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临终之前的征兆「人在临终前会有什么征兆若出现这几种情况不妨好好陪陪家人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94更新:2023-03-22 03:12:56

有一种痛苦虽然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让我们感同身受,甚至一想起来都会哭得撕心裂肺,那就是家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们躺在病床上未说出口的话,往往需要家属来诉说。

王阿姨对丈夫说:“咱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真怕哪天她撑不下去了。

胡爸爸这样说:“小宝才十来岁就要受这样的罪,要是我能替他就好,他也不至于浑身插满管子。”

……

生命即便坎坷但却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尽头,或因为寿命而自然死亡,或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而离世。不管是哪种情况,身体的主观感受、变化都有所差异,所以除了陪伴外, 关于生命之旅的最后一站,家属要了解的还有很多。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的《西游记》吗?八十一个妖精齐上阵共同阻拦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原因竟是因为想吃“长生不老”的唐僧肉!然而这毕竟是神话传说,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

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60万亿个细胞构成,而人体生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复制旧细胞,进而生成新细胞,且新旧细胞不断更换的过程。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伴随人的一生,若是到了老年,其中生成新细胞的能力会有所下降,此时旧细胞的比例会增加,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将会开始衰老。如果完全丧失了生成新细胞的能力,人就会死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器官会逐渐老化,就连行动也会变得迟钝,同时血液的新陈代谢能力、消化食物的能力都会变弱,直至生命的最后,身体的一切活动都会终止,等待死亡的到来。

我们经常听说人死前会闪“回马灯”,或是听到奇怪的声音等,那么这些主观感受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小说杜撰的呢?

国外曾有博士以150位濒死体验者为案例,来了解濒死体验真实发生的情景,最终根据“濒死体验”者的陈述将其分为14类,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濒死前主观感受存在相似性。这包括回望人生、听到奇怪的声音、无法交流等,其中回望人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回马灯”,濒死者会对自己一生进行回顾,但是当濒死者试图用时间短语来表述它时,往往会发现都是由一幕幕构成。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濒死体验?

我们需要知道濒死体验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关于它的产生原因有多种解释。曾有学者认为这是人在极端时刻时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映,即当自身断定难以生还时,身体就会启动“安乐死”本能,停止释放疼痛的感觉,而是替换成其他化学物质开心地离去。

当然,生物学家罗兰·西格也对此进行了解释,他从生物化学角度出发,认为人在死前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从而让人产生奇特的幻觉,只不过会因为个人的性格等方面不同而存在差异。

虽然这种主观感受大多是让人“舒适”的,但是也有人会有不适的感受:被拉进黑暗的空间。濒死者对此会有所知觉,就好像接触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同时它也会将现实世界与异域隔开。所以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濒死体验,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陪在家人身边,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面对死亡是痛苦的,尤其当这种痛苦出现在家人身上,痛苦感就会无限翻倍。所以大家需要了解一些“私密”的临终知识,好有时间陪伴家人的最后一程。

或是由于自然的衰老,或是由于疾病因素,当患者出现“回光返照”时我们心里要有一个底。《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母死前都出现了回光返照的情况,其中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定亲后,一直是病怏怏的,但是真等成亲的那天却突然缓了过来。虽然最终难逃一死,但是这种现象却不仅发生在书里,不少人反映自己的亲人去世也曾出现过回光返照。

其实回光返照本是道教、佛教用语,后来民间将其引申为人濒死前精神稍微振作的现象,但仍有很多人对此很迷信,认为回光返照是黑白无常来索命,给当事人时间道别的最后通牒。

从现代医学来看,回光返照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体器官在停止活动前,所出现的暂时振奋。按理说患有器官性疾病的人在濒危时,身体已经处于“灯尽油枯”的状态,各器官的功能都在衰竭,此时机体的代谢能力会降到最低,患者马上就可能失去对生命的控制能力。

但就在此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最终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回升等,然后马上要枯竭的肺、肾、心、脑等器官就会有所起色。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乎是燃尽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回光返照持续的时间短则几个小时,但一般不会超过2天。

其实除了这种濒死人会出现的感受外,某些疾病的患者也会存在一个濒死的过程,我们这里会着重讲一下心脏病患者。一般情况下,心脏病患者在临终前的几个小时,神志仍会清晰,食欲也会突然亢进,但是也可能会出现眼神呆滞,瞳孔先缩小后逐渐扩大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便意增加、喉头痰鸣音增加、语言稀少等,如果以上情况持续几十分钟或是几小时患者就转入安静状态,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就要留心,因为若患者此时出现双吸气、打呵欠的情况,随即就会因为心跳骤停而死亡。

心脏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食欲亢进、便意增加的表现,其实和迷走神经的兴奋有关。例如其会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 从而使食欲亢进。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高,肛门括约肌等会变得松弛,胰岛素的分泌也会有所增加,所以患者会出现便意加重的情况。

有些患者在临终前希望家人能拉一把,只要能救就尽力救,但对于有些患者来说,瘫痪在床上完全不能自理,生活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照顾,就会觉得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活够了,只不过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心而强撑着,而且我国也没有支持安乐死相关的立法。

其实安乐死不单单是伦理问题,它还是一个法律上的问题。虽然伦理学术界等倾向于赞同安乐死,但是我国的司法界仍然持反对态度,其反对的理由为:安乐死等同于故意杀人、人的生存权利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赞同安乐死是对人道主义和医学道德的背叛等,再综合时代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当面,安乐死都是很难被立法的。

而且如果安乐死的立法与否需要考虑诸多问题,例如对安乐内涵进行准确的界定、对安乐死的实施对象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等,都是需要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康. 安乐死立法为什么这样难[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7):2.

[2]刘艳芳.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J]. 医药与保健, 2008(1):1.

[3]苏杰. 心脏病患者濒死前的病情观察[J]. 河北医学, 1998, 06:92-92.

[4]章艳婷, 钱新毅, 李建军. 临终患者尊严死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7):4.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