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北京篇解说词,航拍中国全集解说词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3更新:2023-03-21 14:57:03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北京市,中国的首都,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毗邻天津,相邻河北。北京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我们的旅程从天安门出发,一横一纵两条轴线,在此交汇出北京的中心,首都的中心,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首都北京,第一地标是哪里,所有人的答案都很一致——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郑重宣告,就从这里震撼发出。从那时起,天安门就代表着新中国首都的形象并被设计入中国的国徽。

它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造型庄重,让北京这个全中国的政治中心以宏大气势接受世人瞩目。每一次国家的重要庆典、纪念活动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当人们聚集在这个可容纳近100万人的广场上,一起看向天安门时,每一声宣告总会在人们心中反复回响,事关国家的每一份坚守,欢呼与期冀,随着这颗红色心脏的跳动,传达至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天安门前的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在天安门广场正中,伫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守望让每一份繁荣与希望,都不会忘记来时的牺牲与峥嵘。在纪念碑的南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纪念堂。

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布局,在1958年就有了成型的规划,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城市设计。广场东侧,是象征祖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事关社稷的人民大会堂,左祖右社的国都规划原则,源自我们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

以天安门为中心,分别延伸出纵横这座城市的两条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南北中轴线,用大约7.8公里的长度,串联起这座古都的前世,横贯东西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北京的另一条轴线,它记录着新中国一路走来的重要步伐。以天安门为中心,以横纵两轴为架构,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成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也是举办重大国事和外交活动的场所。

长安街,有着长治久安的美好寓意,最早它只有不到3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它一直在不断地加宽和延长,如今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全长超过60公里。建国门和复兴门是它最重要的两个标记点,从建国到复兴,人们赋予这条路最好的寓意。

长安街还是北京最宽的街道,最宽处约120米,双向16车道,在这样的大道上一路直行,穿行而过的人们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坦荡,也因此变得气宇轩昂。

它贯穿北京7个行政区,不仅连接着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更是将关乎国家呼吸与命运的重要职能部门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经济规划,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文化宣传,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随着“心脏”跳动,从这条“动脉”输送到全国。

北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于全中国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远不止几十年的时光,而是有很长的历史,明清两朝都将北京作为国都,先后24位皇帝在这里施行统治。历史上的中轴线,是为了强调皇帝权力的核心地位,所以这条中轴线也穿过紫禁城的龙椅,这种设计是一个大国秩序保持稳定的传统智慧。

一个政治中心的前世今生撑起了整座城市的骨骼,以天安门为中心的横纵两条轴线,决定了城市的轮廓和大部分道路的走向。

首都北京,首先是政治的城,从历史中走来的它带着新生,古老而现代。因为政治,这座城市的文化也被置入了中华文明的纵深。

开启一趟文化之旅,透过正阳门看古城的格局,到故宫博物院探寻它的前世今生,国家大剧院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去三山五园一睹古都的园林文化。

北京建城三千多年来,有近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作为都城存在,如今封建王朝的历史成了过去,而“都”的文化留了下来,融进北京的城市空间。文化的北京仍然离不开北京中轴线,它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意义都积淀成了厚重的文化价值。

沿着中轴线,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是正阳门,这是明清时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像这样的内城城门一共有九座,内城拱卫的皇城有四个门,所以人们曾经也把北京城叫做“四九城”。

北京雨燕每年春天都会来此安家,正阳门的维护修缮工作都会躲开4至7月,那是北京雨燕的繁殖期。正阳门的南边还有一栋箭楼,明清时城楼连着城墙,并在两楼之间围出瓮城,成为一套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如今正阳门不再需要肩负防卫的职责,在这里安放着中国公路零公里点,为中国公路网络提供了标志性的起点。

由此沿着中轴线继续往南,就到了古都的外城。1992年,人们沿着北京最外面的城门,建起了完整的二环路。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更是把老北京大约60平方公里的内外城范围清晰勾勒出来。

整座古都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它处在整条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如今人们更习惯称呼它为故宫博物院,或者简称为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也是皇城文化的活古董,这些看似高度相差不大的建筑,其实严格按照中国传统礼制有序排列。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威严的皇权,建在高于地面的台基上,三大殿名字中都包含“和”字,在曾经王朝的绝对中心的位置,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个国家自上而下对儒家文化中“和”的推崇。

本世纪初,国家大剧院开工建设,它选址在古都的核心地带,离故宫的直线距离大约1公里。建成后的它造型前卫外壳用超轻质的钛金属板和透明玻璃共同组成,这个现代建筑的加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同时大剧院匍匐在此,温润的姿态继续维持着这片空间的平缓开阔。

北京不只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更有气度能把现代世界的优秀文化安放在古都的中轴线旁。

中轴线是最重要的文化线,还因为在它身旁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从空中看,“天圆地方”的理念,一北一南具象地呈现在两个最重要的建筑上。祈年殿为祈谷之所,圜丘为祭天之地,农耕王朝对天地的敬畏被庄重地安放在这些建筑里。在中国人眼中,没有屋顶才能离天更近。今天人们只要来到这祭天场所,站到圜丘的中心点是他们不可错过的文化体验。

清朝皇帝受游牧文化影响,在久居皇宫的生活之余,总想在宫外寻找自然风景优美之地。北京的大山离古城并不近,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经过一番设计,三山五园成了皇城的后花园,这让北京既有北方的豪放又具备了江南山水的灵秀,气质上和紫禁城的森严形成互补。其中颐和园更是借鉴了杭州西湖的设计,同时广泛仿建中国的山水名胜,营造出江南气韵。

离颐和园不远,另一座同样建于清代的皇家园林曾经横遭劫难,这些断壁残垣原本参与构筑了一个东方奇迹。1860年,它惨遭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汇聚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融合西洋建筑手法,曾被称为“万园之园”。今天圆明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然不只是一座园林,这份文化遗存曾经的遭遇,值得全人类的反思与铭记。

三山五园,如今大多已经开放为公园,让北京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共生。

后来,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现在它们周边,更是彰显了这座城市在文化上继古开今的气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