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纸巾去看的电影「院长忠告看这片请带够纸巾纸巾纸巾」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更新:2023-04-09 13:18:12

还没从“世界爱狗日”的在线吸汪大坑中爬出来,这几天,院长又开始沉迷隔空撸狗——《忠犬八公》里两个月大的小奶狗。

就问,谁能抵挡这从背包里探出的小脑袋?

谁又能忍住不伸手去胡噜一把,让它走近点,再近点。

光看花絮都要给我萌出泡了,对着那乖巧懵懂的小眼神,满心都在大喊:人类真的不能没有小狗!

但,谁又懂?带着云养狗的笑脸走进电影院,结果哭掉了一整包纸巾。

《忠犬八公》,你是懂什么叫情感炸弹的!

这一次,我不仅被软萌小奶狗戳爆萌点,也被狗狗真诚炽烈的爱、被狗狗与人类的羁绊狠狠击中,深深治愈。

在这个春天有狗狗陪伴,世界似乎也美好了一点。

事实证明,在一只毛茸茸、奶呼呼、睁着圆溜溜大眼睛的中华田园犬面前,任何人类都没有抵抗力。

沉稳内敛的陈敬修(冯小刚 饰)教授,也不例外。

面对小奶狗,他不禁心头一软。捏着一块肉脯,趴到大巴车底,耐心地把小狗引出。四目相接的瞬间,唤起了小狗对人类的第一丝信任。

孤零零的小狗被陈教授带回了家。

妻子李佳珍(陈冲 饰)婚前就立下约定,家里不许养狗。再加上儿子陈新桥(白举纲 饰)的“恶意举报”和女儿陈晓舟(黄楚桐 饰)的“煽风点火”,小狗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小杂音。

但你细听——李佳珍的嗔怪,从“鬼迷日眼”到“宽限一晚”,再到陪着陈教授一起“审核”送养小狗的人家,明明就是一种老夫老妻你懂我懂的包容。

这不就是家人存在的意义嘛!

嘴上会抱怨,但心永远贴在一起。

在日常的相处和陪伴之下,小狗逐渐被陈家人接纳。它还拥有了一个接地气又可爱的名字——“八筒”。

唤它的名字,摸摸它的头,为它准备一日N餐……都意味着,它已经是这个家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

一家四口升级为“一家五口”,温馨快乐的点滴也多了不少。

长大后的八筒尤其和陈教授形影不离。

别看它不会说话,却是聊天的好听众,看球的好伙伴,以及陈教授上下班路上最忠诚的接送者。

搭乘缆车的站台外,多了一个乖巧的身影。每天陈教授下班归来,八筒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给他大大的拥抱。

看着陈教授温柔地抚摸它,笑着唤“我的傻儿子”,那一刻代入感拉满,嘴角不自觉上扬,仿佛八筒也扑进了我的怀里。

只可惜,快乐的瞬间无法定格,而人生的离别总来得猝不及防。

又一次,陈教授乘缆车远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八筒依然等在站台外,直到最后一盏灯熄灭。它眨眨眼睛,还没意识到,“今天等不到了”……

《忠犬八公》短短两分多钟的终极预告,每一帧都无比真实、熨帖。我仿佛隔着屏幕嗅到了陈家的烟火气,也触摸到八筒的成长轨迹。

“一家五口”的羁绊乍看源自意外,但回头细看,处处都写着命中注定的注脚。

因为陈教授无私的关爱,八筒对人类有了信任依赖;因为八筒的日日陪伴,陈家人收获了快乐温情。

要说究竟是哪一刻,让他们如亲人、如挚友,很难说得清。但就是在细水长流的陪伴里,人和狗狗积累起默契和关心,形成了一个美好的闭环。

桩桩件件不过是稍纵即逝的小事,回忆起来却无比珍贵。

写作缘,读作爱。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我情不自禁红了眼睛。

《忠犬八公》将故事背景放在重庆,跟选择流浪狗大黄做“男主角”之一一样,是个温柔的妙笔。

从陈教授吃不惯的折耳根到“叫虾不是虾”的凉虾,从方便街坊的小卖部到院子里的麻将摊,从麻辣味儿的方言到两元钱的缆车,从蜿蜒小巷到滔滔江水……

烟雾缭绕的山城,自带朴素的生活质感和温情烟火气。光走上几步台阶,听着左邻右舍打招呼话家常,都觉得亲切。

从八筒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一切稀松平常都变得奇妙而美好。

导演徐昂曾执导电影《十二公民》,豆瓣评分8.4,是优秀的本土化改编范例。

他擅长塑造人物,让情感落地生根,以独特思考激荡崭新的回响。

这些优势也充分体现在了《忠犬八公》里。

如果说方言、麻将、山路和江水勾勒了城市的形,那么,灶台的烟火、丰满的人物就填充了城市的血肉,而细腻隽永的情感让一座城彻底鲜活了起来,也把观众一点点拉进故事里。

陈教授性情内敛,不善表达。

面对爱人的抱怨,他要么利用“外地人”优势装听不懂打马虎眼,要么笨拙地岔开话题。最兴奋时也不过是凑到李佳珍耳边,大呼一声“慈悲哦,菩萨”。

面对子女,陈教授一如大多数中国式父亲,既严厉又寡言,既想表示关心又不知如何靠近。

只有在八筒面前,他会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老小孩”。

给八筒洗白白举高高,一口一句“真漂亮”;坐小卖部里,偷偷喂八筒火腿肠;把脏衣服扔给八筒,让它做个“搬运工”……

各种反差萌令人会心一笑,更重要的,八筒也成为他打开心扉、与家人坦诚以待的窗口。

不管是愤然“雄起”,要求必须把八筒留下,还是和妻子、儿子一起逗八筒,围绕它互相开玩笑。

无形中,八筒已经打破透明的隔阂,促进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八筒乍看只知道玩耍吃粮,跟在人屁股后头转悠,但其实,它什么都看在眼里。

女儿交了个男朋友,父亲看不过眼又无法明说,只能从一头黄毛挑剔到脸上出汗。

眼看一场“父女大战”就要爆发,八筒跑了出来。打翻的麻将桌,为争执按下停止键,也缓解了父女之间的尴尬。

儿子要离开家去北京工作,父亲不愿、不舍,可表现出来的,只有重重放下的碗筷和一场不欢而散。

儿子不知道的是,父亲走出家门,不是因为生他的气,而是去为他买一份加了辣椒的卤味。出门在外,“家乡味”最能抚慰“家乡胃”。

倾盆大雨中,八筒陪伴在父亲身边,一路追着光前行。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鼻子酸了,忍不住暗暗想:会是八筒替代子女们陪父亲走更远的旅程吗?

但很快,在送别的时刻,我深深意识到,八筒的爱与陪伴从不是替代,而是一根柔韧的纽带。

当八筒出现在月台上,伴着汽笛声拼命地奔跑,儿子看到的不仅是它的身影,还有那个冒雨为他买卤味的父亲,和父亲未曾开口的关心与叮咛。

如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一样,陈教授一家不会把爱挂在嘴边,有时甚至会言不由衷。

但八筒不同——它感受到爱意,就会释放爱意,用轻摇的尾巴、舔舐的舌头、一直注视着家人的目光,每一刻都在努力表达,它很在乎你。

不知不觉,八筒自己也成为亲情羁绊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作为陈家一员的日子里,八筒见证了许多重要时刻,包括一次次离别。

孩子长大了,一个个走出家门独立飞翔,这是做父母的必须接受的常态。

曾经一家四口吃饭的热闹,变成老两口的静悄悄。

好在,八筒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

陪陈教授拍照、看球、江边兜风,听李佳珍的唠叨、炝锅声、出门前的叮嘱。

你看,表面上是人喂养狗狗,其实也是狗狗在陪伴人类。

人和狗狗,是双向的被需要。

陈教授最后一次出远门,八筒似乎预知了什么,冲破障碍来到缆车旁,看着陈教授远去。

这一次,它没等到陈教授回来,只看到了李佳珍的眼泪。

这世界有千万种别离,人们知道,再撕心裂肺的伤口也会慢慢愈合,人活着总要习惯和淡化悲伤。

八筒却不懂。

对它来说,也许陈教授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

于是,它一次次打开窗户、跑下长长的阶梯、路过滔滔江水,满怀期待地奔向那个熟悉的站台,等待陈教授再一次出现。

无论风霜雪雨,无惧长夜漫漫,不管时光匆匆。

八筒的时间,好像定格在了陈教授走出站台前的一刻。它静静地伏着,随时准备奔向主人的怀抱。

看着它温驯的眼神,我实在控制不住,潸然泪下。

八筒的守候已然是一颗情感炸弹,而导演又添神来一笔,加重了心灵上的暴击——在八筒的时间定格的同时,时代却在不断变迁。

老屋被拆毁,站台重建,缆车成了旅游景点,熟悉的身影一个个离开……

一切都在改变,可八筒看到的、在乎的,依然只有家里的铃铛、和陈教授一起玩耍的布偶、厨房灶台的烟火……

时代推着人向前走,八筒却几乎一生在原地守候。

它不懂世界运转的法则,不知道生命终将熄灭。

它只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会走出站台,再一次向它敞开怀抱。

它只知道,主人给的爱,便是它的全世界。

必须说,看《忠犬八公》的情绪是很复杂的。

会被软糯小奶狗萌得心痒痒,会被八筒与家人的有爱互动暖到嘴角上翘,也会生理性地流泪。

但那眼泪是舒心的、温暖的。

有好多个瞬间我在心里默默地呐喊:到底去哪里寻来这么乖的狗狗!

也有好多个瞬间,看着八筒乌溜溜的眼睛,我感觉心变得柔软,那些酸涩的不快都被赶跑了。

因为,它让我相信,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有一种爱没有条件、永远不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推荐你约上在意的人一起去看这部电影。

这是一只狗狗的故事,这更是关于爱的故事。

鼻酸的时候,不妨痛快哭一场,随着眼泪滑落,心也会被暖呼呼地抚慰。

感到爱的时候,更可以和身边的人分享,让ta也接收到你此刻的感动。

3月31日《忠犬八公》正式上映,恰好迎来4月春暖花开。

希望我们都能在狗狗的爱中得到力量。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表达爱、珍惜爱,和八筒一样,真诚地爱着这世间所有微小而重要的美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