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才旦的电影气球「导演万玛才旦太原路演解读电影气球」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13更新:2023-03-22 23:23:03

一只红色的气球飘向空中……父亲、小孩、医生、卖气球的、羊贩子,与之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抬着头眺望。

这是电影《气球》的最后一个镜头,给观众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尾和无尽的思考。

由万玛才旦编剧、导演,索朗旺姆、金巴、杨秀措主演的电影《气球》最近正在全国上映。11月23日晚,《气球》全国路演太原站在太原星际影城举办,导演万玛才旦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影片的创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导演万玛才旦撰写的同名电影纪念版书籍也在当天新鲜出炉,签售现场,影迷排起了长龙。

“气球”的缘起比较偶然

看到电影《气球》之前,很多人早知道这部影片已有“十几项大奖加持”的光环。

首映于201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气球》,曾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东京FILMeX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等众多权威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多项提名及奖项。女主角索朗旺姆更凭借本片,荣获第二届海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让她成为西藏地区首位荣获国际电影节影后殊荣的演员。

电影《气球》讲述了达杰一家一系列尴尬而又难以抉择的事件。妻子卓嘎意外怀孕想要打掉孩子,但丈夫达杰却想要留下这个孩子,面对现实的各种问题和压力,他们原本宁静的日常生活被彻底打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与万玛才旦导演以前的作品《塔洛》《撞死了一只羊》相比较,《气球》的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更首次描摹了一个藏族家庭的群像,将故事中心设置为女性在家庭中面临的压力与困境,探究信仰与现实。

“很多年前我在北京上学时,路过中关村突然看到了天空上飘的气球,我觉得它是一个特别好的电影的意象,然后就让这个意象跟藏地产生关联,然后再慢慢构思和完善这个故事,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藏区,加上当地的文化和信仰。”很快,万玛才旦用十几天时间写完剧本,但那一年没有拍成。导演心里始终牵挂着这个故事,后来就以小说的形式先发表了。2017年年底电影剧本立项,万玛才旦说“机缘也到了”,2018年开始拍摄。

影片首映至今已过去一年多,原本今年4月亮相大银幕的《气球》因为疫情打乱计划,11月20日,这部等待了3年的影片终于在全国上映。万玛才旦说,影片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能跟观众见面很难得。

开放式结尾和超现实画面

影片最后,女主卓嘎在手术台上看到了前来阻止她的丈夫和大儿子,最终她的困境解决了没有?影片没有交代,导演在这个开放式结尾之后,又加了一个余韵颇为悠长的“尾声”——那个越飘越远的气球,牵动着每个人。

正如导演在书中序言部分的自述:“我不是为某一个问题找到答案,或为某种困境找到出路,也许把某人某个阶段的困境表达出来就够了。”

万玛才旦:影片做了一些超现实的段落,比如老人去世这个画面,孙子喊着老人的名字奔过去,老人在水面上是倒着走的,老人消失后出现了一匹马。当亲人离去之后,会有伤感,儿子和孙子进入这样的情景,是一种情绪的传递。

这个场景是在青海湖边找到的,黄昏的青海湖水面上的晚霞、还有光,特别适合拍那样一场戏。完全是前期实景拍摄,但完全得准备好,演员怎么走位,摄影机怎样运动,在短时间内实现,因为那样的光线半个小时就没有了,而且不可能每天都有。

看完电影再从书中找答案

从《撞死了一只羊》到《气球》,万玛才旦这些年的电影,基本都是根据他自己所写的小说改编而成。

与电影上映同步出版的《气球》(电影纪念版)书籍,得到圈内很多人的推荐,包括谢飞、陈丹青、贾樟柯、周冬雨等。“万玛才旦导演是中国很难出现的电影作家,我们要爱护这样的导演。”著名导演谢飞说。而该片在第55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气球》是一部充满幽默感和悲伤的亲密的家庭故事片,令陪审团感到惊讶和感动,同时使我们更接近世界上最乡村的地区之一。”

书中,除了小说原著、改编剧本,还收录了导演访谈、精彩评论以及独家幕后花絮。观众对影片中“尼姑火中取书”的戏应该印象深刻,在卓嘎给尼姑妹妹处理烫伤的手指时,观众可以看到演员手上顿时起了水疱。书中对这一场景做了详解——扮演尼姑的演员杨秀措在拍摄时,是真的把手伸进火中抓出了书,并因此烧伤。这是堪比朱丽叶·比诺什在《蓝色》中用手划墙那场戏的“献身式”表演。导演的手持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也因这场戏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影片的高光时刻,有着十分珍贵的穿透银幕直达真实世界的力量。这种手持长镜头的摄影风格,是万玛才旦导演为了在视觉上表现人物不安的情绪。

作品深植于藏地文化,始终关照着自己所生活的故乡、展现着故乡的变化,以及对这些变化的反思。这是导演万玛才旦带给观众电影之外的世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