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辩律师「票房破纪录的毒舌律师救不了香港电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52更新:2023-03-23 09:08:40

仅仅用时一个月,《毒舌律师》香港本土票房突破一亿元大关。

成为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港产片。

一个冷知识:

香港人口730万,本片观影人次达120万。

几乎等于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

要知道,此前在香港票房破亿的,全是好莱坞电影。

当我看完电影后,终于理解,电影为什么会破纪录——

《毒舌律师》

1

先说我对电影的第一观影感受:

很爽很燃。

有点像日剧《胜者即正义》的酣畅淋漓。

也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最熟悉的港片节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港片丢掉的市井气,如今《毒舌律师》把它捡回来了。

当港片不再试图高高在上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对了。

当它愿意放下身段,站在底层,帮底层发声的时候,那个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港片就回来了。

讲小人物挣扎求存的故事,才是香港电影的拿手好戏。

人情味是港片曾经大杀四方,成为一代人记忆的必杀技。

这些,《毒舌律师》全都有。如果你懂粤语,代入感会更加强。

这部电影也证明,黄子华是可以演正剧的,

正义虽迟但到,但总会有人看,总会有公平。

某种程度上讲,《毒舌律师》就是当代版的《审死官》。

为底层伸冤,挑战权贵。

联想起这几年HK经历的种种,观众终于可以从林凉水的咆哮中,得到了一丝情绪慰藉和共鸣。

最普世的价值,往往能打动最多的人。

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

聊完第一观影感受,下面挑几点着重展开说一下。

2

我想不到还有谁比黄子华更适合演林凉水这个角色。

不夸张地说,没有黄子华,《毒舌律师》或许没有今天的成绩。

以前提他,是票房毒药。

2002年,黄子华自编自导的《一蚊鸡保镖》票房大扑。

然后,四年没有人再找他拍过电影。

他还被某个老板直说,刘德华、梁朝伟适合演卖座的。

而你适合演这些。

这些指的就是烂片。

演,或者不演,是一个问题。

作为演员,黄子华自然想演。

但这些电影演得越多,自己得到的批评就越多。

“票房毒药”这个帽子就更摘不掉了。

讽刺的是,大银幕上越失败,小荧幕上却一路生花。

一部《男亲女爱》被我们观众记了20年。

之后的《my盛lady》让他拿下视帝。

但黄子华自己最意难平的电视剧,却是来内地拍摄的那部《非常公民》。

这个角色非但没有让他走红,反而还因为入戏太深,患上了抑郁症。

演员之路一直难上一层楼,但在栋笃笑方面却杀出一片天。

在银幕之外,他成了比肩周星驰的幽默大师。

他站在舞台上,为底层居民发声。

控诉着一切不合理的事。

2018年,黄子华宣布封麦,不再讲栋笃笑。

然后,神奇的事就发生了。

同年,他主演的《栋笃特工》斩获超4400万港币票房,成为2018年本土电影票房冠军。

当初因为无戏可拍,走去讲栋笃笑,结果红了。

后来不讲栋笃笑了,反而又因为栋笃笑风格打破了“票房毒药”的标签。

再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电影》接连打破本土电影票房记录。

黄子华做到了刘德华、周星驰、周润发、梁朝伟等都没有做到过的成绩。

被香港人集体封“神”。

你只有了解黄子华的这段经历,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林凉水的角色非子华莫属。

因为这个角色和黄子华的人生互文太多,就像是他演艺生涯的缩影。

3

最开始,林凉水也想当一名有为律师。

他鄙视法律界的歪风邪气,对攀附权贵这种事嗤之以鼻。

认为靠自己的本事,就能出人头地。

结果呢,当律师蹉跎了二十年。

然后跑去当法官,又浪费了十年。

他不服气,不理解:

为什么那么多没才华的人全都升职了,而自己都快退休了,居然还是最低级的法官,只能审一堆无关紧要的案件。

当他认清现实,下定决心要捧权贵臭脚的时候。

命运又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导致一名母亲含冤入狱17年。

这件事让他真正跌入谷底。

也让他第一次真正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应该为了什么而活?

他需要得到救赎,而得到救赎的唯一方式是去救赎另一个因他含冤的人。

从自命不凡,到被命运玩弄,再到为民请命。

林凉水这个角色有着完整的人物弧光,他任何一个阶段上的转变,你不会觉得突兀。

这套模板,我们并不陌生。

周星驰很多部电影,用的都是这套成功的草根逆袭模版。

加上黄子华的精湛演绎, 很大程度上他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部电影。

他一开口,就抓住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最后的长独白,情绪饱满,金句不断。

前面有多嬉笑怒骂,后面就有多慷慨激昂。

如果觉得黄子华只会毒舌抖机灵,是对他最大的误解。

也正因为黄子华的表演过于抓人。

以致于很多观众都忽略了剧本上的缺陷。

4

没错,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问题。

票房好不代表电影好。

《毒舌律师》的剧本很简单。

不得志的律师帮助小三上诉翻案,从而对抗整个香港最有权势的家族。

虽然是律政题材,但跟我们当年看TVB那些律政剧是有区别的。

至少从专业度上,我觉得《毒舌律师》比不上九十年代那些律政剧。

不说有钱人明明有一万种方法玩死你,最后却认认真真跟你讲法律这个点。

单是谢君豪饰演的金远山临阵反水,就暴露了剧本欠缺打磨的问题。

他和林凉水本质上是同一类人。

一样心怀正义,但行事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林凉水追求结果正义,金远山坚守程序正义。

但即便是观众知道这一点,当看到金远山反水还是会觉得太戏剧,太江湖。

如果电影能花多一点笔墨去刻画法庭外的金远山,比如穿插点回忆细节,去强化他的性格。

这样的话,观众会更容易接受他最后的反水。

如果非要吐槽剧情,那就是巧合的事情有点多。

这些环节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那最终的结果都会不一样。

而且在现实里,不可能有像林凉水那样在法庭咆哮的律师。

所以,单纯去揪这些法律失真的细节,没多大必要。

想要看真实的,可以去看《正义回廊》。

单纯把这部电影当做爽片,就会看得很过瘾。

大家也明白,《毒舌律师》的故事在现实里根本不可能翻盘。

但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安慰剂也好,底层YY也罢。

小人物敢于抗争最后成功的励志故事,无论拍多少,都会有很多人爱看。

生活已经很难了,难道连做梦的机会都要剥夺吗?

END

《毒舌律师》票房大爆,一度被认为是港片复苏的标志。

但,这似乎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一个残酷的事实:

香港电影已经不再是华语电影的风向标。

1993年的鼎盛时期,香港一年量产234部电影,三十年后的今天,香港电影的年产量不超过90部。

比数量少更可怕的,是质量严重下滑。

编剧灵感枯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香港地方小,普通人的生活千篇一律。

梁家辉就曾说过:“香港是个非常小的地方,从1960年代到今天,黑社会由兴起到没落,警队从贪腐到廉洁,这些故事都已经讲完了,还有什么可以讲的呢?”

当情怀耗尽,题材和剧本却没有任何突破时,香港电影靠什么吸引观众?

靠演员?

青年演员的断代,更是香港电影心中永远的疼。

我们叫的子华神已经62了。

随便一个金像影帝,年龄都超过了50。

香港电影处于黄金时代的时候,没有意识去培养新人,如今再也没有机会和空间给年轻人发挥。

现在的港片找不到年轻一代来接他们的班。

如今的港片,最有观众缘的依然是这帮已经火了很多年的老人。

如今的港片,吸引的人群还是当年在录像厅、VCD浸淫的那批人。

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人的排列组合,使观众再难对香港电影产生除情怀外更多的兴趣。

只会让观众感到港片“垂垂老矣”。

名导集体出现,也集体老去。

上个世界九十年代,王家卫、吴宇森、徐克、杜琪峰、许鞍华、周星驰……各自在文艺爱情、警匪、武侠、喜剧上走到了巅峰。

新生代导演难以走出上一代导演的模版。

黄金时代终究难以复制。

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港片就像是一个坐在阳台看夕阳西下,执拗地诉说“想当年”的老爷爷。

刘德华、古天乐、周星驰等人终会老去,支持他们的人也终会老去。

到时候,谁还来为港片买单?

港片或许不会完全消失,只会沦为小众。

最好的情况是偶有佳作。

像是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留下的仍是恒常的黑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