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部黑白片撑起了今年内地电影的门面英文「这五部黑白片撑起了今年内地电影的门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95更新:2023-03-23 03:36:02

在刚刚落幕的第53届金马奖上,内地电影可谓大获全胜(金马奖获奖全名单出炉 影后竟开双花)。张大磊执导的处女作《八月》拿下最佳剧情片大奖,范伟更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捧回最佳男主角奖杯。巧合的是,这两部业内口碑爆表的电影都是“黑白电影”。

实际上,今年内地出品的黑白电影,不只有这两部。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这几部黑白电影,全都品质不俗。

在3D、3D转制、只有字幕是3D的“伪3D”电影满天飞的今日,有人选择拍摄黑白电影,甚至是一句对白都没有的黑白电影,似乎是在与潮流或者观众作对。而他们的“作对”,则是因为有话要说。

《我不是王毛》

狗剩(王大治 饰)从少林寺学武归来,梦想着盖起三间瓦房迎娶酿酒老板家的女儿杏儿。为了凑够盖房的二十多块大洋,几次卖身参军,但每一次的参军经历都不太一样……

喜剧、黑白电影、抗日题材,《我不是王毛》的这些元素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鬼子来了》。与此同时,王大治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这些标签,也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主旋律电影”。与《鬼子来了》的“被禁”不同,《我不是王毛》今年三月份的时候顺利公映,但票房却不到三百万人民币。

不过《我不是王毛》还真不是主旋律电影,更不是什么抗日神片。主人公狗剩参军并不为救国杀敌,他看中的是参军时国民党、皇协军能给他的四块大洋。最后加入新四军,则完全是误打误撞,拿不到军饷的他,还自认是被骗了。

某种意义上说,这部表面上“抗日”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反战片”。国军们抓来的壮丁扛着只装了三发子弹的步枪上战场,结局就是沦为装备精良的日军的活靶子,而狗剩能够活着回家,也主要是靠着会装死、能逃跑的本领。没有人把他当作什么“英雄”,他在众人眼里也只是卖命拿钱的幸存者,或者说“兵油子”。战争就是残酷的死亡,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战争片中的著名“反派”刘江还在片中客串了一角

《塔洛》

记忆力超群的牧羊人塔洛因办理身份证而来到城市并遇见心爱的姑娘,残酷的现实将他单纯的理想一一打破。

12月9日将在藏区小范围上映的《塔洛》在去年的金马奖上,也获得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提名,导演、编剧万玛才旦凭借本片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吕松野更是凭借本片与下文中的《八月》,连续两年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

万玛才旦本身是一位作家,《塔洛》就是根据他自己的一篇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一个藏区的牧羊人办理二代身份证的经历。电影以主人公塔洛流畅背诵《为人民服务》开场,以他背不出《为人民服务》结束。在此过程中,塔洛见识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与诱惑,也遭遇了留着短发的藏族姑娘,他拥有了二代身份证,却依旧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要去向何方。塔洛的困惑已经超脱民族与阶层的隔阂,每一个要面临“新世界”的观众,对他的故事都会心有戚戚。

出演塔洛的西德尼玛是西藏地区著名的喜剧演员,用导演的话说“相当于东北的赵本山”。但在影片中,他几乎与塔洛融为一体,毫无表演痕迹。《塔洛》以类似纪录片的方式展示出一位小人物命运,这其中演员们精准的表演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影片的摄影同样功不可没。万玛才旦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这次尝试用黑白来表现,是跟电影里面的人物的处境有关系。塔洛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他跟现实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一个人在山上,放着自己的羊群,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所处的环境,还有他自己的这份心境,特别适合用黑白的影像来表现。我们也在拍摄地,试过用彩色来表现,但是我觉得彩色呈现出来的那种画面就很假。”

《冬》

影片讲述一个孤独老人在雪山中与鱼、鸟,一个小孩发生的情感故事。

即使作为一部艺术片,《冬》的表现形式也颇为少见,影片全程是黑白色调,并且没有任何对白,长白山的漫天风雪,呈现出一种冷冽又寂寥的气氛。全片的主角只有80岁的“最帅爷爷”王德顺,再加上一条鱼、一只鸟和一个孩童。对于《冬》这部电影,导演邢健说,“我想表达一个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从天上的鸟,地下的鱼,中间的人,这部电影是关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采用黑白默片的形式,导演邢健这样解释:

“黑白的形式、封闭的空间、寓言故事,我们当时写了很多本子,但只有这一个留了下来。写《冬》的时候我曾经试图想加过对白,后来发现没有对白也可以把故事讲得很清楚,最后决定不说那么多废话了。”

由于影片大部分是雪景镜头,黑白色调让《冬》彰显出中国水墨画般的质感,影片的结尾也颇为耐人寻味,但全程无台词让这部只有73分钟的电影显得颇为沉闷,对大众来说,接受这部电影的挑战,也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不成问题的问题》

故事改编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影片作为梅峰的导演处女作,以1940年代的重庆农场人情生态,穿越时空般地映照着如今的中国人情,依然辛辣讽刺,毫不过时。但梅峰却又不愿意对人物做出过多评判,他选择一种有距离的拍摄手法,营造一种电影与舞台剧的微妙平衡效果,意图借此达到让观众观看人生表演的景况。这部影片斩获了今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更助力男主角范伟获得了今年的金马影帝。

至于为何将影片拍成黑白的,梅峰有他自己的看法:

“做成黑白的更接近我想象中民国的视觉形态,而且这个电影的从气质上我希望古典的感觉重一点,我不太允许自己用当代性的视听语言去拍一个民国故事,美学上本身就不匹配,包括你说的抽离旁观的特点,也都跟这种选择有关。你说他黑白信息量少了,但是其实我们道具都在那儿,我只是不希望一拍民国就堆得很满,只要戏剧性本身有说服力就可以了,不用用的那么繁复。”

《不成问题的问题》片场工作照,导演梅峰(右)与主演殷桃、范伟

《八月》

《八月》的故事发生于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结束了小升初考试的晓雷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然而这个自由的、炎热的夏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红火热烈,更多是平常反复的家庭生活以及国企改革下人心的动荡不安……

导演张大磊认为,黑白影像简单些,把一些符号打磨掉,年代性的标志模糊掉,气质黑白比较符合,沉浸的,不会过多干扰的;黑白反倒会有些虚幻,像梦一样。这的确跟电影的处境有关,尽管电影的小主人公跟大磊相似地唤作小雷,《八月》的故事却不是张大磊的儿时往事,黑白影像的作用仅仅是承载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模糊记忆。

《八月》的生活流叙事,这是对时代的一点一滴拼凑。小雷在1994年看电影时遇上了进口大片《亡命天涯》,他的父亲下岗后强调凭能力做事,他的舅妈开了个食店成为女老板,都是动荡变化的年代事件从西部扩大到全国化的一隅写照。

在金马践行的一次看片上,张大磊说得更直白:黑白是一种关于年代的回味,显得有温度。但这在问答环节遭到了一些观众的质疑:彩色才更能体现出温度吧?这一点上,我无疑赞同这几位观众的想法。《八月》的黑白影像,有点像《鬼子来了》中那般亮堂堂的阴暗压抑,而不是《四百击》中奔跑里孕育的迷茫与希望。如果没有年代情结、内蒙记忆,黑白色差让这部电影显得略如煤炭一般冰冷,压榨了太多希望的苗头。

而在电影结尾出现了一场彩色的戏,导演解释说,火热的年代,集中的力量在结尾呈现。我认同这部分,也许导演就想在结尾凸显些许光明,但从前的路都是黑暗的,直到听到了黎明破晓的声音。

时光网出品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捉妖记2》公布全新演员阵容大鹏柳岩黄磊等加盟 重磅级大咖即将揭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