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最高的电影「这十部电影谁的含沪量最高」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99更新:2023-03-21 01:39:03

上海是一座与电影很早结缘的城市。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播放《火车进站》,标志了电影的诞生。8个月后,上海徐园杂耍场就放映了此片。1913年,张石川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并与郑正秋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25年,全国约有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云集上海。

如今,曾经的“东方好莱坞”摇身一变,以其“魔都”的姿态吸引着金融、科技、时尚等众多领域的目光,而电影,却能够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浪漫、魔幻、世俗、消沉。

1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上映:1995-11-08

导演:张艺谋

国家:中国

中国电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蓬勃发展,同时期的上海也成为摩登都市的象征。后因时局动荡,上海出现的多次南下潮将大批影人带到香港、台湾,因此港台电影导演多钟情于昔日旧上海的繁华记忆。

内地导演也曾把目光对准过这座沿海城市,如陈凯歌的《风月》,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片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属于海派文化中的儿歌民谣唱词,电影也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用乡村少年水生为视角讲述了上海歌舞皇后小金宝的悲惨故事。

虽然说这部影片在前期制造的悲惨氛围以及情节设置都算比较丰富。但往后的剧情中,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上后劲不足,容易让观众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

而这也反映了第五代导演某种归于失败的尝试。或许,他们生命中最为深刻的,仍是关于中国的红色往事和乡土体验,旧时的大上海对他们而言终究隔了一层。

2

上海之夜

上映:1984-10-11

导演:徐克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乱世小儿女的悲欢离合——很不徐克的徐克电影。

作为徐克工作室开山之作,有人说《上海之夜》模仿了《马路天使》和《十字街头》这两部电影,拍得很凌乱,甚至支离破碎。

但是,我只是觉得在如今这个电影制作、城市景观都逐渐趋同的时代里,那时的徐克很有才情,叶倩文傻傻的,钟镇涛憨憨的,张艾嘉好年轻,《上海之夜》犹如一剂夏夜的晚风,一切都将随着歌声远去。

3

阿飞正传

上映:1990-12-15

导演:王家卫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王家卫的童年时光在上海度过,所以在他的电影里,“当当”作响的有轨电车、带钟表塔楼的西洋建筑、匆匆跑过的人力车夫、摇曳生姿的旗袍、播放着周璇《夜上海》的老唱片,无不体现出独特的上海风味。

王家卫的每部电影我们都无比熟悉,而《阿飞正传》这部香港电影却用上海话中的俚语“阿飞”冠名,这足以说明在王家卫心中,上海更像是一个基于儿时记忆想象出来的城市。

4

苏州河

上映:2000-09-07(中国香港)

导演:娄烨

国家:中国/德国

苏州河曾经水质清澈,为300万上海人的饮用水源之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共个发展,苏州河遭到严重污染。这污染直到《苏州河》上映的2000年依然遗毒不浅,电影的开头,这条河肮脏、腐臭,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偶尔还会出现一两具尸体。周围充斥着正在拆迁的楼房,以及一张张迷茫的脸孔。

这是上海的另一面,不光鲜,有几分消沉,让人想起闻一多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5

大城小事

上映:2004-02-12

导演:叶伟信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大城小事》虽然算不上是一部多优秀的电影,却是一部漂亮的上海旅游宣传片。整部电影在上海拍摄,王菲和黎明的很多戏份都是在东平路上完成的。

东平路作为一条栖息在上海繁华地段的僻静小路,与衡山路的张扬外露不同,这里没有公交车,行人也不多,两旁栽满梧桐树,显得安逸、静谧。

在叶伟信精心设计的镜头下,上海的都市风光愈发令人心驰神往,而在这座大城中,每天都有无数的离合聚散在上演——“大城小事”,片如其名。

6

红玫瑰白玫瑰

上映:1994-12-10

导演:关锦鹏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

在关锦鹏的导演序列中,《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和《长恨歌》可以称为上海三部曲。

《阮玲玉》之后,关锦鹏把目光转移到了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上。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繁华的,由她的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其上海韵味自然是浓厚的。

地道的上海女人孟烟郦在与人交谈时说别人才是佳片预告,虽然没有直接展现上海与电影的关系,但从诸如此类的台词中可以感受到电影与老上海生活的联系。而她与振保的初次约会也是在电影院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两人暗生情愫。

片中还可以看到极具老上海特色的公共空间——舞厅。

三十年代,舞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展现消费的上海摩登生活,同样也是关锦鹏对于上海女人与舞厅二者形象的一种关联式建构。

7

半生缘

上映:1968-04-02

导演:许鞍华

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没赶上三十年代的月亮,还好有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以及由它改编的电影《半生缘》,让我们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去体味那个温婉凄迷的年代。

考虑到观众对曾经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已经颇为熟悉,导演许鞍华将镜头对准了这座远东第一国际大都会的另一面:工厂、烟囱、弄堂里的普通人……这样的上海没有电影院、舞台,却平添了一份烟火气。

当年许鞍华力邀黎明、吴倩莲、梅艳芳加盟,没有一个上海演员也没关系,准确的服化道和布景还原了那一段发生在旧都会的青年男女无果的爱情故事。或许只有在浮华褪去,缘尽半生之时,才对旧上海的风花雪月更别有一番体味。

8

罗曼蒂克消亡史

上映:2016-12-16

导演:程耳

国家:中国

虽然被冠以“架空背景”的名义,但作为一部聚焦旧上海、汇聚众生相的电影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毫不掩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严丝合缝的对仗,陆先生之于杜月笙、戴先生之于戴笠、吴小姐之于胡蝶、王老板之于黄金荣、小六之于露春兰……

"罗曼蒂克"是浪漫的意思,整部电影也弥漫着浪漫气息,上海方言是一种浪漫情调,影片镜头语言风格化且精致,混杂着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和王家卫式的浪漫光影,而王家卫,也是拍旧上海的行家里手。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实际上没有到上海取过景,都是在北京搭的摄影棚里完成的拍摄。然而程耳却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上海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命运的无常,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被历史的烟海所埋没。

9

爱情神话

上映:2021-12-24

导演:邵艺辉

国家:中国

2021年底,年轻导演邵艺辉的电影《爱情神话》一炮而红。

离开了陆家嘴、外滩视野等公众熟悉的上海符号,《爱情神话》让观众意犹未尽的,是极具世俗气的弄堂、石库门、亭子间。

如同主角老白的人设不像一个典型的精明上海收租公一样,老白的居所也不是一个为大众所熟悉的与周遭保持一定疏离感的中产阶级社群,而是由不同人等构成,充满柴米油盐的人情空间。对于习惯快节奏大特效的观众来说,是耳目一新的。

《爱情神话》中的上海图景,对于不熟悉上海的观众而言,也是某种程度的想象。

10

海上花

上映:1998-10-01

导演:侯孝贤

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电影《海上花》改编自韩邦庆所著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据说侯孝贤在读完张爱玲翻译的国语版本后,一下就被书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的况味”击中,当即决定拍成电影。

剧组原本希望在上海实地拍摄,但是当地有关部门不允许,且故事发生地石库门附近的建筑有些已被拆除。最后,侯孝贤想通了,既然小说所刻画的本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那干脆完全放弃外景。

为还原19世纪晚期上海的青楼生活,人物的服装、首饰,房间内的陈设、器物以及色调,都追求极致的写实性,在背景中还加入了京戏、评弹、昆曲等吹拉弹唱之音,只为尽可能地渲染出彼时上海上流阶层的浮华奢靡。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通篇苏白,电影中处处漂浮着的萎靡空气,不止是那几句咿咿呀呀的沪语对白,侯孝贤要捕捉的,是时间与空间在当下的痕迹,以及人在这个痕迹中的姿态和神采。

在一口口水烟,一杯杯酒,一顿顿饭,一个个客人和一场场局中,时间就这样伴随镜头左右缓慢横移,被具象化成日常的碎片,透过黯淡摇曳的火光,变得浓稠而绵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花》愈发像一件精美的容器。它装下了长三书寓里的一颦一笑、勾心斗角,装下了倌人与恩客间的生与死、聚与散,也装下了无人得见的晚清上海风月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