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故事「安娜卡列尼娜为爱痴狂被爱所伤一个女人的出轨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08更新:2023-03-21 15:35:07

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关于出轨的小说,这本小说被世人奉做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让我们与大师为友:看别人的故事,体味自己的人生。

本人看的版本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伐,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天国在你们心中》。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

开篇这句话,直接牵扯出了三个家庭。小说是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罗斯上流社会为背景,通过三个家庭,两个主线揭露了上流社会的丑恶和虚伪。

安娜

三角关系导致的悲剧:如果把一生的时光都留给爱情,那剩下的还有什么?

安娜在认识伏隆斯基之前,过着平静且充实的生活。作为一个高级官员的漂亮太太,她每天生活的重点就是照顾8岁的儿子,和周旋于三个上流社会圈子之间。第一个圈子,是丈夫的政府官员圈子,圈子里都是丈夫卡列宁的同官僚们,这是她的精神圈子也是她最喜欢的圈子。第二个圈子是丈夫借以发迹的圈子,里面都是聪明博学、功名心很重的男子及他们的妻子组成的圈子。第三个圈子就是集跳舞、宴会,华服与一身的圈子,这个圈子花费较高,安娜并不常参与。

一切的改变源于哥哥的一封信,安娜的哥哥斯捷潘是一位相貌堂堂、三十四岁的多情又自私的男人。斯捷潘和道丽结婚后,道丽为他生育过7个孩子,活了5个,夭折了两个。道丽每天为了一家人操持着,不免人老珠黄。此时,斯捷潘和年轻漂亮的家庭教师产生了婚外情。妻子道丽知道后跟丈夫闹翻,斯捷潘写信给妹妹安娜让她前来调节。

安娜从彼得堡坐车到莫斯科哥哥家,在火车上邂逅了风度翩翩的伏隆斯基,从此两人的命运被改写,走向了另外一个轨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安娜和伏隆斯基的邂逅就如这歌词一般,一见倾心。安娜被丈夫卡列宁安排和伏隆斯基的母亲坐在一起,两人一路上相谈甚欢。在车站安娜邂逅了来接母亲的伏隆斯基,安娜美丽端庄、举止优雅让伏隆斯基念念不忘。伏隆斯基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给安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都在下车时又忍不住地互看了一眼。

不详之兆

安娜和哥哥结伴回家,却听到有人被火车碾压而死。一个铁路的护路工,兴许是喝醉了酒没听到火车倒车的声音被火车轧死了。在安娜看来这是个不详之兆,或许从见面的那一刻起,两人的悲剧就已注定。

安娜安慰了嫂子道丽,道丽为了孩子原谅了丈夫。伏隆斯基经过车站一别便想方设法的接近安娜,得知她要去参加一个舞会便也去参加,在那里他和安娜跳了很多支舞。安娜经此舞会后便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她从伏隆斯基的眼神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愫,同时她也在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感情。

伏隆斯基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安娜为了避免和伏隆斯基再会面逃也似的离开了莫斯科,她认为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就好了。可是在半路下车透气时却又遇到了伏隆斯基,此时的安娜是理智的,她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同时心里又洋溢着一种喜悦和骄傲感。一个已婚已孕的女人,仍然有这种魅力,估计是谁都会内心欢喜的。

伏隆斯基就这样明目张胆地追随着安娜,明知她是有妇之夫还故意接近。因为在他和周围的人看来,追求一个有妇之夫是上流社会中的风流韵事,连他的母亲都觉得,这会给儿子增光添彩。

伏隆斯基为了虚荣心追逐着安娜,他的堂姐是安娜的表嫂。这个表嫂是安娜舞会圈子的组织者,通过这个表嫂,一来二去,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一年后两人正式走到了一起。

卡列宁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

安娜从小由于姑妈养大,姑妈是当地的富裕贵妇人。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从小是个孤儿,和哥哥在叔父家长大,叔父是一名政府大官,曾是先帝的宠臣。卡列宁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靠叔父的提携,立刻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从那时起就醉心于功名。

在他做省长时已到中年,安娜的姑母将侄女安娜介绍给他。卡列宁没有表示对安娜的态度,姑母通过熟人暗示卡列宁,他影响了安娜的名誉。要么向安娜求婚,要么离开这个城市。于是,他求了婚,从此以后他把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安娜的身上。

卡列宁生活中很少和人有过深交,他哥哥是他最亲近的人,但他在外交部,终年在国外,结婚后不久就死在了国外。

卡列宁听到关于妻子和伏隆斯基的绯闻传的满城风雨,他一遍遍的打着腹稿想和安娜谈谈,可是见了面说出的话总是言不由衷。安娜拒绝和他谈话,对于安娜来说,一旦她认定谁是她心目中的丈夫,另一个对于她来说只会叫她恶心。

安娜在丈夫面前掩饰着真相,直至一场军官赛马比赛。伏隆斯基从马上摔下来,安娜止不住的一声惊呼,让丈夫明白了一切。安娜无奈向丈夫坦白一切并要求离婚,卡列宁同意后找律师讨论离婚事宜。此时安娜生下了和伏隆斯基的孩子,并得了产褥热一度病危。病中她向卡列宁忏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求卡列宁的原谅。卡列宁因此原谅了她决定不再离婚,只要求她和伏隆斯基从此不再相见,他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伏隆斯基因此选择了自杀,可是枪法不准,侥幸捡回一命。痊愈后的安娜实在无法和丈夫一起生活,开始憎恨卡列宁的自私,认为他阻碍相爱的人在一起。她抛夫弃子和伏隆斯基出国度蜜月,回来后她想融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没想到得到了上流社会的唾骂和嫌弃。

她为了逃避别人的目光和伏隆斯基到他乡下的别墅居住,此时的安娜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在爱情中也越来越卑微。她终日患得患失,猜忌嫉妒,时时刻刻要掌握伏隆斯基的动向。这种爱让伏隆斯基感到窒息,最终在一次吵架后,伏隆斯基离家而去。

这让安娜产生了报复心理,她想到以死来让伏隆斯基后悔,最终她在意识恍惚中选择了卧轨自杀。安娜死后,伏隆斯基悔恨万分,决定参军,到塞尔维亚跟土耳其打仗,只求一死。他和安娜的女儿也被卡列宁抚养。

安娜的主角光环

在这本书的序里说,安娜是勇敢的,说她敢于把自己献给生命的激情,也就是爱情,割断婚姻和礼教的羁绊。跨出这一步,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还说,她的勇气主要在于,不愿与淫荡无耻的贵族妇女同流合污,不愿像她们那样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暧昧的关系公开。

不知怎么地我和这个观点完全不同,可能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吧,见仁见智。安娜在年轻时被抚养她的姑母通过手段塞给了大她二十岁已是省长的卡列宁,婚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或许年少无知,当时和卡列宁的结合是势力的姑母出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上的考虑,她与卡列宁并没有爱情,也不懂爱情。

她并不诚实

当她邂逅伏隆斯基便对他一见钟情,起初安娜出于一个母亲一个妻子的身份还想着逃避这段感情。但最终还是抑制不住一步步掉入爱情的深渊,她向丈夫坦诚出轨不是她诚实,是因为她的感情已经瞒不住了,闹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她不得不说。

当她想要和卡列宁离婚时,卡列宁为了保持他的社会形象选择对妻子的出轨视而不见。极力在仆人和上流社会中维护妻子的形象。卡列宁唯一要求是她不要把情人带到家中,可是被宠坏了的安娜不顾及任何人。

不是不愿与淫荡无耻的贵族妇女同流合污,是别人以她为耻

安娜曾经说过,“为什么周围的人要联合一致来宠坏我,我明明什么也没有做。”其实别人看中的不过是她卡列宁夫人的身份罢了,当她和卡列宁决裂,立刻就成了上流社会所不耻为伍的人,所有的上流社会女性都躲着她,除了她的嫂子道丽。

当她和伏隆斯基在一起后,越来越偏激,时时刻刻说她要的是爱情,她的爱情就是自私的占有,占有这个人的时时刻刻。伏隆斯基为了她不惜和家人为敌,放弃了美好的前程,放弃了所有聚会社交避居乡下。为了让她过的舒适,乡下的别墅不仅重新装修,所有的东西都用进口的,还配备了大批仆人并建立了医院。

可自私的安娜希望她和卡列宁的儿子可以和自己在一起,因为得不到儿子便开始仇视伏隆斯基,认为她现在的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她对和伏隆斯基生下的女儿没有任何的感情,竟收养一个养女对其特别上心。

安娜并不勇敢

安娜把爱情当作整个生活,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要求伏隆斯基与她朝夕厮守在一起,过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安娜的死只是一时的精神恍惚,起初她想到用死来报复伏隆斯基,那天吵架后只是为了去找伏隆斯基。只是愤恨冲击着她的大脑,大脑飞速运转着,不停的闪现最近发生的一切,她看任何人都觉得是在嘲笑她。浑浑噩噩中她选择了卧轨,当铁轮向她驶来时,她才如梦初醒,可是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安娜的悲剧

我想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她的人生太过浅薄。除了所谓的爱情,她没有任何追求。为了爱情她选择抛弃孩子,同时又怕被情人抛弃,除了抓住情人,她没有任何追求。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无所事事,爱情是她的救命稻草,可怜也可悲。

如果把一生的时光都留给爱情,那剩下的还有什么?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婚姻的必备条件。但它最终会随着生活的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开始慢慢转变,变成一种亲情。亲情是情感的升华,是血脉相融的一种最亲密的情感。它犹如空气般存在,在你周围引不起你的注意;当它消失时,却让人生不如死。

如果人人像安娜一样不甘平凡,一直追求这种热烈刺激的爱情,那么当激情退去,还会剩下什么呢?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列文是本书的第二个主人公,这本书采用的是双主线的叙述方式。列文原是安娜哥哥的朋友,最终和哥哥成了连襟,即嫂子道丽的妹夫。

列文善良,勤劳,有点自卑,喜欢反思,热爱农业,是一个农场主,喜欢吉蒂。

吉蒂

吉蒂是安娜嫂子的妹妹,一开始迷恋伏隆斯基。可伏隆斯基和吉蒂接触只是想体味和一个可爱纯洁,倾心于自己的少女接近的美妙滋味。他向吉蒂调情却无意和她结婚,只是十分享受这种感觉。

吉蒂为了伏隆斯基拒绝了列文的求婚,于此同时伏隆斯基却转向安娜献起殷勤,吉蒂在悔恨与羞耻交加下生了场大病。痊愈后接受了列文,两人后来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列文和吉蒂的幸福,是因为二人懂得互相珍惜并相互尊重。吉蒂体谅并了解列文,列文疼爱且尊重吉蒂。起初列文把吉蒂当成生命中的女神,当结婚后他发现他将结婚的快乐放大了。当激情逐渐退去,列文开始追去生命的意义。

他时时处处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在那里?我为什么在这里?”他曾因哥哥的死,觉得人都是向死而生,既然早晚都要死,现在做的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一度的想到了自杀,最终他在一个农民那里找到了答案:“为灵魂活着”。

安娜和列文是小说中的两条主线,可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安娜思想偏执生活奢华空虚,除了要求情人时时刻刻围着自己转,生活再无其他追求,最终在自己的猜疑和报复心理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列文一直在探索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他务实,善良,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现实又有理想。在生活中不断的反思成长,最终为心灵找到了归宿。

文中还讲了安娜的哥哥和嫂子的生活,用三个不同的家庭来表述“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书上还有一句比喻我觉得特别好,说“读书是跟踪别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安娜·卡列尼娜》以心理描写见长,常被称为心理小说。文中通过大量细致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从多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使人物更加的丰满立体。

外国名著因译者不同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也不同,这本书由18位著名翻译家联合翻译而成阅读起来毫无障碍,生僻字还会在文中直接注音注释,非常贴心。还有主要人物关系的梳理,章节导读。很好的一本书,推荐这个版本的,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