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电影八百的得与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69更新:2023-03-22 05:03:31

电影《八百》,从电影技术上来说,着实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进步。战争的场景做得太震撼太真实,大片感扑面而来。

从爱国情怀来说,也是激励民族自信心的影片。从此,去上海的旅游目的地,又多了一个四行仓库作选择。

尤其在新冠疫情,影院经历了几个月的封闭后,这样燃的热血片,提升票房,也提升人们的热情,或许还有对未来的那么一点信心。

这是一个根据历史史实改编的故事。

故事背景:1937年淞沪抗争爆发,继承了清末贫弱交加遗产的民国,哪里是日本人的对手?当时的外交官顾维钧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开会,希望在会上向西方列强争取舆论支持和物质帮助。因为大部队已经撤离上海,如果全部撤走,就没有跟人家要求援助的底气,故留下一支部队继续抵抗数以万计的日军。

留下这支部队的初衷有“作秀”性质,谢晋元带领留下的400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的“八百壮士”,进行的是结结实实顽强的抵抗。电影里面,日本人开着坦克,躲在钢板后埋炸药,企图爆破仓库。陈树生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下去,跟日本人同归于尽,是真事。

唐艺昕饰演的童子军杨惠敏,寅夜冒险从苏州河对面送国旗到仓库,也是真实的。

“八百壮士”的坚守,打破了日本人“三天攻下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的妄想,的的确确鼓舞了人心,中国人在节节败退中看到了希望,“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谢晋元谢副团长,广东蕉岭人。家贫,勤学,考上了培养“文状元”的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受孙中山先生和的影响,转而投身黄埔军校,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

“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必与敌周旋到底”,这是谢将军当时写给某团体的信,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八百壮士”坚守的时候,跟对面租界内的民众有消息来往,彼此鼓舞互相激励,但不可能有这么多戏剧性的场面。

拿日本战俘做靶子的桥段,就有点扯了。既不尊重历史,也不符合国际法。当时的情形下,中国人不太可能这么做,徒留把柄,跟留下部队坚守的意图也不符合啊。

就当看戏了,毕竟电影不能当历史看。

结尾过桥,也看得人稀里糊涂。谢晋元将军(死后追授少将军衔)刚刚建立的形象,一下子又模糊起来。到底是怎样指挥的,要全力过桥不恋战,还是要还击啊?没看明白。

补充一点电影里没讲到的部分,就是过桥以后的历史。

他们确实被要求缴械,变成赤手空拳,然后被软禁了,安置在“孤军营”。除了做饭的四把菜刀,没有任何利器。当时还有三百多人,出操、训练,军人的纪律、该做的不能少,甚至要学习文化知识。

他们靠社会各界资助、国府军政部拨款生活,有时也有手工生产的收入。

只是没有自由,不准离开,更无法回到原来的部队。

忍辱负重,对军人是莫大的煎熬。

四年,有人受不住,跟外面的人(大概率是汪精卫的人)勾搭上。趁着早上训练没有防备,有四个士兵出其不意地刺杀了谢团长。

1941年4月24日,英雄享年37岁。

电影里有个“小湖北”,孤军,多数是湖北籍。这些剩下的士兵,有的被送到日本人的太平洋战俘营。

写下《台湾史记》的蔡正元揭露了一段历史,就是他们被交由台湾籍的日本兵看守。为表忠心,台籍日本兵虐待这些战俘,比日本人更狠,这些守卫四行仓库的英雄,活下来的不到20人。战后有100多名台籍日本兵因虐待战俘被判死刑。

还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的,找到了谢团长夫人,谢夫人以遗孀身份,托人帮他们安排工作。谢团长的小儿子谢继民先生,跟他们每个人交谈,详细询问过去的那段历史,让许多历史细节和真相得以保留。

预计谢继民先生《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将会热销。

四行仓库保卫战和孤军营的故事,电视化的概率很高啊,期待一部更还原历史的影视作品出现。这样的故事,不用太过艺术化的加工,已经足够动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