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郑泌昌「大明王朝解析第07集看郑泌昌求教沈一石才知百姓实苦」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97更新:2023-03-23 02:24:52

书接上回

上回说到严党派了高瀚文,清流党调了海瑞、王用汲到浙江赴任。高瀚文就任途中被胡宗宪一番劝说,倒向了清流党阵营。

图一

待高瀚文、海瑞、王用汲三人齐到杭州巡抚衙门后,由郑泌昌主持的“商讨议案可行性”的会议立刻开始了。

第七集

海瑞在淳安任知县的路有多难走,从他踏进杭州巡抚衙门那一刻就体现出来了。

1.“知县”,就不该有思想

这段戏看得我是火冒三丈,太无语了。

海瑞和王用汲作为“议案”的最终执行者,跟着高瀚文走进衙门内部后,才发现堂上根本就没有设他们的位置。

图二

高瀚文想要给他们二人设座,却被何茂才告知“知县”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省里议会。

图三

要知道,议案提到的“以改兼赈”,不管是要改稻为桑还是要赈济灾民,主战场都是在淳安、建德这两个县。如今要商议如何推行议案却不让知县参加,岂不荒唐?

但在何茂才等人看来,知县无权参与省里的会议是惯例,是理所应当。毕竟,知县这种小官,只需要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就行了。所以,何茂才略不耐烦地朝着海瑞与王用汲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

图四

海瑞目视前方一言不发,仿佛根本没听到何茂才的呵斥般,寸步不移。

何茂才见状,立即大声呵斥道:

“我说的话你们听到没有?下去(超大声)。”

图五

结果海瑞不仅没有后退,还特意上前走了一步。爽快!还是我们海笔架给力,一点也没给“跋扈上司”留面子。

当时的场面,若不是高瀚文及时站出来为海瑞说话,总觉得何茂才要动手与海瑞干一架才肯罢休。

这个小冲突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官场,官员对上唯命是从,对下颐指气使。

严苛的等级制度让他们成为了“官奴”(为当官而当官),失去了“人性”(为天下百姓而当官)。

所以这段插曲之后,高瀚文主动驳回郑泌昌等人提出的议案更显得勇气可嘉,难能可贵。

2.勇驳议案争田价

在郑泌昌等人提供的议案中,反复强调的只有如何催促富商收购百姓田地一事,对于百姓卖了田之后能不能过活只字未提。

图六

高瀚文看完议案,立刻相信了胡宗宪的话。深知若是照此议案行事,那么他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案就会成为祸乱之源。

于是他立即起身反驳,直指问题要害:

图七

“倘若买田的大户趁机压低田价,官府管不管?若是不管,就会给朝廷增添了民生之难,酿出新乱,所以他要求重新商定议案。”

高瀚文一通输出直接傻了郑泌昌等人的眼,毕竟高瀚文是严世蕃举荐的,他们本来还指望着来个“好帮手”推行国策,谁知来了个拆台专业户。

虽然高瀚文的突然倒戈超出了何茂才等人的预料,但他在官场混迹多年,这点突发状况还能应付,于是反驳道:

图八

“买田、卖田氏买主和卖主的事,这高府台也要管吗?”

听到他说完我就笑了,这不是巧了嘛!胡宗宪可早就给高瀚文押过这道题了!

高瀚文义正言辞地应道:

“倘是公价买卖官府当然可以不管”。顺便还指出,必须要求大户以不低于30石的价格收购百姓的田地。

图九

图十

说到这,当初改稻为桑难以推行的原因就很清晰了。

首先,是严党不愿意让百姓自己改。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详细分析过——《大明王朝》解析03下:看懂严世蕃丧心病狂,才知马宁远太会盘算,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有能力收购田地的大户(官商)不愿意(按照公价)买。要知道,商与官合作,少不了要付好处费的。加上浙江形势复杂,盘踞着严党和司礼监两方势力,好处费自然不能只送一方。

图十一

这样一来,若是官商公价买了粮,得到的油水钱很可能连好处费都凑不够,更别说从中捞上一笔了。

为了让所有人都有肉吃,严世蕃这才想出了毁堤淹田的馊主意,逼着百姓低价卖田。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百姓的命虽然“贱”,但若是受到威胁,也是会奋起反抗的。

所以官府越是压迫,百姓便越是不愿意贱卖了田地。

最终,也就造成了改稻为桑难以推行的结局。

图十二

坦白说,若是官府以及官商没有那么黑心,按照朝廷的指示认真推行国策,改稻为桑确实算得上是惠民之策。高瀚文提出的“以改兼赈”自然也就能达到“两难自解”的效果。

显然,不管是官还是商,都不愿意停下他们鱼肉百姓的步伐。

高瀚文当场驳回议案之后,郑泌昌、何茂才两个人连夜去了沈一石府中。

图十三

一来,当初参与毁堤淹田的杨金水迟迟没回浙江;二来,高瀚文的行为让他们误以为严世蕃的意思,所以他们也不敢给严世蕃写信质问。

两人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只能找沈一石商讨对策。毕竟,沈一石代表的是织造局,算得上是半个宫里的人。同时,他们也是利益一体的人。

然而,此时沈一石正在别院的琴房中与芸娘争吵,故迟迟没有现身。

等候在客厅内的何茂才完全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时而吐槽严党意图不明,时而吐槽杨金水难以指望,最后甚至嚷着改稻为桑难以推行,不如撂挑子不干。

图十四

听何茂才如此叫嚷,郑泌昌这才停下了吃点心的动作,意味深长地说到:

图十五

“茂才啊,我这个巡抚,你这个臬台,在浙江还是个官,可事情闹砸了捅到朝廷,你我和马宁远没有什么两样。”

“没有什么两样”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结局一样,都会死。从深层意义来讲,是说倘若没能推好国策(或者哪一天毁堤淹田的事情败露),那么第一个被推出来背锅的将会是郑泌昌与何茂才。

正因为此,不管改稻为桑有多难推行,他们两个人都不能撂挑子。反过来说,只要他们推行好了改稻为桑,不管他们手段如何,最后都能以功抵过。

所以,当沈一石提出给高瀚文设套让他“听话”时,郑泌昌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图十六

2.沈一石为“利”拱手送“爱”

上一集我们说过,高瀚文出身于苏南世家,家境十分优渥。金钱等俗物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因此很难贿赂。为了“套牢”高瀚文,沈一石从高瀚文的喜好入手,特意想了一个针对性手段。

这天,郑泌昌以织造局的名义邀请高瀚文找沈一石了解丝绸行情。

图十七

沈一石提前安排了“亲侄女”芸娘在帷幔后弹奏《广陵散》。

高瀚文从小酷爱音律,听到琴音之后瞬时丢了魂,再也没有了看绸样的心思。沈一石见状,便以“指点”之名邀请高瀚文入内与琴师交谈。

图十八

芸娘本是苏州有名的艺伎,不仅才情好样貌更是绝佳。

当芸娘从纱幔后走出来的时候,高瀚文的心瞬间被俘获。才子偶遇佳人,佳人一见倾心,这样的考验别说高瀚文初入官场经受不住,就是老干部来了恐怕也难通关啊。

图十九

至此,美人计便成功了一半,至于后续我们且按下不表,先继续说沈一石的“亲侄女”芸娘。

前面我们曾说过,李玄甘愿为杨金水赴死,杨金水付出的代价只有让对食陪李玄(太监)睡了一觉。

而芸娘就是杨金水(太监)的对食。

芸娘甘愿伺候杨金水的原因,则是为了让沈一石能从杨金水处谋福利,达成官商合作。

虽说芸娘被送来送去伺候人很可怜,但更让人生气的是沈一石喜欢芸娘。

可他为了傍后台,亲手把喜欢的人送给了别的男人(杨金水);如今为了能顺利低价买田,又一次让芸娘色诱高瀚文!

实在可恶!

还真是“商人重利”,令人生气。

更让人生气的,还是臬司衙门粮船毁粮。

图二十

就在高瀚文“偶遇”芸娘的时候,海瑞与王用汲来到了码头处。

只见一群衣不蔽体的难民正在码头处搬运粮食,远处臬台衙役手持火冲,一边朝着难民的粮食开火,一边威胁难民:

图二十一

“跪下,跪下,再不跪下就都打死你们”。

好家伙,此时官府甚至拿不出足够的粮食赈济百姓,这群衙役却不问情由直接毁粮。

拿着朝廷俸禄,吃着百姓种出的粮,却丝毫不care百姓的难。

太猖狂!

而且,臬台的衙役们同时开火,丝毫不怕火铳会误伤到那群难民。

真的是一点不把百姓当人看!朝廷官员,行事竟与草寇流氓无异,令人唏嘘。

难民们的领头人齐大柱见状,便上前找臬台首领说情。可是臬台的衙役根本不听齐大柱的诉情,不由分说给了他一枪。

图二十二

何其令人痛恨!

衙役本是离百姓最近的人,或许他们中有人就是百姓出身。可他们摆脱了那个身份之后就完全忘了那个身份的苦,不仅不帮百姓说话,还给百姓增加苦难。

何其令人伤心!

好在王用汲与海瑞及时赶到,阻止了臬司衙门的人继续施展暴行。

值得一提的是,当王用汲自爆身份说他是新任建德知县之后,臬司衙门的人对他的劝阻直接选择了无视,还劝他少管闲事。

海瑞见状,大喝此事该归他管。

图二十三

臬台质问海瑞的身份,海瑞当即怒喝:

图二十四

“不要问我是谁,回我的话,你说他们是贼,什么贼?”

臬台不知道海瑞的身份,立刻被海瑞的气势镇住了。只好老实回答:

图二十五

“巡抚衙门有告示,这一段禁止买卖粮食,私贩粮食一律要扣船抓人”。

显然,这只是一个管控难民,不准他们私自贩卖粮食的借口。不然,若是巡抚衙门贴了这样的告示,可不就是摆明了把难民往绝路上逼吗。

海瑞当即拆穿了臬台的谎言,结果那人表示他不管告示真假,反正他只是听命行事的。

图二十六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遇到这样蛮横的“无赖”,任谁都会头疼,包括海瑞。

见说理说不通,海瑞只好利用自身气势继续“唬”悠,连哄带威胁地说服了臬台退兵。

坦白说,看这段戏的时候我就被海瑞的睿智惊艳到了。海瑞被人称作“海笔架”是因为他钢直,但这里的海瑞却是“狡黠”的,他知道自己官职小镇不住臬台,干脆就不报官职。

实在是妙人一个。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能力保护一方百姓吧。

好了,本集解析到此结束,喜欢这篇文章的话麻烦您为我点个赞呀~谢谢您。

【本系列解析皆基于《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纯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

往期精彩推荐:

《大明王朝》深度解析01:第一集直接封神,真不愧为“国剧巅峰”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