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不能摆脱贫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8更新:2023-03-23 08:41:17

202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赤裸裸的描述了穷人和富人两个不同阶级的巨大隔阂,影片的结尾让人唏嘘不已,我在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穷人呢?于是就又拿起了这本书,而这本书给出的很多洞察和间接都是我们平常感受不到的。

这本书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写了部书,这对夫妻才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埃斯特·迪弗洛】印度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法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

一、短视思维:贫穷限制你的思维从而克制你的能力

穷人的世界更加枯燥乏味,相对于长远利益,他们更迫切满足眼前的新鲜刺激,同时深陷生活的琐碎,也没有更多的注意力和心思去想象与规划未来的生活。

穷人他长期受到这么大的压力,然后生活那么痛苦,所以当他看到电视能够带来喜悦的时候,他一定会去买电视。而反过来,这些能够长期带来收益的东西,这需要延迟满足感,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他说:“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

他说:“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然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所以我们不能够用那种优越感的心情来读这本书。我们始终要站在那个角度说,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帮到一些人做些什么事。

如果孕妇能够吃碘胶囊,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比其他孩子,比没有吃碘胶囊的孩子,平均要高7.5%的成绩,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差距。然后还有补铁的食品,比如说鱼酱。一罐鱼酱如果你买下来吃下来,就吃一年这样的补铁鱼酱,7美元。7美元一年的补铁鱼酱呢,可以让这家人每年增加46美元的收入,就是很多家庭的妇女、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她们在孕期,或者孩子刚刚出生、童年的这个时候的这些补充、这些消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我们说所谓的,叫作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个是真正地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营养都解决不了,会得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因为他看不到,它不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电视机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手机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但是你让我吃一个药片,管什么用,不知道,所以导致这个东西的普及变得越来越痛苦。

网上看到一句话,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可以实现,而高级的的欲望放纵是实现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克制。

二、环境壁垒:穷人最难突破的就是父母

在一个很差劲的环境里,即使一个人勤奋又努力聪明又乐观,他可能还是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会对人格动机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义务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社会基因,在书里能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富人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就是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两个爸爸的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交孩子的方法也不一样。富爸爸教的是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而穷爸爸一生都在为钱工作。所以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深远。

所处环境不一样,人所思所想也不一样,所获取的信息渠道也不一样。

三、贫困陷阱:穷人很难得到好的教育资源

穷人进入了一种贫穷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贫穷里打转,这就是贫困陷阱。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并不是因为他们交不起学费,而是他们怕未来因为经济状况而中断学业。还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不愿意上高中,只是单纯的因为他们觉得上高中没用,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在学业上成功。

一部真实的英国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导演用几乎一生的时间跟踪采访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普通家庭,有的则是上层社会的孩子。在第一次拍摄了这些孩子之后,导演艾普特对这件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于是此后每隔七年,他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 记录他们7岁、14岁、21岁、28岁,甚至有的到60多岁的状况。整体来看,父母的阶层决定了孩子接受的教育,而教育又决定了孩子以后的眼界和高度。影片中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就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号称不给孩子们留钱的比尔·盖茨,其实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资金。比如他的大女儿詹妮弗·凯瑟琳·盖茨爱好马术,在这项爱好上,父母从来都是毫不吝啬地一掷千金支持她。2013年,比尔·盖茨花费87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威灵顿购置了一块赛马场,目的是为了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世界级的骑手。

当然,大多数父母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孩子所以的梦想,但是总应该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机会,何况很多教育都是不需要花钱的。

四、消费的枷锁:穷人更容易陷入消费陷阱中

在《富爸爸,穷爸爸》里,有句话: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那是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的子女的财富。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并继续贷款,他们进入子恶性循环。

普通人把自己的工资花了,而一些有富人视野的人会把钱攒下来,买那种可以带来流水的东西。能带来流水的东西叫资产,然后花资产带来的钱,因为那个收入算被动收入。

而且穷人消费和富人消费差距很大。在富人看来钱只是一串数字。他们花钱做投资只会让这串数字越来越多多,他们买表,表升值了,买房,房升值了且都是睡后收入,他们及时自己不上班,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涌进来。

而穷人呢?说起各种蚂蚁借呗花呗,信用卡我想你们都不陌生,我朋友从大学开始各种信用卡贷款消费,花费从不节制,过来几年后才突然发现她不知不觉已经利滚利欠了几十万了,此时她也刚毕业没几年,每个月却还要还将近一万的各种贷款,她的状况可想而知。而我虽不贷款却也不攒钱,向来是有多少花多少,工资在西安属于中上,按理来说不会太穷,但就是因为离职几个月没上班,才突然发现口袋没钱了,从未想到自己会落到这地步,这些年竟然一分钱也没攒,而你问我我的工资呢?我会说花了,买了哪些东西呢?我也不知道花哪了,全都是买的在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东西。所以说穷人更容易落入消费陷阱。我们看起来没有非洲人那么穷,但其实我们也算是新型精致穷人了。口袋比脸还干净,而让人震惊的是这不是一个人的现象,据统计,中国十四亿人,有八亿人都有外债这其中并不包括车贷和房贷。所以那些鼓吹享受当下,先花后还,鼓吹女人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各种医美累项目在做要不遗余力的给自己花钱难道就是对的吗?我们在花的时候是否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呢?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

结论

穷人和富人的差别,远不止思维方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阶层越靠下,可使用的资源就越少,试错成本也就越高。富人的孩子,长大之后依然还会走上经营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而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会重蹈父辈的命运,为活下去而竭尽全力。如果你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思维很难改变,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可以改变的。而这也是唯一可以改变我们思维的工具,那就是通过学习,终身学习。新东方俞敏洪老师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通过自己不断学习,从农村走到北京,从北漂到成立新东方。通过教育和学习,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提升我们的赚钱能力。这是一个已经被证实过有效改变人生的策略。

什么是贫穷的陷阱—— 不切实际的奢侈消费就是贫穷的陷阱。这会导致你积累不到钱,以至于生活困苦。当你生活困苦,又没有任何存款,会导致你的皮质醇升高,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更难以转到钱,也更难积累到钱。

而我们想要改变就要做到以下:

一、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睛,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的差别。

二、保持乐观,人其实自身是有能量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人有一种奇怪的自我实现的能力,你觉得自己能做到什么,也许通过努力真的能做到。

三、有些事,投入不大,但自带杠杆,这种事应该多做。比如我这几年一直在加班,加班耗尽了我大多数的业余时间,换来了什么呢?只换来工资多了几千并没有其他的,而我喜欢写作,如果我把这几年加班的时间用来不断看书写作,输入在不断输出,那么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时间才是真正的成本,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那么现在想做什么就去做。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