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半条棉被》「电影解读│半条棉被剧情细腻诠释成功细中取的制胜法则」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57更新:2023-03-23 10:21:56

撰文:何雷西奥

在搜狗影视2021年热门电影排行榜上,排在首位的是一部国产战争影片《半条棉被》。

《半条棉被》我看过之后,总整来看是颇为感动的。

整部电影的故事内容其实十分简单,讲述的是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三名红军女兵来到汝城县沙洲村,她们严格遵守红军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下雨天的为了不扰民,在村民徐解秀家屋檐下避雨。

徐解秀看着屋檐下的三个女兵可怜,便不惜冒着县挨户团传言“红军杀人不眨眼,共产共妻”的危险,暴露自己躲在屋内,并主动拿出钥匙给红军女兵。电影的中轴线内容由此展开,镜头一转,开始追述影片故事发生的大背景,以及女主角董秀云的身世和参军经过。

再通过与徐解秀的聊天谈话,把那条由董秀云婆婆加的棉花,妈妈绣的花朵的棉被的由来,和她跟她老公韩玉山的爱情故事交代了一遍——这条棉被非同寻常,是董秀云与韩玉山的婚被。

影片中三名红军女兵与村民徐解秀,两天一夜的接触交流过程,是电影的重头内容。

你的脸上写着你读过的书,走过路,经过的事,看过的远方和爱过的人。

说句实心话,现在看《半条棉被》令我感动的恰恰就是,这两天一夜的兵民鱼水之情。在这部分影片内容里,透出大量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生活场景细节。

徐解秀家是当时典型的三口之家自耕贫农家庭,虽然有栋砖瓦房栖身、亩把薄田糊口,但是家徒四壁,几乎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房顶还滴滴哒哒地漏着水。卧室兼客厅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破席床可以坐人,桌凳柜子哪叫一个破旧,如果换到现在,基本上是扔到垃圾堆的货儿。就连这样的物件,她们家也没有几件,可见当时农村生活条件之艰苦。

导演孟奇在影片中的还原写实,可谓颇费苦心,场景中所用道具基本上做到了,当时湖南贫困农村艰苦生活的真实再现。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祸害,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民不聊生。这样普遍惨淡的社会生存境遇,进行一场改天换地的彻底革命,那是大势所趋,也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创业时期的红军,艰苦朴素作风肃然。三名女兵进到百姓家里,原本也就是避避雨。当女主角担架排排长兼护理兵董秀云,看到徐解秀的孩子着凉得了风寒,家中又无被褥暖身,便主动拿出自己携带的棉被,给孩子包裹御寒。

这是影片中军民鱼水情的第一个细节的把握,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对于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徐解秀来说,那可是帮了大忙了。当时董秀云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不让自家的被子受潮受污,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自己珍视的婚被拿出来,包裹在徐解秀的孩子身上给他御寒取暖。

这个细微的举动感动了徐解秀,原本只是让女兵们进屋避避雨,随即转变态度,主动给女兵们烧热水喝。

第二个细节,董秀云见徐解秀的孩子裹着棉被仍然瑟瑟发抖,看了看他的病情,知道是风寒,便将自己医药箱里的金鸡纳霜拿出来,给他泡水服下。喂过药后的孩子病情有了好转,徐解秀欣喜若狂。

这时一名腿部负伤的报务员女兵伤口发炎,需要做消炎处理。董秀云帮女兵解开纱布,但是此时她们已经没有了消炎药水。徐解秀见此情况,主动将自家最后的一块盐巴奉献出来。盐水是很好的消炎水,使女兵的伤腿避免了进一步发炎恶化。

徐解秀知道女兵们长途行军,又与大部队失散了,粮食短缺,便煮了五条红薯给她们充饥。

香,真香,这是这群红军掉队人员,多日来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甚至以野草充饥,第一次吃到红薯。红军男兵们在一处闲置堂屋里,一人一点,捏着分食红薯的细节镜头,看着着实令人动容。我看着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第三个细节,寓意深远,是三个女兵与徐解秀母子同睡一床,同盖一条被子。因为徐解秀家只有一张旧席床,同时睡不下五个人,大家是合衣并排横卧在床上。床横向不够长,加了张条凳,大家把脚架在凳上,以便舒展身体。这个细节场景的展现,看得我是眼泪子都要掉下来。

苦不苦,看看红军长征二万五。我想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纵使遇上再大的苦难,也比不过红军当年创业之艰苦了。

第四个细节,就是雨过天晴,一名女医务兵上房帮徐解秀家修瓦捡漏。这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几乎是一个举手之劳,就看你有没有心了。但是,红军女兵看见了就立即行动,心系百姓的初心,在细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就是这个道理了。

然后是帮助老乡下田插秧,这些都不必说了。

第五个细节是个大事件。县挨户团为了挑拨离间老百姓与红军的关系,穿红军的衣服伪服红军,在周围的村寨里烧农民的房子,造红军杀人放火的谣。沙洲村一户农民的房子被人点着了,当场抓获两名纵火犯,查明是县挨户团的团丁。

村民和部分红军士兵都要求严惩团丁,杀人解恨。董秀云和几名红军干部及时劝阻,避免了给沙洲村村民招来屠村之祸。

本来房子也不是红军烧的,但是红军官兵们还是积极凑钱,给被烧房的村民重修房屋。红军中的机枪排长还将,自己娶媳妇的老婆本都捐了出来。这种急老百姓之所急的举动,令在场的所有村民都为之感动。“改造世界,造福百姓”的革命初心,在这件事情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诠释。

所谓的好运,都是你平时积累的人品和善良。

电影的高潮部分,延寿山阻击战。这场为了掩护大部队后勤辎重队转移的战斗,在整个红军长征途中,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因为电台坏了,报务员好不容易修好,却收到总部命令21师负责坚守延寿山阻击阵地。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场面了,因为此时的21师建制已被打散了,全师上下活下来的人只剩四五个人了。其余的人,机枪排长、瞎眼连长、饲养员、医务兵、通信兵等等,连担架排排长董秀云都非21师所属官兵,这个命令怎么执行?

红军部队的团结凝聚力,官兵们的自觉服从性,一下子打破了建制限制,纷纷站起来表决心,坚决服从命令。

这支红军小分队要去延寿山打仗的消息,随即传到了沙洲村村民的耳朵里。村民们非但不去向县挨户团报告,还纷纷将自己藏着舍不得吃的精细食物拿出来,送给红军当出征饭吃。这个场景看得人好生感动。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里是再准确不过了。

董秀云在与徐解秀告别时,打算把那条棉被送她留着御寒用。但是,徐解秀死活不肯要。最后董秀云用剪刀,把那条棉被剪开一半,一半送给徐解秀,另一半自己留着。这个就是片名《半条棉被》的由来。

后面就是红军小分队在延寿山打阻击战,沙洲村村民在祠堂里拜祖宗为她们祈福的镜头并行了。一支能被老百姓祈福的军队,运气自然不会差。延寿山阻击战小分队几乎要全军覆灭之时,红军大部队及时赶到,反败为胜,令人欣喜。

孟奇导演的这部革命题材战争片,影视画面感极强,既有壮烈的战斗场面,又有细腻的军民生活场景。特别是将剧情与湖南郴州一带的,自然风光结合得十分完美。高椅岭、莽山、沙洲古村落,都在片中出现过。编剧为了强化那条棉被,在电影剧情中的串联作用,从女主角在苏区野战医院收到棉被,到医院遭空袭,她将被子浸湿裹身冲入火海救人,再到沙洲村给徐解秀孩子裹身御寒,最后由女医务兵扬着红被褥引开敌军。为半条棉被赋予了多重寓意。

烈火试真金,困境试强者。女主角董秀云带领的是一支由伤兵、掉队人员收拢组成的小分队。在与大部队失联的困境中,她们依然坚定信念,遵守红军纪律,心系百姓,面对困难不退缩,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牺牲,执行总部交给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坚定信念,《半条棉被》悟初心。

在我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观看这部电影,重温革命前辈的战争岁月,勉励后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半条棉被》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值得一看。

—— END ——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