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 刘以鬯「酒徒没人知道刘以鬯是谁幸亏王家卫把小说拍成了花样年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95更新:2023-03-21 09:30:44

《酒徒》:没人知道刘以鬯是谁,幸亏王家卫把小说拍成了花样年华

“酒徒”原本是个充满了文学理想和抱负的作家,却因为稻粱谋不得不去写武侠小说和黄色小说等“四毫小说”,终日与酒为伴——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在酒杯中游泳”。刘以鬯在书中借“酒徒”酒杯浇自己块垒,宣泄了对当时香港文学的不满,读者群素质低下只喜欢看武侠小说和黄色小说;香港当局对盗版的放之任之。

此书也阐述了他对“五四”以来文学的观点,他比较喜欢鲁迅、废名、沈从文、端木蕻良等,但对巴金、茅盾和老舍似乎并不特别推崇。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句子,诸如,“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与无望中”、“到舞厅去交换廉价的爱情”、“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

所谓意识流小说,之所以难读,是因为那是另一个陌生人完完全全的自我,有多少人有热情和兴趣去探究那些琐碎呢?之所以难写,则是人思绪情绪变化万千,到落笔那刻,却应是理性而逻辑的,流动的意识,的确难以描摹。也许,正因为酒,才建立了二者的通路。

刘以鬯写《酒徒》,并不见得喝了酒,甚至因酒徒之名,借酒发泄胸中愤懑,也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小说其实很好读,故事性极强,借落魄文人之口和酒意朦胧双眼,勾勒一副香港市井风情画,有早熟的女孩子,心急着长大,做出格的事;有海员的小老婆,生活被金钱和寂寞填满,空虚中随意弃置生命;有沦落舞女养家的女孩,反而被家人侮辱,终得嫁人,留得主人公“酒徒”一片怅惘……但是,酒徒看惯太多人情冷暖虚情假意,终归投入杯中物怀抱。

借酒徒之口,刘以鬯其实放入很多对现实的不满和文人特有的郁结愤懑,感叹“四毫子小说”充斥市面,真正的文学无人问津,虚拟了海明威到了香港不折腰因而饿死的场景,加之一位一腔热情办纯文学杂志、又很快梦想夭亡的朋友。其实,调还是那个老调,弹得也并不甚动听,比如那些怨天尤人的情绪,戒不掉的酒瘾,被沉溺自怜打断的“好小说”构思,无不是自我管理不甚的弱者写照。读来令人无奈,梦想在现实前面撞成一地碎片令人悲哀。

这么说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换个角度,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王家卫这个名字相信没有几个不认识的,2000年他拍摄《花样年华》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这本小说,指的是刘以鬯的《对倒》。电影取意于小说。

《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