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 梅艳芳「有葛优黎明梅艳芳参演但电影半生缘还是略显狗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8更新:2023-03-23 10:51:01

《半生缘》不是一部网络言情小说,而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由著名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所著。

这部作品的年份悠久,最早连载于1950年~1951年,已经是差不多70年前的作品。

它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几位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它的原名叫《十八春》,后来张爱玲对作品中生硬地插入了太多政治背景有点不满意,于是她对这部作品进行整改,删改了相关情节,最终把书名也改成了《半生缘》。

在1997年,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就把这部作品拍成了同名电影《半生缘》。

尽管汇集大牌明星,但这部《半生缘》还是略显“狗血”!

这部电影由黎明,吴倩莲,葛优,梅艳芳,黄磊,王志文等参演,演员阵容兼具了颜值和演技。

在导演方面,许鞍华也是香港一流的导演,特别擅长拍摄文艺片,代表作有《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

这部电影无论是参演阵容,还是主创导演,都是一流,另外它的原著还是出自张爱玲之手,所以质量一般会有所保证的。

这部电影的质量也是不错的,但它的剧情,还是让部分观众觉得有点“狗血”!

因为它的剧情人物关系会让部分观众难以接受。

《半生缘》主要是讲述由黎明所饰演的沈世钧,和由吴倩莲饰演的顾曼桢之间的爱情故事。

沈世钧和顾曼桢本来是互不来往的,彼此间曾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好友——许叔惠(黄磊 饰),因此他们有机会相互认识,后来也成为了恋人。

顾曼桢家里有奶奶,母亲,姐姐,还有两个小弟弟,因为父亲一早就去世了,所以家里主要靠姐姐顾曼璐 (梅艳芳 饰)来支撑。

顾漫璐为了养家,当上了舞女,经常要与不正经的社会人打交道。

多年以前,她也因为这个原因与恋人张豫瑾(王志文 饰)分手了,后来她嫁给了投机商人祝鸿才 (葛优 饰)。

在顾漫璐嫁给祝鸿才后,让部分观众觉得“狗血”的剧情就接连发生了!

作为顾曼桢的姐夫,祝鸿才一直就对她“虎视眈眈”。

经历了一些事情后,顾漫璐觉得自己很委屈,为家人牺牲太多,却经常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她甚至觉得家人把她这个风尘女子当累赘,所以她有点嫉妒妹妹。

她的身体不好,不能给祝鸿才生孩子,而且年纪大了,不再青春靓丽,所以祝鸿才经常在外花天酒地。

因为心里觉得委屈,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想出了借妹妹的肚子生孩子的想法,她顺从祝鸿才的“歪念”,配合了他。

她用计引诱妹妹到她家,祝鸿才将她侵犯了,并禁锢了她,顾曼桢也因此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

后来顾曼璐还劝顾曼桢嫁给祝鸿才,以巩固她的地位,毕竟让妹妹嫁给祝鸿才,总比祝鸿才娶了其他女人好。

但她无法说服妹妹,所以顾曼桢一直被祝鸿才禁锢。

在这个悲剧之前,顾曼桢和沈世钧发生过一点矛盾。

后来沈世钧想通了之后,曾经去找顾曼桢。但顾曼璐为了掩盖消息,早已经将母亲弟弟等安排回乡下了。

沈世钧曾经找到顾曼璐的家,但顾曼璐误导了沈世钧,让他以为顾曼桢嫁了他人了。他万万没想到,曼桢就被禁锢在她家里,他差点找到了她了。

被误导后,沈世钧心灰意冷,后来娶了石翠芝。

顾曼桢生下孩子后,在医院里逃走了,曾经尝试写信给沈世钧,但因为沈世钧的妈妈藏起了信,信最终没有到达沈世钧手上,而她后来得知他已经娶了别人,所以没有再联系他了。

在顾曼璐去世后,顾曼桢为了孩子的幸福,以及为了自己的生活,却嫁给了当年侵犯她的姐夫祝鸿才。

想想电影里葛优的形象,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个情节是多么的难以让观众接受!

后来她与他离婚了,拿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多年以后,她与沈世钧再遇,一起叙述多年的误会与不幸;

在另一方面,其实沈世钧的好友——许叔惠,和他的妻子石翠芝曾经相恋,叔惠没有勇敢踏出那一步,而去了美国。后来石翠芝心灰意冷才嫁给了沈世钧。

事实上叔惠和翠芝都没有忘了彼此,叔惠从美国回来后,他们也重新聚在一起;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性,有可能这四个男女可能会重新搭配!

《半生缘》的剧情如此让人意外,所以会让部分观众觉得“狗血”!

“狗血”的背后,是翻拍文学作品并不容易!

尽管许鞍华导演非常出色,但她的镜头还是难以难取代张爱玲的笔墨的。

因为电影镜头相比文字,有很多先天性的缺陷,所以把《半生缘》拍成电影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电影无法达到原著的高度,甚至觉得剧情“狗血”!

①拍成电影,首先是有时长的限制!

看一本书,如果读者看了一部分,开始觉得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先放下,改天慢慢看;

但在电影院看电影就不一样了,就算电影是烂片,观众一般都会在电影院一次看完,因为已经给了钱,中途离场会有点亏。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时长越长,就越难赚票房。

一方面,是时长太长,就不利于电影安排排片,因为播放一部长电影的时间,可能等于两部普通电影,播放长电影往往对电影院不划算;

另一方面,因为电影时长越长,观众的注意就越难集中,会更加注意电影的缺陷,影响口碑,最终影响票房。

《半生缘》是一部文艺片,本身就是比较沉闷的,所以电影公司更需要对电影时长进行限制,否则很少观众能坚持到最后。

毕竟当时香港很多观众都是冲着黎明,梅艳芳才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他们本身很多都不喜欢文艺片,时长超长的文艺片,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折磨。

可能是为了控制时长,《半生缘》省去了原著中许多关键情节。

在顾曼桢嫁给祝鸿才的这个过程,就省去了不少重要情节。

比如省去了她妈妈对她的劝告。

她妈妈曾劝她不如嫁给祝鸿才,因为她妈妈是个思想落后的人,觉得女儿这种情况是贞洁不保,会被社会歧视,以后很难嫁人,但顾曼桢是坚决不肯。

在这个过程中,顾漫璐的逝去也变得很简单。

在电影中,顾曼璐前一分钟还在和顾曼桢聊天,后一分钟,当顾曼桢后来去到祝鸿才家,她已经变成“黑白遗照”(代表她已经过世);

而在这分钟中,又省略了祝鸿才在顾曼璐去世后家境差了很多。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又比较细心的观众,看这一段剧情的时候,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祝鸿才的家变成了这样了?

而在电影最后的半小时,也因为省略了很多关键情节,不仅导致剧情的跳跃会非常快,让部分观众难以理解,而且因为这些关键情节的缺失,也让人物的行动看起来有点牵强。

②时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镜头也是难以取代文字的。

看文字描述,读者的思路会随着文字走,比如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读者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到人物的心理思考中,因为文字单纯是视觉上的信息,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看《半生缘》这种信息量比较大的电影,可能会错意!

电影里很多雷人的剧情,其实很多都是原著的剧情。

读者在书中看这些情节的时候,会让他们感慨万千,但部分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就会觉得有点“狗血”。

原因就是在书中阅读,读者能专心地理解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叙事者的旁白等,更理解好这些情节;

但在电影中,观众很难专注地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甚至有些镜头表达什么还需要观众去猜测,所以在电影看这些剧情,会让部分观众觉得“狗血”。

尽管许鞍华导演已经很尽心去拍这部电影,但还是难以达到原著的高度,原因就是镜头的“先天性缺陷”吧!

这部电影,也许更适合看过原著的观众观看!

如果观众看过原著,在未看电影前,他们的脑海中已经会对电影的剧情有大概的预测,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记名字,记人物关系,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看电影是用另一个方式去体验这个故事,而且相对于文字,电影的镜头能带来更直观的体验!

洞察影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