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啥意思「驴得水羞辱一个荡妇会让人觉得自己很伟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42更新:2023-03-22 17:30:21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驴得水》,这是一部话剧改编的电影。2016年上映的时候成为现象级的大热门,媒体讨论非常多,但票房其实并不高,只有不到2亿,相比开心麻花其它的电影差距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驴得水》讲了个什么故事。

时间设定在1942年,中国西北高原某个贫困地区。孙校长带着几个青年教师来此地办了一个实验小学,立志改变中国农民的贪、愚、弱、私。

但学校所在地严重缺水,他们需要养一头驴给学校拉水,但教育部没有这笔经费,校长就虚报了一个教师名额“吕得水”。

本来说好的,驴得水老师的工资必须转款专用,但实际大家都在这笔钱里占了些小便宜。孙校长的小女儿孙佳,每天都赶着驴来回20里山路给学校打水,但她本人非常反对虚报名额吃空饷这种做法,是一个单纯正直的孩子。

那么其他几位老师呢?周铁男性格冲动,遇事不爱动脑筋,原来上大学的时候打过系主任。

裴魁山比较有城府,但据说在原学校采购教具的时候,有吃回扣的污点,被记录在案。

张一曼崇尚性自由,原来在大城市就放荡不羁,名声很不好。

只有孙校长为人宽厚,热爱教育事业,但虚报名额吃空饷却是他的主意。

某一天学校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说是教育部派了特派员来学校视察工作,而且特别说明要五位老师都在场,校长怀疑是教育部起了疑心。因为地处偏僻,电报送来耽误了时间,特派员第二天就要到了。校长情急之下就想了个权宜之计,让孙佳带回来修铃铛的铜匠假扮一下吕得水老师。

这铜匠老实巴交其实是个语言天才,张一曼教他几句英语他一下子就学会了,洗了澡剪了头换身衣服,看起来还真像个知识分子。特派员来了之后,装腔作势一定要听吕得水老师讲课,但他本人其实一句英语都听不懂,铜匠用蒙古语念了一通歌词,张一曼谎称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特派员大为欢喜,声称他要找的农村教育家就是吕得水了。以后吕得水老师每个月都可以领到,美国教育家罗斯捐赠的三万法币,众人皆大欢喜。

事情快要蒙过去了,特派员走之前需要吕得水老师照张相,但铜匠死活不肯照,说照相会短命。张一曼就想了个奇招,用身体“睡服”铜匠,铜匠其实是有老婆的,这就埋下了祸根。第二天铜匠老老实实照了相,送走了特派员之后,他自己却不肯走了。这一夜情惹得铜匠不知所措,张一曼又剪了一绺头发送给他作纪念,算是把铜匠给哄走了。

张一曼任性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曾经爱她的魁山老师,从此之后他就像是变了个人。那笔钱发下来之后,裴魁山坚决不同意用于扩建教室,而是坚持要之前说好的每月三千块奖金,他甚至大夏天的穿一身貂皮大衣。

两个月之后,铜匠的老婆找上门来了,说这两个月铜匠有了很大的变化,成天都不干活只是拿着各种书翻来翻去,晚上就变着花样折腾老婆,昨天还咬她耳朵了,铜匠老婆严重怀疑是哪个坏女人教坏了老公。

张一曼听着这些忍不住只想笑,但她断然不敢承认是自己干的好事。铜匠老婆正闹着呢,特派员又带着美国教育家来了学校,说话间已经到了山下。

事出紧急,校长劝张一曼以大局为重,承认她自己干的坏事。但这种事情一旦承认了哪还能善罢甘休,铜匠老婆冲上来就要打人,原本极怕老婆的铜匠拼死拦着,不惜和老婆翻脸。张一曼看这架势,这不就破坏别人家庭了吗?况且铜匠不走,等会特派员来了事情就戳穿了。于是张一曼又昧着良心把铜匠狠狠的骂了一顿,说在她的心中铜匠就是个牲口,那天就是把他利用了一回而已。铜匠听了之后深受打击,扔下了张一曼之前送的头发,但他并没有跟老婆回家,而是躲在学校里了。

美国人罗斯来了之后有高原反应,在房间里休息,特派员就先给老师们训话。原来罗斯每个月捐赠的是10万法币,而教育部只给了三民小学3万,但特派员让所有老师统一口径,必须承认每月收到的是10万块钱。特派员发现吕得水老师居然又不在,而美国人罗斯是坚持一定要见到吕得水。特派员也明白了,美国人是起了疑心,认为教育部造假骗他的钱。

校长就谎称吕得水老师刚出差,要一个月才能回来,特派员就急了,哪知道吕得水老师突然出现在门口。铜匠之前根本没走,他偷听了众人讨论的事情,知道自己原来扮演的是那么的重要的一个角色,他穿着裴魁山的貂皮大衣就出来了。

特派员一看,这就是救星哪。铜匠被张一曼之前的辱骂伤透了心,大喊着要校长开除张一曼,不然他就走。特派员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又来了个瞎搅和,说张一曼不是骂你了吗?那你也骂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骂她,骂到你满意为止,铜匠表示可以试试。

孙校长和铁男当然也就只是装装样子,但裴魁山可是逮到机会报复张一曼了,他狠狠的骂张一曼就是个荡妇是个婊子,跳起来骂越骂越起劲,校长不得不把他给拉走。但铜匠还不满意,又要众人打她耳光,张一曼自己扇自己,他还不满意,要剪了她的头发,他知道张一曼爱美,最喜欢自己的长发,他恨的就是这头发。孙校长依然以大局为重,亲自动手剪了张一曼的头发,张一曼终于扛不住轮番羞辱,被逼疯了。

铜匠还是不依不饶,周铁男终于喊出了真相,说吕得水老师不过就是个铜匠,真正的吕老师只是一头驴,但这个真相已经不重要了。特派员想的是如何能骗过美国人罗斯,吕得水老师必须是教育家,谁不服就枪毙谁,然后杀驴吃肉。听说要杀驴,孙佳当然就不干了,周铁男也是奋起反抗,特派员指使候警长枪毙周铁男,幸亏是孙校长拦了一下,子弹贴着脸飞过,周铁男也终于吓破了胆,跪地求饶了。

驴当然也就杀了,肉也吃了,铜匠也服了,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大特派员又想了个办法,让吕得水装死,不会英语的教育家可以骗过不会英语的特派员,但绝不可能骗过美国人,只有让他装死,说是在赶回来的路上,因为走得急驴车翻了。但美国人又出幺蛾子,认为是自己的坚持害死了吕老师,他一定要出一万美金抚恤金,还必须亲手交给吕老师的家属。

偏偏孙校长当时虚报名额的时候,说吕得水老师父母双亡举目无亲,那就只有委屈孙佳假扮吕老师的未婚妻。罗斯问孙佳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孙校长又有了私心,他喊着说孙佳想去美国深造,希望罗斯先生带她去美国,听到这话,死了半天的铜匠又弹起来了,他也想去美国。

罗斯气得不行了,裴魁山是用尽了口才,好不容易骗得罗斯相信,吕得水老师死而复生是个奇迹。罗斯就再提议,既然吕得水老师之前就决定要和未婚妻孙佳结婚,那他的一万美元就当做贺礼,希望能参加他们的婚礼。戏演到这个份上,铜匠和孙佳就必须要结婚了,那孙校长当然不能同意了,特派员就把孙校长绑了,威胁孙佳,如果不和铜匠结婚,孙校长性命堪忧。

孙佳只有答应,正举行婚礼的时候,铜匠老婆又闯进来大闹,还抢了侯警长的枪,吓得众人四散奔逃,最后,手枪意外落到了疯疯癫癫的张一曼手上。

一场闹剧终于结束了,特派员被上级调查,三民小学所有的老师也都受到了处分,万幸的是学校依然保留,孙校长依然继续担任校长,但孙佳坚决要走,她要去延安找她的大哥。孙校长组织大家开会的时候才发现不见张一曼,这时一声枪响,张一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驴得水》前半部分是个喜剧,后半部分却是个悲剧。在拍成电影之前有过5年的话剧表演,剧本打磨非常紧凑,也正因为如此,和传统的电影有很大的差别。我们都知道现代主流电影都是以镜头叙事为主体,而戏剧的表演形式决定了,是以台词和表演为叙事的主体。我们会发现所有角色的表演都非常优秀,但电影的场景很单调,镜头也都是大量的定机位长镜头,这当然是题材所决定的。

比如前一篇壹戈分享的《白日焰火》,是一部典型的艺术类电影,剧本其实只有23000多字,有大量的长镜头对白很少。而《驴得水》的故事要简单得多,场景也很少,剧本却有48000多字,所有的戏都是对白堆起来的,这两部电影几乎就是两个极端。

《驴得水》的主题思想和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很直白,全都在台词里说出来了,几乎是直接扔到观众脸上,因此到后半段悲剧上演的时候,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从教育体制到人性之复杂,从知识分子的命运到做人的底线,全都通过一个将错就错越来越错的故事,毫不留情的演绎出来了。

特派员代表的就是民国教育体制的腐朽。

不学无术外行管内行只是其一,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还要利用公权力打压异己,过于嚣张跋扈,就是“脑袋被驴踢了”,最后必然会垮台。

孙校长这个角色演绎的就是做人的底线。

不可否认,他是一个真诚办教育的学者,但一开始虚报名额就是他的主意。他的口头禅是办大事不拘小节,第一次特派员到访之前,众人都主张坦白从宽的时候,也是他一直坚持要顽抗到底。铜匠愚昧坚决不肯照相,张一曼主动睡服铜匠的时候,校长马上默许了。铜匠老婆找上门来闹事的时候,又是他劝说张一曼以大局为重,赶紧想办法送走这个瘟神。最后特派员说都来骂张一曼,他想都没想,直接表示可以可以完全同意。然后亲自下手剪掉张一曼的头发,导致张一曼发疯的还是他。但他从头到尾几乎都是那种被逼无奈的受害人形象,你都不好意思指责他。最后闹剧演完,都戳穿了的时候,他还在庆幸学校保住了,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孙佳却哭着说,“如果过去的就这样过去了,那未来只会更糟”。孙校长就是以办大事不拘小节为由,以良好的初衷为由,一次次降低做人的底线,最后害人害己彻底不可收拾,张一曼的死就是他一只手造成的。看似为人宽厚,实则愚不可及。

裴魁山这个人物的转变最值得警惕。

他曾经大喊“你凭什么以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但这恰恰是他对张一曼所做的事情。他羡慕张一曼的浪漫与自由,以为那是爱情,而且他觉得,我表白了你就必须答应。你放荡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我比你更了解你。当他发现赵一曼抛下她去睡服铜匠的时候,他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我才华横溢的魁山老师居然比不过一个傻傻的铜匠。裴魁山从此变成了一个分毫必争的自私自利者,大夏天穿着貂皮大衣无非就是心灵冷酷空虚。一旦抓到机会可以合法辱骂张一曼的时候,随即尽显丑恶,他根本不曾爱过张一曼,那只是一种自私的占有欲。为什么要警惕裴魁山的这种自私,站在自以为是的道德高点,任意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病态,关键是还不容易发觉,总觉得自己没错。

周铁男一贯虚张声势,表面性烈如火嫉恶如仇,一颗子弹就现了原形。

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面对强权暴力都能视死如归,但突然跪地磕头这种转变太丢人,而且侯警长想要强奸张一曼的时候,他依然抱头求饶,假装没看到,完全丧失了起码的良知。这就是典型的外强中干,周铁男才是一个真正的弱者。

最悲剧的当属张一曼这个角色。

在大城市的时候就因为放荡不羁被人唾弃,来到这个穷乡僻壤她毫无悔意,活得潇洒自由,因此才让裴魁山另眼相看。在张一曼的心中,性是性爱是爱,她就是要那份随意的自由,但这种观念在中华文化里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如果把铜匠和张一曼的性别对换一下,一个城里来的公子哥睡了一个乡下小媳妇,必然是渣男一个。因此花痴张一曼被人记恨也是理所当然,但她万万没想到,铜匠的报复是如此的强烈。

三民小学立志改变中国农民的贪愚弱私,但他们四个老师就是贪愚弱私的典型。有教无类,任何人受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学问大小还在其次。铜匠就是教育失败的后果。在驴子被杀了之后,孙佳哭着祭奠,说是她把人教坏了,最后孙佳走了,镜头给了校门口几个大字“学做人”。但孙佳教的那点知识,远不如张一曼对铜匠的触动大,之后被张一曼辱骂,他是有报复的理由,但得理不饶人,一而再再而三定要至对方于死地,人性之恶不忍直视。

我们开头就说了,《驴得水》的电影票房并不是很高,与它收获的高分评价不相符。壹戈也看过一些负面的评价,基本的原因还是这种戏剧表演的形式,并不能为更多电影消费者所接受,戏剧相对来说是比较小众的。如果去现场看话剧表演,观众眼里看到的始终都是一幅全景,演员的面部特征相对不明显,多少有一种距离感可以思考背后的内涵。而电影将观众带入其中,那些不堪入耳的破口大骂,和那些极度难堪的矛盾冲突,大多以特写的方式砸向观众,容易引起不适。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俄国戏剧家,我想大家都会记得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里的那本书,《演员自我修养》,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史坦尼斯的表演流派简单说就是体验派,演员必须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追求由内而外的真诚表演,就是星爷喊的用心去表演。《驴得水》整体征询了史坦尼斯的表演体系。据说早期的剧本,张一曼这个角色被羞辱之后,是变成了一个很坏的人,类似裴魁山的转变。但演员任素汐和一些观众的反馈,都认为这种转变不符合人物的内心,因此后来改成了发疯,由疯到死,增强了悲剧气氛。

布莱希特是德国戏剧家,壹戈在说姜文电影时,不止一次提到了过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故事讲得正紧张的时候,姜文突然切入旁白说这根本不是真的,这样就强行把观众从戏里拉出来了。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流派的典型特征,演员是一种高于角色控制角色的状态,他不要观众入戏,而是希望观众带着陌生和惊诧去体验故事。所以有些人说不喜欢看姜文电影,实际可能是没法入戏,而导演就是不想让你入戏,他希望观众思考镜头背后的含义。

梅兰芳先生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但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中国人,壹戈对梅派表演是最不了解的,我想这也不光是我个人的问题。《霸王别姬》结尾就提到,京剧已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也就是说京剧实际处于名存实亡的濒危状态。姜文在《一步之遥》里其实对各种戏剧流派都有致敬,还特意用了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作为翻车的背景音乐。

点击看视频解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