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 度「今年所有的大尺度新片它玩得最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2更新:2023-03-22 11:09:48

达米恩·查泽雷是当今世界影坛最被看好的八零后导演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处女作便以《爆裂鼓手》惊艳开场,之后又凭借《爱乐之城》名扬四海,不到四十岁,查泽雷就已经拿过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且两度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

到了前作《登月第一人》,虽然他更私人化的表达使得影片影响力有限,口碑争议较大,但依然没有人能否认他的才华无限。新片《巴比伦》,更是从立项伊始便引人期待。

布拉特·皮特和玛格特·罗比的名字出现在演员表里,对很多影迷来说,就意味着不能不看。天才导演搭配强大卡司,怎么看都是冲奥的种子选手。然而,《巴比伦》上映之后,口碑却争议巨大,入围了奥斯卡提名,却只是两项小奖,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大奖全都不沾边。查泽雷失手了吗?我看完电影之后,只想说,这是部很挑观众的电影,它非常独特,玩得很嗨,甚至可能嗨过了头。喜欢它的人会非常喜欢,讨厌它的人也会非常讨厌。先说题材。《巴比伦》的剧情简介大抵就会劝退不少非深度影迷的普通观众。

“本片聚焦于1920年代的早期好莱坞,电影工业从默片发展到有声电影时代的过渡时期·······”

不是每个人都有“迷影情节”,或者坦白说,迷影只是小众狂欢。

但本质上,对大部分观众而言,电影只是消遣、调剂、娱乐,而恰恰“迷影”在多数情况下都对应的是探究、致敬、乏味,所以也难怪观众会对此类电影不感冒。

比如两年前大卫·芬奇的黑白电影,致敬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曼克》,影评人群体喜欢度达到83%,可到了大众眼中这个数据只有60%。

《巴比伦》属于迷影类的影片,但它的呈现效果却是如此娱乐。

看似乏味的剧情简介之下所暗藏的,是一部故事线清晰、充斥着禁忌元素、表面癫狂内里悲伤,188分钟的时长也让人看得有滋有味的电影。

电影开场不过三分钟,《巴比伦》就彰显了它“独特”的气质。

一个工人被要求去运一匹马,到了目的地,让对方签字时,逗趣的来了。

一匹马?不,是一头大象。

工人胖哥还以为“大象”的意思是这马很强壮。

对方再次确认,不,我是说要运一头大象,接着镜头一转,真是头大象。

胖哥气急,我的车是用来拉马的!但最终还是屈服在金钱的力量下。

紧接着全片第一个高能场面来袭,汽车绳子崩断,几人在推车的途中,大象怕他们热,贴心地为他们下了一场“雨”。

只能说,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大象是要运到一场好莱坞名流的宴会上表演。宴会场上,又是一幕接一幕的名场面,涉及尺度原因,这里就不便放图了。

不单是少儿不宜的限制级画面,其中不少戏份不夸张地说成人看了都鸡皮疙瘩骤起。

刻意也好、噱头也罢,必须承认的是短短几分钟《巴比伦》就十足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也是这场宴会,让男女主完成了亮相与邂逅,并在接下里的时间里,通过他们的故事,为观众呈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梦幻、虚伪与迷醉。

前半段,男主从一个打杂的服务员成为执行制片人,女主从籍籍无名的素人成为默片时代的大明星。

整个前半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一群人对电影的推崇、对电影的热爱,处处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

更关键的在于,从业者们将电影区别于百老汇的歌剧,他们力争让电影成为平民的艺术。

尤其前半段有两场戏让我难忘,一场是女主玛格特·罗比扮演的内莉的第一场试片,贡献了影后级的演技。

另一场则是大场景,用镜头的调度全景呈现当年如日中天的好莱坞电影片场有多神奇。

以此为奠基,才能让观众明白并相信,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之后才迎来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影片冲突的产生、故事的转变,源于有声电影的出现。

内莉因嗓音原因,难以实现从默片转向有声电影,名气一落千丈。

与她相同命运的,还有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克。

杰克此前是好莱坞炽手可热的默片时代大明星,可有声电影来临,难以承受巨变的他,逐渐成了观众的“笑柄”。

与两人情况比较相似的,观众较为熟悉的,应该要属导演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2011年的电影《艺术家》中的男主乔治。

(电影《艺术家》剧照)

放在旁人眼中,这种事非常好理解,时代变迁,新人换旧人,他们就是过气了。

可放在他们自己身上,却是很难接受这种变化。

影片进入后半段,基调一转此前的癫狂而转为悲伤,每个角色身上都透露着被时代抛弃的无助感。

角色的无助,于荧幕外的观众来说,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大概便是怀念。

尚且在时代洪流中向前的我们都总喜欢怀念过去,更何况被时代落下的他们,自然也都在怀念曾经。

曾经自信张扬的内莉,如今被酒精与毒品、赌债掏空了身体。看着舞动的人群,她怎能不怀念曾经的自己。

杰克的老友在又一次被情所伤后自杀身亡,杰克一生女性伴侣无数,可挚友就这一个。自老友走后,他始终在怀念,彼时站在好莱坞金字塔尖的他如今江河日下,他怀念的是老友,更怀念的是他们过去的日子。

至于男主曼纽尔,他更像是一面窗户,带着观众去领略这一场繁华与没落。

曼纽尔在片中是唯一以爱情戏为核心的角色,他爱的正是内莉,他可以为内莉付出一切。

内莉堕落之后惹上赌债、招惹黑帮,跪着哭着求曼纽尔的时候,影片来了一幕闪回,出现在他脑海中的是,是他第一次见到内莉时的样子。

观众看到这也懂了,他一直爱的是当初的那个生命力旺盛到要溢出来的内莉。

还有出走欧洲的华裔演员马菲,还有选择回到小餐馆演出的黑人演奏家西德尼······

时代巨变来临,有的人选择摆烂,有的人仍在坚持,有的人则另辟蹊径。

个人终究拗不过时代,我们总得向前。

看开的人,如曼纽尔、如马菲、如西德尼,他们都有了新生活。

看不开的人,如内莉、如杰克,迎接他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让我尤其触动的还是杰克。

“没有人想掉队,但是一百年后,当你我都不在人世,当有人在影片中放映你的镜头时你又会活过来。在未来五十年出生的孩子,会偶然发现你在屏幕上闪烁,然后感觉自己与你如朋友般似曾相识,尽管在他出生之前你已经过世。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你将与天使魂灵共度永生。”

我满以为作家的解释会让杰克释怀,可没曾想他最终还是走向了绝路。

最后那天晚上,他幸运地遇到了老朋友马菲,向她述说着对过去的缅怀,以及对此生的无憾。

话语间,尽是感伤。

影片中的他们被好莱坞有声电影抛弃,生活中的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又会被什么抛弃?

你不可能永远追逐得上奔流时代的步伐,我们总该学会在某一刻坦然接受被遗落的命运。

这份悲伤,切实透过《巴比伦》传递到了观众身上。

在电影的最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通过快速剪辑用一幕幕影史名场面向观众展现了电影的发展,这该是全片最迷影的环节,此时看在眼中,倒是多了几分不同的韵味。

电影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却仍要继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