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鹿诗句「短短20分钟的鹿铃情感表达令人动容下笔的人心里有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79更新:2023-04-09 15:17:55

短短20分钟的《鹿铃》,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2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短片,堪称中国动画片的鼻祖,是已经绝迹的经典之作。当时参与创作的画家与工作人员们,如今都是彻彻底底的“骨灰级”人物了——半个世纪前创造这些作品的人们,都已不在人世了。

《鹿铃》以整体20分钟的时间,完整表达了一个动画故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墨动画,是为国粹——电影国画的工序相当繁琐,重写意,轻写实,重意境,通过水墨的浓淡表现远近,留白恰到好处,整体意境油然而生,让人赏心悦目。

电影根据“白鹿洞书院”流传的美丽传说改编,唐澄、邬强担任导演——桑弧担任编剧,再加上程十发,这是一个什么阵容啊!片头片尾的字幕都用手写的毛笔字,与如今动画片片尾没有人看的配音演员表比起来,实在是别具特色。

电影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配乐,唢呐、古筝、二胡、琴弦等对应剧情的配乐,真的太赞。水墨风加中式配乐,让人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烟雨蒙蒙的山中。

以鹿为题材的动漫有好几部:水鹿、鹿铃、九色鹿.....鹿在中国文化里是个怎样的存在——电影中的小鹿更是颇具灵性,一开始小鹿在母鹿怀里撒娇,非常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它在父母爱护下长大,刚会走路便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站在溪水里,结果摔进水里。

小鹿是因被鹰追捕而与父母失散——突然之间遭遇老鹰袭击,在林中跌断了腿,被小女孩救起。

——鹰的冲击感和速度感表现得特别好。

髯髯白须的老翁,头顶犄角小辫的女孩,正在山上采药,一派淳朴民风,美丽人性。

这一类非常质朴、描写民风的作品,多是以幼童、老人、动物作为主角,我国经典传统中几乎都是爷孙(女)这样的配置,老人家和孩童的山居生活似乎是最常见的。这些角色都是非常单纯、接近自然的存在,在草木天地间耳濡目染,神情极为清爽。

他们发现了受伤的小鹿,将它救回家中。

女孩与爷爷家住在山崖上,真是以天地为屋,以丰草为席——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中,深山,丛林,乡村小院,山人住在水墨里,一切皆是梦境。

小鹿很重情重义,当受伤又见不到父母的时候,非常想念,一开始很不愿意接受女孩儿的亲近。

小女孩很萌——双马尾,可爱的小萝莉,拿铃铛拿玩具蛇逗,哄着小鹿吃草。

见女孩用鹿铃、竹蛇之类的玩具逗他玩的时候,小鹿又立刻将女孩当做是自己的好伙伴,后来铃铛就成了双方之间的信号,是小鹿和女孩之间特殊的沟通方式。

女孩与鹿,二者的纯洁相互照映,清亮感人。二者相拥的情感令人动容——下笔的人心里有爱。

画面制作是无可挑剔的——剧情其实很一般,但就是表现力突出!画面清新美好!水墨童话,生动唯美。中国水墨画的大气、柔美,在电影里展现得细腻且淋漓尽致。

水彩花鸟充满了童真童趣,帧帧如诗如画,古色古韵流淌。色彩绚丽,情节也丰富了起来。

女孩和小鹿在河边的画面真是美得不可方物。人物和小鹿,都有一种毛茸茸的朦胧与温暖,只有在水墨下才会那么萌!

这部电影没有对话,只有干净清透的配乐,很多时候都是无声的,可每一帧都像在倾诉,在交流。这样反而把人与动物的感情表现的更生动,更真挚!

小鹿和爷孙俩一起下山进城买卖东西,电影展现了惊鸿一瞥的市井人间。

这部动画片中唯一一个中年人的角色是一个屠户,他最初出场,便是用骨头在逗弄小鹿,鹿嗅而不得,便蹦跶开了。屠夫便呵呵大笑。

有人说这屠夫恶作剧,逗弄毫无辨别之力的小鹿,玷污了动物的一片赤子之心。我倒不那么认为,这个屠夫大叔其实不讨厌,恰恰相反,我感觉电影对细节的刻画很到位,无论是人物动作还是情感流露,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真是喜欢这部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电影。

我还特别喜欢小鹿和小女孩相处时的那种温馨美好——他们一起生活,互相照应。小鹿用自己的小角帮女孩顶竹竿的细节简直萌翻了。

电影唯一的波折还是鹰的再次出现,小鹿惊慌而逃,女孩追赶不及,在石头上摔伤了腿。幸好鹿铃掉在地上,小鹿才停止奔跑回过神来。

于是,小鹿戴着女孩的铃铛,代她去屠夫那里买肉。

小鹿买肉这个情节设计得太生动了,聪明的小鹿,脖子上挂着小筐,自己上门找屠夫,还会敲打窗户,简直通了人性。

肉店老板正睡觉,被窗外动静惊醒,梦中起身,此情节诣趣横生。

这段的细节处理得特别好——屠夫站起来的时候,提鞋的动作真得是拍手叫绝,细节的把握非常得当。

小鹿成功买肉回家,有人说这鹿都成了精了——其实本部影片以一只鹿为主角,正体现了万物皆有灵的深刻道理。

小鹿沿索过天堑和拾级而上,真是水墨才能表达的意象,美不胜收。

一阵鹿铃声响起,小鹿在小女孩满怀期待中平安归来,一片融融之乐。

这对难舍难分的好伙伴,其友谊弥足珍贵感人至深,而用水墨画呈现这种人鹿情谊也是很天才的。这份美好情感的建立,来源于一份天真,而不是功利性的驯化。

爷爷一把年纪,鬓发全白,却身系长绳悬在山间,荡来晃去地采山药,配乐轻快喜庆,整个画面就一个词:和谐——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农业自给自足的山里老人,他们完全依赖于自然的、质朴规律的生活与生产中,只是朴素简单地生活着,不太去考虑生命与这个世界对他们的意义与恶意。因为这样的虔诚在他们心中,自是一种正道。

爷孙采药的时候,灵敏的小鹿冒着危险去帮他们采悬崖底下的灵芝。

就在采药的这一环节,小鹿的父母意外发现了失散的小鹿。

和父母重逢使小鹿兴奋得蹦蹦跳跳,经不住地欢喜,鹿妈妈一唤就跟着走了,还没想到女孩会伤心。

依依临别时的不舍之情,唤醒了观众儿时最柔软的情感——小孩子的分离都是生离死别,养的宠物走丢了或是不幸死去,都能悲痛好几天。

这样敏感脆弱的情感在成长之中逐渐隐去,所谓的成熟与坚强,不能否认其中夹杂着冷漠与麻木。

电影对于人物与小鹿的心理把握得很不错。最后的离别简直就像亲生父母去寄养家庭带走孩子一样。

小鹿在看到女孩因为失去它而伤心,又回来与女孩拥抱,即将分离,又步行迟缓,留恋不已……

——真是太通人情了!

依依离情一向值得怀念,而人一旦与动物建立起感情,便很难割舍。所以女孩和小鹿分别时的第二次拥抱也很传神——那种感觉仿佛是太阳照在身上的温暖,很是温馨与和谐。

作为表现儿童片的情感,渲染人与大自然中动物建立深厚情感的浓烈度,电影的设计是恰如其分的。

最赞的还是它的结尾——电影没有再给出小鹿长大后戴着铃铛跑回来的现代感人故事,而是和失散后久别重逢的父母重回山林,小女孩把随身的铃铛系在小鹿脖子上,随着铃声远去,小鹿走远——没有任何拖沓,此时只是望尽群山。

动物与人的感情是美好的,但动物终究是属于自然的,人类是帮助者,而非拯救者,终究无法代替动物回归自然的宿命——这才是现实。

此处不需要太多的对白,通过画面让人感受,无声胜有声。

小鹿的身影慢慢远去,清脆的铃声依然在山谷里回荡——它是回家的信号,也是思念的寄托,或许以后有机会再次听到熟悉的铃声,她和它都已长大,但依旧会记得彼此。故事确实简单了(或许也有点低龄吧),教育目的显而易见。不过这种直白单纯地表现人与动物的感情,让观众欣赏后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动——难道不正是最有效的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