孰正孰邪?

《满江红》海报

全片大部分几乎没有彩色,只弥漫着黎明前夕的深青色调,人物在灰压压的暗巷里穿梭奔走,身上的铠甲泛着单调暗沉的青光,面目紧绷,刀影无情,寒光凛冽。

颜色是最直观的视觉语言,构图与声音亦是,青砖瓦构成的单调空间,逼仄,压抑,暗示着人物生死一线的紧迫,以及高深莫测的阴谋诡计。

而在这压迫感极强的视觉氛围里,却偏偏用了大量欢快、激昂的锣鼓和戏曲唱调,伴随人物穿梭于暗巷,营造了一种既戏谑又紧张的氛围,仿佛真是一出亦真亦假的舞台大戏。

电影1/3处,出现了下人院里小女孩竹篮里的樱桃——红润剔透,鲜艳欲滴,让沉浸在灰暗色调里半个时辰的观众有了一点明亮的色彩。

而这抹晶莹的红色也预示着真正的“反转”,从这里开始陆续登场。

一颗樱桃的出现,似乎也与词名中代表着忠义的“红”,遥相呼应。

红与黑、忠与邪、明与暗的对决,直到“精忠报国”四个刺字被撕开暴露,红与黑的对决,才真正被掷到了台面上,剧中的“正面”人物,似乎都是有着精忠报国之烈志的死士,是岳家军精神上的继承者。

各位,可千万别小看这一颗樱桃,它是剧中隐藏最深的细节,它可以贯穿全剧,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述为己建,不知对否,请您继续:

全片数次出现樱桃,其实都在提醒观众,樱桃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片中,车夫是丫头的生父,但碍于行动不能相认。丫头出场时,手里是拿着几个樱桃的,那是她娘亲给的。车夫看到女儿手里的樱桃时,从两人的对话中得知,丫头的娘都是会给女儿将樱桃的梗摘掉的。

但是刘喜被何立提审之后,张大悄悄将玉镯塞给丫头的过程中,他收到了丫头给的一颗樱桃,那颗樱桃是带梗的。

而瑶琴被侍女搜身,从而暴露出手里藏的那一颗带梗的樱桃。何立是如何断定瑶琴与张大是一伙人?就是从这个樱桃开始。

我总结一下,片中樱桃的含义:

樱桃成了一个线索,也是一种象征。

第一镜头中的樱桃是:破案线索

第二镜头中的樱桃:升华为亲情的象征

第三次镜头中的樱桃:转变为友情的象征

第四次镜头中的樱桃:转变为爱情的象征,也是从这里水果樱桃化为诗歌中的樱桃。

第五次:诗词中的樱桃,爱国象征

张导的另一个情怀,就是小人物,纵观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剧情缜密,但小人物的觉醒和叙事以及展现出来的情怀,这种格局,一般人拿捏不住,最后都是以,小人物结束生命为伸张正义的情怀结束的。

“精忠报国”的岳家军精神露出之前,《满江红》始终与历史保持一段距离,就像故事发生的宰相府,始终与象征封建皇权的京城保持一定距离。

剧中有位高者,也有卑贱者,而用沈腾的台词来说,“大人物全都打着小算盘”,但底层人则承担着国家大义。

这TMD不也是现实么!

奸臣当道,山河破碎,底层百姓身上能背负多少“精忠”“大业”等宏大概念,多大程度能做到视死如归,取决于他们承受了多少国仇家恨。

对于这些小人物而言,一旦抓住了可以为之付出终身的信仰,就可以飞蛾扑火,变成一个死士,而这些小人物,复数名词不是个,而是“们”!

他们抓住的精神支柱,就是【颠覆】

剧中变现的颠覆,是以报国的方式,但不是替岳飞雪冤,不是索恶人秦桧的命,而是复原岳飞生前留下的遗书,即后来的《满江红》。

于是,这一幕成为全片最精彩的高潮:秦桧站在楼台上,对着全体禁军大诵名将岳飞死前留下的《满江红》。城内外全体军士随之复诵,声波浩荡,气势轩昂,一支“精忠报国”的豪放词,以这样的方式延宕、扩散,传承了下来。

抱歉,又剧透了,但是真的停不下来。

《满江红》绕开了常见的好人卧薪尝胆、前赴后继索恶人命等复仇戏逻辑,而是让“岳飞”从一开始就隐于历史烟尘,以一种精神化的、抽象的形式参与其中。身虽殒,义仍在,且长久、广泛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语文课本上简单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背后是这些超越生死、为道义前赴后继的人们。

故不妨复问:《满江红》的主角,真的是岳飞吗?

剧史书记载,真实历史上,岳飞的遗言只有四个字:“天日昭昭!”《满江红》这首词与岳飞的死没有直接关系,但电影用“秦桧背诗”这一颂文式场景将它们缀连起来,让“满江红”精神浮出水面,完成了一次荒诞而不失妙趣的历史重构。真心佩服张导。

只不过,虽有聚焦小人物的意图,但《满江红》的“小”,小得还不够。

直到影片的最后,观众才分清“正”与“邪”,这最后带来的感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一句话说:有“满江红”就够了!

其根本逻辑,就是更宏大的“精忠报国”,是家国大义,是一首精神史诗的千古传承。

回到开头说的关键词【精神】

影片选择的切角足够小,避开了直接的价值输出,从历史里挑出不同代人都熟悉的同一首诗,并非改写它的前因后果,而是重新想象它的流传方式,使得精神表达有了一笔浪漫主义与诗性色彩,有了某种中国传统士人的风骨。

第二个关键词【气节】

张导在采访中曾表示,最初想过要用“一镜到底”来拍全片,营造出兼具《1917》那样连贯流畅的震撼,但同时也要兼顾商业可观性。

兼顾视觉审美和商业类型性一直是他的追求,可惜的是,这些年的尝试都没有一部能达到当年《红高粱》的水准。

我们不知道,如果一镜到底能实现,《满江红》会不会变得更有焦距力度,叙事会不会更集中、凝练。但也许未能遂愿反而是好事,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讲完故事,小而美,也许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国师之作。

简单再说一点哈,观看《满江红》一定要认清一点,这是虚构,不是史实。‍‍‍‍‍‍‍‍‍‍‍‍‍‍‍‍‍‍‍‍‍

网络上有很多朋友认为,《满江红》有对秦桧洗白的嫌疑,我倒不这么认为,片中的戏剧冲突是岳飞的爱国形象和秦桧的卖国求荣之间的矛盾,岳飞万世流芳,秦桧遭人唾弃。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来自蒋捷,其实秦桧死后,蒋捷还未出生呢。‍

瑶琴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岳飞的词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名字就在暗示她对岳飞的忠心。

这种表达有朋友会觉得精彩,有朋友会觉得无聊,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错赘述。

张导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可以解释他的创作心态。

“人在时代里都必须先要生存,在生存中保持个性,保持清醒,保持头脑拼命运转,根据形式和感觉,表现出独立的思想性。你打定主意就是要拍一部十全大补的地勤赢,既要通过,又要赚钱,还能表达自我,你就是好样的。”

《张艺谋的作业》P152

在提升一个高度,关键词【生存哲学】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文字)意思是说:“在人们的认知中,历史的天使,以及所有人,都活在一场现代性的风暴之中,这场风暴把我们无可抗拒地吹向进步的未来,天使始终凝视着被留在过去的尸骸,想要修补昨日的世界,但他最终无法停留,直至无力回天。”

其实这就是生存哲学,这里不多说了。

文言文说就是: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宵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