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十五六种语言喜欢的作品都要重新译一遍变成自己的译作你了解这样的巴金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40更新:2023-03-22 11:56:49

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巴金自谦自己不是文学家,也不是翻译家。他写文章、发表作品,是因为有话要说。他对于翻译的作品有自己的选择:“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想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作品。”“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去打动更多人的心。”

今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划,浙江文艺出版社与草鹭文化合作推出的全新版《巴金译文集》精选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作品。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在绝版二十余年之后重新与读者见面,再次把深深影响过巴金先生的作家作品带到读者的面前。5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陈思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陈子善,复旦大学教授、作家王宏图和巴金故居副馆长周立民齐聚思南读书会,为读者解析《巴金译文集》背后的故事。

“巴金是非常多面的,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翻译家。巴金从事翻译的时间可能比写作还要早,而且数量相当之大。”陈思和介绍,巴金懂十几种语言,这是在中国当代作家里非常少。他曾问过巴金先生的儿子、与他同伴的李小棠,“你爸爸到底懂多少种语言?”李小棠回答,十五六种。“巴金先生是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毕业的,后来到法国留学,学了法语。他也是中国世界语水平最高的人之一,通过世界语又接触了很多其他语言,俄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等都学过。巴金懂的语言特别多,而且翻译量与创作量几乎是同等的,这是他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巴金先生搞翻译与创作的动机是一样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所以他翻译的作品,大多数也与他的理想接近。比如俄罗斯文学中,他比较喜欢屠格涅夫,但没有专门翻译过托尔斯泰,主要译的是高尔基、屠格涅夫,就可以看出巴金十分明显的选择,他选的都是特别反抗的、革命的、斗争的作品。”陈思和介绍,在巴金的译作中,有一部可谓是他的启蒙读物,那就是《夜未央》。巴金曾评价《夜未央》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使他看见了在另一个国度里一代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奋斗之大悲剧。此次新版《巴金译文集》将《夜未央》与克鲁泡特金的名篇《告青年》集成在一起,“按照巴金的家庭出身,他走的人生道路不会是后来那一条,正是这两本书的启蒙改变了他的梦想,使他有了人生另外的选择”。

“巴金的藏书量非常惊人,阅读量也非常大,可以说,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史就在他的藏书室里。”陈子善说,巴金有丰富的阅读视野,而他选择翻译的作品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从研究角度来说,这是值得深入的。“巴金的翻译和他的创作不是对抗的,而是相融的。对巴金的认识如果局限于他的创作,那是远远不够的。对巴金的研究,如果忽视了翻译,也是一种严重缺漏。”“巴金的译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尽管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一本,但这些译作塑造了中国新文学的进程,甚至这些翻译句式都融汇到了汉语中,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而言,巴金等人的翻译不是简单的介绍外国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国新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王宏图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