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反特片「红色电影故事76新中国第一部表现三反五反影片三年」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10更新:2023-04-07 03:50:52

编文/孙海帆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种运动纷至沓来,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套着一个。1951年底,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还在进行时,11月又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三反运动”中的老照片

这个运动逐步发展成为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在工商界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三反运动”中的老照片

由于在1951年10月开始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于12月1日和12月8日,发表重要文件。从此,“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在“三反运动”中,又揭发出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密切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严重情况。

当年的宣传漫画

1952年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并且很快形成高潮。 1952年3月5日,中共中央规定了对违法资本主义工商户处理的基本原则: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而1954年上映的电影《三年》则是新中国第一部表现“三反五反”的影片。

影片海报

《三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赵明执导,葛琴编剧,张瑞芳、项堃、舒适、柏李等主演的影片。影片的故事为:解放初期,上海少数的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捣乱市场,大明纱厂工人停工,纺织工会副主席陈英(柏李饰)亲自来到厂里,帮助工人们解决困难的故事。

1950年2月,少数的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捣乱市场。上海私营大明纱厂资方、经理罗西城(项堃饰)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借口原棉不能进口,扣发工资,宣布停工,企图关厂,暗地里却抽逃资金,在香港收购原棉,准备扩充在香港的那个纱厂。大明纱厂的工会主席赵秀妹(张瑞芳饰),是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又是党支部书记,对付这样的局面还缺乏经验。

为了全厂一千多工人的生活,她向资方代理人吴厂长(舒适饰)提出开工、发放工资的要求。大明纱厂的停工,引起了纺织工会的重视,副主席陈英亲自来到厂里,帮助工人们解决困难。不久,罗西城便把大明厂的担子推给吴厂长,自己溜到香港去经营另外一个纱厂去了。

这时,大明厂的情况非常困难,发电机的重要机件被坏分子偷走了,工人们领不到工资,生活无法维持,思想很混乱。赵秀妹任劳任怨,奔忙多时,问题仍不能解决,感到很痛苦。陈英及时地鼓励她,帮助她。

党支部及时地召开了会议,成立生产委员会,争取吴厂长也参加在内,共同协商,解决迫切的开工生产问题。政府批准了大明纱厂请求代纺的申请书,第一批就拨下了1000担原棉交给该厂代纺,工厂复活了,赵秀妹领导工人们突破了第一个难关。

大明厂的情况好转了。但是,她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人多机器少,必须增加细纱车才能完成为国家代纺的任务。赵秀妹全力支持技术工人陈才明(蓝谷饰)的计划,在许工程师(凌之浩饰)的帮助下,把20台破旧的洋线车改装为细纱车。从此,大明纱厂的生产量大大提高了,超过了该厂历史以来最高的生产量。一年以后,罗西城在香港帝国主义市场上吃了大亏,再也呆不下去了,眼看在上海的大明厂的生产正蒸蒸日上,便回到上海来。他表面上装作有了觉悟,计划改进生产设备;暗地里却勾结了冯老(周伯勋饰)、华茂坤(于冲饰)等一帮不法资本家,进行投机倒把,捣乱市场等非法活动。

他们串通了花纱布公司蜕化分子,把三万担美国烂棉花换去了政府的代纺棉花,害得工人们整天忙着接断头,连喘气的时间也没有,有的工人就因为过度疲劳而晕倒在车间里。这件事引起了赵秀妹的密切注意,她及时地组织工人进行调查,揭露了罗西城的不法行为。在她的领导下,大明纱厂增产节约委员会把动摇和落后的职工争取归队,对罗西城的不法行为进行了清算和斗争。

罗西城在工人阶级无比巨大的力量面前,坦白了自己的“五毒”行为,保证决不再犯。大明厂成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团结并监督资方共同为国家计划生产而服务。

新中国的时政影片积极歌颂、配合不间断的政治运动和接踵而至的各种政策。这类影片比之于歌颂翻身类作品,公式化、概念化现象更为严重。表现在故事结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以至场面、对话、细节等诸多方面都大同小异。它们不是从生活出发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而是从每一个政治运动从开始到结束,运动中按政治态度对人群作出的立场归类去选择、设置人物与矛盾、冲突,《三年》便属于此类影片的典型之一,而在“三反五反”结束后,影片《三年》由于过于“应景”,所以逐渐被人淡忘而没能进入“经典”影片的行列。

周伯勋(1911-1987)

在影片中扮演冯老的周伯勋是中国电影的一位很有资历的老演员,周伯勋原籍陕西临潼,1911年生于西安。中学时期参与创办红芽社剧团,演出一些鼓吹铲除军阀、打倒列强的短剧。1928年到上海,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不久加入南国社,1930年转入上海持志大学,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1年,在大道剧社参加《火的跳舞》、《街头人》、《SOS》、《乱钟》等进步戏剧的演出,并参加了影片《玉堂春》的拍摄。其后,相继在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续故都春梦》和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风光》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同时,他还担任电通影业公司的总务、剧务、发行、宣传等部门的负责工作。1936年,他返回西安,担任“西北各界救国会”宣传部副部长。1938年,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庞浩公一角,获得好评,这也是他的代表作。

后又在《武训传》中饰演张举人。建国后,除参加拍摄了《球场风波》、《红色的种子》等影片外,主要从事制片行政工作。在他一生近四十年的电影、舞台生涯中,共饰演了几十个经历不同、身份各异的反面人物。他力主反派正演,是中国影坛上以擅演反派角色的老演员之一。曾是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1987年,周伯勋去世,享年76岁。

下一集,介绍新中国第一部宣传“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影片《伟大的起点》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写,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