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十四是什么意思「十四南宫山人的电影情结」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06更新:2023-03-22 09:24:47

川黔线通车后,为了丰富遵义南宫山地区铁路职工家属的业余文化生活,1965年,贵阳铁路分局成立了电影(放映)队,隶属分局工会管。1984年,更名为电影电视队。1988年,更名为电化教育站。

同学的父亲邓叔叔是南宫山的电影放映员,他说:那个时候真辛苦啊!只要有了片子,放映队两三人一组,就要下到各个车站放电影,每条线走完得半个多月,甚至更多。放映机、电影的胶片也得自己背。放映任务一来,就要大包小包扛着,赶火车往各个铁路站点上跑。川黔线刚通时,还有很多车站连电都没通,去放电影,除了要带放映机、影片、幕布、还要带发电机。到了放映地要自己挂幕布,有电的车站还好点,电源线接上就行(电源线可不是普通家用的电源线,而是可以带动放映机的小电缆,很沉,有好几十米)没电的站,还要自己发电。当然,有时候也遇到热心的观众,他会帮你手摇发电机供电,大家可以把电影看完。一个月至少要出差放映二十多天,场次不限,不分白天和夜晚,只要有职工要求,休息室、候车室、露天都是当时放映员的工作地。这种比体内劳动还艰辛的放映工作,直到凯里、遵义、六盘水等地的铁路俱乐部建好后才得到改进。

南宫山铁路地区在60年代中后期的初创时期,人还不是很多,业余生活也就有些枯燥,特别是晚上,除了南宫山机务、车务、电务、医院、铁中铁小等几个单位的篮球赛外,就是看电影。南宫山最早放露天电影是在遵义电务段边上的球场,由于没有多少娱乐活动,也没什么地方可去,那时不兴打麻将,扑克牌可以玩,但不能来真的(带彩),所以只能变着法的自寻其乐。

说起这个自寻其乐的方法,网名为“老田”的遵义机务段退休老职工说:就是南宫山灯光球场看电影的时候广播找人。

分局电影队经常来地区灯光球场放电影,在电影机换片之时经常出现广播找人的情况。“谁谁谁,到放映机这里来,有人找你”,“谁谁谁,叫班了,凌晨2点06分,****次列车”,本来是很正常的。可南宫山地区的职工却把它当作了自寻其乐的好机会,有一次广播找人:

“机务段的刘二虎你爱人喊你赶快回去”,语音未落,刹时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大叫起来,“谁他妈的乱写,老子的婆娘在四川呢!!!”

他不喊没事,可他一喊,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刘二虎,搞的全场哄堂大笑。

再比如有一次广播找人,“机务段的田孝一你爱人来了赶快回去开门”,我听到后一声不吭稳住了,现场虽然有笑声但声音不大,到第二天上班时,机务段的同事开始和我开玩笑了,都知道我还没谈对象呢,那来的爱人啊。

由于是露天放映,看电影就很择天气。夏天还好,微风徐徐,就是尖嘴蚊特别多,一场电影看完,身上总的有些“红包”带回家。那是也有风油精之类的药,但我们基本不用,自己或者就是父母的口水抹在叮咬处,自然就好了。

冬天看电影的次数不是很多,但也有那么几次。冬天看电影就得往中间挤,千万不能站在外围,特别是风口处。

最扫兴的是阴雨天通知了晚上有电影,去灯光球场一看,电影放映机没有摆出来,喔豁,又不放咯。又得从南宫山遗憾的走回元宝山。

最惊喜的是当走到大上坡的时候,又听见灯光球场的音乐声响起,那就是信号,说明电影还是要放,立马又赶回去,生怕看不见电影的开头部分。

灯光球场的露天电影结束1981年,这年,遵义地区(南宫山)俱乐部建成了,俱乐部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座席1000个。我们终于结束了看露天电影的历史,同时,也就结束了不花钱看电影的历史,俱乐部看电影开始要买票,刚开始时大概一角钱一张。后来涨到两角,五角,1988年我离开南宫山外出读书时,南宫山俱乐部看镭射电影,好像就是五角钱一场。经常是偌大的俱乐部,就几个人坐在里面看。

在那个物质精神都很贫乏的年代,能看场电影确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朋友之间相聚,男女“耍朋友”,看电影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种必要的公关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有这段经历!!!

到了八十年代,国产电影大量上映,比如,《刘三姐》、《洪湖赤卫队》、《三笑》、《阿诗玛》、《五朵金花》等等,大家看过都不止一遍,有些看了三四遍,以至于电影里对白、歌曲都耳熟能详,看完电影回家,就有人走路时,就可以曲不离口。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电影院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在那逝去的岁月里,电影曾带给我们无以复加的欢乐。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