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心得体会「让红色精神不断传承观电影半条棉被感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6更新:2023-03-23 11:29:58

《半条棉被》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女战士董秀云有孕在身无法随军出征,留守红军野战医院照看伤员。丈夫老韩临行前留下了两人新婚的棉被作纪念。野战医院遭敌机轰炸,伤亡惨重,董秀云决定带着伤员,追寻西行的大部队。

寒风冷雨的秋夜,董秀云一行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瑶族村民徐解秀。徐解秀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把董秀云等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休养。她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女战士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董秀云则用稀缺药品帮孩子治病,并帮忙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短暂的相处让她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村民们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时,董秀云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决定把自己的新婚棉被留下来。一番推让后,执著的董秀云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了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她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半条棉被》是红军和群众共冷暖的一个剪影,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本性和初心是什么呢?回忆起15年前宣誓入党那一刻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当我站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时候,那种无比的激动和兴奋,铿锵的誓言仿佛穿越了时空,一直激荡着我的心灵,响彻在我的耳边。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正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38岁的李大钊从容就义,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彭湃视死如归……因为这一信仰,无数革命先烈慷慨捐躯。

如今,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优秀的共产党员。有许多基层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初心与使命。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在这期间,根据要求,人们选择“宅”在家里,党员干部则挺身而出,与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城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呼伦贝尔市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们,像全国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一样,以昂扬的斗志和热情全力投入抗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精神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天气严寒、上下班交通不便、因值守时间长而身体疲惫等困难,党员志愿者们毫不退缩,越是急难险重越向前,他们上门摸排登记、在小区门口站岗值守、严格查控出入车辆、做好入口管控,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送上门……“关键时刻冲在一线”是共产党员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每个居民小区,也飘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疫情无情人有情,防疫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暖心故事。看到党员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社区居民们都深受感动,在志愿者们值守期间,有的小区商户主动将店铺让给志愿者们轮换休息,并为他们提供热茶热水;有的社区居民为志愿者们送来了面包、牛奶,还有热腾腾的饺子和暖宝等慰问品。社区居民送上的爱心,温暖着呼伦贝尔这座寒冬中的城市,也温暖了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志愿者们的心。困难时刻,才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紧要关头,方显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从《半条棉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温暖,感悟到了初心的力量,今后,我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为民”的赤子之心。(刘海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