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大爷「咖啡老男人魔都的爱情神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8更新:2023-03-21 09:14:28

上海的爱情神话

前些天被朋友圈安利了《爱情神话》,看完后发朋友圈继续安利别人。

原本说了年底特别忙,不再多写篇“不赚钱”的影评。

架不住别人在写的,还有等着看的,所以过了一年了,简单说几点。

我想从大家感兴趣的上海人和个人爱情价值观来聊聊感受: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轻松但不深刻,本就是在讲中年人的小情小爱。

我说片名应该叫做《男人五十》,想到张学友的《男人四十》了。

只是那部电影突出了香港中年男人的无奈和压抑,这部刻画上海小男人的家长里短、风花雪月。

所以那部更加文艺,可以拿大奖,

这部会是卖座并流传更广的喜剧片。

我的朋友圈除了上海人外,认识第二多的就是北京人,于是这三周被问到频率最高的问题是:

你们上海人是不是真的都这个样子?

我说:

这部电影成功捕捉到了上海人几个鲜明生活个性标签,再艺术化无限放大。

比如说:

整条街的咖啡馆。

——上海市是全世界咖啡馆数量和密度最多、最大的城市。

共有咖啡馆近7000家,数量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是广州的两倍,北京的咖啡馆数量为上海的六成。

片中的“扫地僧”老鞋匠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手磨一杯咖啡,只听到电影院里旁边人在说:

他不是在磨咖啡吧?

没错,他就是在磨咖啡。

上海的“老克勒”们就是即便吃着2菜1汤的素食,也是要早上泡杯咖啡的。

元旦,和一个朋友去了华侨城的“山顶一号”。

我觉得最像上海咖啡馆装修风格的一家小店,面积大约是上海街边咖啡馆的4-5倍。

试了两壶手冲后,老板忽然问:

你从上海来的,你觉得店开在哪里合适?多大面积?有市场吗?

我说只要豆子好,一定生意兴隆,只是你这家铺子太大了,上海人喜欢“螺丝壳里做道场”,精致点好,提高翻台率。

上海也是早餐用咖啡配山东杂粮煎饼、粢饭油条最多的地区,各大便利店中咖啡的销量远远大于冷热豆浆。

因此片中出现的各家咖啡馆其实看着都极为眼熟,现实中也不用担心一两个月回去忽然挂上“旺铺转租”的牌子,有倒闭之彧。

上海男人会(爱)做饭,好像也是个公认的事实。

我父亲作为比较纯正的上海人,他那一辈家里的大哥,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从粽子、汤圆,到淮阳狮子头、馄饨、蛋饺这些看似有些技术含量的菜色都还比较拿手。

也不知道在那个没有互联网、app、小红书,甚至连得到本菜谱都金贵的年代他是如何学会这些的。

记得在我小时候他还给我和姐姐亲手做过衣服:

买的图样,用缝纫机自己踩出来的;

会组装半导体、修个电器、换个电灯泡更是小事一桩,毕竟也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的。

所以上海男人的斜杠和多才多艺,应该也是真的。

上海男人还有“以退为进、以攻为守”的独有幽默,我称之为“示弱”:

哦呦,这个我不行、不行,还是侬来赛,侬多少结棍啦?上趟吃老酒可以吃到行李车上躺着出去的……

估计上海男人也是最喜欢接送孩子的一个团体,所以老白天天接李小姐的女儿玛雅放学才会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剧中老白有个房客叫“亚历山大”,和我小外甥一个名,长得浓眉大眼的也有点像,呆呆傻傻的,看着还挺亲切。

李小姐的女儿叫玛雅,中英混血。

剧中这么设定不知道什么意图,可能为了表达上海是“中西融合”比较好的一座城市吧。

确实相较于北京和广州,老外很自然地融入在了上海这座城市。

片中混血们说的都是中文、上海话。

永康路的早上,上海人和老外们说着英语、法语、日语、俄语。

上海人似乎对外语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可能是沪语的发音更加灵活,大小舌音在他们嘴里都不成问题。

“老外”在上海不被称为“老外”,为什么要有特定称谓呢?都习惯了。

不就是邻居家的孩子、自己楼里的租客、一起骑车上班的同事吗?

上海的交通人性化程度真的值得今后重开一篇好好说说,相较于北京的无序(唯一敢公开吐槽北京还能全身而退的只有美食和交通了)和深圳的现代(现代到经常忘了把两条腿的和两个轮子的考虑上)。

正好从片中三个女人的角度聊聊爱情: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赚到过一百万也是不完整的”

首先感叹一下马伊琍的状态保持得太好了,一贯的独立女性范儿,每次出场的衣服搭配都那么的合理,就像是那双Jimmy Choo的高跟鞋,哪怕破旧了,在老鞋匠眼里,这依然是一双Jimmy Choo。

她为什么不去买双新的Ferragamo?

可能在她心里就只住着Jimmy Choo。

通过插叙观众知道了老白和李小姐是在片场认识的,李小姐也曾经早早赚到过一百万。

那我们也理解了老白为什么对于李小姐一直念念不忘,可能很久之前就在台前幕后、好友的嘴里看到过她的身影、听到过她的名字,随后一直念念不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个人一开始就在看话剧,解释了为什么老白主动去找她,骚唧唧地倒贴了上去成为了“老奶狗”。

——爱情就是睡了还想睡。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为自己活过是不完整的。”

格洛瑞亚的个性其实我挺喜欢的,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懂得何时出击何时放弃。

所以男人往往会很欣赏李小姐,却又在日常被格洛瑞亚们所吸引。

男人就像老白一样,理性上抗拒着坏女人,感性中招惹着坏女人。

至于敢不敢把这样的女人娶回家?

看看身边的单身女青年们就知道了。

换而言之:男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看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格洛瑞亚的老公是不是在非洲,有没有被人绑架了?

这对于强迫症摩羯座而言是件很痛苦的事。

至于那晚发生了什么,那不重要,

老白还是李小姐的牧羊犬,

李小姐依然是老白的女神,

而格洛瑞亚仍旧是一个人。

——个性决定命运,内涵决定婚姻。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小孩是不完整的。”

这是唯一能让老白ex蓓蓓在独立女性和现代女性之中有底气的一句话。

我觉得蓓蓓也代表了绝大多数的女性群体。

李小姐高冷不可亲近、格洛瑞亚疯疯癫癫的个性不好驾驭,看着平平无奇还常常喜欢去跳探戈的蓓蓓就“亲民”多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她问老白:

犯了一个女人们都会犯的错误后还回得去吗?

我觉得老白一定是摩羯座,他对孩子有责任心但是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其实他俩原本会是很好的一对,像大多数富有艺术气息的上海人一样可以平平淡淡过一生。

有个有点娘的儿子和一个很会搞婆媳关系的婆婆,可惜一切都被蓓蓓搞砸了。

这里也突显了男女之间的不公平,为什么老白依然被三个女人追求,而蓓蓓却无人问津呢?

在他俩原始的关系中,可能就是存在谁先背叛的因素在吧。

蓓蓓是让人心疼的角色,不过如果老白选择了原谅,她还会这么看着值得同情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总之,电影拍得很高级:

门里门外、三人投影、矛盾集中在餐厅处集中爆发、镜头切换、小成本的精良细作;

拍摄场景太熟悉了,每次回上海的必经之地,看着亲切;

不同年龄层次、阅历、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笑点。

片中的“扫地僧”是修鞋匠,洞悉所有爱情密码缺孑然一身,置身世内又超脱红尘之外,每天不忘好好吃饭和现磨咖啡,越说越觉得似曾相识:

我曾经洞悉所有的爱情,看透世间人性,却依然没法过好这一生。

想念上海的冬天了,那是真的清冷,光秃秃的树生长着粗糙的枝干。

路上身着皮风衣的白领,弄堂里穿着花睡衣的徐娘,行色匆匆,混成了砖红色的烟火气。

可能因为在干燥风沙的戈壁去烦了,我这两年习惯了湿热的南方。

我不喜欢阴冷的冬天,就像是一只厌倦俗世的老猫。

我知道不管要过多久我终将回到上海,回到那个纸醉金迷的魔都。

我成不了大家心目中的老白,不过我可以戴上花臂为每个进来听故事的人冲上一杯咖啡。

长得丑的500、看着顺眼的50、嘴甜的还能送上一碗我父亲亲传的青菜肉丝粗面——浓油赤酱,只送不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