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两面美好的一面我就不说了我说下残酷的那一面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0更新:2023-03-21 02:42:59

昨天我出门溜达。

出门溜达也值得拿出来讲?是的。

因为我这段时间一直非常忙,忙着写剩下的十多篇文章。

我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都如此——这样的日子,已经有差不多一个月了。

我感觉自己已经枯竭了,已经到了啥也写不出来的境地了,什么灵感都没有。

别说绞尽脑汁了,就是把脑袋绞下来也没用。

于是,我就出门溜达溜达,散散心。

一出门——就有种枯木逢春、老来得子的感觉——啊,灵感瞬间爆棚,感觉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灵感。。

这篇文章,就是走在路上的时候酝酿出来的。

这种在家不想写、写不出、七天憋出六个字,但一出门就文思泉涌的感觉,就特别像人们对待恋爱的态度:

啥时候都想谈恋爱,唯独恋爱的时候不想。

很多人就是这样——谈恋爱嘛,过了热恋期,谈着谈着,就觉得这恋爱已经味同嚼蜡、矛盾重重甚至无数次想分手了。

可是一分手,尤其是被分手,马上就觉得——啊,我好舍不得,我好爱他啊,我怎么不知好歹,为什么不好好珍惜。。

这时候,林俊杰那首《可惜没如果》就非常应景了:

“假如没把一切说破,那一场小风波,将一笑带过,在感情面前,讲什么自我,要得过且过”

……

我每天都在研究感情,每天都在听别人讲失恋、离婚之苦。

我的研究结果很简单:

其实,这个世界本没有爱情,谈(论)的人多了,就有了爱情。

爱情并非古来有之,他只是近几百年来,一种人为制造的流行观念;每个人对爱情的需求和理解不同,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它的理解也不一样。

古时候的人不讲爱情,估计未来的人也不讲。

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正处于一种推崇“真爱至上”的年纪和时代。

这,就是我现在对爱情的理解。

但是,我每天都在听别人“被爱伤害”,我又不得不面对这个在破碎后会害人的东西——即便它不叫“爱情”,它可以叫别的名字,但这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真实存在的。

我想起我小时候上学,有一天,老师让我们画鬼,大家画的都不一样,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同学们都在乱画,而且都朝着恐怖的方向去画,虽然技术有限,但大体上还是看得出来是那个意思。

这就跟爱情很像,我们都觉得有爱情,几乎每个谈恋爱或者没谈恋爱的人,似乎都能感受到爱情的存在,但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又不一样。

不过,总体而言,大家都会达成一定的共识:

爱情,有时候是甜蜜的、让人激动的;有时候、尤其是分手后,它是伤人的、让人寝食难安的。

如果要给它下个定义或者描绘一个形状,那就只能打比方了。

我觉得,爱情是一种迷信,或者宗教。

你看,几乎一切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它都有神或者偶像,佛教的神是释迦摩尼,基督教的神是耶稣,伊斯兰教是真主安拉。

此外,宗教都有各自的仪式、节日、忌讳、信条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爱情就是一种宗教。

爱情的偶像就是:各种玛丽苏小说或者电影、韩国的肥皂剧、“别人的爱情”等等;

仪式就是:牵手、拥抱、接吻、每天早晚安、每天问一遍“你爱不爱我”之类的;

节日就是——除了清明节以外,其它的都可能变编为各种情人节或者纪念日;

忌讳就是:痛恨对方跟异性接触、聊骚、出轨等等;

信条就是“白头偕老”“5201314”之类的。。

你看,是不是很像宗教?宗教有的内容,它都有。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即便它不是宗教,它也是只是一种观念而已。如果它是实打实的东西,那全世界应该有个统一。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对爱情的理解就不一样。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人对爱情的理解,包含了包包、房子、车子、存款、生孩子等等。

但换个时空,同样是聊起爱情,老外的要求可能就没这么多,老一辈的想法也不会这么复杂。

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反而好像一张白纸,被涂满了人的所有欲望和寄托。

上面写了“这个世界没有爱情”,“爱情只是一种观念”,或许会有人觉得我因噎废食,单纯泄愤、吐槽。

但其实,“世上没有爱情”这个观点,是有很多依据支撑的,甚至——它极有可能不是观点,而是事实。

从利益角度讲,有人觉得爱情是利己,有人觉得是利他;从性别角度讲,有人觉得同性才是真爱,异性都只是传宗接代;从性的角度讲,有人觉得无性才是真爱,有人觉得没性还谈个锤子的爱。。

当然,大家不用专门去读这本书,因为写得并不是那么有意思。

在《亲密关系》这本畅销全球的书里,有一小节,叫“爱情简史”。

1、爱是一种疯狂;

2、爱情与婚姻几乎没有关系;

3、最完美的爱情发生于同性之间;

4、爱情并不需要有性接触;

5、爱情是高贵的精神追求;

6、爱情注定要毁灭;

7、爱情可以是幸福美满的;

8、爱情和婚姻并不相随。

嗯,大概就是这么几种,几乎每一种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层面讲爱情。

但是——这些观点,都跟我们当下对爱情的看法不一样,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爱情应该和婚姻挂钩,而且应该一生一世。

(这个观念是近十几年才普遍流行起来的)

讲到这里了,还是很难给爱情是什么下一个具体的定义,这就更加说明了它只是一种观念而已。

不像苹果桃子梨,无论形状大小,不论成熟与否,无论古今中外,大家对它们的认知是几乎一样的。

“爱情”这个概念或者观念,是社会性产物。属于自然性的部分,就只有性。

什么叫社会性产物呢?就是——有了人类社会以后,才逐渐演化出来的东西,比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还是生两个才好”——这些东西,无论正确与否,它都是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观念,是观念都会被改变或者消亡。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一篇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情究竟是什么?》的文章中提到尼采的话:

“直到我们这个时代,恋爱故事仍然是所有阶层都能共同地带着一种夸张的热情乐之不疲的唯一事物,这种夸张的热情对于古代人来讲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对于未来的人也是滑稽可笑的。”

“我们所有思想的诗情,从最高级到最低级的,都具有赋予爱情以过分重要意义的特点,甚至不仅仅是特点而已”。

她继续解释道:

爱情的美好,是因宗教教条对人的身体欲望的压抑和贬低所作出的强烈反弹。一旦压抑被解除后,反弹就没有必要,夸张就变得可笑了。

那么,我们在现实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爱情又是什么呢?

应当说是一种夸大对象美好程度的激情,只要激情变为长久的人际关系,激情就不得不回归到柔情,被夸大的对象也不得不回归到本来面目,而这原初和粗糙的真实当中,必定包含了很多不那么美好甚至是丑陋的细节。

从这个角度讲,假如人类没有对性的禁忌,大家可以自由交配,不用承担任何道德上的压力和惩罚的话,那爱情自然就会消失——你都不知道明天会在谁的床上醒来,谈爱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显得荒谬和夸张了呢?

我承认我是自私了一点,因为我好像需要急切地要告诉大家不要神化爱情、不要把爱情看得那么神秘。

毕竟,任何人、任何事,你一旦神化了它、崇拜了它,你就会美化它,然后——假如某天你的臆想破灭的话,给你带来的冲击,是灾难性的。

从能力上讲,你没有做好“美好”破灭的准备;从情感上讲,你很难接受“美好”的瞬间崩塌。

就像有些人崇拜明星,某天听说她的偶像结婚了、或者干了一些蠢事,她就崩溃了。

但从人的角度讲,明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和才华,甚至有很多明星似乎仅仅是长得好看而已。

你要用它来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热情,确实是幼稚了一些。

爱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多数时候,它就是由一点火化所引发的一切期待和寄托——更何况,对于不少人的恋情而言,连那点火花都显得捉襟见肘。

如果你把爱情当成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早晚要痛苦或者失望的——因为,激情一定会散去,陪伴早晚要结束。

铺垫了两三千字,写到这里,才是我在这一节里,最想说的话:

不要美化爱情。

就算前面4大段,你都没看进去,你依然觉得爱情很美好,值得你为之付出一切。

没问题。

爱情,你要往好了想,你爱咋想就咋想。

但是,你可能需要去理解它具体而残酷的一面。

就像我们推崇善良、和平、友好,这没问题,但我们同时也要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利益的冲突、野蛮和暴力的威胁。

所以,我们可以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要准备好飞机大炮。谈,敞开了谈,打,我也能奉陪到底。

如果只是谈笑风生,某天人家一锤子给你干过来,你该死还是得死;假如你每天只研究飞机大炮,活着也很无聊。看到美好、谈论美好,跟知道残酷、为残酷而做准备,并不矛盾。

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理应如此。

爱情的残酷性,具体怎么讲呢?

其实,说白了,往最赤裸的方面讲:爱情就是一种关系,一种比别的关系都更加紧密的关系,但是,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游戏,都是实力的比拼,爱情也不例外。

实力又分为两种,一是硬实力,二是软实力。

比如,我前面章节提到的,我堂弟,他被家里逼婚,他自己不想那么早结婚,进行了各种反抗,甚至想逃婚,可最终还是得乖乖的结婚。

他反抗无效是因为,他才23岁,没有文化、没能力、没有钱,房子是他爸爸盖的,娶媳妇的钱是他爸爸花的,他几乎没有出过一分钱——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反抗什么?

这就是硬实力的比拼,假如他特别牛批,身家过亿、上市公司老总,他农村老家的父亲催他结婚,他能反抗不了?

硬实力比不过,那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软实力也比不过——而且,这种软实力的薄弱,他自己未必明白。

我们——尤其是从小家境比较贫寒的家庭,我们从小被教育的就是——父母多么不容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父母都是正确的。

在你还没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之前,这种观念无时无刻、一遍又一遍的给你洗脑,结果就是——在父母面前,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弱者——我们永远对父母充满感激和愧疚,不敢违逆父母,不敢轻易对父母说不。

好多研究PUA的渣男渣女,就是要达到这种目的——让他的对象对他永远感激、永远愧疚,于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方。

(提到父母子女的权利关系,我想讲讲孝顺文化。孝顺文化就是一种不太美好的文化,当然,如果父慈子孝,那自然没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强硬而顽固,孩子必然受苦。你看这个“孝”字,讲的就是老子在上儿子在下,从文字的起源就界定了父子关系的不平等;再说这个“顺”字,那就更糟糕了,要求我们对父母百依百顺。“孝顺”二字带来的灾难,就是父子不亲、婆媳不和。父子关系不和,是因为父亲代表了正确,不容儿子反驳;婆媳关系不和,是因为儿子把母亲放在了一个绝对正确、不可伤害的位置,硬要儿媳妇顺着他母亲,但儿媳妇跟婆婆,本就是两个没什么关系的女人,非得要搞出等级关系来,不出矛盾才有鬼呢。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关系文化。要不然,人们就算深受其害,也不懂反省。比如,有人看到这段话,就会起生理反感,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因为“孝顺”文化,已经深入他的骨髓)

我接着讲权利关系。

“权力”二字,在爱情里,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种是在上一段关系里付出得更多、牺牲得更多、跪舔得更多;另一种是比较强势、不那么在乎对方。

我问那些在感情里经常跪舔、经常迁就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就是“因为我很爱他”、“因为我就是个付出型的人”。。

人们对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往往是不自知的。

有人会拿原生家庭说事,当然,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跟我前面讲的“软实力”是一样的,原生家庭的境况、教育,确实会让人的性格自卑或者自信、懦弱或者强势。

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硬实力的对比。很多人强调自己是“付出型”的人,本质上是因为硬实力的悬殊,通过付出更多来维持关系。

拿我来讲,我分析了一下我近五年来的恋爱——有些恋爱,我就非常殷勤,愿意做很多、愿意改变、愿意妥协,但有些恋爱,我就显得很懒散、很自我。

比如,我跟一个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说我工作忙,我跟她争论得最多的就是要她还是要工作,因为我总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法陪她。

但是,我后来又谈了一个,我从来不会讲工作有多么重要、我有多么忙,只要她言语一声,我就会拍马赶到——我几乎从来没有跟她争论过什么。

(事实上就是不敢)

我,都是同样的我,不同的是,两段感情里,前面一段,我的硬实力要高于对方,而第二段,我的硬实力要明显低于对方。

反过来讲,前面一个女朋友,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经常包容我、迁就我的人;而第二个女朋友,很显然就是很强势的那种,对我总是有意无意地颐指气使。

所以经常会有人感叹,“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很显然,就是因为对方的硬实力显然高于你,你对于他而言可有可无,所以才会对你趾高气昂,你才会低三下四委曲求全。

有人感叹“要是我以你对我的那种态度对你,我们早都散了”——那当然了,你处于低位,他处于高位,你为了求得感情的继续生存,所以你本能的迁就、退让、付出更多。

讲这么多,最后还是要回到失恋上来。

恋爱是一个权力游戏,权力高(实力强)的人,总是要傲慢一些。这种傲慢不仅不会让人讨厌,反而会更加吸引人——因为对于对方而言,他时刻都会感觉到危机;而权力低的人,为了求得生存,以为自己做得越多、姿态越低,就能换得对方的怜悯和关心。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你的姿态越低、做得越多、道歉越多、越想挽留,不仅不会让对方回心转意,反而越发地证明了你的价值感低,对方就会更坚定的离开你。

也就是说,你越害怕他离开,他就越会离开。然后,为了挽留,你就会做一切看起来姿态特别低、特别不体面的事。

所以,最基本的姿态是:分手了,对方要离开,一定要放他离开,最好是还能多少表现出一些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把自己当乞讨爱情的乞丐,他要甩掉乞丐,这就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当“我他妈是有后宫三千”的帝王,你要走,我还送你一程——他反而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放弃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当你越觉得自己卑微的时候,越要强硬起来、酷起来!

最后,记住“四不要”,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

1、不要试图去争论、解释;

2、不要把虚无的未来当筹码,“如果你不离开我,我会如何如何改变、上进、对你好啥的”;

3、不要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不停地说“我还爱你”“我舍不得你”“我离不开你”这种话;

4、不要试图用负面的行为来博取对方的关心、比如自残、装病、出家、要自杀之类的。。

一句话:如果对方要走,面带微笑放他走——这才是挽回的基础——如果你想挽回的话。

你爱他,不是你的本事,而是他吸引你,你爱他是一个被动行为,所以,你要让他回来,也得凭本事——吸引他,而不是求他。

——此节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