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心风暴3夸世代再火也救不了凛冬将至的TVB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66更新:2023-03-21 18:45:58

2017到底是TVB的复兴年,还是港剧进一步滑向危机边缘的转折年?

内里很丧,集合全台最好的资源和内地视频网站合作的《溏心风暴3》网播量单日未过3000万,而《九州牧云记》的单日播放量是1.5亿。《溏心风暴3》、《使徒行者2》等IP剧的口碑也都远不及前作。

另一方面,是TVB的整体整体率比2016年进一步滑落。数据显示,2016年TVB只有3部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超过30点,而2017年一部也没有,用欧阳震华的话来说,如今TVB剧30点就要庆功了,而当年欧阳震华的《陀枪师姐》系列、《鉴证实录》系列轻松就过35点。毫无疑问,TVB依然在香港不断流失自己的观众。

而此刻的TVB正在大张旗鼓地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50岁知天命的TVB,表面依然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之下,“电视王国”正在奋力图存,不仅拿出经典IP和内地视频网站合作征战内地网剧市场,还各种贴近潮流搞直播玩亲民,但创新求变的TVB,能完成自我救赎吗?

这个曾经的华语电视王者,为何遭遇日薄西山的困境?这条借桥过河的合作内地视频网站的再度崛起之路,为何如此艰难?TVB合作内地网剧存在哪些困局,为什么顺得哥情失嫂意,进一步失去本港观众?TVB50周年,是否真的凛冬将至?

《溏心风暴3》被批失港味,《使徒行者2》口碑急降,新港剧革命喜忧参半?

《溏心风暴3》、《使徒行者2》都是TVB新网剧链条上的一部分,但成绩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这些TVB与内地视频网站的合作剧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IP剧。

借用内地平台和资本,延续经典品牌,在原有口味中加入内地观众喜欢的元素,争夺内地市场,当然是TVB的如意算盘。但这样的如意算盘,却不是每一次都打得响。

最新的例子,就是风光不再的《溏心风暴3》。

《溏心风暴》系列,可以说是TVB黄金时代结束后少有的新经典。

2007年,TVB剧已经持续萎靡,而《溏心风暴》一经推出,便高度港味的豪门争产剧情、强戏剧冲突、近乎嘶吼的演绎方式,拿下了最高收视48点、平均收视32.25点的好成绩,创下2003年来TVB自制剧最高收视纪录,囊括了TVB台庆6项大奖。

2008年,《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延续了同样的套路、原班主要演员,再创最高收视50点、平均收视35点的佳绩。

这部 “溏心”,当然也随着网络流入内地,在港剧迷心中记忆深刻。

《溏心风暴3》由回归TVB的“《溏心》之父”刘家豪担任监制,原班人马出演,新一辈演员中,除了TVB最后一部剧的黄宗泽,又加入当时得令的王浩信。

剧集背后,还出现了内地出品方企鹅影视的身影。

故事方面,从前面的卖鲍鱼、买月饼,变成了今日的卖奶茶,但故事重心,却从港式的家族争产,变成了两个不同出身的家族之间的阶层冲突与对撞。这样去港味的剧情,其实未必对内地观众的胃口。

而剧中诸如“给你个赞”、“有图有真相”、“洪荒之力”等前网络热门词汇的出现,则进一步降低了港味的纯度。

从收视上看,剧集播放过半网播量仅6亿,豆瓣评分则从前作的8.0左右,降到了6.9。

同样口碑急降的,还有完成美剧式再造的《使徒行者2》。

相对于《溏心风暴》系列的“汤底不变,汤料改变”,《使徒行者2》却借用内地资本,横跨三地拍摄,采用了更美剧的拍摄手法,故事重心从第一部的港式帮派内斗,变成了黑白卧底高层斗法,连场景也力求拍出高级味。最终剧集网播量不俗,但口碑同样掉了1个点。

相对于内地网剧,这些新港剧在内地不靠流量明星,而多以本港老面孔为主,资本对它的看好,源于对港剧垂直市场的信心:仍有一批观众,对港剧念念不忘。

然而,一夜之间,港味突变。

正是为了贴近内地市场,这些新港剧纷纷在保留港剧内地的基础上,再造新港剧风格,试图与时俱进。

但,这可能恰是港剧趋势周期的逆转拐点。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新港剧在内地实际上的水土不服?

核心原因在于,作为一个以港剧迷为基础的垂直市场的产品,港剧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独立风格和元素,而当新港剧试图与时俱进,首先可能遭遇是风格的“同质化”,放眼望去,内地网剧都在日益美剧化,从戏剧呈现、影像和演绎上都具有较高重合度,如果港剧失港味,在赢得部分路人观众好感的同时,势必也会失去一些死忠粉的追随。

另一个问题是,其实喜欢港剧的铁粉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老一代观众逐渐散去,新一代观众数量有限,也就是说,市场规模有限,但如果新港剧不能打下新的江山,争取新观众,现在拥有的市场蛋糕,只会进一步被蚕食。

IP剧收视口碑齐跌,《降魔的》、《夸世代》、《超时空男神》撑起本港收视?

而在奋力攻进内地网剧市场的同时,TVB却在进一步流失本港市场。

熟悉TVB收视的人应该能猜到,从TVB新港剧路线的开始,可能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今年TVB的本港收视格局,可谓出人意料。多部噱头十足的IP剧,比如《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老表毕业喇》等,在阵容上,部部大牌云集,包含苗侨伟、黄宗泽、王浩信、郭晋安、王祖蓝等一票能扛收视的明星,结果却都反响平平。

其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溏心风暴》系列,更是一扑到底,播出第一周,平均收视只有 22.2点,第二周更是下跌到 21.5点,在今年翡翠台黄金时段播出的19套剧中排名倒数第二。

这件事其实并不奇怪,一方面,新港剧试图重塑港剧金身,主动刨除了大量老港剧元素,剧中人不再吃火锅,不再动不动煮碗面给你吃,但却未必对的上港人的口味。

另一方面,这些经典IP剧也普遍出现了创作乏力的状况,王祖蓝的《老表毕业喇》就被观众投诉不如前作好笑,曾经的配方却再做不出今日的佳肴。

反倒是那些“不变”的传统港剧,却在本港收获更好的反响。

从收视看,今年TVB的最高收视率出现在萧正楠、田蕊妮、曹永廉主演的《超时空男臣》,最高收视率达34点,第二位是《同盟》的32点,不久前刚刚大结局的《降魔的》第三,最高收视率有31点。

上述剧集虽然类型不同,但题材大多更贴近港味民生,且包含者老港剧传统的喜剧元素,更能讨观众欢心。

例如《降魔的》就以灵异元素为包装,实则是包罗万象的港式庶民喜剧,虽然特效被嘲笑五毛,但成功做出港式人情味与喜感,反响和口碑都不俗,剧中男二号胡鸿钧演唱的主题曲《到此一游》更成为今年最动听的TVB金曲。

回潮老将纷纷败北,王浩信、马国明、陈展鹏,谁能撑起TVB?

危机不止剧集本身,除了尚未登场的张卫健的《大帅哥》,今年TVB的回巢战略同样遭遇全面扑街的命运,用人情请回来的明星出演,观众却未必真的买账。

2017年有多部剧集出现了久违的熟悉面孔,既有《与谍同谋》捞家罗嘉良、《全职没女》陈松伶这样的老将,也有《同盟》鲍起静这样的金像影后回炉,王晶导演的《都城群英会》更有谢贤陈百祥登场,但除了《同盟》以外,几乎全部遭遇收视失利,而鲍起静在《同盟》中的表演,也出现严重水土不服。

唯有宣萱在《不懂撒娇的女人》和《使徒行者2》中再现大女主风采,剧集收视口碑不弱,萱萱个人的表演更被大赞,成为回潮明星中的成功代表。

老将表现不尽人意,当打小生连黄宗泽也离巢,新一代小生谁能撑起大局?

从今年的情况看,新上位的,很可能是《拆过界》的王浩信、2018年又有重头清宫剧的陈展鹏和已经加盟《使徒行者3》的平民视帝马国明。

但失去了持续的造血功能,今日的TVB这一代终究前途难测,依靠新港剧渗入内地,却缺乏更有效的造星手段,今年出来的人可能明年就后劲乏力,以剧造星这个体系不是持续的,比如去年声势夺人的陈展鹏今年的新剧就相对乏力,能在内地观众心中留下印象的,依然是那几张不多的牌。

谁能成为未来TVB未来真正的王牌,显然也将影响TVB的整体运势。

失去爆款的TVB:2018,凛冬将至?

总结2017年的TVB成绩单,不难发现,TVB全年没有打造出一部毫无争议的爆款。

而相对应的则是,内地剧集正在随着网剧的崛起不断水涨船高,今年出现的诸如《白夜追凶》、《河神》这样的高口碑网剧,无疑将进一步压缩港剧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当今演员的号召力和话题强度依然是平台的重要考量,而港剧在造星能力上,也相较内地网剧出现了明显短板。

进入网剧时代后,TVB已经越来越像是一个江湖曾经的传说,只有在回溯港剧经典的时候,才会被人提起。近年来《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等新港剧的出现,显示出TVB显然在江湖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前路依然艰难。

TVB的希望来自哪里?

1. 新港剧再造。

新港剧的再造已经开始,开工没有回头箭,从整体来看,这场改造拉动力还相对有限,只有真正完成港剧基因再造,才有机会实现反转。

2. TVB的决胜关键,在于港味。

看似矛盾,但只有找回真正的港味,在内地网剧市场的争夺中,港剧也更具竞争优势。而要夺回本港收视,港味更是关键。

某种意义上说,今日的港剧再造就如同一部《夸世代》,喜欢的认为有新意,不喜欢的吐槽不知所云。

而港剧的再造还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阶段,下一阶段还会有《使徒行者3》、《再创世纪》这样更大的玩家入场,那或许才是对这场港剧革命真正的考验时刻。

TVB50年,《万千星辉颁奖典礼》看上去依然热闹非凡,但场外却可能凛冬将至。一直以来,港剧都是TVB自己的游戏,但现在它必须与内地网剧同网竞争,同时还要收复本港市场的旧河山,一切就如同一场《夸世代》式的奇幻旅程。

用曾经流行的TVB体来说,“做人咩都可以输,信心唔可以输。”凛冬过后,港剧未必不可以枯木逢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