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鲸的电影「讽刺日本捕鲸业与环保反战主题别觉得阿凡达2只是科幻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99更新:2023-03-23 02:54:43

有人说,这时候去看《阿凡达:水之道》的只有2种人:

一种是影迷,一种是发烧友。

他们梦寐以求的文明,正发生在眼前更大的潘多拉世界。

我仍记得,2010年电影院,人们大排长队,《阿凡达》一票难求。

《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至今仍是全球制霸。它以29亿美元票房,高居影史桂冠。

卡梅隆被封神,也并不足奇。

但反观《水之道》,彼时的票房和观影人数,不胜唏嘘。

有前头的预设、前提和背景,方才能理《阿凡达:水之道》救市的渴切之心,而上映三天票房占比直近98%,也是理所当然。

《阿凡达:水之道》不仅是观众热盼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更高悬“卡梅隆”这块金字招牌能走多远。

他没在2009年的《阿凡达》之后,旋即推出续集捞金(影迷想必心甘情愿掏腰包,所以2012年有《泰坦尼克号》3D版)。

即使宣称在2028年之前会拍完五部曲,但观众最大的期盼,依然放在了《水之道》上。

你可以认为,《阿凡达:水之道》锤打了13年,更多续集,也在路上。生活正常态后,总动员的任务,非它莫属。

总有许多人会拿《水之道》跟前作对比,在我看来,就跟星爷的《美人鱼》一样,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融合科幻、神话、环保议题等丰富元素,让3个小时的剧本有了执行力。

但电影院内不时起伏的咳嗽声,这是卡梅隆的第一道阴影。

至于眼花缭乱的放映版本制式(IMAX、3D)选择,这一次,恐怕击打不起多少水花。

这就是我称之“唏嘘”的一点。

另外,感觉迪士尼可以推出新的“游玩项目”了……

在《阿凡达》的宇宙里,因为主打异星球的故事,人类基本上大部分就是一群丑陋的生物。

用片中台词来说:白蚁般令人厌恶。

这群人仿佛经历了没有地理大发现的历史版本,或者说,他们进化(亦或退化)到了遗忘掉这段美洲历史。总而言之,他们表现得完全没有过与“野蛮人”遭遇的经验,也就谈不上教训与悲悯。一大堆工蚁和兵蚁中,你也看不到传教士和人类学家的影子。

然而,他们却带来了捕鲸船。

电影里的图鲲,体型比鲸鱼大,模样和鲸目类相仿,总之,当做鲸鱼就是了。

为何非鲸鱼不可,那请想象下,如果它是《沙丘》里的庞然大物……至于人类干的事,跟捕杀鲸鱼、鲨鱼和海豚差不多。毕竟,血腥味是一样的。

高贵野蛮人的故事范本,《阿凡达》讲过了。

卡梅隆这一次的情感投射对象,表面上是亲情,孩子的成长与家人团聚,实际上是就是图鲲(鲸鱼)。

片中,残忍也精彩,高效率又冰冷无情,最流水线作业且最高度组织化的杀戮演绎,发生在猎杀图鲲上。

从头到尾,分工合作,全程展示带解说,还有音乐和人形鱼雷艇的一位日本驾驶员烘托。

而这,无疑影射和讽刺世界捕鲸量最大的国家——日本捕鲸文化。

一部有冷热兵器、有猛禽与战斗机器交替出现、主打场面与奇观的动作类型电影,若追求真实,那就免不了残酷,免不了骨骼爆裂、肢体横飞。

由于分级保护机制和避免过度惊吓观众,好莱坞大片不给特写和近景,要么快速剪切,一闪而过。选择鲸鱼做主体,无论它是被鱼叉击穿,被子弹扫射,凿穿、吸髓,都是可以预想的残酷。

与人肢体有关的杀戮,也来自图鲲的报复。影片铺垫了船体与人体,即将被钢缆切割之前的惊惧。报复人类的无差别屠杀,来得痛快,更多却让我想到:那勇敢的大家伙也不过是血肉之躯,在以性命相搏。

上完序幕部分的前菜,是海洋与水的主菜到来。卡梅隆苦心打造的碧海蓝天水世界,前后有两小时还多。最终高潮,只以一场小分队的遭遇战呈现。主战场,依然是那艘捕鲸船——看来他真的很痛恨捕鲸滥杀这回事。

《阿凡达:水之道》依然遵循热兵器碾压冷兵器的设定,纳威人选择躲与藏。主人公杰克就加倍谨慎,逃得更远,避难于海洋部落。

野蛮人高大,片布蔽体,猎豹般机敏,海豚般聪明,善用弓箭鱼叉。

细究之下,这类能征善战的野蛮人形象,更像从美国西部片直接得来。

好比主角光环一开,瞬间就习得并精通一门新语言。

可当初,美洲原住民的坐骑驮兽,只是吐口水的羊驼。

拥有火器和铁马,已经是晚近的事情。

至于战斗力……不得不说,西部片一再恶意提升了原住民的战斗力和威胁性。他们真实战力,并不会好过电影里被反派一枪打死的坐骑,而与一块鱼肉相当。

如若执意呈现一场以弱克强的翻盘好戏(万兽奔腾技能在第一部已经使用),影片委实难以让人信服。

但用“不但杀他一人,还要杀他全家”的失心疯,去盘起两部戏。

反派憎恨无解的套路表演,已不是一句“怎么又被绑上了”的调侃可消弭。

《阿凡达:水之道》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套路桥段,包括但不局限于:

甲板上的小朋友,被绑两次。

小朋友两次出外行动,遭遇敌人并被绑架。

反派头子一次死不了,第二次、第三次当然也是……

匪夷所思的是,即便点提了尾巴大小、潜水闭气、水母型呼吸羽翼等细节,卡梅隆还是认为,最终战场不宜发生在水下,改以水面与船上的打斗。

如此一来,人马众多的海洋部落,没能发挥积极作用。

电影强行变成了一家人对抗大恶魔的心连心戏码,先枪后刀再绞肉。倒不能说这样做就不对,但毋庸置疑,棋盘格局也做小了。加减算数即可,牌面上兵力对抗,人类不过一艘捕鲸船,而海洋部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更有精湛战技。杰克一家,本无需多番死别生离。

倾斜、翻覆、下沉……再来一次的沉船戏码,捕鲸船整出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氛围,却只会沉闷得窒息。

夸张点说,《阿凡达:水之道》的断裂感,导致三小时电影,似乎由三个片子所组成:《阿凡达》、《鲸鱼的秘密》、《泰坦尼克号》。

其中的《鲸鱼的秘密》,是一套在去年由卡梅隆担任执行制作人的国家地理纪录剧集。

《阿凡达:水之道》要讲其中的意义,不会比这套4个小时的纪录片少!

影片看下来,是信奉拳头,而不是舌头,奔着死活打一场的动机目的而去。

一方是目空一切、蛮不讲理的战斗机器,一方是挑衅之下龇牙咧嘴,会以唇语、哨语、手语和哼唱交流,留着长辫子或雷鬼脏辫,体表皮革般光滑,有纹面与纹身,和鲸鱼交朋友的原住民。

若说第一部,地球人与潘多拉星球的纳威人,可解读为文明与野蛮之争。

这一次的议题,实质上进行了降级处理,回到了抗拒对白言语,文明内部之争。

而不长进的“人类”,继续在别的星球上,干地球上的蠢事。

“不要碰小孩子,动物和水。”这是坊间流传过的好莱坞迷信。

大抵就是,这几样不好控制。

电影里拍水,真的十分有难度。

解决难度,意味着要花钱,花大价钱,容易制造预算灾难。

电影史上,最早向水发起挑战的,是默片大师巴斯特·基顿。他先在一系列短片中花样涉水,最终以25000美元买下来一艘巨轮,在1924年拍摄了《航海家》。导演亲自上阵,穿上90公斤重的潜水服,用特制的水下摄影机,拍摄了经典的潜水场面。

而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超支近三倍,卡梅隆代表作《泰坦尼克号》在上映前也有着不小的回收压力。它的预算,高过反面教材《未来水世界》,达2.4亿美元(全球票房最终翻了10倍)。好在酷爱海底深渊与水下世界的卡梅隆,一再打破水的谣言魔咒。

再有能者李安,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破掉水的魔咒,几道阴影齐扫光。

水之难题,并非来自它是万物之源。

除代表难度与挑战,一部电影有水的出现,会增添温润、神秘之类的质感。

具体点说,让一部电影,变得可感,好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王家卫。

如现实中的经验,水是透明的,摄影机需要逆光或特殊处理,才能拍到水的变化与灵动形态。

默片与摄影棚时代,如何拍水,给世界级导演制造了许多难题。

数字年代,电影喜迎开光,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卡梅隆尤其擅长此道。

于是,这档事,这次索性写到了片名里。

《水之道》的构思,其实是卡梅隆源自李小龙名句的“Be Water”。

他说:清空你的思想,变得无形、无形,就像水一样。将水倒入杯中,成为杯,将水放入壶中,成为壶。水可以流动、蜿蜒、滴落或碰撞。做水吧,我的朋友。

这是灵性哲学,也是技术科学,还是青年人的策略。

玩水大师手下的海水,涌动着气泡,棚拍和绿幕制造的海洋,翻腾着水沫,几可乱真。

不,应该说比肉眼的真实还美。

学地理的应该都知道,热带海洋,它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不说阴天、雨天——前一天看到的水清沙幼,第二天也会悲风呼号,单是早、中、晚,海水的视觉感受都会不一样——正午时分阳光普照最佳。《阿凡达:水之道》将海水的清澈透明度维持在了最佳光照条件下,也令观众的审美体验,维持在最佳状态。

如同潘多拉丛林也经过了提纯、净化与理想处理。

电影的海洋,子宫母体般安全,摇篮梦境般舒适。

好几幕电影,宛如真实的风景画一样。

过往的卡梅隆,如同他驾驶潜水艇,闯入马里亚纳海沟探险。海平面几百米以下,光线便无法穿透。

而卡梅隆挚爱的海底世界,以及小学课本上可见的奇形怪状深海生物,都更像暗黑星球与异域太空。

卡梅隆擅长造梦,但总会夹带噩梦与黑暗之旅,潜伏的危险与持续的悬念,令电影维持吸引的强度。

此番强光之下的续集,色彩纷呈,却以没有阴影、几无悬念、温吞保育的面目出现。

梦被驱散,光天化日一览无遗。

片中几次出现日蚀,无从理解其寓意——或卡梅隆认为他不仅是水之大师,也是光之大师。

倘若说,《阿凡达》尚有一原创世界观——哪怕尚待填充完整(其实也有诸多借鉴)。

随着更多地球人到来,《阿凡达:水之道》呈现了如假包换的“地球观”。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蓝色的纳威人,重复了那颗蓝色小星球的命运剧本。

男主角杰克一家从亚马逊热带雨林,逃到波利尼西亚群岛。

游玩体验项目,从丛林飞跃,变成了水肺潜水。

相比现在的《水之道》,它改叫《阿凡达:主题乐园》也合适。富有教育寓意的主题乐园,票价数百,不然无法提醒大小朋友,这趟教育的深刻程度。本片实在适合拆分为诸多游玩项目,全盘乐园化。

这里并不是贬义。

性格光谱上,卡梅隆将纳威人与人类,分置在两端。

电影一再做的事,却是把他们推向各自的极限那端,而非往中间融合。没有阴影,导致性格无法深化。

作用于不同人物,勇敢者,只会更勇敢,如杰克一家。

矛盾者,缺乏转变,如带路人蜘蛛。他的角色用意与行为偏差,纯然是一路行走的尴尬。

极端者,不妨期待反派下一次犯蠢。

更暧昧的是,阿凡达的世界里,已经有了萨利这种新纳威人,它还有长着人类手指的混血后代。

明明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新事物,电影一再指出,并强调奇怪、差异和不同,但地球人与森林纳威人默认边界存在,在远离海洋部落的地方捕鲸杀戮,它们互相知道对方,但并不想了解对方。

如没有公报私仇的追杀小队,萨利可以继续享受新世界的新生活。

而电影并不介意在入场前就告知观众:一方是绝对的真善美,一方是绝对愚蠢的人类。

然而,纳威人,乃至图鲲身上体现出来的自然崇拜和非暴力,依然脱自“人性”,包括电影所刻画的父严母爱,要远远大于他们的“纳威性”(例如灵魂连接)。

纳威人变得像好的那种人类,对抗着贪婪、堕落、冥顽不化的邪恶人类。

而无论纳威人还是万劫不复的地球人,它们的相似性,要远大于它们的不同。

《阿凡达:水之道》很不愿承认该共识,而只在蜘蛛认父上,做出瞬间,模糊,缺少铺垫的认同摇摆。

卡梅隆当然知道,六亲不认的玩意,必然每个毛孔都在散发着无聊透顶。再强的光,再纯的水,也无法驱散这个人性事实。

到头来,你所得到的,依然是13年前的《阿凡达》,或者说,不会比当年的《阿凡达》更多。

被打断的,语焉不详的通灵梦,还有首尾呼应,短暂,温暖感伤的亲子回忆。

也有人说,足够了。13年,主角有了后代。他们失去了一个孩子,年纪相当。

灵魂树多了一颗年轻,却不会掉落的果实。

只要记忆还在,死去的,会一直活着,这是《阿凡达:水之道》给予世人的最大慰藉。

——END——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