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只是个名义「即便是人民的名义距这部神作也有一公分的差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9更新:2023-03-22 04:42:16

微信后台回复“250部”可获取250部经典电影

《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不但成为家庭剧,连很多歪果仁也被达康书记圈粉,求字幕组早点出资源。

这部剧之所以吸引人,是它的大尺度反腐,剧情精彩到让人拍案叫绝。

没有小鲜肉,没有美女凑,四十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好看到飞起。

可是你知道伐,二十年前,也有一部戏讲的也是官场反腐、改革、民生的大剧。

剧情的精彩程度甚至甩《人民的名义》,同样没有小鲜肉、没有美女的男人戏。

一百多个大小角色,个个都扎扎实实,在诡谲多变的宫廷政治中,一代君王整肃官场,励精图治。

这部剧就是——

《雍正王朝》

快二十年了,《雍正王朝》依然代表着历史剧的最高水平。

当年在中央一套播出时,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最高收视率16.7%,并包揽了该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

更大的殊荣是,这部剧成为党政机关推荐收看的电视剧,更得到前总理朱镕基的高度评价:

“这个戏很好看。”

文姨先从这部剧的出身讲起,这部剧有一个好底子,又遇到了好导演,好编剧,再加上一众会演戏的演员,这才成就了一部高水准的历史剧。

作家二月河以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而知名,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共计五百多万字,蜚声海内外,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作家二月河)

电视剧《雍正王朝》正是根据他的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的。

好本子得好导演来驾驭,胡玫是最优秀的女导演之一,1982年毕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陈凯歌是同班同学。

她导的戏有口碑有流量,《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孔子》这些电视剧均出自她手。

(右为导演胡玫)

然而当年接下《雍正王朝》时,她还名不见经传。

当时导演人选有十多个人,个个都比她年纪大,按说馅饼不应该砸到她头上。

胡玫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

“读小说《雍正皇帝》是在1997年春节,制片人刘文武带着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找到我,那一年我是和‘雍正’先生一起度过的,我感受到全新的传统中国政治精神的洗礼,感受、激动、感动和创作融为一体。

看完这本书,我跑去雍和宫烧了一炷香。在雍正的寝室里,我感觉到雍正的磁场,我当时和‘雍正’有一段很虔诚的对话。

之前制片人已经找了11个导演,而且都是大牌,我很自信地跟他说,中国只有我能拍好这个戏。

他问为什么,我说我完全读懂了书里写的是什么。我说你不让我拍也没关系,因为我被拒绝得太多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样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我希望你慎重。

可能是我挺真实的,他的胆量也特别大,最后决定把这么大的投资交给我。”

“我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敬畏。”胡玫说。

饰演康熙的焦晃说:“胡玫拍戏,拍得脸都发绿了,她确实很辛苦。”

刘文武宣布导演人选时,竟然还有人“啪”地摔了电话,说:

“让一个女的来导演这部戏,简直是胡闹。”

事实证明,这部剧大获成功,成为历史剧经典,首播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从13.89%上升到19%,超过所有电视剧。

拍摄结束后,胡玫还写了本书,纪念这段岁月。

在北方省份,收视率在80%-90%,高到令人无法想象。

在南方,《雍正王朝》是第一部收视率压倒港剧的大陆剧。

在香港,这是第一部让香港人觉得自己拍不了的剧,当时的特首董建华在度假时也带着这部剧的碟,闲暇时观看。

在台湾,《雍正王朝》也引起轰动,该剧在台湾比内地早播13天,收视率仅次于两个综艺节目,名列第三,许多人托人到内地买影碟或影带。

当年台湾流行一词:戒急用忍。

正是剧中康熙赠给雍正,让其改变急躁性格的。

要说制片人刘文武也真够绝的,选了一个女导演,又选了一个新手编剧。

他看过刘和平编导的舞台剧《甲申祭》后,惊呼这是个才子呀!

决定起用他出任《雍正王朝》的编剧。

(编剧刘和平)

1996年7月,刘和平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问他有没有看过《雍正皇帝》。

“我说没有,于是剧组让我看了一个星期的小说,而后就问我对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我从来没有看过小说能写出这么好的语境,这么好的视角,我认为这部小说能很好地改成剧本。剧组立刻拍板让我来创作该剧本。”

刘和平完全是用“绳命”在写《雍正王朝》!

为了在紧凑的规定时间里完成剧本,刘文武把刘和平和胡玫安排住隔壁,规定刘和平3天必须写完一集,然后交给胡玫改导演本。

当时刘和平的父亲刚去世不久,他身体不好,脑供血不足,心脏也不好,身体差到拿不动笔,剧组就给他派了个打字员。

他说一句,打字员记录一句。

每天完成任务后,他总是在门前一声长叹,搞得胡玫风中凌乱,意乱心烦。

刘和平真是怪可怜的,制片人、策划、编审、导演20多人的“智慧”流向他,20多人在背后盯着他,但谁也代替不了他写。

一般的电视剧本子每集顶多一万字,而刘和平每集都写到一万八千字以上。

就这样写了改,改了写,再写再改,熬了7个月,终于躺在床上口授完成了剧本。

完成最后一集的那一天,即农历1997年8月22日,正好是历史上雍正皇帝逝世262周年纪念日。

此时的刘和平形销骨立,几乎去了半条命。

文学创作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

刘和平说,创作前,他不但反复研读了原著,还读了《万历十五年》,深深探究中国历史的精髓——

“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中国历史,而这积淀就像大河的河床,而滚滚滔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对着河床不断涌现而又不断消失而已。”

刘文武没看走眼,刘和平是个跟文字死磕的人。

他作品不多,说出来却都让人膜拜。

最近重播大热的《大明王朝1566》,口碑极佳的《北平无战事》,以及90后的集体记忆《李卫当官》,每部都是精品。

这样的编剧,是一个好剧本的保证,而好剧本正是好电视剧的保证。

电视剧《雍正王朝》根据小说《雍正皇帝》有一定的改编,摒弃了很多次要线索和人物,把视角集中在雍正勤政改革上。

必须得给这个改编表扬一下,要是把笔墨浪费在那些小情小爱,打情骂俏上,那就成了老版的《宫》和《甄嬛传》了。

《雍》剧送中央电视台评审组时,一次通过,44集一集未删,一集未改,以至中央电视台一位领导说:

“这是个奇迹!”

到底是什么样的剧情,受到上至总理,下至百姓的一致热捧呢?

剧中主要讲了几件大事,分别是:

江南赈灾、追讨户部欠款、整顿刑部、烧毁《百官行述》、清查藩库亏空、雍正铸钱、科场舞弊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桩桩件件都和反腐反贪、整饬吏治、抑制官绅敛财等有关。

说雍正,当然离不开大家熟悉的“九子夺嫡”的故事。

电影剧一开场,争斗就已经很激烈了。

连日来,大雨滂沱,黄河决口,数万百姓流离失所。

紫禁城里,康熙皇帝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老戏骨焦晃演的康熙,形神兼备,深入人心)

镜头特意给柱子上的对联一个特写,无轻民事惟难,意思是不要轻视子民所从事的事情,要真切地理解到其中的艰难。

“太子呢?四阿哥呢?”

老爷子发现,其他大臣和阿哥都在,只这两人不在。

太子爷刚刚在跟父亲的妃子,不可描述中……

此时正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想要归位,不想一下子就被老爹发现了。

“你说说,该怎么办吧?”

康熙帝十分疼爱这个儿子,这个发妻拿命换来的儿子。

太子爷呀,您好歹当了四十年的太子,能不能别给出这么脑残的回答。

当自己是韦小宝吗?

看八爷党的表情,就知道太子这番回答有多高明了,不踩你踩谁呀?

果然,八爷闪亮登场了。

相较于太子的不知所措,八阿哥声音沉稳洪亮,不徐不疾,不卑不亢,显然是做过功课的。

老爷子听了这番话心里很受用,忍不住点头,是啊,朕已经很用心了,是老天爷不对。

十三爷看不下去了,外面都灾成那样了,你还在这里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你缺不缺德。

老爷子听了,脸上有些挂不住。

八爷继续花言巧语安慰老爹:都是那些人吓唬您,骗您的银子呢。

智多近妖的老爷子听出不对劲儿了,但他没说话,毕竟这已经比太子强太多了。

他想听听八儿子的解决办法。

八阿哥,侃侃而谈,指点江山。

处置得合情合理,有缓有急。

气场比太子强多了,众人不免交口称是,给八贤王6666666!

就在这时,四阿哥胤禛赶到,他刚才干什么去了呢?

先给饰演四阿哥的唐国强一个特写,唐国强年轻时长得那叫一个好看!

“奶油小生”一词就是打他这出来的,他受此困扰多年,一直到《雍正王朝》人们才认可他是实力派。

四阿哥办正事去了。

来感受一下《雍正王朝》可怕的细节。

四阿哥和八阿哥跪在殿前回话,我们能看到八阿哥一双鞋底雪白的,而四阿哥双脚沾满了泥水,因为四阿哥刚刚跑了一大圈。

十阿哥一听不愿意了,要你多事。

康熙冷眼看着儿子们的表现,认真考校这些儿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四阿哥扯虎皮做大旗,八阿哥心里又恨又无可奈何。

四阿哥接下来说出的话,把康熙和众人都吓到了。

康熙皇帝痛心疾首,最开始的凄凉是感慨天灾,百姓民不聊生。

而这次,是人祸

太子把国监成这样,八儿子又把户部管成个空壳子。

难怪他怒了。

怼完儿子,接下来要办事了,怎么办?

太子不务正业,八阿哥只嘴上说得好听,四阿哥既然调整得清清楚楚,想必是有章程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哪个儿子管用了。

去江南筹款是个大事,更是个难事,这种麻烦众人当然是有多远躲多远。

当难办的差事自然又落到了四阿哥头上。

大清国真的没有钱吗?

户部为什么只有那么点银子?

因为有人截流了,而这个蛀虫就是八爷党。

(十阿哥胤俄,一个粗鲁,胸无点墨的家伙。剧里,他用的扇子是白扇面,没字没画。)

(九阿哥胤禟,八爷党的钱耙子)

他们的小金库,可比大清国的国库还有钱。

谁替他们管着江南的小金库,到底是如何敛财的,文姨后面还要说到。

先看看太子爷的逻辑。

没把握的事,得罪人的事尽量别干,反正大水又淹不到紫禁城,管那些草民的生死呢。

活脱脱的在其位不谋其政,连装都不肯装一下。

这跟《人民的名义》中那位混吃等死的孙区长有啥区别。

这样明哲保身,不问人间疾苦,康熙皇帝怎么能放心把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交给你。

下面这组图,太子和胤禛所思所想对比是如此鲜明。

太子:那又与本太子何干,又淹不到我。

太子:又吓唬人,下个雨而已,用得着这么夸张吗?

太子:那你就去吧,干好了,你是我的人;干不好,可别指着本太子保你。

太子:还有完没完?说完了赶紧走。

太子:得得得,你少说两句,我耳根子清静。

想想四爷多不容易,做点实事,即得防着八爷党,又得哄着太子爷。

往往真正做实事的都是别人的眼中钉。

因为你妨碍了别人的好事,或者仅仅是显出了别人的不干事,这就是你的错。

四爷奉旨下江南筹款筹粮,救济灾民。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河南、山东多处河堤决口,淹没田土房屋无数,尸横遍野。

老百姓穷得只剩下自身可卖,只为给家人买口棺材。

在这种情况下,当官的脑袋里想的却是升官发财。

那仁伯安上面的大老虎又是谁呢?

对,就是掌管户部的八爷党们。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想到《人名的名义》中山水集团和大风厂纠纷,利益集团为了大风厂价值10亿的地皮,置工人的权益于不顾,强拆工厂,巧取豪夺。

历史和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

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八爷党跟四爷党唱起对台戏来。

他们的逻辑是,富户盐商是他们的钱袋子,想从他们的钱袋子里掏钱,就是让他们割肉。

除了关系到钱,还关系到权。

圣眷(帝王的宠眷)才是老八最最看重的东西。

八阿哥还是想要个贤名,不想做得太难看。

可两个同党并不这么想,在他们眼里老百姓的死活,远远不如党争重要。

不让对方得好,就是己方赢了一场。

其心可诛啊!

《雍正王朝》第二件大事是清理国库亏空,国库亏空高达一千二百万两白银,都是被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给借去了。

弄得泱泱大国一次大水就拿不出钱来。

康熙决定追讨欠款。

江南赈灾办得好,康熙封胤禛为雍郡王,这可是众皇子中的第一个王。

别的皇子愤愤不平,那小眼神飞得,恨不得用眼皮夹死胤禛。

九阿哥、十阿哥:抢了我们一百万两银子,又得了个王位,扎心呢!

八阿哥:又便宜他老四了。可我这怎么这么眼热呢。

这次康熙爷说了,你们也不用眼热,接下来这个差事办得好,我直接封他个亲王!

你们看着谁接了吧。

这个差事哪是好办的,当时所有的官员都在户部有欠款。

别人借了你不借,你就是不合群。

为了避免被人指不合群,竟有人借了一两银子。

好人缘的八爷是大家众望所归的“收欠”人员,可他自然不会去干这个得罪人的活。

八爷想的不是让国库充盈,为父皇分忧,他评估风险,计算得失,考虑操作难度之后,下了决定:

不但不接,还将自己掌管户部之职也辞了,也就是说,他撂挑子了。

《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书记的形象跟八王爷颇有几分相似,外形儒雅,城府极深,贪恋权力又不作为。

这样的领导放眼古今,比比皆是。

急得火上房的,除了大臣们还有那位扶不起来的太子爷。

他气急败坏,无计可施,因为他欠了国库五十万两银子。

手下净给他出馊主意的人又给他出了一计:

让四阿哥接这个差事。

四阿哥在太子爷这就是个工具,难事急事,让他去办,办好了自己举荐有功,办不好,千万别拖累我。

就这样办着办着,雍正在康熙的眼里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能担起江山社稷的重任。

相对于太子、八爷党,四爷才是心怀天下的那一个。

有人为国为民不惜当冷面王做孤臣,也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可以用钱来换。

太子为了补上亏空,拿钱作价,卖官鬻爵。

《人民的名义》里也是一样,高育良的省委常委是批了赵瑞龙的美食城换来的。

祁同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他妻子梁璐的话讲:

他们村的野狗都快被他弄到公安局当警犬去了!

胤禛一件差一件差地办下去,最终登上了帝位。

心里有国有民的人,才配得上一国之君的位子。

心怀天下者,方能治世济民。

历史上的雍正的确是个好皇帝,他改革吏制,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他辞世时,国库里存银五千万两。

没有他在位的一十三年,就不会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他勤政为民,履行节俭,因此民众才说:

“天下万苦人最苦,人最苦的是雍正。”

雍正对贪官污吏的整治是很严厉的。

历史上但凡有点心的皇帝就想改革吏治,但只有雍正做到了。

因此史学家说,他为大清续命百年。

这样一位为中国历史作出卓越贡献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就累死了。

却背了二百多年的恶名,说他谋父逼母、诛兄屠弟、阴谋篡位等,共有十大罪状。

得罪了读书人,就怪不得他们不说你好话。

多亏《雍正王朝》这部剧,为雍正作了强大的辩解,彻底为雍正正名,改变了野史的不公正说法。

这部剧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四爷突然爆火。

随后关于四爷的各类文学影视作品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大家熟知的有《甄嬛传》、《宫》、《步步惊心》等。

万万没想到,四爷在两百年后,又在清穿文里活了过来。

关于雍正的故事也越来越受欢迎,连他的御批都跟着走红。

看《人民的名义》,回顾雍正皇帝,或升斗小民,或一国之君,苟利社稷,不过粉身碎骨而已。

只要存了这样的信念,人们就会记得他。

这样的雍正,你爱上了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