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拿明星还要挤破头来演光是首映就获得9分钟掌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3更新:2023-03-23 03:47:55

家里装修的时候,是否苦恼于不知道该选择哪种装修风格?

是不是担心自己挑的配色不搭?

无妨,跟他抄作业。

顺便,学学怎么在旅游时拍出朋友圈靓照。

以及治愈强迫症的收纳。

哪有人会不爱他:

《法兰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

万众期待。

卡司极其强大:

“古一法师”蒂尔达·斯文顿、“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艾德里安·布洛迪、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蕾雅·赛杜、爱德华·诺顿、西尔莎·罗南、比尔·默瑞、欧文·威尔逊、威廉·达福、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 该剧组部分卡司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红毯亮相

7位奥斯卡得主,9位奥斯卡提名者。

我去,这阵容拍电影花费得多高?

其实这片预算才2500万美元,明星基本不拿钱,还一个个“挤破头”要来演。

为什么?

导演,韦斯·安德森。

电影圈著名的:

“处女座”,细节控,强迫症患者,完美主义者。

以及,全才。

不仅所有电影都是他自编自导,而且从摄影、配乐、服装到道具、置景、后期,事无巨细,每一样都要牢牢掌控。

尤其是对“对称”的疯狂迷恋,这种对形式感的极致追求,给电影史和无数影迷们留下了各种精致的审美趣味

△ 《天才一族》《水中生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升王国》《穿越大吉岭》

而这一回阵容更加强大的《法兰西特派》,从开拍到上映,吸睛无数。

不仅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更是在首映就获得了全场长达九分钟的掌声。

《法兰西特派》的故事,围绕一本杂志。

甚至形式,也是一本杂志的影像化。

一开始,在印刷。

接下来的故事并不连贯,就像一本杂志里收录的不同文章。

甚至还列出目录,告诉你以下每个章节:

本刊包括一份 讣告

一份 简短的旅游指南

和三份 长篇文章

△ 本片截图字幕源自远鉴字幕组

开头“讣告”的含义,以及本期杂志制作的原因:

1975年某天,杂志创办者兼主编(比尔·默瑞 饰)去世,按照遗嘱,杂志社就地解散,本期杂志将是《法兰西特派》的最后一期。

以韦斯·安德的风格,不管多庞杂的故事都能让你赏心悦目地看完。

但洗完眼睛后。

Sir还想让你更明白电影的隐藏信息。

谈及创作由来时,安德森说,当时有三个想法:

“我想拍一部短片集(拼盘电影)。”

“我想拍一部跟《纽约客》有关的电影。”

“我想拍一部跟法国有关的电影。”

而从这三个角度,在刷了N遍之后,Sir给你们挖出了几乎全网最全的彩蛋,帮助你认知,这是怎样一部精品。

01

风格

关于导演的偏执,有个最经典的故事。

每天,安德森到达片场,问摄影指导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摄影机放在中间了吗?

在本片里,它是这样的:

但迷恋的不只是对称。

还有道具。

《月升王国》,安德森在电影中虚构了六本童话书,并为每一本都设计了精美的封面,以及对应的动画。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出现过一张贵妇被害的新闻报纸。

这张报纸的所有内容,都出自安德森的手笔,从封面到内页……

尽管是一晃眼的镜头,光是选择“合适的字体”,他就花了几个月……

喏,这就是安德森伪造的样张:

《布达佩斯》中的三色蛋糕及粉色蛋糕盒,出自德国著名点心师阿内莫内·穆勒-格罗斯曼之手。

阿加莎(西尔莎·罗南 饰)胸前的配饰项链。

很不起眼,但大有来头。

由德国艺术家海德玛丽·克林格亲自设计制作。

不过即使是她这样的工艺大师,也不得不经历来自导演的20多次“像素级”的修改意见。

拍摄中,也是锱铢必较、力臻完美。

《法兰西特派》,每个镜头平均也就拍个三四十遍吧。

因此在《法兰西特派》里,到处都是溢出来的个人气息。

比如它是怎样展现纸媒风格的?

欧文·威尔逊出场,直接对着镜头(读者)念出他的文章内容,并以第一视角打量这座城镇。

作为对刚才他说的那句“让我们通过文字穿越时间”的呼应,他接下来着重“描写”了无趣镇的几个代表性街区。

静态的表现方式则还原了纸媒附带插画的特征。

这在后边画家的故事里也有体现。

画家的画在世界各地流动展出,镜头在动(安德森的标志性横移),但展览会上的人却一动不动。

这个镜头体现了安德森电影另外一个特点,即场景的高度舞台剧化。

在后面的学生运动故事中,男女主角(蒂莫西·柴勒梅德、琳娜·库德里 饰)所在的咖啡馆墙壁,在二人决裂后,突然像一块幕布般被拉开。

这一幕同时喻示着二人渐行渐远的关系,和他们的庇护所/乌托邦消失,他们猝不及防地被时局暴露在了纷乱的社会现实中。

如你所见,就像这堵没来由拆除的墙。

安德森在不断打通各种电影表现的形式,探索新的叙述可能性,而且相比以往更加“丧心病狂”。

02

数字

众所周知,安德森是个超级恋物癖。

表现之一是他对各种特殊数字十分执着。

例如在本片中,他就选择先用一堆奇怪的数字描述无趣镇。

再例如,片中反复出现的“50”。

《法兰西特派》是本发行了正好50年的杂志,正好在50个国家,有超过50万订阅读者。

画家正好被判50年,他第一次提出卖画的价格,正好是50根香烟。

小镇年龄,250年,5个50年。

安德森对于对称、中心的偏爱有目共睹。

前文那些都是显性的,Sir还发现了一个隐藏细节。

《法兰西特派》原刊的本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州,该州正好位于美国本土48州的正中心。

结尾还特地提及了主编的出生地,距离美国地理中心只有10英里。

03

纽约客

先看一组海报。

上边是片尾出现的《法兰西特派》的过刊封面,下边是现实中《纽约客》的封面。

这不能说是毫不相关,只能说是一毛一样。

事实上是因为,安德森在青少年时期就常年订阅《纽约客》杂志。

作为《法兰西特派》的创作源头,电影对于这本知名杂志的致敬,远不止封面。

片子里有的是。

《纽约客》创刊于1925年,《法兰西特派》也是。

《法兰西特派》的主编人设主要参考的就是《纽约客》创始人兼第一任主编哈罗德·罗斯。

这位罗斯主编身上最著名的特质有两点。

一,锱铢必较、精益求精,为了标点符号、文章字词的准确使用,他可以花上几个小时查阅词典求证。

(韦斯·安德森狂喜)

以上两点都在片中有明确的体现。

这个书名也正好呼应了片中主编去世后的一句台词。

An Editor's Burial

04

法国

导演长期旅居法国,对法国的热爱几乎是溢于言表。

在电影里,充满了各种法国文化、电影相关的彩蛋。

一开场,就致敬了雅克·塔蒂名作《我的舅舅》中的欧式小楼。

琳娜·库德里饰演的女学生,形象同时参考了《中国姑娘》与《北方的桥》。

而最后一个美食与警匪故事,则以《犯罪河岸》的警匪桥段为原型。

甜茶和小女友骑着小摩托夜行时迷幻的光影,和王家卫的《堕落天使》如出一辙。

尽管王家卫不是法国导演,但他的电影毫无疑问深受法国电影的影响。

好,打住。

片中这种迷影段落还有很多,Sir会在文末放出启发安德森创作本片的32部经典电影片单,有兴趣的毒饭可以自行探索。

除了以上这些。

电影里的三个故事,更是充满了对法国文化的调侃。

法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的标签是什么?

艺术,政治运动,美食。

韦斯·安德森把它们全部涮了一遍

吹捧艺术的动因是为了炒作、挣钱,一旦挣不了就原形毕露。

连大学男生能不能进入女生宿舍的争吵,都可以闹成罢课游行的政治运动。

以及法国美食吃多了,吃毒药都有了抵抗力。

我们可能都会一笑了之。

但法国人看了,肯定会怒气值拉满——这个鱼唇的美国大老粗!

05

导演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导演身上。

这是个把形式感做到极致的导演,都知道。

但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原因,还得从他的个人经历上寻找。

我们可能认为电影是第七艺术,但对于韦斯·安德森来说。

电影就是他的个人趣味缝合怪。

而且这是一个兴趣,爱好,审美……涉猎极为广泛的人。

你能跟他学穿搭、学收纳、学装修、学配色、学建模。

他的美学理念,追根溯源,可至约瑟夫·康奈尔(美国著名超现实主义摄影师、集合主义雕塑家)。

他的代表作品《盒子》系列就是把他四处收集来的各种奇怪小玩意儿遵照他的想法放在一期,外观看上去就是一个精巧的盒子。

安德森同样如此,电影就是他的盒子,用来盛放他所有的珍藏,就像片中那架居然还有上下铺的飞机(模型)。

这种对于电影的独特认知,让他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自己的表达中。

在他的电影里,美是最重要,也是唯一不可战胜的事物。

随便举个例子。

《布达佩斯大饭店》。

古斯塔夫先生(拉尔夫·费因斯 饰)刚越狱,最膈应的事竟然是零忘了给他带香水。

女主角阿加莎做的甜点,里面装着越狱工具。

但外表做得太可爱了,狱警也不忍心切开检查,因为那会破坏它的美。

但这里的美,不只是外表。

还有不论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人心保留的善意与纯真。

这也是安德森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

他对于美的固执,总是带有一丝哀婉和叹息。

正如《布达佩斯》是缅怀二战之前,欧洲文明最后的荣光。

《法兰西特派》是追忆二战之后,纸媒最富生命力的黄金岁月。

你可能会觉得他是在故意炫技。

其实他就是故意让你这么觉得的。

他用刻意的方式来掩盖他对这些事物发自内心的爱。

所以当别人问他是否要在下一部作品里做出些改变的时候,他的回答永远是:

我还是愿意坚持所爱。

他也不惮于一次又一次自我突破,自我挑战。

也只有在好莱坞商业电影席卷全世界,电影的商业娱乐属性一步步绑架了艺术表达的时代。

他的这种纯粹和固执才会被人发现,重视,珍惜,细心呵护。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大明星都愿意来客串,零片酬也无谓。

因为这个一生都在编织的童话的人身上。

有着每个人对电影最初的热爱。

启发安德森创作《法兰西特派》的32部经典电影片单:

《那不勒斯的黄金》(维托里奥·德西卡,1954)

《布杜落水遇救记》(让·雷诺阿,1932)

《低下层》(让·雷诺阿,1936)

《他们使我成为亡命徒》(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1947)

《城市大街》(鲁本·马莫利安,1931)

《射杀钢琴师》(弗朗索瓦·特吕弗,1960)

《白夜》(卢基诺·维斯康蒂,1957)

《舞会请帖》(朱利安·杜维威尔,1937)

《大卫·格德尔》(朱利安·杜维威尔,1931)

《金钱不要碰》(雅克·贝克,1954)

《中国姑娘》(让-吕克·戈达尔,1967)

《犯罪河岸》(亨利-乔治·克鲁佐,1947)

《擒凶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6)

《洞》(雅克·贝克,1960)

《男性,女性》(让-吕克·戈达尔,1966)

《我的舅舅》(雅克·塔蒂,1958)

《玩乐时间》(雅克·塔蒂,1967)

《成功的滋味》(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1957)

《金盔》(雅克·贝克,1952)

《女友礼拜五》(霍华德·霍克斯,1940)

《杀手住在21号》(亨利-乔治·克鲁佐,1942)

《真相》(亨利-乔治·克鲁佐,1960)

《鬼火》(路易·马勒,1963)

《公主艳史》(鲁本·马莫利安,1932)

《画家与画-纽约艺术圈:1940-1970》(埃米尔·德·安东尼奥,1973)

《游戏规则》(让·雷诺阿,1939)

《四百击》(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

《怪房客》(罗曼·波兰斯基,1976)

《随心所欲》(让-吕克·戈达尔,1962)

《爱玛姑娘》(比利·怀尔德,1963)

《旧爱新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81)

《红气球》(艾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