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拔哥阅读(永远的拔哥阅读答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8更新:2023-03-22 15:22:14

上点年纪的人,如果到广西东兰县,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一部电影,《拔哥的故事》。这部电影,是一九七九年全国放映的电影。如今在网上找来看的话,图像已经有不同程度地模糊失真。

(《拔哥的故事》上、下集

剧情介绍

1915年,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韦拔群为寻找挽救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桂林政法学堂弃学出游。他目睹了社会的腐败,跋山涉水返回家乡。韦拔群偷卖了家中的几头大牛,凑够路费,串联了陈达、铁民等百名家乡子弟,打着"护国讨袁,应募出征"的大旗,告别乡亲们去投军。

"五四运动"爆发,韦拔群离开贵州讲武堂来到重庆任上尉参谋。军府大厅里,将军指着"拥护社会革命,提倡改革军制"署名"愤不平"的标语下令侦察。密探混进军官宿舍,发现正在慷慨陈词的"愤不平"正是韦拔群,阔别已久的陈达、铁民来找韦拔群,拔群让他们联络人,准备拉队伍自己干。跟踪的密探把拔群的情况报告将军。当将军下令去抓拔群时,他早已在别的军官掩护下离开了。

在黔桂边界的茶馆里,马少魁劝拔群同他一起到广州投奔国民党新军,而拔群却决定自己回家乡干,拔群回到武篆,看到名目繁多的征税告示,愤怒地撕毁了"团防捐"告示,号召群众起来抗捐。韦拔群和同盟会员在银海洲举行结拜仪式,陈达的妹妹秀梅也赶来参加。东兰县伪团总韦龙甫、社八带领团丁到武篆抓人、抢动,同盟会员得到黄榜巍的报告,与韦拔群一道奔往武篆救援。但此时的武篆已是一片狼藉。韦拔群满腔义愤,率众攻打杜八大院。在韦拔群的部署和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民众队伍开向东兰县城,清算韦龙甫。韦拔群带领浩浩荡荡的农民群众,举着"广西不得了"的大旗,攻打东兰县城,找大士豪韦龙甫算帐。但韦龙甫勾结当地驻军,未经组织训练的农民队伍遭到失败。

韦拔群从失败中看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此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几瘩战斗,黄榜巍、陈达相继牺牲。组织起来的农民队伍被打散,起义受到挫折。负伤的韦拔群从陈涛寄来的《广州国民日报》上,看到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从痛苦中重新振作旰来。不久,经陈涛介绍,韦拔群来到广州寻求救国真理。在这里,韦拔群认识了共产党员覃风,覃风介绍韦拔群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里,韦拔群受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里,韦拔群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教导,明白了如果没有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光靠旧军阀、旧军队和少数人的结盟起事都不能实现革命理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抑制不住满腔的激动,提前回到广西。韦拔群变卖家产,在自己的家乡东兰武篆的岩洞里,办起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农会,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对土豪劣绅展开斗争。后来,党派陈涛回东兰协助拔群工作,并介绍他加入共产党。

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广西反动当局坐卧不安。他们推举韦拔群做东兰县参议长,企图以些为诱饵搞垮农讲所,遭到韦拔群的拒绝。此时,立场坚定的韦拔群已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指挥农民自卫军,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解放了东兰县城,建立了红色政权。)

以上就是长达三个小时,分为上、下集放映的《拔哥的故事》剧情介绍。

在《拔哥的故事》剧情结束之后的岁月里,拔哥的故事仍在艰苦斗争中上演着。

1929年的夏天,邓小平以中央代表身份率一批共产党人到南宁,对当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做统战工作并取得其信任,一批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安排到广西军政部门任职。

张云逸等我党干部在广西教导总队、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掌握了领导权,对反动的旧军官加以调整,大量招收工人、农民和学生参军,对士兵群众开展革命思想教育,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使之成为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右江农民武装斗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上世纪20年代初,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就开始在右江地区组织开展农运,并开办了讲习所。

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1929年12月11日,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之际,广西前委宣布百色起义,成立了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雷经天任政府主席。

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又领导在共产党影响下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举行龙州起义,成立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全军分两个纵队,2000多人。邓小平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

1930年4月5日,当时的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来到东兰的武篆,与率部驻扎在这里的韦拔群相见。

邓小平和张云逸选择在右江举行百色起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韦拔群等领导的农民运动武装为基础。

如今百色市田东县、平果县等地,还保留着红七军当年在深山之中所建的兵工厂、战地医疗站、战壕等遗址。

彼时红七军数量有7000多人,达到鼎盛阶段。

1930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踏上了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的漫漫长路。

其间,红七军游击桂黔湘边、转战桂湘粤边、驰骋湘赣边区,与桂、黔、湘、粤、赣等国民党正规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战斗100余次,遭受重大损失,但也展现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锤炼出百折不挠的红色军魂。

新中国成立后,有20位原红七军、红八军干部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4名、少将13名,并最终走出22位省部级干部。

红七军主力出征之时,作为此前农军领袖的韦拔群无私地输送了自己率领的精兵强将,无怨无悔地接受留守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红七军主力北上之前部队被改编为3个师,其中十九师、二十师远征,韦拔群带着二十一师的番号和几十个老弱战士,留在右江地区继续扩建部队、建设根据地。

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的有效组织发动下,二十一师很快组建起3000多人的队伍。1931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二十一师改番号为红军独立第三师(又称右江独立师)。

当时,有着“钢军”称号的新桂系军队和民团不停地“清乡”“围剿”,长年累月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留守部队顽强地开展了3次反“围剿”,战斗非常惨烈。

在凤山恒里岩据点,1个连的红军、赤卫军为保护县苏维埃政府和千余名在此避难的群众,坚持了近一年的反围攻战斗,最终因弹尽粮绝岩洞失守,300多名战士和群众壮烈牺牲。

为保存党的骨干力量,黄松坚、黄举平、黄大权等数十名干部奉命分两路到黔桂边和右江下游开辟游击新战场,韦拔群、陈洪涛则坚守西山。

为消灭革命力量,敌人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缩网收鱼”策略,除了继续采取杀光、烧光、抢光、铲光的“血洗政策”外,还断绝群众对红军的接济和联系。韦拔群和陈洪涛带领队伍转战在错杂的丛林中,以野菜充饥,以岩洞栖身。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将士们仍然坚持与敌人周旋,韦拔群创作《革命到底歌》鼓舞斗志,“今日处恶境,但相信,雾散天会晴”。他还把3个儿子的名字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表示革命决心。

敌军在西山搜不到红军领导人,又增加悬赏收买叛徒,不少革命者因此被捕遇害。

1932年10月,重病昏睡中的韦拔群被叛徒韦昂杀害,时年38岁。

红七军走出的名将。

第一名,开国大将张云逸,担任过新四军副军长,广西省委书记,省长等职务。第二名,开国上将韦国清,担任过三野第十兵团政委,广西省长,广东省委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第三名,开国上将李天佑,担任过四野一纵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第四名,开国中将莫文骅,担任过四野13兵团政委,装甲兵政委等职务。第五名,开国中将冼恒汉,担任过一野一纵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政委等职。第六名,开国中将韦杰,担任过二野六纵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