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电影就是关于时间和空间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34更新:2023-03-22 12:09:38

标题是著名导演李云波说的,他用这句话表明:尽管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但本质上,它属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电影创作人经常秉承一个原则:能够用画面说清楚的事情就不必使用对白,因为图像才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这能很好的说明为什么默片时代的一些影片能够成为经典。因此,看电影不单止是听懂对白,通过理解能带来更深刻记忆的图像,才能看懂。

空间是作为电影最重要的视觉符号存在的,电影都会有自己的空间背景,用以烘托故事的主题和氛围,所以,导演不会随便找拍摄场地,以免形成空间错位,削弱观众感受或无从感受。比如《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出现的巨大的沙尘暴、无边无际的沙漠、以及诡谲的沼泽就让主题在空间上得以升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将时间划分为两种:一是钟表度量的时间,用于科学使用,他称之为空间化的时间;另一类是直觉体验的时间,叫作"绵延"。他认为前者是抽象的幻觉,后者是唯一的实在。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最先提出电影是一门时间艺术,他将电影时间细分为三种:剧情的叙事展示时间、电影本身的放映时间和观众观看影片后产生的延续时间,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观众观看影片后产生的延续时间。

贝拉·巴拉兹的理论完美契合了柏格森关于时间的认知:电影是影像叙事,对于影像叙事来说,最重要的是节奏,节奏无法像时间一样用钟表度量出来,其通过叙事的时间与运动的画面相互配合呈现,让“抽象的幻觉”变为直觉体验的“绵延”。

电影诞生之初深受同属时间叙事的戏剧的影响,法国导演梅里爱最先把戏剧美学注入电影中,他在《月球旅行记》中,用三十个固定视觉将影片分为三十个场景,就是为了带给观众剧场中看戏的感受。后来,拍摄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的格里菲斯,把电影叙事的着眼点放在时空结构上,确立“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最小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

贝拉·巴拉兹口中的叙事展示时间也就是非纪录性影片时间,说白点就是电影中的故事时间是可以通过后期剪辑重新编排的,其从镜头片段上可分为定格时间、升格和降格时间、一般纪录时间。

定格(也称静帧)是让电影时间暂时静止的一种屏幕表现方式,能很好地主观化流露人物心态,升格时间就是用升格镜头扩展影片的实际时间,用夸大的手法突出表现氛围、情绪等,比如《黑客帝国》经典的尼奥躲子弹的镜头。

降格跟升格相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快镜头”,通过快速动作表达紧张或喜剧效果。镜头一般纪录时间意指长镜头,比如在第92届奥斯卡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1917》,就是通过长镜头的表达方式把观众沉浸入电影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因此,拍电影就如同导演用镜头雕刻时光,去凝练已经流逝、正在发生或尚未拥有的时间,对时间的控制,就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人们通过电影编织成一个“可以掌控时间的梦”,在这个梦里,你看不到时针、分针的运转、听不到滴答声,却在感受节奏的变化、剧情中的张弛中,真实感知时间的流逝。

所谓线性叙事是指在线性思维的基础上,把人物、场景、情节等元素通过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推动叙事发展。但线性叙事并不意味着完全遵从顺时发展的时间,其会有一定的倒叙、插叙甚至回忆,但这都是不动摇顺时性的前提下发生的。比如,《教父》就是线性叙事的经典。

最早的消解线性电影就是上面提到的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其表现核心集中在通过不同时期的四个故事并置、交织发展去体现导演的“不宽容理念”。

1941年,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公民凯恩》更是将多线叙事发挥到了极致,影片有多达七个的叙述视点,导演奥森·威尔斯用多视点和闪回重合的方法,让凯恩的生活用拼图方式得以重现。这种多视觉的结构模式打破了顺时的时间度,让故事片段化和“时间错乱化”。

非线性叙事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三种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不连贯、偶发和非顺时的片断性叙事;具有散点透视综合效果的散点性叙事;“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模式。

当然,电影拥有剪辑、特效的手段也可让未来成为当下,去表达导演或对未来社会、或对深邃宇宙的追求、向往和理念。

微观的时间,并不如科幻片中表现得那么宏大,前面提到的定格、降格、升格镜头去夸大、缩短电影时间进程就是微观时间。

格里菲斯通过《党同伐异》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影技术-平行剪辑。后来,“最后一分钟营救”被好莱坞发扬光大,拍出了像《生死时速》、将多线叙述手法和海陆空三种视角交互穿插的《敦刻尔克》等经典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主题都是“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艰巨的任务”。时间紧迫并且不可逆,不能完成就意味着灾难性后果,两者相互冲突和矛盾。

也许“最后一分钟营救”太紧俏,发展到最后跟穿越混合使用,诞生出类似《源代码》这种影片:在有限的八分钟时间里,主角必须“脑波原代码”的秘密任务。

《盗梦空间》最后陀螺旋转的画面,仿佛凝固了时间。

当然,把“最后一分钟营救”运用得最极致的还是诺兰,在《盗梦空间》中把时间和任务的紧迫融入进几层按照不同速度来流逝的梦境。

客观存在的钟表度量的时间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时,产生了电影时间。

电影是一道运用时间的考题,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如是说。一部影片可以没有色彩,没有声音,没有剪辑,但绝不会没有时间的流动。

而理解了电影时间,也就理解了电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