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色彩分析「白日梦想家幻想系数与知觉体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98更新:2023-03-22 23:33:20

电影《白日梦想家》讲述了杂志社的小职工华特热衷于做白日梦,无论何时何地,在上班的路上幻想自己是超人从危险的居民楼里拯救了心仪对象,在公司幻想自己自信优雅的同女同事交谈……爱幻想的华特受到了公司新上任的经理人的嘲讽,不仅如此,华特又面临另外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摄影师邮寄的25号底片是最后一期《生活》杂志的封面,然而华特却找不到25号底片,在傲慢无礼的领导的打压为难下,华特开始收集线索寻找摄影师肖恩,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寻找摄影师的过程中,华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些紧张刺激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华特在社交帐号的个人资料,也使华特丢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

生活远比电影更加的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在做各种各样的白日梦,想象自己在心仪的对象面前展示的是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面对刻薄的上司能有还击的手段;想象自己是超人,是冒险家,是电影中的某个主角等等。比起梦境的天马行空,现实世界毫不逊色,盘旋于水面上空的直升机、海平面的冒险团队、与鲨鱼搏斗、变身滑板少年、逃离火山、去往险峻巍峨的喜马拉雅观察美丽的雪豹、加入一个球队,成为一个traveler。

虚构影片过分满足欲望的景象会让人从梦中惊醒,质疑梦境,电影《白日梦想家》在影片开始部分将幻想的空间无限放大,过多的满足华特得完美人格与电影观众的与众不同,然而这种容易让人产生不真实的鄙夷感。电影使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人的意识和无意识产生幻觉,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焦虑,这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原则。

电影为处理这种焦虑,原则让梦境清醒,华特回到现实世界,以真实的状态继续为观众展示自己的梦境,主角向现实的回归也使电影的幻想系数降低,真实的知觉体验增加,于是电影观众非但不会指责被现实刺激物刺激而醒来的荒诞梦境,反而更能满足在于电影的复制体验形式下所截取的真实世界的美好片段与人物在世界上的新奇体验,电影的幻想系数仍然高于现实世界的知觉体验,逻辑系数仍然低于在现实世界中的知觉状态。

此外,电影在造梦的过程中,借鉴了悬疑片的叙事形式,也不断吸引着一无所知的电影观众和华特一起经历一起冒险,叙事为造梦增添更多的可行性。影片开头抛出了一个“麦格芬”式疑问,丢失的25号底片,继而引导叙事的着重点,为了寻找25号底片需要寻找25底片的主人肖恩,华特凭借相邻的照片线索试图推理肖恩在哪,与此同时谢丽尔也在提示着华特某些微不足道的线索,正如影片中谢丽尔所说自己正在学习创作悬疑小说,为从侧面印证了电影的悬疑片叙事“套路”。

在同事的帮助下,华特推理出肖恩的线索,踏上寻找肖恩的第一步。电影前半部分借鉴悬疑类影片的表现方式,利用黑白影像提供的细枝末节不断牵引着人物寻找真相,华特与肖恩的不断错过也在不断地验证“麦格芬”的叙事路线,然而最终的“找到”也打破了这一表现方法的常规路线,事实上,电影温情治愈的基调也确实难以用悬疑片的方式的收尾。

在华特不断地寻找过程中,他经历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事件,那些曾经幻想都无法实现的惊险场面、新奇体验被华特亲身实践,找寻肖恩变成一场有意义的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千世界的有趣多样,感受自己的微不足道,与自然对话,与世界沟通,与自我和解。华特寻找肖恩是无意义的,因为25号底片一直在自己裤子里,到华特以找寻肖恩为出发点找寻自己失去的勇气是有意义的。回到公司的华特,面对无理的上司不再唯唯诺诺,面对喜欢的对象不再遮掩隐藏,他得到的不仅是25号底片,更是那个年轻坐在大楼建筑门口我们放大镜观察底片的认真生活的华特。

电影的造梦技能,华特的人生冒险,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社畜的心灵奇旅、我的白日梦…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